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青盟”的筹建工作,在凌皓主导的《股份制改革方案》框架下,如火如荼地展开。两宗联合组成的“资产评估委员会”几乎踏遍了每一条灵脉、每一块药田,清点了每一座库藏,其细致和严谨的程度,让许多习惯了“大概”、“差不多”的管事长老叫苦不迭,却也无可奈何——这可是关系到未来“股份”的大事,谁敢马虎?
然而,就在这轰轰烈烈的资产评估进行到一半时,一个新的、更为棘手的问题,摆在了筹备委员会面前,并且直接引发了灵溪宗丹堂、器堂与青木宗对应堂口之间的激烈冲突。
冲突的根源,在于合并后,丹药和法器的生产、定价与流通。
这一日,筹备委员会的临时议事厅内,争吵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荒谬!我灵溪宗‘赤炎丹’,乃采用七七四十九种火属性灵草,经三昧真火淬炼七日方成,药力精纯,一颗足以抵寻常丹药三颗之功!定价三十下品灵石,合情合理!”灵溪宗丹堂的钱长老,拍着桌子,脸红脖子粗。
对面,青木宗的丹堂木长老(与谈判的木逢春非同一人)冷笑连连:“钱老头,你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那‘赤炎丹’药力是猛,但丹毒残留也高!长期服用,隐患不小!我青木宗的‘青木回元丹’,药性温和,滋养经脉,虽单颗效果稍逊,但胜在稳妥,定价十五下品灵石,才是公道!”
“放屁!你那回元丹见效慢如龟爬,斗法时吃它,跟等死有何区别?”
“总好过你吃出火毒攻心,爆体而亡!”
两位丹堂长老吵得不可开交。类似的场景,在器堂那边也同样上演。灵溪宗炼制的飞剑追求锋锐坚硬,价格高昂;青木宗炼制的法器则侧重灵巧与功能性,价格相对亲民。双方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更好,理应占据主导地位,定价权更不能旁落。
这不仅仅是理念之争,更是未来市场份额和利润分配的前哨战!如果无法统一标准,合并后的丹堂和器堂根本无法协同运作,只会陷入无尽的内耗。
筹备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包括两位宗主派来的代表,都感到头疼不已。劝架?两边都觉得自己有理。强行压下一方?势必引起强烈反弹,不利于合并大局。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角落,一直安静记录着的凌皓。
“凌顾问,”委员会主席,一位德高望重的灵溪宗太上长老,揉了揉眉心,“此事,你有何看法?”
凌皓放下炭笔,抬起头,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修真界的生产活动,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经验主导的状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出现这种混乱是必然的。
他站起身,走到议事厅中央,目光平静地扫过争吵的双方。
“钱长老,木长老,二位不必再争了。”凌皓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嘈杂,“你们的争论,本质上是因为缺乏一个统一的、客观的、可量化的评判标准。”
“标准?”钱长老一愣。
“没错,标准!”凌皓肯定道,“我们不能再用‘药力精纯’、‘药性温和’、‘锋锐坚硬’这种模糊的、主观的描述来评价丹药和法器。我们需要一套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众人面面相觑,又是一个新名词。
“正是!”凌皓开始阐述他的构想,“所谓行业标准,就是对丹药、法器这类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方法、安全卫生规范等,制定出明确的、统一的、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和要求!”
他转向两位丹堂长老:“比如丹药,我们可以制定《灵青盟丹药质量通用技术标准》。里面可以规定:
· 有效成分含量标准: 例如,‘赤炎丹’的核心火属性灵力单位不得低于多少,‘青木回元丹’的木属性滋养因子不得低于多少。这需要建立标准的药效检测方法(林风的探测仪可以升级用于此道)。
· 丹毒及有害残留限量标准: 明确规定各种丹药中,重金属、狂暴能量因子等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
· 稳定性与保质期标准: 规定丹药在何种条件下,有效成分保持稳定的最低期限。
· 包装与标识标准: 规定丹药必须明确标注名称、主要成分、功效、用法用量、禁忌、保质期、生产批次等。”
凌皓每说一条,两位丹堂长老的眼睛就瞪大一分。这些东西,他们平时全靠经验和感觉,从未如此细化、量化过!
“有了这套标准,”凌皓总结道,“我们评价一颗丹药,就不再是空口无凭的争吵。拿出来,用标准方法一测,数据说话!符合标准的,就是合格品。超过标准线的,就是优等品!届时,‘赤炎丹’和‘青木回元丹’就不再是互相替代的竞争关系,而是针对不同需求(快速恢复 vs 温和滋养)的差异化产品!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定价,但都必须符合各自对应的质量标准!”
这番分析,如同拨云见日,让钱长老和木长老都陷入了沉思。是啊,如果能量化比较,何必吵得面红耳赤?
“那…定价权呢?”钱长老更关心这个。
“定价权,同样可以依据标准来制定指导原则。”凌皓早有准备,“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价格评审委员会’,参考标准检测出的品质等级、生产成本、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给出一个建议指导价区间。具体售价可在区间内浮动,由市场决定。但严禁低于成本价的恶性竞争和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价格欺诈!”
这样一来,既保持了市场活力,又避免了混乱无序的价格战。
器堂那边的争论,也可以用类似的标准来解决:
· 法器性能标准: 如飞剑的硬度、韧性、灵气传导效率、最大输出功率等。
· 材料与工艺标准: 规定不同等级法器应使用的基础材料和处理工艺。
· 安全与可靠性标准: 如防御法罩的最低承受冲击力,飞行法器的稳定性等。
凌皓甚至提出了更前瞻的构想:“我们还可以制定《灵青盟法器安全认证实施规则》,对符合标准的法器进行认证,贴上‘灵青盟认证’标志。这样,弟子们在购买时,就能清晰识别法器的基本性能和安全性,避免被劣质产品所害!”
“这…这岂不是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器堂长老惊讶道。
“没错!”凌皓点头,“我们可以设立‘灵青盟标准与技术规范研究院’,简称‘标研院’,负责各类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解释和监督执行!同时设立‘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依据标准进行检测和认证!”
他将现代社会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和标准化委员会的概念,巧妙地引入了修仙界。
这个构想,再次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制定标准!建立检测认证体系!这等于是在为整个联盟的丹药法器市场立法!掌握了标准制定权,就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和至高点!
钱长老和木长老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一丝…兴奋。如果他们能参与到这标准的制定中,将自己擅长的丹道\/器道理念融入其中,那影响力…
“凌顾问,此法…大善!”钱长老率先表态,“我丹堂,愿意全力支持标准制定工作!”
“器堂亦然!”器堂长老也立刻跟进。
谁都不想被排除在这场规则制定的盛宴之外。
筹备委员会当即拍板:成立“标研院(筹备组)”和“质量检测中心(筹备组)”,由凌皓兼任总顾问,两宗丹堂、器堂抽调精干力量参与,立即启动《灵青盟丹药\/法器通用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
消息传出,两宗丹堂、器堂的弟子们沸腾了。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炼丹炼器,不仅仅是手艺,还可以是一门有标准、可量化、能认证的“科学”!
接下来的日子里,凌皓更加忙碌。他带领着两宗的精英丹师和炼器师,开始了艰苦的标准起草工作。
这过程同样充满了争论,但不再是毫无意义的吵架,而是基于数据和实验的理性探讨。
“我认为‘赤炎丹’的火灵力单位标准应该定在1000以上!”
“不行,根据对一百炉丹药的检测数据,平均水平在850,定1000会导致合格率过低,建议定在900…”
“法剑的硬度测试,应该用标准玄铁试块,以三成灵力催动,无卷刃无崩口为合格…”
“这个防御符箓的激发时间标准,必须低于0.1息,否则实战意义大打折扣…”
无数的实验在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进行,海量的数据被记录和分析。林风的探测仪被不断改进,成为了标准检测的核心设备。阿土和石坚则负责维持秩序和材料保障。
凌皓仿佛又回到了前世带领科研团队攻关的岁月。他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用逻辑推理解决技术争议。
当第一版《灵青盟丹药通用技术标准(草案)》和《灵青盟法器通用技术标准(草案)》终于出炉,并经过两宗高层批准,准备试行时,所有人都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两本厚厚的、充满了数据和条款的“标准”,标志着灵溪宗和青木宗的丹药法器生产,从此告别了纯粹的经验时代,迈入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新纪元!
而“灵青盟标研院”和“质量检测中心”的牌子,也即将挂起。
凌皓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功法评定标准、任务难度标准、弟子资质测评标准……无数的领域,都等待着标准的建立。
但他乐此不疲。
因为,制定标准,就是制定规则。
而他,正在用他的方式,为这个混乱而迷人的修仙世界,打下“科学”与“秩序”的基石。
看着那两本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标准”草案,凌皓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灵青盟”出产的每一颗丹药、每一件法器上,都带着那个代表着品质与信誉的认证标志,行销四海,成为修真界公认的硬通货。
那,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