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晨光带着文化节的余温,洒在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群上。曾经人声鼎沸的主题场馆虽已卸下狂欢的盛装,却依旧残留着浓郁的文化印记:《三国》赤壁战船的全息投影轮廓还在墙面隐约闪烁,《红楼》潇湘竹的剪纸纹样被细心收纳在展柜中,非遗互动区的工作台旁,散落着游客未及带走的、半成品的青瓷小摆件。今天是蓝星华国文化节的收官之日,来自全球100个国家的文化代表团、合作方代表与工作人员齐聚主会场,空气中没有落幕的寂寥,只有成果落地的厚重与对未来的期许。
苏澈站在主会场的观景台,俯瞰着下方正在进行的合作签约仪式。他身着简约的深灰色西装,袖口的青花瓷纽扣与远处长江江面的波光相映,指尖轻轻摩挲着一份厚厚的合作清单。张岚快步走来,手里的平板屏幕上,红色的签约进度条正逐一变成绿色。“苏总,最后一批合作协议签署完毕!”她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疲惫,却更藏着按捺不住的兴奋,“本次文化节共达成500项正式合作,涵盖影视共创、文旅开发、文创贸易、教育交流四大领域,比预期超额完成87项。其中,32个国家提出共建‘华国文化海外体验中心’,28家国际文娱公司敲定Ip衍生开发项目,15个国家的教育部门签署了文化课程引入协议。”
苏澈接过平板,目光落在“文旅开发”板块。赵凯恰好走来,指着其中一条合作信息介绍:“欧洲最大的文旅集团已经和我们签约,计划在巴黎、柏林、罗马三地同步建设‘华国Ip主题文旅小镇’,整合《三国》的战场体验与《红楼》的园林美学,还会融入VR沉浸式技术。他们的负责人刚才还说,要把文化节上最受欢迎的‘跨Ip研学之旅’原样复刻到欧洲,预计明年就能开工。”
正说着,一位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他是非洲文化与旅游部的代表奥马尔,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非洲鼓,鼓面上画着交融的中国龙与非洲图腾。“苏先生,太感谢你了!”奥马尔用力握住苏澈的手,语气滚烫,“我们签署的‘非遗联合推广计划’,不仅会把华国的苏绣、剪纸带到非洲,还会将非洲的木雕、鼓乐引入华国。文化节期间,你们的《三国》游戏和VR体验让非洲年轻人疯狂着迷,现在他们都在问,什么时候能在非洲体验到完整的华国文化Ip。”
苏澈笑着接过非洲鼓,指尖划过鼓面的图腾:“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计划在非洲的文旅小镇里,加入‘非洲鼓与中国民乐’的互动体验区,让两种古老的音乐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之前《歌手》第四季的‘茉莉跨洲唱’已经证明,不同文化的艺术是能共鸣的。”
奥马尔连连点头,从随行人员手中拿出一份合作方案:“我们还想邀请澈心文娱参与非洲‘丝路文化城’的建设,把《红楼》的园林设计、《三国》的建筑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一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活化石’。这不仅是旅游项目,更是让非洲年轻人了解华国文化的窗口。”
主会场的签约仪式台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正发表致辞。她身着素雅的套装,手里拿着一份文化节成果报告,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全场:“蓝星华国文化节吸引了全球100个国家的文化代表团参与,达成500项实质性文化合作,这在全球文化交流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成就。它不是一次简单的文化展示,而是构建了‘文化展示—体验—合作—传承’的完整生态,为全球文化交流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她举起手中的报告,语气愈发坚定:“文化节期间,华国文化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00%,其中非遗文创、Ip衍生产品、影视版权成为出口主力,覆盖了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文化交流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或输入,而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共创共生。华国的《三国》《红楼》Ip,通过与不同国家文化的碰撞,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而各国的文化特色,也通过这个平台,被更多华国观众熟知和喜爱。”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团成员纷纷起身致意。欧洲理事会的文化代表伊莎贝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与澈心文娱签署的《诗经》海外动画改编协议,是本次合作的重点。文化节上,《诗经》的VR体验让欧洲观众感受到了东方诗词的魅力,现在我们计划将其改编为多语言动画系列,让更多欧洲孩子在童年就能接触到如此优美的东方文学。”
来自日本的文化代表团则聚焦于文创合作:“我们签约了《红楼》文创的日本独家代理权,尤其是苏绣纹样的服饰、青瓷茶具系列,在文化节期间的预售就突破了10万件。接下来,我们还会联合开发‘中日文化联名款’,将樱花元素与红楼美学结合,相信会受到两国消费者的喜爱。”
张岚向苏澈汇报着出口额的具体构成:“文创产品出口额占比最高,达45%,其中《三国》的青瓷兵符、《红楼》的诗词手账本最受欢迎,仅出口到欧洲的订单就达3亿元;影视版权出口额占30%,《三国》电影的多语言播映权、《红楼》舞台剧的海外巡演权被多个国家抢购;文旅相关产品及服务出口额占25%,包括VR体验设备的出口、文旅小镇的设计咨询服务等。”
“更重要的是长期影响。”林墨补充道,“文化节期间,全球有80所顶尖高校申请加入‘华国文化研究联盟’,我们的‘新人创作者扶持计划’也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的年轻创作者报名。他们中有不少人想围绕华国经典Ip进行跨文化创作,比如一位巴西的编剧,想以《史记》为蓝本,创作一部‘东西方英雄对话’的剧本,这正是文化节想要达到的效果——让华国文化成为全球创作者的灵感源泉。”
苏澈的目光落在主会场角落的“文化交流墙”上,那里贴满了来自不同国家游客的留言和画作:有非洲孩子画的“关羽战象”,有欧洲游客画的“黛玉与朱丽叶”,有美洲游客写的《诗经》诗句翻译,每一张都充满了想象力与对文化的热爱。“这才是文化节最珍贵的成果。”他轻声说道,“500项合作、200%的出口增长,这些数字是成果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让不同国家的人们真正走进了华国文化,产生了情感共鸣。”
阿祖莱走到苏澈身边,看着墙上的留言,感慨道:“苏先生,你曾经说过,好的文化能让不同的人感受到共通的情感。这次文化节完美印证了这一点。无论是三国的英雄豪情,还是红楼的人文之美,都跨越了语言和地域的壁垒,让全球观众感受到了人性的共通、美好的共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计划将文化节的模式推广到全球,在其他地区举办‘跨文化Ip交流节’,让更多国家的文化能像华国这样,走向世界,实现共鸣。”
苏澈点头回应:“我们也计划启动‘全球文化共创基金’,从文化节的收益中拿出10亿元,支持各国创作者围绕华国文化Ip进行跨文化创作,同时也资助华国创作者去海外采风,吸收不同文化的精华。文化交流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持续深耕,让文明的种子在全球生根发芽。”
傍晚时分,收官晚宴在长江之畔的游轮上举行。游轮缓缓航行,两岸的灯光倒映在江面,与天空的晚霞交相辉映。来自全球100个国家的代表团成员、工作人员举杯共饮,不同语言的祝福、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奥马尔即兴敲起了非洲鼓,华国的民乐演奏家随之伴奏,《茉莉花》的旋律与非洲鼓的节奏完美融合,引来全场的合唱。
苏澈站在游轮的甲板上,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角。他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没有了最初的激动,只有一种沉静的欣慰。从《三国》电影登陆好莱坞,到《红楼》小说全球破亿;从全球原创文娱大会的召开,到文化节的圆满收官,这条路走得每一步都扎实而坚定。而今天,500项合作的落地、200%的出口增长、100个国家的参与,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华国文化已经真正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阿祖莱走到他身边,举起酒杯:“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新里程碑,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