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的生活,依然是一种规律而紧凑的节奏。晨操、上课、午休、再上课、晚自习……时间被分割成整齐的区块,填充着学子们的每一天。
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詹晓阳就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詹晓阳同学于晚上七点半到广播站办公室开会。
傍晚,在学校食堂简单吃过晚饭后,天色尚早。班长游金彦、田楚联、黄朝彬,还有总是活力四射的汪胖子,这几个平时与詹晓阳关系要好的同学,聚在教学楼下的花圃边闲聊打趣,享受着饭后的短暂悠闲。
詹晓阳却没有加入他们,他快步走向校门口的小卖部,那里有公用电话。
他需要给姑父打个电话,了解五一假期后两家鞋店的运营情况。虽然假期销售火爆,但假期后的常态经营才是真正的考验。
电话很快接通了,那边传来姑父熟悉的声音:“喂?哪位?”
“姑父,是我,晓阳。”
“哦,晓阳啊!吃饭没?”
“刚吃完。姑父,打电话问问您,这两天店里情况怎么样?还忙吗?”詹晓阳关切地问。
“挺好!放心吧!”姑父的声音透着满意,“假期过后,客流肯定没五一当天那么爆满,但比平时还是要好不少,特别是城南新店,因为刚开业,又有促销余温,每天营业额都挺稳定。南郊路老店也保持得不错。你和同学们就安心上课,店里有小姨和你姑姑盯着,还有小霞她们,没问题!”
听到姑父这么说,詹晓阳心里踏实了不少。他接着问:“姑父,还有件事,南郊路店大姐她们的工资,这个月发了吗?”
“哈哈,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呢!”姑父笑道,“本来应该是30号发工资,但上个月底不是忙开业嘛,就拖到今天才发。我刚从店里对完账回来。”
姑父详细地报着数据:“上个月南郊路店,从4月1号到30号,总营业额是九万五千块钱左右。扣除掉进货成本、房租、水电、还有杂七杂八的费用,净利润是四万一千块。”
这个数字让詹晓阳微微点头,在他的预期之内,开业月的业绩确实有爆发性增长。
姑父继续说着分配方案:“按照咱们之前说好的提成方式,大姐这个月工资加提成,一共发了4600块!霞姐和小军,每人发了2450块。这几个孩子拿到钱,高兴坏了!”
詹晓阳能想象出大姐和霞姐她们拿到厚厚一沓工资时激动和欣喜的样子,心里也为她们感到高兴。
这远高于普通工人的收入,是对她们辛勤付出最直接的回报。
“剩下的利润,”姑父顿了顿,说道,“按照我们之前的股份,我跟你俩各分一万六千四百块。晓阳,你这份钱,是给你现金,还是先放我这里,或者你有别的打算?”
詹晓阳略一思索,立刻有了想法:“姑父,我的那份,连同您的那份,都先不用取出来。我的想法是,直接把这三万两千八百块钱,作为我们俩对城南新店的投资款。这样,咱们在城南店的实际投资额就各是一万六千块,加上小姨投入的一万块,总共四万两千块。我们抓紧时间重新拟一份三方合作协议,把股份比例和权利义务写清楚。等周六大家都有空,约上小姨,一起把合同签了。您看怎么样?”
姑父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显然在快速消化詹晓阳的话,随即爽快地答应:“好!晓阳,你这个想法好!明晰股权,正规化运作!就按你说的办!我这两天就找熟人帮忙拟合同,周六碰头签!”
“行,那辛苦姑父了!周六见!” 事情谈妥,詹晓阳心情愉悦地挂了电话。姑父的雷厉风行和支持态度,让他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付了电话费,詹晓阳走到小卖部的冰柜前,买了几瓶冰镇可乐,然后走向还在花圃边聊天的游金彦、田楚联、黄朝彬和汪胖子。
“来来来,兄弟们,喝点冰的!”詹晓阳把可乐分给大家。
“谢啦,阳哥!”汪胖子接过可乐,拧开就灌了一大口,“啊——爽!刚跟姑父通电话?店里咋样?”
“嗯,都挺好,正常营业。”詹晓阳轻描淡写地回道,没有提具体分红和投资的事。有些事,自己人知道就好,没必要四处宣扬。
几人喝着可乐,吹着傍晚的凉风,闲聊着班里班外的趣事。很快,晚自习的预备铃响了起来。
“走吧,上课了。”游金彦站起身。
大家纷纷起身,拍打一下身上的草屑,准备回教室。詹晓阳却对刘小惠和其他人说:“你们先回教室吧,我得去广播站开会。”
“好,那我们先上去了。”刘小惠点点头,和其他同学一起走进了教学楼。
教学楼的三楼,是校广播站的办公室和播音室。他沿着楼梯走上三楼,来到一扇挂着“广播站”牌子的木门前。门虚掩着,里面已经传来了说话声。
他轻轻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进去。
此刻,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个人。除了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文雅的指导老师外,包括广播站站长94级护理一班的林师姐,以及几位编辑和通讯员,加上詹晓阳自己,总共八九个人,把小小的办公室坐得满满当当。
“詹晓阳同学来了,快请坐!”林师姐看到詹晓阳,热情地招呼道。其他几位同学也纷纷向他点头示意。
“老师好,师姐好,各位同学好。”詹晓阳礼貌地打着招呼,在靠近门口的一张空椅子上坐了下来。
指导老师看了看时间,又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人,微笑着开口:“好,人都到齐了,我们现在开始开会。今天召集各位通讯员和编辑同学过来,主要是布置一下一个特别广播任务。”
大家立刻安静下来,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老师继续说道:“大家都知道,五月有两个重要的节日,一个是五月十二日的国际护士节,另一个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今年很巧,护士节当天也是母亲节。我们广播站计划,在五月十日,也就是周五傍晚的《玉兰树下》特别节目里,制作一期以‘感恩与奉献’为主题的专场广播,同时纪念护士节和母亲节。”
听到这个主题,在座的同学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情。
“这次专场,我们打算面向全校征稿。”林师姐接过话头,具体布置任务,“征稿方向主要有两个:护理班的同学,可以围绕纪念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抒发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憧憬来写;其他班级的同学,则可以围绕母亲节,以感恩母爱、回报亲恩为主题进行创作。稿件形式不限,散文、诗歌、随笔都可以,要求真情实感。截稿日期是五月八号。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希望各位通讯员回到各自班级后,积极宣传,发动同学踊跃投稿。各位编辑同学也要做好准备,负责好稿件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布置完基本任务,作为林师姐环视一周,语气轻松了一些:“任务大家都清楚了。下面,咱们也轻松一下,互相通个气,看看各个班级目前有没有一些初步的构思或者比较好的选题方向,也好互相启发。谁先来说说?”
话音刚落,一位95级护理班的通讯员同学就率先发言:“林师姐,老师,我们护理班初步的想法,是围绕‘传承南丁格尔精神,做新时代白衣天使’这个主题,计划组织几篇稿件,结合我们平时的学习和见习经历,谈谈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未来职业的向往。”
接着,另一位94级护理班的编辑补充道:“我们班也有类似想法,可能会侧重于从护理前辈的感人故事入手,结合护士节,表达我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敬意和坚守的决心。”
随后,几位其他班级的通讯员也陆续发言,思路都比较中规中矩,符合节日主题,但缺乏足够的新意和冲击力。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位还没发言的詹晓阳。他之前的文章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都期待他能提出一些不一样的见解。
詹晓阳一直在安静地听着,大脑飞速运转。当林师姐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微笑着说“晓阳同学,你们口腔班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时,他深吸一口气,坐直了身体,用清晰而沉稳的声音开始了他的发言:
“林师姐,老师,各位同学。听了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很有意义。我们口腔班目前也有一个初步的构思,想借这次母亲节的机会,做一个有点特别的尝试。”
他顿了顿,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然后继续说道:“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概一个月前,我投给广播站的一篇稿件,叫做《不幸的周姨》?”
在座的几位同学,特别是林师姐和指导老师,都露出了回忆和了然的神情。
那篇描写一位命运多舛、靠打临时工艰难供儿子读书的单身母亲周姨的文章,情感真挚,笔触细腻,当时播出后确实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和同情。
“我们班的想法是,”詹晓阳看到大家想起来了,便深入阐述,“这次母亲节,我们不想仅仅停留在泛泛地歌颂母爱。我们想做一个延续性的、带有现实关怀和行动意义的专题。”
他稍微提高了音量,让话语更有力量:“我们会尝试联系到周姨本人,征得她的同意后,在五月九号,将她请到我们班级的活动现场。”
“请到现场?”一位同学忍不住低声惊呼,这想法太大胆了!
“对,请到现场。”詹晓阳肯定地点点头,眼神坚定,“我们希望通过她的亲身讲述,让我们同学更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坚韧与不易,感受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真实境遇。”
他环视了一下被这个想法吸引的同学们,抛出了更具体的行动方案:“但这还不是全部。我们会在发起自愿的募捐活动。所募集的款项,虽然可能不多,但代表了我们口腔班全体同学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周姨缓解一些生活上的困难,让她感受到来自卫校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詹晓阳最后总结道:“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既切合了母亲节‘感恩’的主题,又将感恩之心化为了具体的行动,体现了我们医学生应有的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具体操作还需要得到班主任蔡老师和学校学生科的批准。但我们觉得,值得尝试。”
詹晓阳的话音落下,广播站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几位同学都睁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惊讶、赞许和兴奋。就连指导老师也推了推眼镜,眼中流露出欣赏的神色。
这个方案,完全跳出了常规的征文模式,这是将社会实践、情感共鸣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既有新意,又有深度,更体现了难得的人文关怀!
“好!这个想法非常好!”林师姐第一个激动地表示支持,她用力拍了一下手,“詹晓阳同学,你们口腔班这个策划非常有创意,也很有意义!我代表广播站全力支持!”
“如果能做成,效果一定很棒!”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
“谢谢老师!谢谢林师姐和各位同学的支持!”詹晓阳诚恳地道谢。
会议在热烈而充满期待的气氛中结束。离开广播站办公室,詹晓阳心情愉悦。
他快步回到教室,将班长游金彦和团支书许汉文叫了出来。
在走廊安静的角落,詹晓阳言简意赅地把广播站的会议内容和自己关于“关爱周姨”母亲节特别活动的设想向两人说了一遍。
游金彦和许汉文听完,眼睛都亮了。
“好主意啊,晓阳!”游金彦兴奋地压低声音,“这样搞,比光写稿子有意义多了!”
许汉文也连连点头:“对!既有教育意义,又能真正帮到人!我觉得蔡老师肯定会支持!明天早读课后我们就去找蔡老师汇报!”
“好!那这事就辛苦你俩牵头了,需要我做什么随时说。”詹晓阳见两位班委如此支持,心里更踏实了。
晚自习下课后,詹晓阳、刘小惠、汪胖子、黄朝彬等几人照例没有立刻回宿舍,而是聚在教学楼下的花圃边坐着聊天,享受一天学习后难得的放松。
夜色温柔,微风拂面。詹晓阳想起姑父电话里说的事,便对身边的刘小惠轻声说:“惠儿,今天姑父说,南郊路店上个月的工资发了。”
“哦?发了多少?”刘小惠关心地问。大姐和霞姐就像他们的亲姐姐一样,她们过得好,他们也高兴。
“大姐拿了4600,霞姐和小军每人2450。”詹晓阳说道。
“这么多!”刘小惠惊讶地捂住了嘴,随即脸上绽开欣喜的笑容,“太好了!大姐她们肯定高兴坏了!这下她们在家说话更有底气了!”
“嗯,”詹晓阳笑了笑,语气平静地分析道,“主要是开业加上五一促销,亲朋好友也支持,业绩冲得高。正常的月份,没有大型促销活动,估计营业额会回落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她们的工资也会相应调整,但肯定比在外面打工强很多。”
“我明白。”刘小惠点点头,表示理解,“不管怎么说,第一个月开门红,是个好兆头!真为姐姐们高兴!”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直到熄灯预备铃响起,才依依不舍地站起身。
詹晓阳和刘小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舍——又要各自回宿舍了。
“走了,明天见。”詹晓阳轻声说。
“嗯,明天见。”刘小惠点点头。
在朦胧的夜色和渐起的虫鸣中,两拨人分开,走向各自的宿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