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哈主基地的指挥中心内,奥古斯都的指尖在全息屏上滑动,屏幕上正显示着三颗发现的行星最新动态——恶劣行星的探测报告标注着“无智慧生命活动痕迹”,挖掘世界的设备拆解进度停留在“70%,无可用资源”。
唯有农业世界的监视画面还在实时刷新:绿色的农田里,农夫们驾驶着简陋的耕作机械穿梭,双头鹰石碑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石纹。
“还有两天,农业世界的每周报告就要来了。”奥古斯都低声自语,目光停留在画面角落的小型运输艇上——那艘运输艇的外形简陋,速度缓慢,显然没有配备武器。他正思索着是否要派遣铁鸦近距离探查,一道急促的通讯请求突然弹出,屏幕上“工程站载具研究所”的标识格外醒目。
“指挥官,我是工程师金!有重要的载具研发成果向您汇报!”通讯接通的瞬间,金工程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全息投影里,他站在一个半透明的载具模型旁,模型的悬浮底盘泛着淡蓝色的能量光纹。
“这是我们根据资料库里旧联邦的‘响尾蛇战车’改造的通用底盘。”金工程师伸手点击模型,底盘两侧瞬间弹出不同的武器模块,“保留了原本的悬浮设计,最大的改进是可切换武器搭载——既能装磁轨炮,也能换歌利亚的30mm机炮,甚至能加装防空导弹。更关键的是,我们把它改成了运输车,一辆就能载一个陆战小队,实现快速战场突击!”
奥古斯都皱了皱眉,手指点了点模型的底盘:“响尾蛇不是早就被退役了吗?稳定性和防护能力能跟上现在的战场需求?”
“您放心!”金工程师立刻解释,语气坚定,“我们加固了底盘的合金装甲,还优化了悬浮引擎的动力输出,速度比原版提升了30%。而且这是陆战分队主动提出的需求——他们需要一款能快速突破敌方防线、运送士兵的载具,现在根本没有任何载具可以用。”
奥古斯都沉吟片刻,看着模型上陆战队员快速进出的模拟动画,点头道:“行,把图纸发去重工厂,先生产5辆进行实战测试,看看士兵们的反馈。”
“还有更重要的!”金工程师突然放大投影,一个带着长长炮管的载具模型取代了响尾蛇,“我们研究了人类帝国的载具资料后,发现他们的设计和ued在一战时期的很相似。结合战场需求,我们用通用底盘改了一款155毫米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奥古斯都有些意外,“我们不是有攻城坦克和女妖吗?为什么还要研发这个?”
“攻城坦克的射程只太短了,仅仅就13公里,女妖虽然灵活,但遇到复杂情况下是无法给陆战队提供空中援助。”金工程师调出数据图表,红色的射程曲线远超蓝色的攻城坦克,“这款自行火炮的射程高达70公里,用的高爆弹对轻甲或无甲单位的杀伤是攻城坦克的3倍!以后遇到敌方集群步兵或简易防御工事,不用等空军支援,直接远程覆盖就行!”
“70公里?杀伤提升3倍?”奥古斯都的眼瞳猛地一缩,他快速浏览金工程师发来的参数表——炮弹初速1200米\/秒,爆炸半径27米,越野极速80公里。“好,图纸一起发过去,和响尾蛇一起测试。”
“明白!我们还在和其他部门联合攻克人类帝国的‘泰坦’单位,就是资料太少,汤姆总工发的文件里全是敬语,光‘神圣的造物’就提了几十次,得一点点抠技术细节……”金工程师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显然还在为泰坦的研究头疼。
奥古斯都笑着安抚了几句,挂断通讯后,看着屏幕上自行火炮的模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70公里的射程,足以改变地面战场的战术布局。
几周后,主基地的测试场地上,第一辆改装响尾蛇战车缓缓驶出重工厂。银灰色的车身泛着合金光泽,悬浮底盘离地20厘米,车身后部的舱门打开,12名穿着动力装甲的陆战队员快速跳下车,动作流畅没有丝毫卡顿。
“指挥官!这载具太顶了!”陆战小队长跑到奥古斯都面前,语气兴奋,“从基地到测试场50公里,我们只用了20分钟!而且武器切换特别方便,刚才试了磁轨炮打装甲标靶,一发就击穿了老款动力装甲!”
奥古斯都点点头,目光转向不远处的自行火炮——那门155毫米的炮管又粗又长,炮身下方的通用底盘显得格外稳重。“准备测试,目标45公里外的标靶区,用高爆弹。”他对着通讯器下令。
“收到!装弹完毕,瞄准完成!”炮长的声音传来。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boom”,炮弹带着淡橘色的尾焰飞向远方,几乎是瞬间,45公里外的标靶区传来爆炸声。铁鸦传回的画面显示,直径30米内的标靶——无论是模拟步兵的假人,还是轻型装甲的模型,全被冲击波掀飞,碎片散落一地。
“这……这毁伤力也太夸张了!”奥古斯都看着画面,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旁边的金工程师笑着补充:“要是用穿甲弹,还能打穿坦克的正面装甲!以后攻城的时候,先用自行火炮轰开缺口,再让响尾蛇送士兵突击,效率能提升不少!”
当天下午,奥古斯都就批准了新载具的量产计划——响尾蛇战车和155毫米自行火炮的生产线全面启动,优先配备给前线的陆战分队。
时间又匆匆过去一个月,进入拖回废船的第五个月。这天,奥古斯都正在查看自行火炮的实战反馈报告,汤姆的副手突然发来一份加密文件,附带留言:“汤姆总工研发的新护卫舰设计图,命名为‘瓦尔基里级’。”
奥古斯都立刻打开文件,全息投影里,一艘长达600多米的战舰模型缓缓旋转——舰体呈流线型,表面覆盖着淡蓝色的能量盾光晕,舰艏两侧与上方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导弹发射口,舰腹下方还装有两门巨型火炮,看起来比现有的解放者级护卫舰威武得多。
“这……这和战列舰也没多少区别了吧?”奥古斯都看着模型上的尺寸标注——673米,比利维坦级战列舰的长度只短了不少。他连忙让阿尔法调取详细参数,冰冷的机械音瞬间响起:
“瓦尔基里级护卫舰,舰长673米,搭载能量盾技术(基于废船防御系统改良,采用新合金偏转层)、短距离跃迁技术(最高跃迁50光年,仅限已探明空域);武器系统包括48门导弹发射口(可搭载长箭飞弹、列克星墩、兰泽尔飞雷)、两门康科德火炮(口径300毫米对地攻击,部署时需停船);可搭载3个陆战中队。”
“短距离跃迁?”奥古斯都猛地站起来,声音带着难以置信,“汤姆真的把跃迁技术做出来了?”
“是的。”阿尔法调出技术说明,“汤姆总工从废船的引擎残片里解析出跃迁核心的结构,用新合金复刻后,去掉了人类帝国空间跃迁的不稳定模块,改为基于星图坐标的短距跳跃,误差不超过1公里。”
“厉害啊,我的汤姆!”奥古斯都忍不住感叹,他立刻下令:“重工厂优先生产一艘瓦尔基里级护卫舰,我要亲自去太空站看测试!”
一天后,克哈太空站的停泊位上,第一艘瓦尔基里级护卫舰缓缓驶出船坞。淡蓝色的能量盾在阳光下泛着流动的光泽,舰体两侧的导弹发射口缓缓打开,又快速闭合,康科德火炮的炮管在舰腹下方转动,发出轻微的机械声。
奥古斯都站在太空站的观测台,看着这艘“巨型护卫舰”,心中满是震撼——以前的解放者级护卫舰只有300米长,武器也只有12门导弹发射口,而瓦尔基里级不仅尺寸翻倍,还多了能量盾和跃迁能力,简直是“迷你战列舰”。
“启动能量盾测试,模拟敌方导弹攻击。”他对着通讯器下令。很快,太空站发射了一枚模拟导弹,朝着瓦尔基里级飞去。就在导弹即将击中舰体的瞬间,淡蓝色的能量盾突然亮起,导弹撞上盾面后,瞬间被弹开,随后爆炸,没有对舰体造成任何损伤。
“跃迁测试准备,目标克哈星系边缘的无人小行星带,距离23光年。”奥古斯都继续下令。瓦尔基里级的引擎喷口亮起炽白色光芒,舰体周围的空间开始扭曲,形成淡蓝色的跃迁光晕。几秒钟后,战舰消失在原地,5分钟后,通讯器传来报告:“已抵达目标区域,误差0.5公里,设备运行正常!”
奥古斯都看着全息屏上的小行星带画面,深吸一口气,对着所有生产线下达指令:“两个太空站的16条生产线,全面生产瓦尔基里级护卫舰!,争取尽快组建起跃迁舰队!”
当天晚上,克哈太空站的船坞里,16条生产线同时启动——机械臂挥舞着,合金板被精准拼接,能量盾核心和跃迁模块被逐一安装。淡蓝色的焊接火花在太空里连成一片,如同星星点点的光火,预示着克哈的舰队即将迎来全新的升级。
而在遥远的农业世界上空,负责监视的战列舰仍在隐蔽飞行。没人知道,随着瓦尔基里级护卫舰的量产,克哈基地与人类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已在悄然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