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的江城,《三国》的加场放映票还在秒罄,影院外的观众举着“求购《三国》余票”的牌子;而同一时段,鼎盛影视出品的《帝王诀》却迎来了“致命一击”——全国最后一家放映《帝王诀》的影院,正式下架该片,转而加映《三国》的“家庭专场”。影院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上映三天,《帝王诀》的场均观影人数不足5人,连放映机的电费都赚不回来,再不放映《三国》,我们就要亏本了。”
此时的《帝王诀》票房数据,早已成了影视圈的“笑话”——上映三天,累计票房仅5000万,其中3000万还是首映当天粉丝刷的“包场票”,真实票房不足2000万。而这部剧的制作成本高达5亿,仅顶流主演林辰的片酬就占了3亿,相当于票房的6倍。有行业博主算了一笔账:“就算加上后期的网络版权、广告植入,《帝王诀》至少要亏4.5亿,这对鼎盛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票房扑街的同时,《帝王诀》的口碑也彻底崩盘。豆瓣评分从开播时的3.8暴跌至2.9,短评区满是“魔改历史”“演技尴尬”“剧情狗血”的吐槽:“汉代帝王穿明代飞鱼服,编剧是把历史课本撕了吗?”“林辰全程皱眉瞪眼,3亿片酬花在了‘耍帅’上,不是‘演戏’上”“剧情全是工业糖精,帝王和宫女在皇宫里谈恋爱,把观众当傻子”。更讽刺的是,该剧的“历史顾问”标签被网友扒出是“挂名”——所谓的历史顾问,是一位从未研究过汉代历史的网文作者,连“察举制”和“科举制”都分不清。
投资方的撤资潮,来得比预期更猛烈。大年初二清晨,华星影视率先发布声明:“终止与鼎盛影视的所有合作,撤回对《帝王诀》的1亿投资,并保留追究鼎盛‘虚假宣传’(宣称‘历史正剧’却魔改)的法律责任。”随后,耀世影业、极光传媒等四家投资方相继撤资,合计撤回资金2.3亿。某投资方代表在私下采访中直言:“我们当初投资,是被鼎盛的‘流量噱头’骗了,以为顶流主演能带动票房,没想到观众根本不买账。现在《帝王诀》扑得这么惨,我们再不撤资,就要跟着鼎盛一起破产了。”
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瞬间笼罩鼎盛影视。银行第一时间上门催贷——鼎盛此前为了拍摄《帝王诀》,抵押了旗下的两座影视基地,贷款3亿,如今还款期限将至,银行却拒绝续贷,要求“立即偿还本金及利息”。鼎盛的财务总监在内部会议上哭着汇报:“公司账上只剩800万现金,连这个月的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来,更别说还银行贷款了。”
雪上加霜的是,广告商和演员的索赔函也接踵而至。某白酒品牌以“《帝王诀》口碑太差,影响品牌形象”为由,要求鼎盛退还8000万植入广告费;主演林辰的团队更是发律师函,要求鼎盛支付剩余的1.2亿片酬,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冻结鼎盛的资产”。而之前被鼎盛拉拢的流量艺人,也纷纷解约,甚至有艺人主动提出“不要违约金,只求尽快解绑”,生怕被鼎盛的“破产风波”牵连。
鼎盛影视的股价,成了这场危机最直观的写照。大年初三开盘,鼎盛股价直接跌停,每股从12元暴跌至3.6元,单日跌幅70%,市值蒸发超50亿。股市评论员在节目中分析:“鼎盛的股价暴跌,本质是市场对‘流量路线’的否定——从《极速追击》被《生命的价签》反超,到资本联盟破裂,再到《帝王诀》扑街,鼎盛始终没明白,观众要的是品质,不是流量。现在的暴跌,只是市场迟到的惩罚。”
鼎盛影视的办公大楼里,早已没了往日的热闹。员工们要么在收拾东西准备离职,要么围在一起讨论“赔偿金怎么要”,只有顶层的总裁办公室还亮着灯——赵凯坐在空荡荡的办公桌后,面前摊着《帝王诀》的票房报表和银行催款函,头发花白了大半,眼神里满是绝望。他想起半年前,自己还在资本联盟大会上拍着胸脯说“要把苏澈踩在脚下”;想起《帝王诀》开机时,他高调宣布“这是年度流量巨制,必破20亿票房”;想起昨天,他还在跟下属说“再撑几天,说不定有奇迹”——现在看来,这些话都成了天大的笑话。
“赵总,不好了!”下属慌慌张张地冲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发来通知,说我们有3000万税款没缴,要求限期补缴,否则就要查封公司账户!”
赵凯猛地站起来,却因为低血糖差点摔倒,他扶着桌子,声音沙哑:“缴?我们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怎么缴税?”他盯着窗外,远处的影院电子屏上,《三国》的海报还在循环播放,观众的欢呼声隐约传来,像一把刀子,扎在他的心上。
消息传到网上,#鼎盛破产预警# #鼎盛被苏澈打破产# 话题迅速冲上热搜第一,24小时阅读量破10亿。网友们的调侃里,带着对“流量路线”的嘲讽:
- “笑死!之前鼎盛还发通稿说《三国》必扑,现在自己倒要破产了,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 “不是苏澈打破产的,是鼎盛自己作的!5亿拍烂剧,3亿给流量片酬,不破产才怪!”
- “之前挖苏澈的编剧,搞资本联盟,现在好了,没人帮他了,这就是不尊重观众、不尊重文化的下场!”
- “建议鼎盛把剩下的钱捐给大病基金,也算为社会做最后一点贡献,别再搞流量剧祸害人了!”
行业内的反应更是“墙倒众人推”。之前与鼎盛有合作意向的平台,纷纷终止洽谈;影视圈的同行们,要么沉默,要么在私下讨论“鼎盛的教训”。某资深制片人在社交平台发长文:“鼎盛的破产预警,给所有影视公司提了个醒——流量不是万能的,魔改不是出路,只有尊重观众、打磨品质,才能活下去。苏澈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必然;鼎盛的失败,也不是偶然,是必然。”
瓷坊老师傅听说鼎盛的消息后,正在给《三国》的衍生瓷偶上釉,他笑着对徒弟说:“你看,搞虚的不如搞实的。苏小子靠认真拍好剧,越做越大;鼎盛靠流量骗钱,最后只能破产——这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踏实才能长久。”老周的病友群里,大家也在讨论这件事,有人说:“之前鼎盛还抵制《生命的价签》,不让平台播,现在自己的剧没人看,活该!”
苏澈得知鼎盛的情况时,正在和国家文物局的专家讨论“数字汉代博物馆”的筹备细节。团队成员问他要不要“落井下石”,苏澈却摇了摇头:“我们不需要靠别人的失败来证明自己。鼎盛的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是他们自己不尊重观众、不尊重文化的结果。市场会惩罚不认真的人,也会奖励认真的人——这就够了。”
当天晚上,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行业洗牌”的厚重感:
【检测到《帝王诀》扑街导致鼎盛影视濒临破产,引发行业对“流量路线”的反思,进一步巩固“品质创作”的行业地位,触发“行业警示”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行业影响力”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影视行业规范参与”权限:国家广电总局邀请苏澈参与“影视行业创作规范”制定,重点明确“历史剧考据标准”“流量艺人片酬限制”,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 触发“优质资源聚集”效应:多家海外影视公司(如迪士尼、华纳兄弟)主动提出合作,希望联合开发“中华文化Ip”,优先选择苏澈团队主导创作;
3. 文旅部追加10亿元“文化Ip扶持基金”,用于苏澈团队的《楚汉争霸》《汉武帝》等历史Ip开发,确保高品质历史剧的持续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