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璇岛事件与接踵而来的破坏企图,如同一根不断绷紧的弦,让南洋的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凌云深知,被动防御永远无法赢得先机,“圣主”组织及其“璇玑基地”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必须尽快找到并拔除。
在获得了朱棣的明确授权和资源倾注后,凌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组建一支精干的特遣勘探舰队,以望璇岛为跳板,向南、向更广阔的未知海域进行武装探索,核心目标——定位并侦察“璇玑基地”。
这支舰队的规模不大,但配置极为精悍。以经过进一步强化、加装了额外水柜和仓储空间的“定远号”为旗舰,辅以两艘航速较快、适航性好的“镇海级”巡洋舰,以及一艘专门负责运输补给、搭载部分天工院勘探人员的大型运输船。舰队成员皆是从南洋水师中精选的老练水手和陆战队员,并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和通讯设备(短程电报机)。
凌云亲自为这支舰队制定了详细的勘探计划。他根据破译信件中提及的“南方巨大陆地东海岸”这一模糊线索,结合自己对世界地图的记忆(尽管存在误差),划定了大致的搜索范围——一片远比南洋更加浩瀚、风浪也更险恶的南方海域。他特别指示舰队指挥李参将,要重点关注海岸线形态、洋流规律、土着传说,以及任何可能与“圣主”组织相关的蛛丝马迹,如奇特的建筑、超出土着文明水平的工具器物,或是异常精确的导航标记。
“你们的任务不是决战,是眼睛,是耳朵!” 凌云在舰队出征前的训话中强调,“找到它,看清它,记录它,然后安全返回!若遇强敌,不可恋战,保全舰队与信息为第一要务!”
带着沉重的使命与未知的风险,特遣勘探舰队在吕宋基地军民复杂的目光注视下,扬起风帆,点燃锅炉,喷吐着浓烟,缓缓驶出港湾,消失在南方海平线的蔚蓝之中。
舰队出发后,凌云在吕宋的等待变得格外煎熬。他一方面要处理日益繁重的日常政务、监督“经纬工程”的推进、应对朝堂隐约传来的非议,另一方面,心神却时刻系于那支远航的舰队。每隔几日,通过艰难维持的电报中继网络传来的只言片语,都让他反复研读,试图从中分析出舰队的境况。
最初的消息还算顺利。舰队顺利抵达望璇岛进行最后一次补给,随后继续南下。他们报告说遭遇了更加汹涌的浪涛和变幻莫测的天气,但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岛屿,并按照凌云的指示,在几处关键位置留下了简易的航标和埋藏了信息的密封铜管(一种传统的标记方式)。
然而,一个月后,来自舰队的消息开始变得稀疏且断续。电报信号受到遥远距离和恶劣天气的严重影响,传回的信息往往残缺不全。“遭遇持续风暴……偏离预定航线……发现巨大陆架轮廓……土着独木舟式样奇特……” 零碎的信息拼凑不出完整的图景,反而增添了更多的悬念与担忧。
就在凌云几乎要决定派出第二支接应舰队时,一条极其微弱、经过多次中转才传回的断码电报,让整个吕宋基地为之震动。电文经过艰难的还原,大意是:“……东经xxx,南纬xx附近……发现大型海湾,岸有石质建筑群,非土人所能……样式奇特,见高耸石塔,疑似‘璇玑’……遭遇不明快船拦截,火力凶猛……‘镇远三号’受创……正尝试抵近侦察……”
找到了!真的找到了“璇玑基地”的踪迹!但舰队也同时陷入了危险!
凌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立刻下令,命驻守马六甲的第二分舰队做好前出接应的准备,同时通过一切可能渠道,试图与李参将取得联系,命令他们以侦察为主,避免与敌硬拼,获取足够信息后即刻返航。
接下来的日子,每一天都如同在炭火上煎熬。电报线路另一端陷入了彻底的沉默。无论吕宋这边如何呼叫,再也收不到特遣舰队的任何回音。
这种沉默,持续了整整二十天。
就在所有人都开始感到绝望,认为特遣舰队可能已遭遇不测之时,一个黄昏,吕宋港口的了望塔上,突然传来了望哨声嘶力竭的呼喊:“船!是我们的船!是‘定远号’!他们回来了!”
港湾内瞬间沸腾了!人们涌向码头,只见远方的海平线上,一个熟悉的、带着累累伤痕的黑色舰影,在另外两艘同样布满创伤的舰船陪伴下(缺少了那艘运输船),拖着浓烟与疲惫,正艰难地向着港口驶来。
当“定远号”缓缓靠上码头,放下跳板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舰体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和灼烧的痕迹,一侧的烟囱歪斜着,主桅杆也断裂了半截。船员们个个面色憔悴,衣衫褴褛,但眼神中却燃烧着劫后余生与使命达成的光芒。
李参将在亲兵的搀扶下(他在最后的突围战中受了箭伤),踏上码头,面对迎上来的凌云,他推开搀扶,挺直脊梁,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沙哑却清晰:
“凌大人!卑职幸不辱命!‘璇玑基地’……我们找到了!位置、岸防、部分建筑布局,均已记录!我等……也带回了他们的‘礼物’!”
他一挥手,几名水兵抬上来几个沉重的箱子。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详尽的航海日志、手绘的地形图、建筑草图外,还有几件从交战中获得的那神秘组织的制式武器残件,以及——最引人注目的——一块从某座疑似信号塔的建筑上,冒着巨大风险撬下来的、刻满了复杂刻度与奇异星辰图案的金属铭牌,上面赫然是那个熟悉的齿轮船舵标记,旁边还多了一个古篆体的词语——
“璇玑玉衡”。
望着那铭牌,凌云知道,通往最终谜底的的大门,已经被撬开了一道缝隙。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而带回了宝贵情报和实证的特遣舰队将士,他们的功绩与牺牲,必将载入史册。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辛苦了!所有将士,重赏!李将军,随我详细禀报!我们要让陛下和整个大明都知道,在那遥远的南方,潜藏着怎样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