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界面上,一个来自【全球情报网络介入】的子窗口被高亮标出,标题是:【暗网特定论坛关键词捕捉记录(深度爬取)】。
陆野立刻集中精神查看。
记录显示,系统在持续监控几个国际知名的、涉及艺术品和古董非法交易的暗网论坛时,捕捉到了一些零散的、使用了特殊加密俚语的对话片段。这些对话时间跨度有近十年,并非集中出现,而是零星散布。
经过系统的解密和语义分析,这些对话的核心内容指向几个关键词:
“老物件”:特指年代久远、具有特殊价值(非单纯市场价值)的中国古代器物。
“带纹样的”:强调器物必须带有特定类型的纹饰(对话中提到了“爪子纹”、“卷草纹”、“水波纹”等模糊指代,但结合上下文,系统推断可能对应龙、螭、夔、云雷等纹样)。
“掌柜的在收”:多次出现“掌柜”这个代号,指向一个长期收购这类“老物件”的神秘买家。对话语气显示,这个“掌柜”出价大方,但要求苛刻,对物品的真伪、品相、特别是纹样的清晰度和完整性有极高要求。
“水路\/陆路”:涉及走私路径的讨论。
“验货地点:南湾”:在最近的一次(三年前)相关对话中,提到了一个具体的验货地点——“南湾”。经过系统地理信息库比对,“南湾”可能指向多个沿海地点,但结合其他上下文,最有可能是指鹭岛市的南湾港区!
“掌柜”!南湾港!
陆野的呼吸微微急促起来。暗网上的这些碎片化信息,与2005年东南沿海盗窃案中提到的代号“掌柜”,以及本次“寻钥”行动的核心地点鹭岛,形成了清晰的交叉印证!
这个“掌柜”,是一个长期活跃在国内外、专门针对特定纹饰古代器物进行收购(很可能是非法手段)的关键人物!他的活动轨迹,至少在三年期,与鹭岛地区密切相关!
而鹭岛失窃的蟠螭纹青铜匣,完美符合“掌柜”的收购标准!
这几乎可以肯定,盗窃青铜匣的幕后指使者,即使不是“掌柜”本人,也必然与“掌柜”这条线密切相关!
这条线索的价值极大!它将一个跨越十数年、涉及多起案件的文物黑市网络,与眼前的“寻钥”任务直接挂钩。
就在这时,内部工作终端也传来了“滴”的提示音。是洛城和东南沿海某市公安机关反馈的协查结果到了。
陆野立刻点开。
洛城1998年博物馆玉器调包案补充资料显示,当年那位辞职移民的副馆长,其海外资金账户在移民后,曾收到过多笔来自不同离岸公司的汇款,汇款模式与系统之前标记的异常资金流d高度相似!只是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未能进行深度追踪。
东南沿海2005年案件补充审讯笔录中,一名落网盗墓贼回忆起,雇主(“掌柜”的代表)曾无意间提到过一句:“……东西要快,‘会首’ 催得急。”
“会首”!
又一个新的代号!
“掌柜”之上,还有“会首”?
陆野感觉自已仿佛在拉扯一根埋藏极深的藤蔓,随着藤蔓出土,带出的泥土和根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接近那隐藏在地底深处的核心。
“掌柜”是负责具体收购、走私的执行层?“会首”是更高一级的管理者?或者,“会首”才是“暗河”网络中,负责这条“文物线”的核心人物?
这张无形的网,随着调查的深入,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令人心惊。它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历史渊源,都远超一般的犯罪集团。
陆野将这些新发现的线索——暗网“掌柜”信息、洛城案件资金关联、以及新出现的代号“会首”——全部整合进系统的分析模型。
模型中央,那个代表着“暗河”核心的阴影区域,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延伸出了一条更加具体的、指向文物掠夺方向的支脉。支脉的末端,几个关键节点闪烁着:“掌柜”(活跃) -> “会首”(未知) -> ? -> 暗河核心。
而鹭岛的青铜匣,就像一颗被投入水面的石子,恰好落在了“掌柜”这个节点附近,激起了涟漪。
现在,目标更加明确了:去鹭岛,找到“掌柜”的踪迹,顺藤摸瓜,找回青铜匣,并尽可能摸清这条“文物线”的上下游!
他看了一眼时间,已是凌晨。但他毫无睡意。
他立刻通过内部系统,向杨秘书发送了信息,申请最快的前往鹭岛的交通安排,并请求协调鹭岛市局,为他此次秘密调查提供必要的、不引人注目的支持。
“寻钥”行动,即将正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