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刚过,檐角的冰棱早就化尽了,连墙根的积雪都褪得只剩些潮湿的印子。这天清晨,哑女正蹲在院角翻晒去年的干菜,忽然听见头顶传来“啾啾”的叫声,抬头一看,只见两只燕子正围着屋檐盘旋,黑亮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着蓝紫色的光泽。
“快看!”她拽了拽正在劈柴的小虎,指着屋檐。
小虎直起身,手里的斧头还举在半空,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眼里立刻漾起笑意:“是燕子回来了。”
那两只燕子似乎一点儿也不怕人,盘旋了两圈,竟落在了屋檐下的横梁上,歪着脑袋打量院子里的动静。其中一只扑棱着翅膀,用嘴啄了啄梁上的旧巢,像是在检查去年的家还能不能住。
“它们是来筑巢的吧?”哑女眼睛亮晶晶的,手里的木耙都忘了放下,“去年这个时候也来了两只,后来生了好几只小燕子呢。”
“嗯,”小虎放下斧头,拍了拍手上的木屑,“这燕子通人性,认准了一户人家就会年年回来。”他走到屋檐下,仰头看了看,“旧巢还结实,就是有点破了,估计它们要修补修补。”
哑女也走过来,仰着头,看着燕子在梁上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发出轻柔的“啾啾”声,像是在商量着什么。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她脸上,绒毛都看得清清楚楚。
“咱别劈柴了,”她拉了拉小虎的胳膊,“吓到它们就不好了。”
小虎笑着点头:“好,不劈了。”他把斧头靠在墙上,“正好,我去把去年剩下的稻草捆搬过来,说不定它们能用得上。”
很快,小虎抱来一捆干燥的稻草,放在屋檐下的墙角。两只燕子果然飞了下来,落在稻草旁,用嘴叼起一根,扑棱着翅膀飞回梁上,开始修补旧巢。
“你看你看,它们真的在用!”哑女兴奋地小声说,生怕惊扰了它们。
小虎站在她身边,看着燕子忙碌的身影,嘴角噙着笑意:“这燕子啊,就喜欢干净、和气的人家。它们肯来,说明咱这院子里的日子过得顺。”
接下来的几天,两只燕子成了院子里的常客。它们每天飞进飞出,嘴里叼着稻草、泥土和羽毛,一点点把旧巢修补完整。哑女和小虎也默契地不去打扰它们,劈柴移到了院外,晾晒的衣物也特意避开了屋檐下的位置。
这天傍晚,哑女端着刚蒸好的馒头走出灶房,忽然看见一只燕子从巢里掉了下来,翅膀还没长硬,扑腾着却飞不起来,落在了青石板上,发出微弱的“啾啾”声。
“不好!”她赶紧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捧起小燕子,生怕弄伤了它。小家伙在她手心里瑟瑟发抖,眼睛还没完全睁开,身上只有一层细细的绒毛。
小虎闻声赶来,看到她手里的小燕子,皱了皱眉:“怕是从巢里挤下来的,估计是今年刚出生的雏鸟。”
“那怎么办啊?”哑女急得眼眶都红了,“它还不会飞,放在地上会被猫叼走的。”
小虎接过小燕子,仔细看了看:“翅膀没受伤,就是太弱小了。”他转身进屋,拿出一个竹编的小篮子,铺上柔软的干草,“先放这里面,挂回屋檐下,母燕应该会找到它的。”
哑女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小燕子放进篮子里。小虎搬来梯子,把篮子挂在靠近燕巢的地方,高度和燕巢差不多。
两人站在梯子下,仰头看着。没过多久,母燕飞回来了,发现了篮子里的雏鸟,在篮子上空盘旋了两圈,确认没有危险后,落在篮子边,用嘴轻轻啄了啄雏鸟,像是在安慰它。
“太好了!”哑女拍着手笑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母燕每天都会飞到篮子里喂食。雏鸟在两人的悄悄守护下,一天天长大,翅膀上渐渐长出了羽毛,开始学着扑腾翅膀。
一周后,当哑女再次抬头看时,惊喜地发现雏鸟已经能飞出篮子,在屋檐下低空盘旋了,虽然飞得摇摇晃晃,但很快就被母燕引着飞回了巢里。
“它们一家团圆了。”小虎笑着说,递给哑女一个刚摘的苹果。
哑女咬了一口苹果,甜丝丝的汁水在舌尖散开。她看着屋檐下的燕巢,里面时不时探出几个小脑袋,张着黄澄澄的嘴等着喂食,心里忽然觉得暖暖的。
这些燕子,就像这个家的一份子,用它们的到来,见证着院子里的平静与和睦。哑女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过的话:“燕归巢,人团圆,好日子在后头呢。”
她看了看身边的小虎,他正仰头看着燕巢,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阳光落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哑女的心里像揣了个暖炉,热烘烘的。
是啊,好日子,就在这一天天的平淡里,在燕子的啾鸣声中,慢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