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中心“憩园”的IcU病房内,时间在精密仪器的滴答声中缓慢流逝。林默依旧深度昏迷,但与小满持续的守护共鸣,似乎让他的生命状态进入了一种极其脆弱的平衡。
清晨,护士带来一位新病人需要临时安置在隔壁床位的消息。这是一位因车祸导致严重脊髓损伤、陷入深度抑郁并伴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年轻画家,陈屿。他眼神空洞,对周围一切毫无反应,仿佛灵魂已先于身体死亡。
陈老的助手在为他做例行检查时,无奈地对苏婉低语:“他的身体指标尚可,但求生意志几乎为零。这种心理创伤导致的生理性衰竭,比纯粹器质性病变更难干预。”
就在这时,因持续守护而疲惫不堪的小满,不得不暂时松开林默的手,起身去倒水。就在她的手离开林默掌心的瞬间,或许是连接的短暂中断带来了细微的波动,处于深度休眠中的林默,指尖无意识地轻轻颤动了一下。这个细微的动作,恰好被正准备给陈屿调整输液泵的护士看到。
更令人意外的是,几乎是同时,隔壁床上如同雕塑般的陈屿,一直毫无焦距的眼睛,竟然微微转动了一下,视线极其短暂地扫过了林默所在的方向,虽然立刻又恢复了空洞,但这一变化没有逃过一直观察着林默也留意着环境的苏婉的眼睛。
苏婉心中一动。是巧合,还是……林默无意识散发出的、那种追求“生命秩序”的本能力量,即便在他垂危之际,依然对另一个濒临绝望的灵魂产生了微弱的吸引力?
这个念头让她既感到一丝希望,又充满了更深的忧虑。如果林默的存在本身,就像一块磁石,会持续地、不受控制地吸引周围陷入“生命失序”状态的人,那么所谓的“安全”,根本无从谈起。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苏婉示意护士暂时离开,她亲自坐在了两个病床之间,静静地观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林默的状况依旧危重,没有任何主动行为。然而,苏婉却敏锐地察觉到,病房内的气氛似乎在发生某种难以言喻的微妙变化。那种弥漫在重症病房里常有的绝望和沉重感,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悄然稀释了一丝。不仅是对生命迹象敏感的小满呼吸变得更加平稳,连一旁值守的年轻护士,原本因熬夜而焦躁的情绪,也莫名地平复了不少。
而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陈屿身上。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他虽然没有再转动眼睛,但监测仪显示,他原本过低且不稳定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竟然出现了缓慢而持续的回升趋势,逐渐接近正常值的下限。他的呼吸也不再是那种濒死的浅促,变得稍微深沉了一些。
陈老医生被请来查看后,也感到不可思议:“这……这不符合医学常规。没有使用新的药物或治疗手段,他的生理指标却出现了自发的良性转向。这只能解释为……他的求生本能被某种因素重新激活了。”
唯一的变量,就是被临时安置在林默身边的这个举动。
结论显而易见:即使林默自身濒临死亡,他那种稳定生命秩序、激发求生本能的无意识能力,依然在持续发挥着作用,如同一种被动的辐射,影响着进入他力场范围内的、生命状态失衡的个体。
这个发现,让苏婉的心情无比沉重。这印证了“治愈即吸引”的核心矛盾,且表明这种吸引是持续且不可控的。林默就像黑暗中的烛火,不仅会吸引飞蛾,其光芒本身也会照亮周围的黑暗,让隐藏在黑暗中的其他存在显现出来。
果然,当天下午,外围警戒人员再次传来加密信息:
【观察到新的可疑车辆在山区外围徘徊,车型与上午不同。同时监测到针对本区域医疗频段的异常扫描信号,来源不明,技术级别很高。】
吸引力,已经在现实中产生了涟漪。更多的目光,正在投向这个隐秘的角落。
病房内,小满重新握住了林默的手,感受到他脉搏的微弱跳动,也感受到了那无形中散发出的、安抚人心的力量。她看着隔壁床陈屿脸上似乎减少了一丝痛苦的线条,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林默在拯救他人,哪怕是无意识的,但这正在让他暴露在更大的危险之下。
苏婉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暮色渐沉的山林。她知道,转移迫在眉睫。但下一个目的地,必须能够更好地隔绝林默这种无意识的能力辐射,或者……找到一个能有效管理和应对这种“吸引”效应的方法。
否则,无论躲到哪里,都只是暂时的喘息。林默的治愈之光,在照亮他人生命的同时,也注定会将他一次次推向风暴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