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当打之年》策划案确定后的第一周,苏澈把“导师人选”列为重中之重。他在笔记本上圈出两个名字——蓝星华国乐坛的“教父级”人物李伯庸(平行世界对应李宗盛,以细腻创作与犀利点评闻名,近十年专注幕后制作,极少参与综艺),以及以“铁肺唱功”和“敢说真话”着称的实力派歌手那岚(平行世界对应那英,多次公开吐槽“综艺里的音乐像裹脚布,又长又臭”,拒绝过无数流量综艺邀约)。
“邀请这两位,不是为了‘流量噱头’,是为了‘音乐公信力’。”苏澈在团队会议上强调,“李伯庸老师懂创作、懂唱功,能给歌手专业的音乐指导;那岚老师敢说真话,能过滤掉‘花架子’,守住‘纯唱功’的底线。只有他们,能让观众相信,这档综艺是真的在做音乐,不是搞形式。”
邀请李伯庸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苏澈特意选在李伯庸的私人录音棚见面——这间藏在老城区巷子里的录音棚,墙上挂满了泛黄的乐谱,角落里堆着他为不同歌手制作的专辑母带,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咖啡香。李伯庸戴着老花镜,正在修改一首民谣的和弦,看到苏澈递来的策划案,第一句话就是:“先声明,游戏、炒cp的综艺,我不接。”
“李老师,您看第一页的‘核心原则’。”苏澈指着策划案上“三不原则”——不搞游戏互动、不炒嘉宾cp、不做修音造假,“我们邀请的歌手,不管是成名的还是素人,都要靠现场真唱比拼;您的角色不是‘流量导师’,是‘音乐评审’,负责点评歌手的唱功、编曲、情感表达,甚至可以指出他们的不足——我们要的是‘真实’,不是‘皆大欢喜’。”
李伯庸翻策划案的手指顿了顿,目光停在“素人踢馆”和“原创扶持”的章节上。他抬起头,眼里带着难得的激动:“你们真的愿意给素人音乐人机会?之前有综艺找我,说要‘扶持原创’,结果最后还是让流量爱豆唱改编的口水歌。”
“我们不仅给机会,还会请您和专业制作人一起,帮素人歌手打磨原创作品。”苏澈拿出一段素人歌手阿哲的演唱视频——阿哲在酒吧驻唱时弹唱自己的原创《逆光》,嗓音沙哑却充满力量,“像他这样有才华却没舞台的音乐人,我们计划邀请10位,让他们和成名歌手同台竞技,靠实力说话。”
李伯庸盯着屏幕,手指跟着旋律轻轻打节拍,视频结束后,他立刻在策划案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档综艺,我接了!终于有不搞花活的音乐综艺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喜欢好音乐,是没人给他们好的引导。我要让他们知道,唱歌不是靠修音和颜值,是靠气息、共鸣、情感,是靠对音乐的敬畏。”
离开录音棚时,李伯庸还特意把自己珍藏的“老麦克风”送给苏澈:“这是我当年录第一张专辑用的,音质虽然不如现在的专业设备,但有‘音乐的温度’,你们录节目时要是需要,随时拿去用——就当我为‘纯粹的音乐’出份力。”
邀请那岚的过程,充满了她标志性的“直爽”。苏澈在一家主打爵士的Livehouse见到她时,她刚结束一场小型演出,手里还拿着吉他拨片,开口就问:“苏总,你别跟我绕弯子,你这综艺,有撕名牌吗?有让嘉宾互喂东西炒cp吗?”
“那老师,您放心,这些全没有。”苏澈把策划案递过去,翻到“赛制流程”部分,“您看,每期节目90分钟,80分钟是歌手演唱和点评,剩下10分钟是投票结果公布,连歌手后台的互动都只剪‘和乐队沟通编曲’的片段,其他无关的全删。”
那岚快速翻完策划案,突然拍了下桌子,声音引得邻桌客人侧目:“早该这么做了!之前有个综艺请我当导师,让我给一个走音的流量爱豆‘打高分’,说‘观众就喜欢看这个’,我当场就辞了——音乐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演的!”她指着策划案里的“大众听审团”规则,“1000个听审,涵盖不同年龄、职业,还排除了粉丝群体,这才叫‘公平’!不像有些综艺,听审团全是粉丝,投票根本没参考价值。”
苏澈趁机递上林晓的清唱视频——林晓在录音棚里无修音演唱《后来》,副歌部分的真假声转换流畅自然,尾音的处理充满情感。那岚看完,眼睛一亮:“这小姑娘唱功不错啊!之前听她的歌,还以为是靠包装,没想到现场这么稳——这种有实力的歌手,就该多给舞台!”
没等苏澈再开口,那岚就拿起笔,在策划案上签下名字:“这档综艺我接了!我不仅要当导师,还要帮你把关选角——要是有唱功不行还想靠流量混进来的,我第一个不同意!”
两位导师答应加盟的消息,没等官方公布,就先在乐坛传开了。李伯庸的好友、蓝星华国着名编曲人张弛主动联系苏澈,愿意免费担任综艺的“音乐总监”:“伯庸都出山了,我肯定得帮忙——咱们一起把这档综艺做成‘乐坛清流’!”那岚也拉来了自己的老搭档、声乐教授刘敏,加入“专业评审团”:“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唱功’。”
瓷坊老师傅听说两位乐坛大佬加盟,特意烧了一套“导师纪念瓷”——给李伯庸的是“吉他造型瓷盘”,盘面上刻着他的经典歌词“音乐是心里的话,要慢慢说”;给那岚的是“麦克风造型瓷瓶”,瓶身上绘着她标志性的舞台形象,釉色用的是她最爱的“中国红”。“这两套瓷,我烧了整整一周,每一个细节都不敢错——就像他们做音乐一样,较真才能出好东西!”老师傅笑着说。
林晓得知导师是李伯庸和那岚,激动得在工作室练了一下午歌:“李老师是我入行时的偶像,他的歌词我能背下来;那老师的唱功一直是我的目标——要是能得到他们的点评,就算被指出不足,我也开心!”之前报名的素人歌手阿哲,更是连夜重新录制了报名视频,把自己的原创《逆光》改了一版更细腻的编曲:“希望能让李老师和那老师看到我的诚意。”
官方公布导师阵容的当天,#李伯庸那岚加盟歌手当打之年# 话题瞬间冲上热搜第一,24小时阅读量破8亿,讨论量超500万。网友们的评论里,满是“爷青回”的感慨和对综艺的期待:
- “我的天!李伯庸老师居然出山了!这档综艺的含金量直接拉满!”
- “那岚老师敢说真话,有她在,绝对不会有‘走音爱豆混过关’的情况!”
- “这导师阵容,再加上纯唱功比拼,我已经开始期待了!就等开播!”
- “之前还担心苏总搞不定导师,现在看来,只有真正的好策划,才能吸引真正的乐坛大佬!”
平台方看到这样的热度,立刻把《歌手·当打之年》的资源升级为“年度S+级重点项目”,宣发预算追加5000万,还承诺“全程不干预内容制作,让导师和歌手拥有绝对的音乐话语权”。某音响品牌更是主动提出,要为每位歌手定制“专属麦克风”,上面刻着歌手的名字和“纯粹音乐”的字样——“能和李伯庸、那岚老师合作,是我们品牌的荣幸,我们要让最好的设备,服务最好的音乐。”
当天晚上,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苏澈眼前亮起,金色的文字带着“行业认可”的厚重感:
【检测到李伯庸、那岚等乐坛大佬加盟《歌手·当打之年》,引发行业震动与观众高度期待,综艺公信力与专业度显着提升,触发“权威加持”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综艺创新”后续权限更新:
1. 解锁“乐坛资源联动”核心权限:李伯庸、那岚带动20位乐坛资深音乐人(编曲、制作、声乐指导)加入综艺团队,为歌手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持;
2. 触发“优质歌手报名潮”:上线72小时内,报名歌手突破2000人,其中包含5位“隐退多年的实力派歌手”(如90年代红极一时的民谣歌手陈曦),均表示“为李伯庸、那岚而来,想再登纯粹的音乐舞台”;
3. 获得“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合作邀约,将综艺与“青年音乐人扶持计划”绑定,优秀素人歌手可获得基地提供的创作资金与录音棚资源,推动乐坛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