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的午后总带着几分慵懒,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浮动着尘埃与旧书的气息。叶法善坐在堆满典籍的木桌前,指尖捏着一枚从院中拾起的银杏叶,叶片边缘的锯齿在阳光下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叶面光滑的一面迎着光,是为阳;叶背密布的绒毛藏在阴影里,是为阴。这枚再寻常不过的叶子,此刻在他眼中,竟成了阴阳相依的鲜活例证。
桌案上摊开着《周易注疏》,“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被他用朱笔圈了又圈,墨迹已有些晕染。自五行学说入门后,叶法善便觉眼前的世界仿佛被剖开了一层,而阴阳学说,更像是深入肌理的脉络,将万物运行的规律串联得愈发清晰。他想起玄阳子说的“五行是质,阴阳是气”,五行的生克是有形的变化,而阴阳的消长,则是无形的驱动。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叶法善轻声念着,指尖在书页上划过“动为阳,静为阴”的注解,忽然望向窗外——檐角的风铃被风拂动,叮咚作响,是为阳;而廊下的石凳静默伫立,承接光影,是为阴。风停铃静时,阳便转为阴;风再起时,阴又生阳。这往复的变化,不正是“阴阳相推,而生变化”的道理?
他翻出先前绘制的五行符箓,此刻再看,便有了新的领悟:阳符用朱砂,线条刚劲,取火气之烈,能驱邪破煞;阴符用墨笔,线条柔婉,取水性之润,可超度安魂。就连步罡踏斗时,左足为阳,右足为阴,进退之间,阳进则阴退,阴出则阳藏,暗合着天地间的呼吸节奏。
“原来科仪法术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阴阳的玄机。”叶法善合上《周易注疏》,目光落在旁边的《麻衣相法》上,书中“阴阳失衡则病,阴阳调和则安”的句子,让他想起前几日为钱明诊脉的情景——钱明连日研读典籍,夜不能寐,脉象浮而躁,正是阳气过盛、阴液不足之兆。当时只知用安神符调和,如今想来,若能辅以滋阴的草药,再嘱他白日劳作以泄阳,夜晚静卧以养阴,效果定会更好。
为了探透阴阳变化的规律,叶法善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玄妙的卦象推演。《周易》的六十四卦,正是阴阳消长的具象化呈现,每一卦由六爻组成,阳爻(—)如天道刚健,阴爻(- -)似地道柔顺,爻位的变动,便如世事的流转,藏着无穷的变化。
起初,他对着卦象图上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只觉得如同天书。那些交错的线条仿佛杂乱无章,更别说从中窥探吉凶祸福了。玄阳子见他愁眉不展,便取来一张素纸,用毛笔在纸上画出八个简单的符号:“这八卦是万物的根本,乾为天,对应刚健;坤为地,对应柔顺;震为雷,主变动;巽为风,主潜入;坎为水,主险陷;离为火,主光明;艮为山,主静止;兑为泽,主愉悦。你且先记熟它们的象与意,再谈推演。”
叶法善将八卦图贴在书桌前,日日揣摩。晨起看朝阳初升,便想起“离为火”的光明;雨夜听雷声阵阵,便默念“震为雷”的变动;就连吃饭时看到碗中的清水,也会联想到“坎为水”的润下之性。渐渐地,那些抽象的符号在他心中活了过来,仿佛成了能与万物对话的语言。
几日后,玄阳子拿出三枚铜钱,铜钱边缘已被磨得光滑,正反两面分别刻着“通宝”二字与方孔。“推演卦象,需先起卦。”他将铜钱合在掌心,闭目凝神片刻,再抬手掷在桌上,“你且看好,铜钱正面为阳,反面为阴,三枚铜钱落地,若两正一反,是为少阳,画阳爻;两反一正,是为少阴,画阴爻;三正为老阳,虽属阳,却需变爻为阴;三反为老阴,虽属阴,却需变爻为阳。如此六次,便成一卦。”
叶法善学着师父的样子,取过三枚铜钱,掌心的温度让铜钱渐渐温热。他默念着“修行之路是否顺畅”,将心中的杂念摒除,只留这一个念头。第一次掷出,两正一反,少阳,画阳爻;第二次掷出,三正,老阳,先画阳爻,再做个标记待变;第三次至第六次,依次掷出,最终得了个乾卦,六爻皆阳,其中第二爻为老阳,需变为阴爻。
“乾卦本是六阳爻,象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玄阳子指着卦象解释,“虽有一爻变动,成‘乾之姤’,但整体仍不失刚健之气。这预示着你修行之路虽有小波折,却终能勇往直前,只要坚守本心,必有所成。”
叶法善看着卦象,心中豁然开朗。这几日练习步罡踏斗时,总觉右腿有些滞涩,原是心有浮躁,如今得了卦象的启示,反倒定下心来——正如乾卦所言,当以刚健之心面对,而非急于求成。
自此,叶法善每日都会抽出一个时辰推演卦象。他从八卦的基础组合练起,先熟悉“乾为天,坤为地”的天地否、地天泰,再理解“坎为水,离为火”的水火既济、火水未济。他发现,卦象的变化并非随机,而是循着阴阳消长的规律:阳长则阴消,如“复卦”一阳生而渐长;阴盛则阳衰,如“剥卦”五阴剥一阳。每一个卦象,都是对事物发展阶段的精准描摹。
有一次,他为自己绘制符箓的进展起卦,得了“渐卦”。渐卦下艮上巽,艮为山,巽为风,山中风起,循序渐进,预示着不可急躁,当如鸿雁渐飞般稳步前行。他便放慢节奏,不再追求数量,而是每日只画三道符,却力求每一笔都合于阴阳之理,果然几日下来,符箓的灵力反倒精进了不少。
这日午后,藏经阁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商人模样的人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个沉甸甸的礼盒,神色有些忐忑。叶法善认出他是县城里做茶叶生意的刘掌柜,前几日曾来道馆求过平安符。
“叶小道长,冒昧打扰了。”刘掌柜拱手作揖,“在下打算下个月去南方贩茶,只是近来总心神不宁,不知此行前景如何,想请道长为我推演一卦。”
叶法善请他坐下,取过三枚铜钱:“刘掌柜且静心,默念所问之事。”
刘掌柜依言闭目凝神,片刻后,叶法善将铜钱掷出,六次之后,得了个离卦。离卦下离上离,两火相依,象征着光明与依附。
“离为火,属南方,与掌柜此行方向相合。”叶法善指着卦象解释,“离卦光明普照,预示此行顺遂,能得商机;但两火相依,也暗示需借助他人之力,若能与南方的茶商精诚合作,必能满载而归。只是离卦也主虚浮,需防一时大意,被表面的利益蒙蔽。”
刘掌柜听完,脸上的愁云散去不少:“多谢道长指点!我正愁南方没有熟门熟路的伙伴,看来是该托人引荐一二。这虚浮之戒,在下也记下了!”他放下礼盒,再三道谢后才离去。
叶法善看着桌上的卦象,阳光恰好照在离卦的爻画上,红色的笔迹仿佛透出温暖的光。他忽然明白,阴阳变化与卦象推演,看似玄妙难测,实则是古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总结与提炼。它不是让人消极等待天意,而是教人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知晓盛极而衰,便懂得持盈保泰;明白否极泰来,便学会在困境中坚守。
正如玄阳子所说:“推演卦象,不是为了预知未来,而是为了读懂当下。阴阳变化无穷,唯有顺时而动,应势而为,方能合于道。”
叶法善将铜钱小心地收进木盒,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夕阳西下,天空一半染着晚霞的绚烂(阳),一半渐入暮色的沉静(阴),阴阳交替间,自有和谐的韵律。他知道,对阴阳与卦象的探究才刚刚开始,但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在让他更贴近“道法自然”的真谛——不是强求,而是顺应;不是掌控,而是理解。
这或许,就是道教智慧最深厚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