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契和 “tJ20” 系列假钞样本被一同送进分局技术队时,不少人都觉得陆野这步走得 “偏了”—— 一边是城中村宅基地纠纷的民事小事,一边是流窜性极强的刑事假币案,怎么看都是两条平行线。连李建国都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心思细是好事,但也别钻牛角尖,假币案的重点还在‘强哥’身上。”
陆野没辩解,只是等着技术队的结果 —— 他始终记得,地契上 “三尺” 两个字的笔迹颜色偏深,和周围的墨迹明显不是同一时期书写,而假币案里的 “tJ20” 假钞,油墨质感也透着股 “不普通”,这两者会不会藏着关联?
三天后,技术队的电话直接打到了李建国办公室,技术员的声音里满是激动:“老李!快来!有重大发现!地契和假币的油墨成分对上了!”
办案组的人立刻涌去技术队。报告上的检测数据清晰显示:经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地契上 “三尺” 二字的油墨,与 “tJ20” 假钞的印刷油墨匹配度高达 98%!主颜料都是工业级偶氮染料(普通墨水多用植物色素),粘结剂是罕见的聚醋酸乙烯酯(市面墨水多为阿拉伯胶),甚至溶剂残留里都检出了同一种微量苯甲醇 —— 这种特制油墨根本不是文具店能买到的,大概率是批量采购或自制的 “专用料”。
“我靠!真让你小子蒙对了?” 李建国拿着报告,反复核对数据,手指都在微微发抖,“技术队之前说过,假币团伙的油墨来源是个谜,查遍了全市的化工市场、印刷店都没线索,没想到在宅基地纠纷里藏着突破口!”
老陈也从分局赶了过来,盯着报告眉头紧锁:“这不是巧合!能拿到这种特制油墨的人不多,修改地契的人和假币团伙,要么是同一伙,要么至少有共同的‘供货渠道’!现在目标明确了 —— 先找改地契的人!”
对张三的审讯当天就启动了。一开始,他还硬撑着,拍着审讯桌喊:“地契就是我家传下来的,从来没人改!你们别冤枉人!” 可当技术报告甩在他面前,指着 “油墨成分匹配” 的结论时,他的气势瞬间垮了,脸从通红变成惨白,手开始不停哆嗦。
“我…… 我就是想多占点宅基地……” 他吞吞吐吐地交代,去年村里要确权,他觉得老地契上的边界写得 “模糊”,就找了村里的胡文亮帮忙修改,给了两百块钱,“他以前是村小的代课老师,会写字,平时帮人写对联、算账本,我以为他靠谱,没想到……”
“胡文亮?住哪儿?” 老陈立刻追问,笔在本子上飞快记录。
“就住村东头,靠近废品回收站的那排老房子……” 张三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胡文亮!” 这个名字一出来,办案组的人都精神了 —— 假币案查了一个多月,从零散使用者追到 “强哥”,再到现在摸到 “扎根本地的知情者”,终于不再是 “抓不到人影” 的困境。
老陈当即下达指令:“两组便衣,立刻去南坪村东头!一组蹲守胡文亮家附近,一组查他的活动轨迹 —— 最近见了什么人、有没有和陌生车辆接触、会不会和‘强哥’碰面,都要摸清楚!记住,秘密监控,绝对不能打草惊蛇!”
村口的老槐树下,便衣民警装作下棋的村民;胡文亮家对面的杂货铺里,另一组人借着买东西的由头,悄悄观察着他家的门窗。一张无形的监控网,在村东头悄悄铺开。
陆野站在地图前,看着 “胡文亮家” 被红笔圈出的位置,心里一阵感慨 —— 若不是当时多留意了地契上 “三尺” 的笔迹色差,若不是敢把 “宅基地纠纷” 和 “假币案” 往一块联想,这条关键线索恐怕就错过了。他更明白,基层办案没有 “无关小事”,哪怕是一张泛黄的旧地契、一个不起眼的代课老师,都可能藏着解开大案的钥匙。
只是,胡文亮真的和假币团伙有关吗?他是 “强哥” 的同伙,还是只是个不知情的 “工具人”?监控镜头里,胡文亮家的灯亮了又灭,新的谜团,正等着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