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第三天,课程进入另一个核心技术领域——饵料的选择与使用。教室里摆满了各种饵料和小药,宛如一个小型饵料博物馆。
程晓风开篇明义:“饵料是钓鱼的灵魂。好的饵料不仅要吸引鱼来,还要让鱼吃得舒服,吃得放心。”
他首先系统讲解了饵料的基本分类和特性:
“基础饵:提供主要营养成分和填充物,如麸皮、豆粕、玉米粉;
主攻饵:针对目标鱼种的专用饵料,如鲫鱼饵、鲤鱼饵;
状态饵:调整饵料物理状态,如拉丝粉、雪花粉、粘粉;
添加剂:增强诱食效果,如香精、甜味剂、酸味剂。”
程晓风提出了他的“饵料配比黄金法则”:
“基础饵占50-60%,主攻饵占20-30%,状态饵占10-20%,添加剂不超过5%。这个比例可以根据鱼情灵活调整。”
接下来,他重点讲解了饵料状态的控制:
“饵料的状态包括雾化、散落、膨胀、附钩性等多个维度。不同的鱼情需要不同的状态:
生口鱼需要雾化好的饵料快速诱鱼;
猾口鱼需要低雾化、高附钩的饵料;
深水需要粘稠的饵料保证到底有饵;
浅水需要散落快的饵料形成立体诱鱼区。”
程晓风现场演示了不同水比和手法对饵料状态的影响:
“水比多一分,饵料软一分;揉打多一次,饵料粘一分。每个细节都直接影响钓鱼效果。”
最引人入胜的是小药的应用课程。程晓风首先纠正了一个常见误区:“小药不是神药,而是调味剂。它的作用是增强饵料的诱食效果,但不能改变饵料的本质。”
他系统讲解了小药的分类和使用原则:
“味型类:如草莓香、蛋奶香、薯味,针对不同鱼种的偏好;
刺激类:如果酸、鱼开胃,促进鱼类食欲;
调节类:如甜味剂、鲜味剂,改善饵料适口性;
功能类:如粘合剂、分散剂,改变饵料物理特性。”
程晓风提出了“小药使用三原则”:
“一是适量原则:宁少勿多,过量会死窝;
二是对路原则:根据季节、水温、鱼情选择合适味型;
三是搭配原则:不同小药之间的配伍要科学合理。”
他还分享了独创的“季节味型变化规律”:
“春腥:水温低,鱼类需要高蛋白,宜用腥香味型;
夏淡:水温高,鱼类口味清淡,宜用果香、清淡味型;
秋香:鱼类储备越冬能量,宜用粮食香、甜香味型;
冬浓:水温低,需要强诱食,宜用浓腥、浓香味型。”
下午的实操课上,学员们亲自调配饵料。陈遇凭借扎实的化学知识,很快理解了各种饵料成分的特性,调配出的饵料状态恰到好处。莉莉细心记录了各种小药的配比效果,毛蛋则凭借经验快速判断出最佳味型组合。
程晓风在指导时特别强调:“配饵如烹任,要讲究色、香、味、形。好的饵料看起来舒服,闻起来诱人,吃起来可口,状态适中。”
课程最后,程晓风总结道:“饵料之道,在于理解鱼的需求。你要站在鱼的角度思考:什么样的食物最吸引我?什么样的状态最容易入口?想明白了这些,你就能配出好的饵料。”
学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一天的学习。陈遇在笔记上详细记录了各种饵料配方和小药使用方法,感觉自己对钓鱼的理解更加系统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