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青盟”成立大典,在历经“天道质询”的惊险风波后,终于如期举行,并且办得空前盛大、圆满成功!
凌皓“与天道辩公平”并成功的传奇事迹,早已如同风暴般传遍了周边所有宗门,甚至引起了更遥远地域某些古老存在的注意。前来观礼的宾客,无论是真心结交还是心怀忌惮,无不对这位看似只有炼气期、却深不可测的“法理天尊”投以无比复杂和敬畏的目光。
大典之上,凌皓并未担任盟主或任何显赫的实权职位,他婉拒了所有行政职务,只接受了“首席规则顾问”与“传功长老(特聘)”这两个头衔。前者代表他在联盟法规建设中的至高地位,后者则意味着他将开始系统地传授他那独特的“科学修仙”理念。
盟主由原灵溪宗宗主担任,副盟主则由原青木宗宗主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共同出任。整个联盟的权力架构,严格按照凌皓设计的“股份制”和“三权分立”模式运行,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大典结束后,凌皓谢绝了所有的宴请和恭维,第一时间回到了属于他的“规则研究院”(由原法律援助中心和小院扩建而成)。
研究院内,阿土、林风、石坚等核心成员早已等候多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他们知道,皓哥(凌师兄)一旦腾出手来,必定会有大动作!
“诸位,”凌皓目光扫过这些跟随自己一路走来的伙伴,脸上露出了温和而坚定的笑容,“外部规则框架,我们已初步搭建。‘灵青盟’这艘大船,有了航行的海图和基本的船规。但现在,我们需要让这艘船本身,变得更加坚固,航速更快!”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而充满激情:“而这,取决于船上的每一个人——取决于我们所有修士,最根本的修行效率!”
“修行效率?”阿土挠了挠头,“皓哥,我们现在有《民法典》,有贡献点,大家修炼都很积极啊。”
“积极,不代表高效。”凌皓摇了摇头,“我观察过,也分析过大量数据。目前联盟内,绝大多数弟子的修炼方式,依旧沿袭着古老的传统——依靠模糊的‘感应’,运行可能存在缺陷的‘功法’,吸收效率低下,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甚至伴随着走火入魔的风险。”
他走到一面巨大的、写满了各种公式和能量结构图的墙壁前,指着其中最核心的一个概念说道:“我们要做的,是将修行,从一门依赖‘天赋’和‘感觉’的‘艺术’,变成一门可以被理解、被量化、被优化的‘科学’!”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于它——”凌皓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灵气”二字上,“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灵气,究竟是什么?”
“灵气不就是天地间的能量吗?吸纳入体,炼化成灵力……”石坚下意识地回答,这是修真界的常识。
“没错,是能量。”凌皓肯定道,但话锋一转,“但它是何种形式的能量?它的密度如何分布?它的波动有何规律?不同属性的灵气本质区别何在?它们与修士不同属性的灵根,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是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把众人都问住了。这些都是他们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灵气,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对于修士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谁会去研究空气是由什么分子构成的呢?
“如果我们对修炼的‘原材料’都一知半解,又如何能高效地利用它?”凌皓反问道,“所以,我们第四卷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灵气能量场’的量化分析与检测体系!”
说干就干!“规则研究院”立刻转型为“灵能物理研究所”(凌皓自封所长)。第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灵气本质与分布规律研究(代号:启明计划)”正式启动!
凌皓亲自担任项目总负责人,林风带领的技术团队负责仪器研发与数据采集,阿土负责协调资源和志愿者(被试弟子),石坚负责安保和……必要时“说服”不配合的灵气(开玩笑)。
研究的核心,是升级版的“环境综合探测仪”。凌皓将自己对规则的深刻理解,尤其是“洞虚之眼”的神通原理,与林风在符阵、能量感应方面的天赋相结合,开始设计和制造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精密仪器。
第一代“灵能频谱分析仪”:旨在分析不同属性灵气的能量波动频率、波长。凌皓假设,金木水火土等不同属性灵气,其本质可能是不同频率的能量波。
第一代“灵子密度探测针”:试图量化单位空间内的灵气浓度(灵子数\/立方米?凌皓暂时借用概念)。
第一代“灵气流场显影阵”:通过特制的感应粉尘和能量场干扰,使无形的灵气流动变得肉眼可见,用于研究灵气在自然环境、阵法内外、修士修炼时的流动规律。
制造过程充满了困难。许多材料需要特制,许多符文需要重新设计,许多概念需要凌皓用这个世界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和实现。
但进展也在一点点出现。
当“灵能频谱分析仪”的第一个原型机启动,对准一块下品火灵石时,仪器上那粗糙的指针竟然真的开始摆动,并且在某个特定的刻度区间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有反应!火属性灵气,确实存在特定的能量波动频率!”林风激动地记录下数据。
当“灵子密度探测针”被放置在宗门聚灵阵的核心节点时,指针读数远高于阵外普通区域!
“浓度差异可以被量化!聚灵阵的效果,不再是‘感觉’,而是有了数据支撑!”
当“灵气流场显影阵”首次在一个小型修炼静室中激活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只见空气中,无数细微的、如同萤火虫般的淡蓝色光点(代表无属性基础灵气),正随着静室内一名弟子的呼吸和功法运转,形成一道道清晰可见的“气流”,源源不断地汇入其丹田位置!而当这名弟子运转火系功法时,那些淡蓝色光点中,部分会闪烁起微弱的红光,并被优先吸纳!
“看到了!真的看到了!灵气真的在流动!功法真的在筛选特定属性的灵气!”阿土看得目瞪口呆。
这些发现,看似基础,却意义非凡!它们第一次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和“数据”,揭示了灵气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能量场”的部分属性!
凌皓根据初步数据,开始尝试建立模型:
· 假设灵气是一种遍布空间的特殊能量场,由基础灵子构成。
· 不同属性灵气,是基础灵子在不同“激发态”或“组合模式”下的表现,对应不同的能量频率。
· 修士的灵根,像是一组天生的“滤波器”和“转换器”,对不同频率的灵气具有不同的亲和性与转换效率。
· 功法,则是引导灵气流动、优化转换过程的“算法”。
“如果这个模型成立,”凌皓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光芒,“那么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精确测量一个人的灵根属性(滤波器参数),为其量身定制最优化的‘功法算法’,并寻找环境中对应属性灵气最浓郁的区域进行修炼,从而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这个前景,让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心潮澎湃!
当然,他们也遇到了无数难题。仪器精度不够,数据波动巨大,个体差异难以标准化,许多现象无法用现有模型解释……
但没有人气馁。每一次失败的实验,每一条异常的数据,在凌皓看来,都是通往真理的阶梯。
他带领着团队,日以继夜地沉浸在数据的海洋中,不断地修正仪器,调整模型,设计新的实验。
“规则研究院”内,堆满了写满算式的草纸和闪烁着灵光的实验装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前世的顶尖实验室无异的、专注而热烈的科研氛围。
量化分析灵气,这第一步,他们走得艰难,却无比坚定。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成功推开这扇门,后面将是整个修真界修行方式的彻底革命!
科学养炁的时代,就在这看似枯燥的数据记录与仪器调试中,悄然拉开了序幕。而凌皓的传奇,也在这探索世界本源规律的征程中,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