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年间,有位高公明高大人奉旨任郴州知州。这日升堂理事,忽闻辖内竟有桩千古奇谭。您道是何奇事?且听我细细道来——
且说城西有位苏家姑娘,生得是眉目如画,性情温良,平日里最爱到城外桃花溪浣衣。
这一日,天光晴好,溪水淙淙,苏姑娘正蹲在溪中巨石上捶打衣衫,忽见水中飘来一缕翠色苔藓!
您猜怎的?这苔藓非比寻常!碧莹莹似翡翠带,滑溜溜如绸缎飘,绕着苏姑娘足下的巨石连转三圈,活像是条通灵的青蛇儿!
苏姑娘看得心头怦怦直跳,没来由地红了脸颊。待归家后竟茶饭不思,不出三月——怪了!这闺女的肚子眼见着一天天鼓胀起来!
苏老娘急得团团转,夜里拽着闺女追问:我的儿啊!你这莫不是...
姑娘泪如雨下,哭道:那日溪中见着绿苔,不知怎的就...
您说说,这算哪门子缘由?老太太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姑娘家,怎的让缕水苔给害出了喜脉!
转眼十月怀胎期满,竟真产下个白胖小子!族老们拍桌子要把这来路不明的孩子扔出巷外。
苏姑娘死死搂在怀里,恳求道:使不得!既是天赐的孩儿,我自当抚养成人!
当下,她将婴孩藏于衣椟,日日偷喂米汤。自此立下重誓:终身不嫁,以证清白!
就这样,待那娃娃长到七岁时,忽一日扯住母亲衣袖说:娘亲,儿非池中物,终要腾云驾雾去。若再困守闺阁,反累母亲清名。
您听这话,七岁孩儿说得这般老成!
苏姑娘闻言泪如雨下,问:儿啊,你欲何往?
孩儿答道:待娘亲寿终离世之日,儿必驾云归来。平日若缺衣食,只需打开当年藏儿的衣椟——
说罢,拜别母亲就离去。待苏姑娘追出去看时,早已无影无踪。自那孩儿叩别离去后,苏姑娘坚守不嫁,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家境却越来越贫寒。
奇事来了!这年恰逢大旱,米缸见了底,苏姑娘忽记起孩儿言语,战战兢兢打开旧衣椟——哎呦喂!白花花的大米竟堆了满箱!
自此之后,要衣得衣,求食得食,简直是个聚宝盆!
奈何好景不长,三年后苏老娘一病归西。正当发愁丧葬银钱,那宝椟中竟接连取出棺木寿衣,一应物件俱全!
把母亲安葬后,苏姑娘独守空闺三十载,从不踏出院门半步。邻里只见她日日静坐,容颜竟不见衰老!
这一日黄昏,隔壁张婶子来借火种,却见苏姑娘身着七彩霞帔,端坐堂前如菩萨降世!二人叙话半盏茶功夫,张婶才恍惚离去。
行不出百步,忽见漫天彩云如华盖罩顶,云中立着个霓裳仙子,仔细一看——分明是那苏姑娘驾云升天!
邻居们心生疑惑,赶忙去她家里查看,只见苏姑娘肉身打扮得端庄美丽,凝神静坐,但早已断气羽化登仙!
众人正商议该如何发丧,忽见一个俊朗少年踏云而至,取出黄金百两操办丧仪,又在墓前种下两株桃苗。三叩首后,又见他足生祥云,飘飘然直上九霄!
后来,那两棵桃树年年花开似锦,结的蟠桃甘甜如蜜,当地人称它为“苏仙桃树”。过往官员皆以桃馈赠亲友,这仙果竟成了郴州一宝!正所谓:
苔痕一缕结仙胎,宝椟藏恩三十载。
最是孝心感天地,彩云托得真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