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主力部队来说已经不够用了,
但对民兵、武工队和游击队来说,能有这样的装备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也是李云龙根据李清河之前的建议所做出的部署。
对独立团来说,当前的主力部队规模已经足够。
毕竟还有丁伟和孔捷的新一团与新二团作为支援。
更重要的是要夯实后备力量基础。
而民兵、武工队和游击队正是独立团的后备军。
一旦需要扩充部队,可以直接从中挑选精干人员。
这些人大多都接受过一定训练,不少人还有实战经验。
比起直接招募新兵,这种做法显然更为高效。
而且这次扩编对主力部队的整体战力影响也不会太明显。
独立团经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各部队与装备之间的配合也逐渐顺畅起来。
尤其是李云龙重点打造的装甲兵,进步十分明显。
不管是五九式坦克、六三式装甲运兵车,还是八六式步兵战车,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
操作简便。
尽管大部分战士的文化水平不高,但驾驶坦克这类任务还是可以胜任的。
其中对技术和知识要求最高的,是炮手和车长这两个岗位。
车长更看重的是实战经验,而炮手则需要一定的射击技巧。
最近一两个月,李云龙就在重点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总部也一直在为独立团调配人力资源。
再加上深蓝警备队的教官专业素养过硬,训练出来的士兵已经能够掌握这些装备的操作。
对他们来说,唯一欠缺的就是熟练度和实战经验。
不过小鬼子不会给独立团太多时间慢慢成长。
熟练度只能靠高强度训练来提升,而实战经验就只能在战斗中积累。
李云龙原本打算派出小股部队进行实战演练,提升部队战斗力。
但现在的独立团早已不是当初那支规模有限的小队伍了。
装备也和以前没法比,各种机械化装备一旦出动,小鬼子很快就会察觉到异常。
这无疑会对后续的作战造成干扰。
因此,对目前的独立团而言,最稳妥的策略就是低调隐蔽。
等小鬼子主动送上门时,独立团再猛然出击,以装甲部队正面击溃敌军。
正因如此,李云龙这段时间才一直按兵不动。
以他的性格,若不是为了大局,早就忍不住去找鬼子麻烦了。
但为了完成与李清河的交易,他还是忍了下来。
除了军事方面的发展,随着行政队伍的到位,民生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如今的左云县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些工业基础。
虽然这些工业体系还很脆弱,但对于八路军来说,这已经是重要的突破。
例如之前李清河运来的水泥生产设备、制砖机、炼钢炼铁设备,以及肥皂、玻璃制造装置等,
现在都已经陆续投入生产。
一线崖地区的钢铁厂和炼铁厂也进行了扩建,规模有所扩大。
目前钢铁厂的年产量已经可以达到五千吨。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个数字并不起眼,但对八路军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飞跃。
眼下唯一的瓶颈就是尚未发现中型以上的铁矿资源。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清河的生活也趋于平稳。
他每天就待在左云县,享受着与王迎秋的二人时光。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直到他看到两个生化舱时,心中突然有了一个念头。
这段时间他已经积攒了不少人才,或许可以着手组建那支试验性的部队了。
不论是八路军,还是雇佣兵团,这支队伍将来都能派上大用场。
正好趁着眼下战事暂缓,可以抓紧时间把这件事办起来。
未来这里将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源源不断地向八路军和雇佣兵团输送骨干力量。
而且如果组建顺利,也能赶得上即将到来的战斗。
有了这支部队,胜算无疑会大大增加。
想到这里,他轻轻对躺在身边的王迎秋说道:“迎秋,我得出去两天,很快就回来。”
“清河哥,你那边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怎么感觉你这么忙?”
面对卫婉儿的关切询问,李清河笑了笑说:“是啊,估计很快就要打仗了,雇主那边缺一些先进武器。”
“我这不就被委托来采购一点装备,提升点胜算嘛。”
对于李清河这样模糊的回答,卫婉儿虽然心中有疑问,但也没有多问,只是默默藏在了心里。
“那你这次打算买些什么?你现在可是我们集团的顶级客户了,只要你开口,一切都优先安排。”
面对这样一个一年消费上百亿的大客户,保利集团又怎能不高度重视?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位客户并没有选择采购他们的新型装备,反倒是在帮他们解决库存压力。
现在国内好几个大型仓库几乎都被清空了,从轻武器到重武器都有。
最近的采购不仅涵盖了陆军,甚至已经延伸到了空军方面。
军方对他们在今年所取得的业绩非常满意,已有不少高层表示,一定要好好对待李清河这位重要客人。
在他们看来,也许用不了几年,军队的库存压力就能缓解,装备更新的速度也能加快。
李清河此前所构思的自然还是关于直升机的事,这也是他这次回来的主要目的。
李云龙这边对装备的吸收能力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这个年代的八路军。
虽然八路军士兵大多出身基层,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但他们不同于那些地方军阀。
随着李清河提供的支援,他们也开始更加重视士兵的文化教育。
因为他们也发现,如果士兵文化素质不够,未来在操作更先进的武器时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过去大半年里,八路军内部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
也正因为如此,独立团对新装备的消化能力才会这么快。
因为八路军自身的“造血”机制已经增强了。
这也是李清河会想到引进直升机的原因。
直升机这东西在二战时期虽然少见,但已经初现端倪,拿出一些并不突兀。
毕竟西方国家在还没有掌握涡轴发动机技术之前,在直升机领域也难有突破。
所以先少量装备八路军也没什么问题。
而且他觉得北非那边的雇佣兵部队也很需要空中力量的支援。
毕竟盟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装备越先进,战斗就越轻松。
为了未来能在北非站稳脚跟,适当暴露一些实力也无妨。
“我之前提的‘雌鹿’直升机联系得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