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虚假的丰收》
傍晚时分,夕阳给新界这片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的农田镀上了一层虚假的、温暖的金色。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腥气和消毒水的怪异味道,几台政府派来的喷洒车正在田边进行最后的消杀作业,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动作机械,像一群沉默的提线木偶。
欧阳震华饰演的法医官阿博,站在田埂上,眉头紧锁地看着眼前这片过于“平静”的土地。几天前,这里还充斥着变异稻株疯狂生长的诡异簌簌声,以及被“稻壳人”袭击时的惨叫。如今,所有异常的稻株已被连根拔起,集中焚毁,焦黑的痕迹如同大地上丑陋的伤疤。官方给出的结论是“新型转基因稻米引发的群体性过敏与精神幻觉事件”,一套看似完美无缺的科学解释,搭配着几位被推出来的“专家”在电视上侃侃而谈,轻易地安抚了绝大多数市民紧绷的神经。
危机似乎解除了。
“点啊,阿博,仲有乜嘢唔妥?”(怎么了,阿博,还有什么不妥?)身边的女警阿雯(化用《陀枪师姐》角色)递过来一瓶水,她的脸色也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任务完成后的松弛。
阿博接过水,没有喝,目光依旧扫视着田野。“太干净了,阿雯。你唔觉得咩?好似有人将成件事,用漂白水彻底洗咗一次。”(太干净了,阿雯。你不觉得吗?好像有人把整件事,用漂白水彻底洗了一遍。)
“专家都讲咗系过敏同幻觉咯。”阿雯试图用轻松的语气说道,“可能系我哋之前太紧张,自己吓自己。你睇下d村民,而家几安静。”(专家都说了是过敏和幻觉。可能我们之前太紧张,自己吓自己。你看那些村民,现在多安静。)
阿博顺着她的目光看去。不远处,那些曾被“稻壳孢子”感染,行为僵直如同提线木偶的村民们,此刻正安静地坐在临时搭建的安置点里,吃着统一派发的饭盒。他们动作迟缓,眼神空洞,但不再有攻击性,也不再机械地重复啃食生米的动作。医护人员在他们中间穿梭,记录着数据,一切井然有序,符合一场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的标准流程。
但阿博忘不了解剖那些完全稻壳化的尸体时,指尖触摸到的那种非植物的、冰冷的韧性;也忘不了在显微镜下,看到那些孢子在血液中如同微型齿轮般转动的恐怖景象。科学解释得了过敏,解释得了精神压力产生的幻觉,但解释不了那种源自生命结构本身的、彻底的异化。
“幻觉?”阿博低声自语,捏紧了手中的水瓶,“乜嘢幻觉,可以改变一个人嘅dNA同细胞结构?”(什么幻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dNA和细胞结构?)
夜色降临,九龙旺角的一家大型超市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仿佛是为了彻底驱散“毒米”事件带来的阴影,超市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新米上市”促销活动。巨大的红色横幅上印着“绝对安全·官方认证·新品丰收”的字样,促销员热情洋溢地向过往的顾客派发着试吃的小碗,空气中弥漫着新煮米饭的诱人香气。
阿雯推着购物车,穿梭在货架之间。她决定买点新米,用一顿热腾腾的家常饭,来告别这几天的不愉快。她来到米粮区,货架上堆满了新上市的米袋,包装精美,上面印着金灿灿的稻穗图案和“安心之选”的标签。
她随手拿起一包,掂量了一下。米粒隔着包装袋,传来一种令人安实的饱满感。就在她准备将米袋放入购物车时,目光无意间扫过包装袋背面的一个角落。那里,印着一个看似是品牌Logo的图案——一个模糊的、由几条简单的曲线构成的圆形印记。
那图案并不显眼,甚至有些抽象,像是粗心的印刷工人不小心弄出的墨点。但阿雯的心跳,却莫名地漏跳了一拍。她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这个图案,一种冰冷的、粘腻的感觉顺着脊椎爬了上来。她努力回忆,是卷宗里某张邪教资料的附件?还是某个受害者身上发现的怪异纹身?记忆模糊不清,但那图案却像一根细小的针,刺入了她的神经。
她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莫名其妙的不安。“神经衰弱。”她对自己说,把米袋扔进车里,发出“嘭”的一声闷响。周围的人们都在兴高采烈地抢购着,孩子们的嬉笑声,促销员的叫卖声,构成了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她告诉自己,要相信科学,相信官方通报。那场噩梦,已经过去了。
深水埗,一栋旧唐楼内。小犹太(《大时代》角色)正坐在他那间堆满了二手电脑主机、显示屏和杂乱线缆的“工作室”里。屏幕上绿色的代码飞快滚动,他正在清理最近因为追踪“稻壳人”事件而侵入各个系统留下的痕迹。危机解除,他这种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行为也该告一段落了。
他伸了个懒腰,准备关掉最后一个数据监控窗口。就在这时,他面前那台最老式、但被他改装得性能最强的cRt显示器,屏幕突然毫无征兆地闪烁了几下,跳成了一个纯黑的界面。
小犹太皱了皱眉,以为是硬件接触不良,伸手拍了拍显示器外壳。
就在他手掌接触的瞬间,黑色的屏幕中央,开始自动跳出白色的字符。一个字母接着一个字母,仿佛有一个看不见的打字员,正在另一端冷静地敲击。
《香港土壤活性报告 - 2086 - 最终观测摘要》
标题显现的瞬间,小犹太的呼吸一窒。2086年?开什么玩笑?
字符继续无情地跳出:
“项目:螺湮城供养基质 - 香港区”
“状态:初次收割完成。‘锈蚀之主’与‘千面之稻’共生体适应性良好。”
“土壤(载体)活性:稳定。宿主(居民)情绪能量(恐惧\/麻木\/顺从)转化效率:17.8%,低于预期,但呈上升趋势。”
“观测结论:当前文明结构(公司-政府-黑帮)可作为高效培育框架。建议下一阶段引入‘机械降神’协议,加速同化进程。”
“备注:警惕个别‘免疫单位’(如:目标‘博’,目标‘飞’…名单未完整加载…)。其存在可能导致局部基质活性紊乱。”
文字在这里戛然而止,屏幕瞬间恢复了之前的代码界面,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小犹太极度疲劳后产生的幻视。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双手有些颤抖地放在键盘上,试图调出刚才那个黑色界面的历史记录或者缓存文件。没有。任何痕迹都没有。就像从未出现过。
“免疫单位…博…飞…”他喃喃自语,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阿博…大飞…还有他自己,是否也在那个未完整加载的名单上?
这不是幻觉。那冰冷、客观、如同实验记录般的口吻,那将整个香港、将数百万市民视为“土壤”和“宿主”的视角……这绝不是恶作剧或者病毒能做到的!
他猛地扑到窗边,推开那扇积满灰尘的窗户。窗外,是九龙城寨遗址方向那片璀璨得不正常的霓虹灯光,它们交织在一起,在夜空中勾勒出一个巨大而模糊的、仿佛正在缓慢转动的齿轮轮廓——那是他从未在意过的城市景观,此刻却显得无比狰狞。
难道……所谓的危机解除,所谓的“虚假的丰收”,不过是更深层次播种的开始?他们所有人,都只是这片巨大培养皿中,等待下一次收割的……庄稼?
卫星的视角,从深水埗的旧唐楼窗口开始,无声地、冷酷地向上拉升。
唐楼变成了火柴盒,街区变成了电路板,九龙半岛的轮廓在脚下展开。视角继续拉升,维多利亚港成了一条闪烁着磷光的黑暗丝带,分隔开九龙和港岛。
整个香港岛的轮廓,在漆黑的海面上,在朦胧的月色和稀疏的云层映衬下,逐渐变得清晰,又逐渐变得抽象。
它不再像一颗东方之珠。
它越来越像一颗被某种巨大的、不可名状的存在,漫不经心地啃食过一口的、巨大而畸形的……金色稻粒。边缘参差不齐,带着一种疲惫而僵死的丰饶感,漂浮在无垠的、冰冷的墨色虚空之中。
寂静,包裹着这颗“稻粒”。以及其中,仍在为“虚假的丰收”而欢庆,或是在黑暗中开始觉察到那令人窒息的真相的,亿万渺小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