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骊山烽火映天红,一笑断周宗。

深宫寂寞无人懂,却被史书泼尽古今凶。

从来红颜多非议,真假谁能替?

约公元前782年,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老百姓都在传一件怪事——褒国(今陕西汉中)送来的一个姑娘,据说出生自带“玄幻buff”,能让周天子周幽王魂不守舍。要知道,这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后来被骂了两千多年的褒姒。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人生起点,比当时最惨的乞丐还低。

这事得从几十年前说起。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宣王(周幽王他爹)在位时,民间突然流传一句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翻译过来就是“卖桑木弓、箕草箭袋的人,会灭掉周朝”。周宣王一听就慌了,立马下令全国通缉卖这两样东西的人。

有对夫妻正好是干这行的,吓得连夜跑路。半路上,他们听到路边有婴儿哭,心软就抱走了。这婴儿不是别人,正是褒姒。为啥这孩子会被扔在路边?更玄幻的来了——据说她是“褒国先君之母”变成的玄鼋(大鳖),跟一个宫女“偶遇”后生下的孩子。宫女怕惹祸,就把孩子扔了,正好被这对夫妻捡走。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绝的还在后面。这对夫妻带着褒姒逃到褒国,把她养大。褒姒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落得“倾国倾城”——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颜值能打穿娱乐圈,气质秒杀各路网红。可那时候的褒国国君正愁着呢,因为得罪了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怕被收拾,就想找个“杀手锏”讨好周幽王。

有人跟褒国国君说:“大王,咱们国家有个姑娘,长得比仙女还好看,要是把她献给周幽王,保管他消气!”褒国国君一听,立马派人去请褒姒。褒姒本来不想去,毕竟宫里就是个“是非窝”,但架不住国君软磨硬泡,还说“你去了不仅能救褒国,还能过好日子”,最后只好答应了。

公元前780年,褒姒被送到镐京。周幽王一见她,眼睛都直了——那时候的周幽王已经三十多岁,后宫妃嫔一大堆,但没一个能跟褒姒比的。用《史记》里的话说就是“幽王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简单翻译就是“周幽王一眼就爱上了褒姒,还跟她生了个儿子叫伯服”。

这下可把周幽王的原配王后申后气坏了。申后是申国国君的女儿,出身名门,本来就看不上褒姒这种“来历不明”的姑娘,现在老公天天围着褒姒转,连自己的儿子(太子宜臼)都不管了,能不气吗?

有一回,申后故意带着宫女去褒姒的宫殿找茬,想给她个下马威。没想到褒姒根本不跟她吵,就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气质碾压全场。申后骂了半天,褒姒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气得申后只能摔东西走人。

周幽王知道后,不仅不劝,反而把申后骂了一顿:“你看看你,整天凶巴巴的,哪有褒姒一半温柔?以后不准你再找她麻烦!”

从这时候起,褒姒在宫里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她心里一点都不开心。为啥?因为周幽王虽然宠她,却根本不懂她。周幽王天天给她送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为这样就能让她开心,可褒姒脸上从来没个笑模样。宫里的人都说:“这位褒姒娘娘,怕是个‘冰山美人’,这辈子都不会笑了。”

没人知道,褒姒不笑,不是因为她高冷,是因为她知道——这宫里的荣华富贵,就像泡沫一样,随时可能破碎。而她的命运,从被送到镐京的那天起,就已经不由自己掌控了。

周幽王见褒姒总不笑,心里比谁都急。他觉得,自己是天子,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怎么就搞不定一个女人的笑容呢?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恋爱脑”操作,简直把“作死”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一开始,周幽王想了些“常规操作”。他让人在宫里搭了戏台,请全国最好的戏班子来表演,希望能逗褒姒笑。结果戏班子演得满头大汗,褒姒还是面无表情,甚至还说了句:“这些戏太无聊了,不如乡下的萤火虫好看。”

周幽王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萤火虫是吧?我给你弄一整个宫殿的萤火虫!”他下令让士兵去山里抓萤火虫,抓了整整三天三夜,装了好几百个笼子,放在褒姒的宫殿里。晚上一打开,整个宫殿都亮晶晶的,跟现在的灯光秀似的。可褒姒只是看了一眼,就转身回房睡觉了,连句“谢谢”都没说。

周幽王没气馁,又想了个“大招”。他知道褒姒喜欢听丝绸撕裂的声音,就让人搬了一百匹上好的丝绸到宫里,让宫女们当着褒姒的面撕。“刺啦刺啦”的声音响了一整天,周幽王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还问褒姒:“怎么样,好听吧?”

褒姒皱了皱眉,说:“这丝绸是老百姓辛苦织出来的,你就这么浪费,不怕老百姓骂你吗?”

周幽王满不在乎地说:“我是天子,想要多少丝绸就有多少,浪费点怕什么?只要你能笑,就算把国库搬空,我也愿意!”

这话传到大臣耳朵里,有人忍不住劝周幽王:“大王,现在国家不太平,西边有犬戎作乱,东边有诸侯不服,您要是再这么浪费,国库就空了,到时候遇到事可就麻烦了!”

周幽王却把眼一瞪:“我花钱哄我老婆开心,关你们什么事?再敢多嘴,我砍了你们的头!”

大臣们吓得不敢说话,只能在心里叹气:“这天子,怕是要把周朝给霍霍没了。”

就在周幽王愁得睡不着觉的时候,有个叫虢石父的大臣,给周幽王出了个“馊主意”。虢石父是个典型的“马屁精”,平时就靠哄周幽王开心混日子,这次他跟周幽王说:“大王,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褒姒娘娘笑。咱们骊山不是有烽火台吗?那是用来召集诸侯的,只要您点燃烽火,诸侯们肯定会带着军队来救驾,到时候他们来了发现没事,肯定会很狼狈,褒姒娘娘看了,说不定就笑了!”

周幽王一听,拍着大腿说:“好主意!我怎么没想到呢?”

旁边的大臣郑伯友(后来的郑桓公)赶紧拦住他:“大王,万万不可!烽火台是国家的‘救命信号’,怎么能拿来开玩笑?要是诸侯们被骗了一次,下次真有敌人来,他们就不会来了,到时候谁来保护镐京啊?”

周幽王根本不听,反而说:“郑伯友,你是不是嫉妒我能让褒姒笑?别废话,赶紧让人去点燃烽火!”

郑伯友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幽王把国家的“生命线”,变成了他博美人一笑的工具。

公元前771年的一天,骊山脚下的烽火台突然冒出滚滚浓烟。要知道,在古代,烽火台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紧急警报系统”,一旦点燃,就意味着“国都有难,速来救援”。

附近的诸侯们看到烽火,吓得魂都飞了。他们以为是犬戎打过来了,赶紧召集军队,马不停蹄地往镐京赶。有的诸侯连早饭都没吃,有的甚至还穿着睡衣就上了马,一路上生怕来晚了,镐京就被攻破了。

等诸侯们带着军队赶到骊山脚下,却发现这里一片祥和——周幽王正陪着褒姒在山上喝酒,根本没有什么犬戎。诸侯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懵了。

周幽王看到诸侯们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还对褒姒说:“你看,这些诸侯多傻,一看到烽火就跑来了,跟耍猴似的!”

褒姒看着诸侯们满头大汗、一脸困惑的样子,又看看周幽王得意忘形的嘴脸,突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一笑,简直跟“冰山融化”似的,美得让周幽王都看呆了。他高兴地说:“太好了!你终于笑了!以后我天天点燃烽火,让你天天笑!”

诸侯们这才明白,自己被周幽王耍了。他们又气又无奈,有的诸侯气得直接骂娘,有的只能摇摇头,带着军队回去了。路上,有个诸侯说:“这天子也太不靠谱了,烽火台是能随便开玩笑的吗?下次再点燃烽火,我绝对不来了!”

可周幽王根本没把诸侯们的不满放在眼里。他见褒姒笑了,就像得了“免死金牌”一样,后来又陆续点燃了好几次烽火。一开始,还有些诸侯半信半疑地来看看,后来次数多了,诸侯们干脆不管了——反正来了也是被耍,还不如在家歇着。

就在周幽王沉迷于“逗褒姒笑”的时候,宫里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周幽王因为太宠褒姒,竟然想废掉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他还找了个借口,把申后打入冷宫,让褒姒当了王后。

太子宜臼知道后,吓得连夜逃出镐京,跑到了外公申国国君那里。申国国君一看自己的女儿被欺负,外孙被废,气得火冒三丈。他觉得周幽王这么胡作非为,迟早会把周朝搞垮,不如先下手为强。

于是,申国国君联合了缯国和西边的犬戎,组成了一支联军,浩浩荡荡地向镐京进发。犬戎本来就经常骚扰周朝的边境,这次有申国带头,更是来了精神,一路上烧杀抢掠,很快就打到了镐京城下。

周幽王看到犬戎的军队,吓得魂飞魄散。他赶紧让人去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来救驾。可这次,不管烽火怎么烧,诸侯们都没来——他们以为周幽王又在耍花样,想逗褒姒笑,谁都不愿意再上当了。

《史记·周本纪》里记载:“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意思就是“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却没有一个诸侯带兵来”。这下,周幽王彻底慌了,他带着褒姒和伯服,想从后门逃跑,结果刚跑到骊山脚下,就被犬戎的士兵追上了。

犬戎士兵杀了周幽王和伯服,还把褒姒掳走了。镐京也被犬戎洗劫一空,宫殿被烧,老百姓流离失所。曾经繁华的周朝国都,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

后来,诸侯们才知道这次是真的出事了,赶紧带着军队来救镐京。可等他们赶到的时候,犬戎已经带着抢来的财物和褒姒跑了。诸侯们看着被烧毁的宫殿和周幽王的尸体,只能叹气。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太子宜臼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觉得镐京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被犬戎再来袭击,就决定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从这时候起,周朝分成了两段——迁都前叫“西周”,迁都后叫“东周”。而东周的周天子,再也没有西周那么大的权力了,诸侯们开始互相争霸,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

犬戎之乱后,褒姒就从历史记载里消失了。有人说她被犬戎杀了,有人说她被卖到了西域,还有人说她趁乱逃跑了,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不管她的结局如何,她都成了历史上最着名的“背锅侠”——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她的“一笑”,导致了周朝的灭亡。

但如果你仔细看看史书,就会发现,褒姒其实挺冤的。首先,“烽火戏诸侯”这事儿,虽然《史记》里写得有模有样,但很多历史学家都提出了质疑。因为根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烽火台,主要是用来传递边境军情的,范围有限,根本不可能让所有诸侯都看到。而且,诸侯们离镐京的距离不一样,有的远有的近,不可能同时赶到骊山脚下。所以,“烽火戏诸侯”很可能是后人编的故事,目的是把周朝灭亡的责任推到褒姒身上。

其次,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褒姒,是因为周幽王自己太昏庸。周幽王在位期间,不仅浪费国库,还重用虢石父这样的奸臣,疏远郑伯友这样的忠臣。他废掉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更是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导致宫廷内部矛盾激化。再加上当时的周朝已经走下坡路了,诸侯们早就不服周天子的管辖,犬戎又经常来骚扰,就算没有褒姒,周朝也迟早会出问题。

就像《诗经·小雅·正月》里说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句话看起来是在骂褒姒,但实际上是在讽刺周幽王——如果周幽王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会因为一个女人而亡国呢?

还有,褒姒在宫里的表现,其实挺“佛系”的。她从来没有主动争过宠,也没有干预过朝政。周幽王要废掉申后和太子,她也没有出面反对或支持。她不笑,可能是因为她不喜欢宫里的生活,也可能是因为她看透了周幽王的昏庸。可周幽王为了让她笑,竟然不惜拿国家大事开玩笑,这能怪褒姒吗?

举个例子,就像现在有个老板,为了哄女朋友开心,把公司的紧急警报当成玩具,结果导致公司被竞争对手搞垮了。你能怪老板的女朋友吗?肯定不能啊,要怪就怪老板自己没脑子。周幽王就是这个“没脑子的老板”,而褒姒,就是那个被连累的“女朋友”。

再说说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男权至上的古代,男人犯错,往往会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比如商纣王亡国,就怪妲己;唐明皇后期昏庸,就怪杨贵妃。褒姒也一样,她成了周幽王昏庸无道的“替罪羊”。几千年来,人们骂她是“亡国祸水”,却很少有人去指责周幽王的昏庸、虢石父的奸臣、诸侯们的见死不救。

有个历史学家说得好:“褒姒的悲剧,不是她个人的悲剧,是整个西周王朝的悲剧。她只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的女人,却承担了本不该由她承担的骂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褒姒“平反”。有人说,她是“中国历史上最冤的女人”;有人说,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史书上的“红颜祸水”论;还有人说,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背后的历史原因。

参考《史记》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文豪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