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能稳定器”(定风波-I型)的设计图,如同在阴霾笼罩的“补天”战场上投下的一束希望之光。然而,图纸上的精妙构想,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实实在在、能够投入战场的装置。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位于东海之滨、被紧急指定为“稳定器”核心生产基地的——“临海城”巨型工坊集群。
临海城,本就以海运和大型工坊闻名,在“全国工业力量总动员”中已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构件生产基地。此刻,它被赋予了更崇高、也更紧迫的使命。
设计图通过加密信道送达的当天,整个临海城仿佛被投入了一座巨大的熔炉。龙吟阁派驻此地的最高技术代表,元婴初期长老岳山,立刻召集了所有工坊主事、联盟炼器师代表以及凡人工匠大师,进行战前总动员。
巨大的光幕在临海城中央广场升起,上面展示着“定风波-I型”那复杂而精密的分解图。岳山长老的声音通过扩音法阵,传遍全城:
“诸位同道,诸位工匠!西荒千万生灵的性命,我修真界未来的希望,如今系于我等之手!此物,名为‘灵能稳定器’,乃是我辈能否在西荒那能量风暴中站稳脚跟的关键!图纸在此,材料正在调运,但我等只有——二十天!”
“二十天内,必须完成首批三百台‘定风波-I型’的生产、测试,并运抵西荒前线!此乃死命令!”
二十天!生产三百台结构如此复杂、精度要求如此之高的法器?即便是最乐观的炼器大师,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没有时间犹豫,没有余地退缩。
整个临海城,瞬间进入了疯狂运转的状态。
材料保障是第一关。
“静魂玉”和“空冥金”作为核心材料,极为稀缺。龙吟阁和联盟几乎掏空了家底,各地的库存被以最快速度通过传送阵运来。一些宗门甚至贡献出了传承多年的、用于镇派大阵阵眼的宝玉。凡间王朝则调动了所有力量,搜寻伴生的辅助金属和绝缘材料,车队在通往临海城的官道上排成了长龙。
生产工艺是最大挑战。
“定风波-I型”的三百六十层谐振薄壳,要求纳米级的蚀刻精度和绝对的材料纯净度。凡间的车床和工匠手艺难以达到要求。
解决之道,是 “修士主导,凡人辅助”的混合生产线。
在最大的“一号工坊”内,景象蔚为壮观:
工坊一侧,是经过龙吟阁修士紧急改造的、加持了“微观操控法阵”和“灵能刻刀”的精密加工中心。由筑基以上弟子操作,他们神情专注,以自身灵识引导刻刀,在特殊合金薄片上,雕琢着那肉眼难辨的复杂能量回路。这是最耗费心神和时间的工作,弟子们轮班上阵,几乎不眠不休,眼角都布满了血丝。
工坊另一侧,则是凡人工匠的天下。他们负责前期的基础板材锻造、切割、抛光,以及后期稳定器外壳的铸造、组装。他们使用着经过简化和标准化的模具、夹具,在龙吟阁派遣的低阶弟子指导下,如同搭建积木一般,将一个个部件精准地组合起来。效率,在这里被提升到了极致。
质量把控是生命线。
苏青竹虽然身在后方总部,但她通过远程通讯法阵,与临海城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解答生产过程中对设计图理解的疑难。岳山长老则亲自带领一支由阵法师和炼器师组成的质检团队,对生产出的每一个谐振层、每一个核心部件进行严格的灵能谐振测试。任何微小的瑕疵,都会被立即剔除、返工。报废的部件堆积如山,但没有人抱怨,只有更快的速度,更严的标准。
临海城的日夜,被彻底颠覆。
白天,巨大的工坊内机器轰鸣,灵光闪烁;夜晚,这里依旧亮如白昼,无数灯笼、辉光石将整个城市映照得如同白昼。汗水、金属碎屑、灵能辉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而热烈的氛围。
工匠们累了,就在工坊角落铺张草席和衣而卧;饿了,就有后勤人员送来简单的饭食。许多修士也因为持续消耗神识而脸色苍白,但吞下一颗恢复丹药,便再次投入到枯燥而至关重要的雕刻工作中。
楚风的一位师弟,林枫,也被派到了临海城。他负责一个小组的谐振层蚀刻工作。连续七天的高强度作业,让他的神识几近枯竭,握着灵能刻刀的手都在微微颤抖。但他看着眼前那逐渐成型的、散发着微弱秩序波动的薄壳,想起远在西荒奋战的楚风师兄和陈醒长老,便又咬牙坚持下来。他知道,自己手下雕刻的每一道纹路,都可能在前线挽救无数生命。
消息不断从前线传来:
“葬星古脉能量虹吸范围扩大五十里!”
“三号泄压点基础结构因灵能湍流发生结构性损伤,修复困难!”
“陈醒长老以元婴强行稳定七号区域,但消耗巨大!”
每一个消息,都像鞭子一样抽在临海城每一个人的心上,催促着他们更快!更快!
第十八天,第一台完整的“定风波-I型”灵能稳定器,在无数人期盼的目光中,从总装线上缓缓下线!
岳山长老亲自进行最终测试。当稳定器核心被激活,那熟悉的、令人心安的稳定力场以它为中心扩散开来,将测试区域内模拟的灵能湍流瞬间抚平时,整个工坊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人相拥而泣,这十八个日夜的艰辛,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有了第一台的成功经验,后续的生产速度明显加快。
第十九天,五十台下线。
第二十天傍晚,第三百台“定风波-I型”被打上合格的烙印,装入特制的防护箱。
早已在码头待命多时的、由东海诸国联盟提供的特快运输舰队,升起风帆,点燃了舰尾加速法阵。在无数临海城居民和工匠修士的目送下,舰队承载着这三百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希望的“定风波”,如同离弦之箭,冲破夜色,驶向遥远的、危在旦夕的西荒。
沿海基站的日夜赶工,终于抢在时间的前面,为前线送去了最关键的“定海神针”。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赢了第一阶段。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在于这些稳定器,能否在西荒那真正的毁灭风暴中,发挥出预期的效果。
希望,伴随着舰队的航迹,驶向那片黑暗笼罩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