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目光落在远方尚未完全熄灭的庆典烟火残光上。夜色深沉,银河依旧璀璨,但他的思绪已经从和平协议、资源分配转向了更深远的方向。他深知,战争结束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星耀召集了联盟内的科研核心团队,地点设在天枢星总部最深处的科技研究所。这里曾是赵启留下的遗产之一,也是银河系最先进的研究机构之一。伊莎贝拉早已等在那里,手中拿着一份详尽的科研计划书。
“我们不能再依赖旧技术。”星耀开口,语气坚定,“这次战争让我们看清了太多问题,也暴露了我们的短板。现在,是时候让银河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几位科学家交换了一下眼神,其中一位年长的研究员低声说道:“星帅,我们的资源确实比战前多了不少,但要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知道。”星耀点头,“所以我不会要求你们立刻拿出成果。我要的是方向,是决心。我会为你们调配更多的人力和物资,只要你们愿意尝试。”
这句话仿佛点燃了会场的气氛。一名年轻的工程师激动地站起身来:“如果能重启‘曙光计划’,或许我们可以从量子能源转换系统入手!”
“曙光计划?”星耀挑眉。
“这是十年前的一个未完成项目。”伊莎贝拉解释道,“原本是为了开发一种新型能源核心,但因为资金和技术限制被迫中止。”
星耀沉思片刻,随后果断点头:“那就重新启动它。我亲自督办。”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研究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星耀不仅亲自参与了几次关键会议,还特意调拨了一支由多个种族精英组成的跨学科团队,专门负责这项工程。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鸿沟。实验一次次失败,数据误差超出预期,甚至有几次几乎导致设备损毁。团队内部开始出现动摇的声音。
“也许我们该换条路走。”一名研究员沮丧地说,“这个方向太难了。”
“不。”星耀打断了他,“困难从来不是放弃的理由。当年赵启面对的技术困境比我们现在复杂十倍,但他从未退缩。”
“可是……”那名研究员还想说什么,却被伊莎贝拉拦住。
“星耀说得对。”她接过话头,“我记得赵启曾经提到过一个思路——利用外星文明遗留下来的能量共振原理,或许可以优化我们的模型。”
众人眼前一亮,纷纷翻找资料。很快,他们找到了那段尘封已久的研究笔记,并据此调整了计算模型。
几天后,实验室里终于传来好消息:第一次完整模拟成功,能量转化率提升了近三成!
这一成果迅速在整个联盟内部引发震动。各大势力纷纷派人前来观摩,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科学家也开始主动加入研究团队。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医疗组成功研发出新一代修复纳米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加速伤口愈合;军事工程部则在测试一种新型护盾系统,能够在高强度战斗中提供更持久的防护。
星耀亲自前往各个实验室视察,每到一处都给予研究人员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他知道,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终将汇聚成银河系整体科技水平的飞跃。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某次实验中,新型能源核心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异常波动,导致整座实验楼短暂断电。虽然最终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这件事还是引起了高层的警觉。
“我们必须确保安全。”一名安全监管官员严肃地提醒星耀,“这种级别的实验,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我明白。”星耀点头,“所以我会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同时设立独立的安全评估机制。”
尽管如此,外界的质疑声仍然不断。有人担心这项技术会被滥用,也有人认为联盟应该把精力放在民生建设上,而不是投入大量资源搞科研。
面对这些声音,星耀始终保持冷静。他在一次公开会议上明确表态:“科技是文明进步的基石。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就只能被别人决定命运。”
这句话在全银河范围内引发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星耀高瞻远瞩,反对者则指责他过于激进。但无论如何,这场关于科技发展的争论,已经无法停止。
与此同时,曙光计划的核心团队也在继续推进他们的研究。经过多次改良,新型能源核心终于进入实际测试阶段。
星耀亲自到场观看首次实测。当能量流稳定地通过新核心时,全场爆发出一阵欢呼。那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诞生。
然而,在庆贺之余,星耀却注意到一个细节——能量波动曲线在某个区间出现了轻微的不稳定现象。
他皱起眉头,低声问身旁的工程师:“这个波动,正常吗?”
工程师愣了一下,随即摇头:“理论上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除非……”
“除非什么?”星耀追问。
“除非……我们在无意间触发了某种未知的能量反应。”工程师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星耀沉默了几秒,然后缓缓点头:“把这个数据单独记录下来。我要亲自看。”
当天晚上,他独自一人坐在研究所的分析室里,盯着屏幕上那条微微起伏的曲线。直觉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秘密。
窗外,银河依旧浩瀚无垠,星光洒落在他的肩头。星耀轻轻呼出一口气,手指划过终端屏幕,将那份数据标记为“待进一步研究”。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