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凡将带着从鹤壁汲取的山河之气与诗意情怀,向北完成最后的旅程,踏入那片被洹水滋养、出土了甲骨文,被誉为“中华文字家园”的七朝古都——河南安阳。
列车在豫北平原上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愈发古朴沉静。当“安阳”的站牌赫然出现时,楚凡感到自己的心跳与脚下这片土地的古老脉搏产生了共振。这里,是甲骨文的出土地,是《周易》的发源地,是司马迁笔下“洹水南,殷墟上”的所在。
核心路线: 殷墟博物院 → 中国文字博物馆 → 文峰塔 → 袁林
徒步者所见与闻:
1. 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
楚凡的第一站,是殷墟。踏入这片曾经商朝的都城遗址,巨大的司母戊鼎(复制品)首先映入眼帘,彰显着青铜时代的辉煌。在Yh127甲骨窖穴展厅,他凝视着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符号,仿佛能听到三千多年前贞人占卜时灼烧甲骨发出的“卜卜”声。
一位来自日本的汉学家正激动地向同伴解释某个字形,看到专注的楚凡,便用中文对他说:“年轻人,你看这个‘车’字,像不像一辆马车?这些不是冰冷的文字,是商代人眼睛里的世界啊!”
2. 妇好墓:中国第一位女将军的传奇
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区内,楚凡走进了商王武丁的王后、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墓穴原址。看着那些精美的青铜偶方彝、玉凤等随葬品,一位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讲解员动情地说:“妇好不仅能带兵打仗,还主持祭祀。在那个时代,她的地位非同一般。这些器物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早期,女性就曾拥有过如此耀眼的光芒。”
3. 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的殿堂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楚凡进行了一场从甲骨文到信息化时代的汉字演变之旅。从镌刻、铸造到书写、印刷,汉字承载的文明一路奔腾不息。
他在互动体验区,用毛笔临摹了一个甲骨文“安”字(字形如女子在房檐下,表示安定)。工作人员笑道:“‘安’阳,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文峰塔:古城安阳的象征
登上位于老城区的文峰塔,这座始建于五代的古塔是安阳的标志。塔身呈伞状,风格独特,登塔可俯瞰安阳老城格局。塔下的广场上,市民在此休闲,古老与现代和谐共存。
一位在塔下放风筝的老人说:“这塔看着安阳城,看了上千年。啥样的风雨没经历过?可咱安阳,就像这塔,稳稳地立在这儿。”
5. 舌尖上的安阳:道口烧鸡与扁粉菜
傍晚,楚凡品尝了安阳最负盛名的美食。道口烧鸡,形如元宝,色泽金黄,熟烂离骨,咸香适口。而作为早餐的扁粉菜,则以高汤、扁粉条、血块、青菜等熬制,是安阳人一天开始的温暖慰藉。
一家老字号烧鸡店的传人说:“我们的烧鸡,用的是百年老汤。就像咱们安阳的文化,也是一锅熬了几千年的‘老汤’,味道醇厚着呢!”
在安阳,楚凡完成了一场真正的文明溯源之旅:
· 他在殷墟触摸到了中国信史的开端。
· 他在文字博物馆领略了汉字生生不息的魅力。
· 他在妇好墓看到了远古时期女性的卓越风采。
· 他在文峰塔感受到了古城安阳的千年守望。
· 他在道口烧鸡中品尝到了历史沉淀出的滋味。
这座城市,就像它所处的洹水河畔,表面平静,地下却埋藏着决定中华文明走向的密码。它不张扬,却无比深邃。
楚凡的笔记本上,郑重地临摹了一个甲骨文“梦”字。他的徒步中国之旅,在安阳,这个文字的故乡,似乎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原点。他的行囊已满,心灵已被填足,是时候为这漫长的行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