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赤赤也收起搞怪,认真地说:“乃文哥,你这次表现绝对可以!综艺感杠杠的!下次咱们再组队,一起坑别人!”
王祖蓝也深有同感地点头:“是啊,这种纯粹为了快乐在一起折腾的感觉,确实让人上瘾。”
感慨完录制的不舍,话题不知怎的,就渐渐聚焦到了始终话不多,但存在感极强的陆清歌身上。
李乃文率先开启话头,他看向陆清歌,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佩服:“说到厉害,我是真佩服清歌。你们发现没?清歌好像干什么都能干到最好。做饭,那是国宴水平;讲历史,比专家还专家;玩游戏,脑子清楚得吓人;写书就更不用说了……”他竖起大拇指,“武侠之父!这名头,沉甸甸的啊!我年轻时候就是看你的书长大的!”
任重也连忙点头附和,他话语朴实,却更显真诚:“陆老师,我真的特别特别喜欢您的书。《天龙八部》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每次看都有新感悟。您笔下那种侠义精神,还有对人性、对命运的思考,真的太深刻了。能跟您一起录节目,我……我真的很荣幸。” 他说着,甚至有点激动地端起了酒杯,要敬陆清歌。
邓潮也加入“夸夸团”:“清歌这人吧,平时不爱说话,但肚子里真有货。你看他分析事情那个条理,玩游戏那个冷静,一般人真学不来。关键是,人家还有这么一手惊世骇俗的厨艺!你们说,这上哪儿说理去?”
陈赤赤立刻接梗,做出痛心疾首状:“就是!上帝到底给他关了哪扇窗?哦,可能是……综艺话唠这扇窗?不过没关系,有我们呢!我们帮他把这扇窗焊死!”
这话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范致意也从理性角度表达推崇:“清歌的思维模式兼具逻辑的严密性与文学的发散性,这种跨界能力非常罕见。他的成功,是知识体系与创造力完美融合的典型案例。”
连王冕都小声说:“陆老师就是我的偶像,目标。”
面对众人突如其来的、如同潮水般的推崇,陆清歌显得有些无奈,又有些不好意思。他连连摆手,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谦逊:“你们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并且稍微擅长的一些事情而已。做饭是爱好,写书是本职工作,没什么特别的。”
他端起酒杯,回敬大家:“能和大家一起经历这段旅程,我也很开心。你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他这番谦和的态度,反而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好感。刘天仙(如果她在场)或许会在一旁露出自豪的微笑,而此刻,众人则用更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回应着他。
这场晚宴,就在这种对过往欢乐的不舍、对陆清歌才华的由衷推崇,以及兄弟间毫无隔阂的嬉笑打闹中,走向了高潮又逐渐趋于温馨的尾声。第十一期的录制,也在这酒意微醺、情谊浓浓的夜晚,悄然临近终点。所有人都知道,离别在即,但这份共同酿造的快乐与情谊,早已深植于心,足以慰藉所有即将到来的分别。
清晨,当节目组“亲切”地宣布放假一天时,陆清歌还以为自己终于能从王征宇导演那“充满关爱”的镜头下喘口气,琢磨着能不能溜出去给自家那位“神仙姐姐”刘天仙打个超长甜蜜电话,汇报一下近期“民工”生活,顺便巩固一下革命感情。
结果,他屁股还没离开凳子,就被邓潮那双“饱含深情”与“算计”的大手按回了原位。
“清歌啊,别急着走嘛!”邓潮笑得像只刚偷了鸡的狐狸,“放假,是为了更好地加班!这是咱们五哈的传统美德!”
陈赤赤在一旁立刻捧哂,捂着自己并不存在的“老腰”:“就是就是,劳动最光荣!脑力劳动也是劳动!王导,你说对吧?”
总导演王征宇推了推眼镜,镜片上闪过一道“资本家的光芒”,微笑着点头:“没错,最后一期,毕业季主题,规模空前,我们得好好策划。尤其是……唱歌环节。”
“唱歌”两个字像两记无形的板砖,精准地拍在了陆清歌和范致意的天灵盖上。
范致意,前足球健将,脚法精准,此刻脸皱得像被揉烂的报纸,喃喃道:“让我颠球五百个都行,唱歌……这比点球大战压力还大啊!”
陆清歌,这位被世人尊为“武侠小说开山鼻祖”,笔下掌控着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楚留香胡八一命运的文坛巨擘,此刻也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他脑子里能瞬间构思出十种绝世武功,八种古墓奇遇,五种破解《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的方法,但面对简谱,他感觉自己像个刚认字的蒙童。他清了清嗓子,试图寻找盟友:“潮哥,赤赤,冕哥,你们可得拉兄弟一把!”
王冕淡定地扶了扶眼镜,表示自己是音乐人,问题不大。邓潮和陈赤赤则相视一笑,露出了“塑料兄弟情”的真实面目。
邓潮拍拍陆清歌的肩:“清歌,别怕!你的嗓音条件,不去给武侠剧配旁白都可惜了!到时候你就用那种‘月圆之夜,紫禁之巅’的腔调念歌词,保证震撼!”
陈赤赤补充道:“对!或者你就当自己在施展‘狮吼功’的新变种‘跑调功’,杀伤力一样惊人!”
陆清歌:“……我谢谢你们啊。” 他内心oS:我这写的到底是武侠,还是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折磨的小妖怪?
策划会议就在这种“互相拆台”与“自暴自弃”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刚散会,消息灵通的陈赤赤就宣布:“嘉宾们马上到了!老规矩,先喝一顿,再去KtV预热!”
陆清歌眼前一黑,预感到这不是预热,是他的“社死”预演。
果然,老朋友水木年华、马迪、高西林、高瀚宇、黄雅丽等人陆续抵达。晚餐桌上,酒杯碰撞声、嬉笑声不绝于耳。邓潮和陈赤赤作为气氛担当,把场子炒得火热,不断给陆清歌使眼色,意思是“多喝点,待会儿上台胆子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