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历268年9月16日上午。
不带一丝温情的海风带着咸涩的凉意,卷着细碎的浪花拍在码头的青石板上。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素色布袋,纤细的手指因为用力和紧张而略微颤抖。码头上稀稀拉拉站着几个人,每个人脸上都蒙着一层哀伤,像这海边连绵的雾气。
“请家属准备登船。” 穿制服的市民生服务局工作人员声音低沉,带着职业性的温和。少年跟着人群踏上渡轮,甲板在脚下微微晃动。他把布袋小心翼翼地放在腿上,仿佛那里面装着自己的前世和今生。布袋里是母亲的骨灰,用一块她生前最喜欢的蓝印花布包着,布料上还留着淡淡的皂角香。他又摸了摸衣服和裤子口袋里的白色花瓣,是母亲生前喜欢的玫瑰、百合,加上一些寄托少年哀思的雏菊。
渡轮缓缓驶离码头,城市的轮廓渐渐模糊在晨雾里。少年望着窗外,海面上波光粼粼,像撒了一把碎钻。母亲曾说,大海是最温柔的怀抱,所有思念都会顺着洋流传到天边。那时他总笑着摇头,觉得母亲说的是童话故事里的台词。可现在,他多希望这个童话是真的。
仪式开始了,寄托哀思的音乐在海风里飘散,带着一丝空旷的悲伤。工作人员念着逝者的名字,每念到一个,就有家属上前,将骨灰撒向大海。少年的心一点点揪紧,手心沁出了汗。轮到他时,他深吸一口气,颤抖着解开布袋的绳结。
骨灰细腻而轻盈,在他掌心微凉。他伸出手,海风立刻将那些白色的粉末卷走,它们像一群蝴蝶,在阳光下打着旋儿,慢慢融入湛蓝的海水里。伴随着白色粉末的,是少年从口袋里掏出的一捧捧白花瓣,少年看着它们消失的地方,喉咙里像堵着什么东西,发不出一点声音。
“花自飘零水自流”,虽是一种相思,但却不是两处闲愁……。他想起母亲最后躺在病床上的样子,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却还笑着对他说:“别怕,妈妈只是去看更美的风景。”
四年前的夏天,也是在这里,他和妈妈一起参加了父亲的海葬仪式,而如今,又是在这里,在命运齿轮的推动下,他再次送别了妈妈。
“妈妈,一路走好。” 他在心里默念,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滴在甲板上,很快被风吹干,像从未存在过。海风吹乱了他额前的碎发,露出一双通红的眼睛,里面盛着与年龄不符的平静和哀伤。他知道,从今天起,再也没有人会在他放学回家时递上一杯热牛奶,再也没有人会在他生病时彻夜不眠地守着他,再也没有人会在他受委屈时把他搂进怀里轻声安慰。
之前,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如今,空余自身,世上只剩归途!
渡轮返航时,海面上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那场肃穆的仪式从未发生。但少年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一样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去年夏天和母亲在海边拍的,照片上的母亲笑得眉眼弯弯,搂着他的肩膀,背景是同样湛蓝的大海。
他把照片轻轻贴在脸颊上,仿佛还能感受到母亲掌心的温度。海风再次吹来,带着远方的气息,这一次,少年没有觉得寒冷。他知道,母亲没有离开,她只是变成了海风,变成了浪花,变成了这无垠的蓝海,永远陪在他身边。
船靠岸时,正午的火热太阳驱散了海风带来的些许凉意。少年站起身,挺直脊背,一步步走下渡轮。海风吹起他的衣角,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推着他走向没有母亲的未来。
码头上,参加完海葬仪式的其他家属都陆续乘车离开了,只有少年却沿着海边的栈道向市内走去,步伐虽不沉稳却坚定。毕竟,在栈道上行走还能听到海浪的声音,还能感受到海风的轻触,甚至目之可及处还能看到蓝色的海水,这些都让少年觉得母亲并没有走远。
海边的栈道四通八达,不知不觉少年来到了山间的一片小树林中。由于不是休息日,栈道上的行人不多,倒也是清静。可正如“人有旦夕祸福”一样,也是“天有不测风云”,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转眼就乌云压顶、山雨欲来了。大风骤然吹来,眼看豆大的雨点就要落在单薄的身上,少年四处张望,巧了,“天无绝人之路”,树林前方不远处依稀有一座道观的样子,为了避免被淋成落汤鸡,他朝那里快速奔去,以求一个暂避暴雨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