永玥说完以后,弘历笑了,“这多半年,你受苦了······”
“儿臣愿意。”
“好,你喜欢就好。”
几人又陪着弘历说了会儿话之后,弘历精神就不太好了,又要休息了,富察琅嬅就带着他们四个离开了乾清宫。
回到坤宁宫之后,富察琅嬅要处理政务,永玥则被永琏、永瑶带着永琮缠住了,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还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谁不知道谁啊,她绝对不是去看风景的!
很快,弘历病重的消息,还有命内务府开始准备冲喜的棺椁的消息,就在后宫传开了,弘历并没有一直瞒着消息,他要让人都知道,他最中意的继承人,就是永琏!
日日都有人侍疾,都能看到永琏在乾清宫的书房批折子,但大家对这个情况,倒是没什么意外的,要是不选大阿哥,她们才觉得奇怪呢!
九月初的时候,豫嫔生女,生下了乾隆朝最后一个皇嗣,十公主,赐名璟姒,豫嫔虽然郁闷不是阿哥,但是她好歹是有了子嗣,公主也好。
可能是永玥回来了,让弘历提取了一些精神,熬过了这一年的冬天,为了冲喜,乾隆十年的年宴,办的格外喜庆。
可终究还是没有活过乾隆十一年的春天······
乾隆十一年春,三月初九,乾隆帝驾崩,皇后富察氏悲痛欲绝,倒在灵前,半个时辰苏醒后,还是强忍着悲伤,主持乾隆皇帝的丧仪。
驾崩这日,进忠作为乾清宫的总管太监,自然备受关注,在众人的视线下,他登上长梯,取下了正大光明牌匾后的圣旨。
后宫所有人在乾清宫举行‘嗣位大典’,永琏在台阶上接受百官朝贺,正式确立皇权,避免权力真空。
次日将弘历的遗体移入梓宫,放入防腐香料(如沉香、樟脑),盖棺封钉,此为‘大殓’,棺椁暂放乾清宫,供皇室、百官哭奠。
随后礼部官员前往天安门宣读两份重要文书:一是《遗诏》,昭告全国皇帝驾崩及丧仪启动,同时派使者前往藩属国通报,全国进入‘国丧’期(通常为27个月,民间禁止娱乐、婚丧喜庆简化);
二是《嗣位诏》,正式公布新帝永琏继位,明确新帝身份与治国方向。
此时‘治丧告全国’与‘继位告全国’通过同一场‘颁诏’仪式完成,时间完全重合,实现丧仪与继位的信息同步传递。
之后永琏将要每日到梓宫前‘朝夕奠’(哭祭)、主持大出殡仪式、率百官护送梓宫至陵寝等,这些治丧行为本身就是新帝‘承孝治天下’的继位合法性体现。
皇室成员需按辈分守灵,百官每日排班哭丧,因为太后病重实在不能起身,只是第一日,被抬出来,给弘历上了一柱香,之后就只是每日派身边的贴身姑姑来代她上香。
之后会耗时数月筹备送葬队伍(含仪仗、卫兵、僧侣、送葬官员等,规模可达数万人),同时修缮从京城到陵寝的道路、桥梁,确保梓宫运输畅通。
出殡当日,由永琏执幡带队,梓宫由128人抬运(依‘天子之礼’),队伍从寿皇殿出发,沿途百姓需跪拜迎送,最终抵达陵寝所在地,遵化清东陵。
梓宫抵达陵寝后,举行“永安大典”,将梓宫移入地宫,随后封闭地宫石门,填实墓道,仅留明楼、宝顶作为祭祀场所。
入葬后,新皇帝需定期前往陵寝祭祀(如‘清明祭’‘冬至祭’),同时将皇帝神位供奉于太庙,纳入皇家祖先祭祀体系,确保‘香火永续’。
至此,先皇丧仪,这才是结束,永琏依旧住在乾清宫,和军机大臣、内务府和钦天监商定好了永琏的年号,瑞佑,祥瑞、庇佑,象征上天天降祥瑞之兆护佑江山社稷,必定会福运连连,灾厄远遁,明年即为瑞佑元年,永琏称为瑞佑帝。
不过富察琅嬅现在还暂住坤宁宫,太后荣升太皇太后,依旧住在慈宁宫,永琏正在头疼的给他皇额娘挑地方住呢!
永琏挑挑拣拣的,最后挑了宁寿宫,不过现在的宁寿宫配不上他皇额娘,还要重新修缮,直接下旨让内务府重新改造了宁寿宫。
随后就下旨,太后升太皇太后的圣旨,然后就是他皇额娘的太后圣旨,之前太皇太后的圣旨,是军机大臣商量出来的,永琏随手点了一下,而富察琅嬅的太后圣旨,则是永琏亲自写的!
徽号则是定了穹字和圣字,穹圣皇太后,穹代表天空,高远而深邃的天幕!
圣字就更明显了,这就代表了在他心里,他皇额娘就是圣人,要不是神不能随便用,他都想用神字了!
接下来就是加封先帝嫔妃和子嗣,妃嫔都升了一级,添了太字,随后就是阿哥,永璜、永璋和永珹直接封郡王,永璜为定郡王,永璋为循郡王,永珹为荣郡王。
永琸、永琪封为贝勒,剩下的人都被封了贝子,等成年之后出宫建府之后再加封!
至于公主,除了永瑶,为固伦昭宁公主,其他人都封了和硕公主,用和字和一个吉祥的字做封号。
高曦月在宫里,脸都要笑烂了,没想到她儿子才八岁,就是郡王了,果然,太后娘娘没有忘记他们高家!!
后宫其他人也没有意见,毕竟高家确实给力!
厄音珠也高兴啊,她女儿,十公主刚周岁就是和硕公主了!
因为要守孝二十七月,所以帝后大婚推迟到了瑞佑二年的十月十五日。
☆.。.:*?°☆.。.:*?°☆.。.:*?°☆
永琮还小,未满六岁,所以不用住在阿哥所,依旧是跟着富察琅嬅住,永玥和永瑶依旧住在公主所,宫外的公主府虽然都已经建好了,但两人都未成婚,所以不用住在宫外。
永琏登基之后,进忠被要到了宁寿宫,日日伺候富察琅嬅,永琏他们也都知道进忠和富察琅嬅的关系,所以谁也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