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时间跨度) 从丙戌年(公元146年),到丙申年(公元156年),一共十一年。

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夏季,四月,庚辰日: 皇帝下令各郡国举荐通晓儒家经典的人到太学学习;自大将军梁冀以下,所有官员都要送儿子到太学受业。学满一年后进行考试,根据成绩高低授予不同官职。另外,俸禄千石、六百石的官员、大将军府等四府的属官、宫廷三署的郎官、以及四姓小侯(指外戚樊、郭、阴、马四家的子弟)中,先前已能通晓经书的,各自按照本门学派的传承(家法)进行学习,成绩优异者的名单上报朝廷,依次给予奖励和晋升。从此,游学太学的人数大增,达到三万多人。

五月,庚寅日: 改封乐安王刘鸿为渤海王。

海水泛滥: 海水倒灌,淹没沿海居民的房屋。

六月,丁巳日: 大赦天下。

质帝遇害: 质帝年纪虽小但聪明敏锐。曾经在一次朝会上,他看着大将军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啊!”梁冀听到后,非常憎恨他。闰六月,甲申日,梁冀指使质帝身边的侍从把毒药放进煮饼里献给质帝。质帝吃后,感到非常难受,派人急速召太尉李固进宫。李固来到质帝面前,询问得病原因;质帝还能说话,说:“吃了煮饼。现在肚子胀闷,如果能喝到水或许还能活。”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恐怕会呕吐,不能喝水。”话还没说完,质帝就死了。李固伏在尸体上痛哭,要求追查侍医的责任。梁冀担心阴谋泄露,对李固非常厌恶。

立帝之争: 将要商议拥立新皇帝。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写信给梁冀说:“天下不幸,连年之间,皇位继承三次断绝(指冲帝、质帝及此前的顺帝子嗣断绝)。如今当立新帝,这是关系天下命运的大事,我等深知太后关心,将军劳神,正在审慎选择合适人选。然而我等内心忧虑,私下有些想法。远查前代废立皇帝的旧例,近看本朝登基的往事,无不是咨询公卿,广泛征求意见,务求上应天意,下合民心。《左传》说:‘把天下交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找到合适的人选难。’过去昌邑王被立为帝后,昏乱日甚一日;霍光忧愁惭愧,发愤图强,后悔得几乎断骨。如果不是霍光的忠诚勇敢,田延年的奋发决断,大汉的国运,几乎就要倾覆了。此事极其重要,能不深思熟虑吗!万事之中,以此事最大;国家兴衰,在此一举。”梁冀收到信后,便召集三公、俸禄中二千石的官员、列侯,大规模商议立谁为帝。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品德高尚,名望显着,又是皇室最尊贵最亲近的成员(质帝堂兄),应立为皇位继承人,朝廷大臣没有不倾向此议的。然而中常侍曹腾曾经拜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够礼遇,宦官们因此憎恨他。

蠡吾侯的背景: 当初,平原王刘翼(质帝父)被贬回河间后,他的父亲河间王刘开请求将蠡吾县分封给刘翼为侯;顺帝批准了。刘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志继承爵位。梁太后(梁冀妹)想把她的妹妹嫁给刘志,征召刘志到京城夏门亭。正好赶上质帝驾崩,梁冀想立刘志为帝。

梁冀强行立帝: 由于众人的意见与他不同,梁冀愤愤不平,一时又没有办法强行改变。曹腾等人听说后,夜里去游说梁冀:“将军您家世代都是皇后的至亲(椒房之亲),掌握朝廷大权,宾客满天下,难免有过错。清河王为人严明,如果真的立他为帝,那么将军您不久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立蠡吾侯(刘志),可以长久保住富贵。”梁冀认为他们说得对。第二天,重新召集公卿会议,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烈急切,自胡广、赵戒以下,没有人不畏惧的,都说:“只听大将军的命令!”只有李固、杜乔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厉声喝道:“散会!”李固仍然寄望于众心所向,能立刘蒜,又写信劝告梁冀,梁冀更加愤怒。

梁冀清除异己: 丁亥日(六月廿八), 梁冀说服太后,先下诏罢免李固的太尉职务。戊子日(六月廿九), 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与大将军梁冀共同主管尚书事务(参录尚书事);任命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的孙子。庚寅日(七月初二), 派大将军梁冀持符节,用亲王专用的青盖车迎接蠡吾侯刘志进入南宫;当天,刘志即皇帝位(汉桓帝),时年十五岁。梁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秋季,七月,乙卯日: 将孝质皇帝安葬在静陵。

朱穆劝谏梁冀: 大将军府的属官朱穆上书劝诫梁冀说:“明年是丁亥年,刑罚与德运都合于《易经》的乾位,是‘龙战’的卦象,预示阳道(正道)将胜,阴道(邪道)将衰。希望将军专心国事,割除私欲,广泛寻求贤能之士,疏远奸佞小人。为皇帝设置师傅,要挑选小心谨慎、忠诚笃实、尊崇礼法的人士,将军和他们一起入宫,参与劝导皇帝学习,师法贤圣,效法古人。这就如同背靠南山,稳坐平原,谁能倾覆您呢!议郎、大夫的职位,本应安排精通儒学、品德高尚之士,如今多有不当之人,九卿之中也有不称职的,希望将军明察!”又推荐种暠、栾巴等人。梁冀不能采纳。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九月,戊戌日: 追尊桓帝的祖父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夫人赵氏为孝穆后,祭庙称清庙,陵墓称乐成陵;追尊桓帝的父亲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祭庙称烈庙,陵墓称博陵;都设置令、丞等管理官员,派司徒持符节捧着策书、玺印前去祭祀,用太牢(牛、羊、猪三牲)的规格。

冬季,十月,甲午日: 尊奉桓帝的生母匽氏为博园贵人。

滕抚遭贬: 滕抚性格刚正,不结交权贵,被宦官憎恨;讨论他讨伐盗贼的功劳应当封赏时,太尉胡广秉承宦官旨意上奏将他罢黜;滕抚后来死在家中。

汉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公元147年)

春季,正月初一(辛亥朔): 发生日食。

戊午日(正月初八): 大赦天下。

三月: 有龙出现在谯县(被视为祥瑞)。

夏季,四月,庚寅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

五月: 立阜陵王刘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刘便为阜陵王(继承其父爵位)。

六月: 太尉胡广被免职。任命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从李固被罢黜,朝廷内外人心沮丧,群臣畏惧梁冀,侧身而立(形容恐惧不安),只有杜乔神色严肃,刚正不屈,因此朝廷内外都寄望于他。

秋季,七月: 渤海孝王刘鸿去世,没有儿子。梁太后立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渤海王,以供奉刘鸿的祭祀。

滥封梁冀党羽: 桓帝下诏,因梁冀等人有拥立皇帝之功,加封梁冀食邑一万三千户;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封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封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又封中常侍刘广等人为列侯。

杜乔谏阻滥封: 杜乔进谏说:“古代的圣明君主,都以任用贤才、赏罚分明为要务。亡国的君主,他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贞干练之臣和记载法规的典籍吗?问题在于君主得到贤才不能用其谋略,虽有典籍却不能实施其教化,听到善言却不相信其道理,听信谗言却不辨明其是非。陛下从藩王登上帝位,天下人心归附,不急于礼待忠贤之士,却先封赏左右近臣,梁氏一门,加上宦官微贱之辈,都佩带着无功所得的印绶,分割了有功之臣的封土,这种荒谬滥赏,怎么说得尽!有功不赏,做善事的人就会失望;奸邪不究,做恶事的人就会更加放肆。所以陈列斧钺(刑具)人们也不畏惧,分封爵位人们也不受勉励。如果听任这种风气发展下去,岂止是败坏朝政、制造混乱而已,甚至会导致丧身亡国,能不慎重吗!”奏章呈上后,桓帝没有理会。

八月,乙未日: 立梁冀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梁冀想用厚礼迎亲,杜乔依据旧典据理力争,没有听从。梁冀嘱托杜乔举荐汜宫为尚书,杜乔认为汜宫有贪污罪,不予任用。杜乔因此日益得罪梁冀。

九月,丁卯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杜乔因灾异被免职。

冬季,十月: 任命司徒赵戒为太尉,司空袁汤为司徒,前太尉胡广为司空。

宦官诬陷杜乔: 宦官唐衡、左悺一起在桓帝面前诬陷杜乔说:“陛下前些日子即位时,杜乔与李固极力反对,认为您不能侍奉汉朝宗庙祭祀。”桓帝也因此怨恨杜乔。

刘蒜之祸: 十一月, 清河人刘文和南郡的妖贼刘鲔勾结,妄称:“清河王刘蒜应当统治天下。”想共同拥立刘蒜为帝。事情败露,刘文等人便劫持了清河国相谢暠,说:“应当拥立清河王为天子,任命你为三公。”谢暠大骂他们,刘文便刺杀了谢暠。于是朝廷逮捕刘文、刘鲔,将其处死。有关官吏弹劾刘蒜;刘蒜因此被贬爵为尉氏侯,流放到桂阳,刘蒜自杀。

梁冀诬陷李固、杜乔: 梁冀趁机诬陷李固、杜乔,说他们与刘文、刘鲔等人勾结,请求逮捕治罪。梁太后一向了解杜乔忠诚,没有批准。梁冀便将李固逮捕下狱。李固的学生渤海人王调,身戴刑具上书,证明李固冤枉;河内人赵承等数十人也带着腰斩的刑具到宫门上诉;梁太后下诏赦免李固。等到李固出狱,京城街市里巷的人都高呼万岁。梁冀听说后,大惊,害怕李固的声名品德最终会威胁到自己,于是再次根据前事弹劾李固。大将军长史吴佑为李固的冤屈伤心,与梁冀争辩。梁冀大怒,不听。从事中郎马融当时在座,正为梁冀起草奏章,吴佑对马融说:“李公的罪状,是经你手罗织成的。李公如果被杀,你还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梁冀大怒,起身进入内室;吴佑也径直离去。李固最终死在狱中。临死前,写信给胡广、赵戒说:“李固我蒙受国家厚恩,所以竭尽辅佐之力,不顾死亡,立志要扶持王室,达到文帝、宣帝那样的盛世。怎料一朝梁氏执迷荒谬,而你们曲意顺从,将吉祥变为凶险,成功之事变为失败!汉王朝的衰微,从此开始了。你们享受君主丰厚俸禄,国家倾覆而不扶持,败坏国家大事,后世公正的史官难道会有所偏袒吗!我李固的生命是完结了,但在大义上我是尽责了,还有什么话可说!”胡广、赵戒看到信后,既悲伤又惭愧,都只是长叹流泪而已。

杜乔遇害: 梁冀派人威胁杜乔说:“你早点自杀,妻子儿女还可以保全。”杜乔不肯。第二天,梁冀派骑兵到杜乔家门外,没有听到里面有哭声,便报告太后,将杜乔逮捕下狱;杜乔也死在狱中。

忠臣门生收尸: 梁冀将李固、杜乔的尸首暴晒在洛阳城北十字路口,下令:“有敢来哭丧吊唁的,加罪处罚。”李固的学生、汝南人郭亮,尚未成年,左手提着奏章和斧钺(象征请求诛杀权臣),右手拿着腰斩的刑具,到宫门上书,请求收葬李固的尸首,没有得到答复。他又和南阳人董班一同前去哭吊,守着尸体不走。夏门亭长呵斥他们说:“你们这些迂腐的书生是何等人!公然冒犯诏书,想以身试法吗?”郭亮说:“为大义所感动,岂知性命要紧,为什么要用死来恐吓呢!”太后听说后,赦免了他们,不予诛杀。杜乔从前的属吏陈留人杨匡,悲号哭泣,星夜兼程赶到洛阳,戴着旧时的红头巾(低级武吏服饰),假称是夏门亭吏,守护尸体,历时十二天。都官从事将他逮捕上报,太后也赦免了他。杨匡于是到宫门上书,并请求收殓李固、杜乔二公的尸骨,让他们归葬家乡,太后批准了。杨匡护送杜乔的灵柩回乡,安葬完毕,为他服丧,后来与郭亮、董班都藏匿起来,终身不做官。

梁冀排斥异己: 梁冀将吴佑调出京城担任河间国相,吴佑自动辞职回乡,在家中去世。梁冀因刘鲔作乱一事,想起朱穆的话,于是请种暠担任从事中郎,推荐栾巴为议郎,又因朱穆考核成绩优异,提升他为侍御史。

同年(公元147年): 南匈奴单于兜楼储去世,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继位。

汉桓帝建和二年(戊子,公元148年)

春季,正月,甲子日: 桓帝行加冠礼(成年礼)。庚午日: 大赦天下。

三月,戊辰日: 桓帝跟随梁太后临幸大将军梁冀的府第。

白马羌入侵: 白马羌入侵广汉属国,杀害地方官吏。益州刺史率领板楯蛮将其击败。

夏季,四月,丙子日: 封桓帝的弟弟刘顾为平原王,供奉其父孝崇皇刘翼的祭祀;尊奉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五月,癸丑日: 北宫掖廷中的德阳殿和左掖门失火,桓帝移驾到南宫。

六月: 改清河国为甘陵国。立安平孝王刘得的儿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供奉其祖父清河孝王刘庆(章帝子)的祭祀。

秋季,七月: 京城洛阳发生大水灾。

汉桓帝建和三年(己丑,公元149年)

夏季,四月,丁卯晦(四月三十): 发生日食。

秋季,八月,乙丑日: 有彗星出现在天市星区。

京城洛阳再次发生大水灾。

九月,己卯日: 发生地震。庚寅日(九月十二): 再次发生地震。

五个郡和封国发生山崩。

冬季,十月: 太尉赵戒被免职;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内人张歆为司徒。

同年(公元149年): 前任朗陵侯国相荀淑去世。荀淑年轻时博学而有高尚品行,当时的名贤李固、李膺都像对待老师一样尊崇他。他在朗陵任职时,处理政务明察有方,被称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专,都很有名望,当时人称“八龙”。他们所居住的乡里原名西豪,颍阴县令、渤海人苑康认为从前高阳氏(颛顼)有才子八人(八恺),就将乡里改名为高阳里。

名士风范: 李膺性格简慢高傲,很少与人交往,只以荀淑为师,以同郡人陈寔为朋友。荀爽曾经去拜见李膺,并为他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居然能为李君驾车了!”他被人仰慕到如此程度。

陈寔的德行: 陈寔出身微贱,担任颍川郡西门亭长。同郡人钟皓以行为敦厚着称,前后九次被三公府征辟,年龄辈分远在陈寔之前,却引陈寔为友。钟皓担任郡功曹,被征辟到司徒府任职;临行前,郡太守问:“谁可以接替您?”钟皓说:“明府(太守)如果一定要得到合适的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以。”陈寔听说后说:“钟君似乎不了解人,不知为什么偏偏赏识我?”太守便任命陈寔为功曹。当时中常侍山阳侯览托太守高伦任用一个人,高伦下令任命那人为文学掾。陈寔知道那人不够格,就拿着任命文书求见太守,说:“此人不适合任用,但侯常侍的命令不可违抗。我请求从外府名义(不通过功曹)任命他,这样就不会玷污您的明德。”高伦听从了。于是乡里的舆论责怪陈寔举荐不当,陈寔始终不作解释。高伦后来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他到纶氏县,高伦对众人说:“我前些时为侯常侍任用了一个官吏,陈君(陈寔)秘密退回我的指令,在外府(功曹系统外)另行签署任命。近来听说有人因此轻视陈君,这个过失是由于我这个老朋友畏惧权势,陈君可以说是‘把善行归于君主,把过失归于自己’的人啊。”陈寔坚持是自己引咎,听到的人这才叹息,从此天下都佩服他的品德。后来陈寔担任太丘县长,修养德政,清静无为,百姓安居乐业。邻县有百姓前来归附,陈寔总是开导劝解,遣送他们各回原籍。上级官员巡视,县吏担心百姓告状,禀告陈寔想禁止。陈寔说:“告状是为了求得公正,禁止告状,道理还怎么申明!不要限制他们。”上级官员听说后叹息说:“陈君说的话如此在理,难道还会冤枉人吗?”最终也没有人告状。后来陈寔因沛国相违法征收赋税,解下印绶辞职离去;官吏百姓都很怀念他。

钟皓的处世: 钟皓素来与荀淑齐名,李膺常常赞叹说:“荀君(淑)的清高见识难以企及,钟君(皓)的崇高品德可以师法。”钟皓的侄子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好学,仰慕古人,有谦让的风度,与李膺同年,都很有名望。李膺的祖父、太尉李修常说:“钟瑾的性情像我们李家(谨慎),‘国家有道,不会被废弃;国家无道,也可免于刑罚’。”又把李膺的妹妹嫁给钟瑾。李膺曾对钟瑾说:“孟子认为‘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算是人’,贤弟为什么太不分辨善恶呢!”钟瑾曾将李膺的话告诉钟皓。钟皓说:“李元礼(膺)的祖父、父亲都在朝为官,整个家族都很兴盛,所以才能这样啊!从前国武子(春秋齐国大夫)喜欢揭露别人的过失,结果招来怨恨。现在难道是那种时候吗!如果想保全自身和家人,你的处世之道(谦退)才是可贵的。”

汉桓帝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

春季,正月,甲子日: 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和平。

乙丑日: 梁太后下诏,将朝政大权归还给桓帝,从此不再代行皇帝权力(称制)。

二月,甲寅日: 梁太后去世。

三月: 桓帝从梁太后居住的宫殿移驾到北宫。

甲午日: 安葬顺烈皇后(梁太后)。增加封赐大将军梁冀食邑一万户,加上以前的共三万户;封梁冀的妻子孙寿为襄城君,同时享有阳翟县的租税,每年收入达五千万钱,加赐赤绂(红色系印丝带,地位等同长公主)。孙寿善于做出妖媚的姿态来迷惑梁冀,梁冀对她既宠爱又畏惧。

梁冀、孙寿的奢靡与暴行: 梁冀宠爱监奴(管家)秦宫,官至太仓令,可以出入孙寿的住所,威势权力震动内外,刺史、二千石官员赴任前都要向他辞行。梁冀和孙寿在街道两旁相对修建宅第,穷极土木,互相夸耀竞争,金银珠宝、珍奇异物堆满了仓库;又广开园林,取土堆山,园林连绵十里,九处山坡,深林绝涧,宛如天然,奇禽驯兽在园中飞翔奔走。梁冀和孙寿共乘辇车,在府第内游览观赏,后面跟着许多歌伎舞女,一路酣歌。有时甚至夜以继日地纵情娱乐。宾客求见不得入门,都要向守门人行贿,守门人因此积累的财富多达千金。梁冀又大肆扩建林苑,范围遍及京城附近各县。在河南城西兴建兔苑,纵横数十里,发布文书,命令各地调运活兔,在兔毛上做标记,如有伤害者,罪可至死刑。曾有一个西域经商的胡人不知禁忌,误杀了一只兔子,人们互相告发,牵连处死的达十多人。他还在城西另建宅第,收容奸徒和亡命之徒;有时强取良民,全部充当奴婢,达数千人之多,称之为“自卖人”(被迫自卖为奴)。

孙氏的专横: 梁冀采纳孙寿的话,罢免了许多梁家在位的人,表面上显示谦让,实际是抬高孙氏的地位。孙氏宗族亲友冒名担任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等官职的有十多人,都贪婪凶暴荒淫。他们各自派遣亲信宾客登记所属各县的富人名单,然后给这些人安上其他罪名,关进监狱拷打,让他们出钱赎罪,家财少的甚至被处死或流放。扶风人士孙奋,富有但吝啬,梁冀送给他车马,向他借贷五千万钱,孙奋只给了他三千万。梁冀大怒,就向当地官府诬告,说孙奋的母亲原是梁家看守库房的婢女,偷了梁家白珠十斛、紫金千斤后逃走。于是逮捕孙奋兄弟,拷打致死,没收了全部家产一亿七千多万。

梁冀的贪婪: 梁冀又派遣宾客周游四方,远至塞外,广泛搜求奇珍异宝,而这些使者又乘机横行霸道,抢夺民女,殴打官吏士卒,所到之处,怨声载道。

朱穆再次劝谏梁冀: 侍御史朱穆,因为自己是梁冀过去的属吏,上书劝谏说:“英明的将军,地位如同申伯(周宣王舅父)那样尊贵,位居群臣之首,一天行善,天下归仁;一朝作恶,四海倾危。近来官民都很匮乏,加上水灾蝗害,京城各官署的开支增多,朝廷下诏征调财物,有时高达平时的十倍。各官府都说库无现钱,都要从百姓那里出,于是横征暴敛,强行摊派以满足需求。国家的赋税已经很重,私人搜刮又深,州牧郡守等地方长官大多不是有德行的人选,贪得无厌,对待百姓如同俘虏,有的百姓在鞭打杖击之下丧命,有的被迫自杀以满足催逼。他们还掠夺百姓,都假托是将军府的命令,使得将军在天下结怨,官吏百姓痛心疾首,道路之上叹息不绝。从前永和末年(汉顺帝时),朝廷纲纪稍有松弛,颇失人心,不过四五年时间,就弄得财政空虚,户口流散,百姓离心。马勉等人乘机起事,在荆州、扬州之间几乎酿成大祸;幸赖顺烈皇后(梁太后)初掌朝政时清静无为,朝廷内外同心协力,才勉强讨平。如今百姓忧惧,比永和年间更为困苦。从内部讲,这不是仁爱之心所能容忍的;从外部讲,也不是保全国家的长久之计。将相大臣,与君主同为一体,如同共乘一辆车奔驰,同坐一艘船渡河,一旦车翻船覆,患难与共。怎么能抛弃光明投向黑暗,走上危险之路却自以为安全呢?应该及时撤换那些不称职的太守县令,减省府第园林的费用开支,拒绝各郡国奉送的财物,对内表明心迹,对外解除人们的疑惑;使那些心怀奸恶的官吏失去依靠,负责监察的官员得以尽职。法度既已确立,远近清平,那么将军的地位将更高,事业更显赫,明德永垂后世了!”梁冀没有采纳。梁冀虽然垄断朝政,专横跋扈,但仍交结皇帝左右的宦官,任命他们的子弟、宾客担任州郡的重要职务,想借此巩固皇帝的恩宠和信任。朱穆又上书极力劝谏,梁冀始终不觉悟,回信说:“照你这样说,我是一无是处了!”然而梁冀一向尊重朱穆,也没有太怪罪他。

陈蕃、延笃不屈梁冀: 梁冀写信给乐安太守陈蕃,托他办事,陈蕃拒绝会见使者。使者冒充是其他客人请求拜见陈蕃;陈蕃大怒,将其鞭打致死。陈蕃因此被降职为修武县令。当时皇子有病,下令各郡县购买珍贵的药材。梁冀趁机派宾客带着书信到京兆尹那里,同时贩卖牛黄牟利。京兆尹、南阳人延笃打开书信后逮捕了宾客,说:“大将军是皇后的娘家,皇子有病,理应呈献医方,怎么能派宾客到千里之外来牟利呢!”于是将宾客处死。梁冀感到羞惭,但无法开口。有关官吏秉承梁冀的意旨要追究此事,延笃以有病为由辞职。夏季,五月,庚辰日: 尊奉桓帝生母博园匽贵人为孝崇后,所住宫室称永乐宫。设置太仆、少府等官职,一切都效法西汉长乐宫的旧例。划分巨鹿郡的九个县作为孝崇后的汤沐邑(私邑)。

秋季,七月: 广汉郡梓潼县发生山崩。

汉桓帝元嘉元年(辛卯,公元151年)

春季,正月初一: 群臣朝贺,大将军梁冀带着宝剑进入尚书省(禁中)。尚书、蜀郡人张陵大声呵斥,命他退出,并命令羽林、虎贲卫士夺下梁冀的剑。梁冀跪下认错,张陵不理,立即上书弹劾梁冀,请求廷尉治罪。桓帝下诏,罚梁冀一年的俸禄赎罪;百官为之肃然。

河南尹梁不疑曾举荐张陵为孝廉,于是对张陵说:“过去举荐你,恰恰是用来惩罚我自己啊!”张陵说:“明府不认为我无才,错误地提拔任用我,我今天伸张法度来报答您的私恩!”梁不疑面有愧色。

癸酉日: 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元嘉。

梁冀排挤兄弟: 梁不疑喜好儒家经书,乐于接待士人,梁冀很憎恨他,调任梁不疑为光禄勋;任命自己的儿子梁胤为河南尹。梁胤当时十六岁,容貌非常丑陋,连官服都撑不起来,路上见到他的人没有不讥笑的。梁不疑以兄弟不和为耻,就让位回到家中,和弟弟梁蒙闭门自守。梁冀不想让他们与宾客交往,暗地派人化装守候在他们门口,记下往来的人。

梁冀陷害名士: 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刚被任命时,去拜见梁不疑;梁冀便暗示有关部门弹劾马融在郡贪污,并用其他事诬陷田明,二人都被剃发(髡刑)、鞭打(笞刑),流放到朔方郡。马融自杀未遂,田明就死在路上。

夏季,四月,己丑日: 桓帝微服出行,临幸河南尹梁胤的府舍。这一天,大风拔起树木,白昼如同黑夜。

杨秉谏微行: 尚书杨秉上疏说:“臣听说上天不会无故说话,用灾异来谴责告诫君主。君主至尊,出入有常规,出行时要清道警戒,休息时要静室安处。除非是祭祀天地祖宗的大事,皇帝的銮驾不会出动。所以诸侯进入臣子的家,《春秋》尚且列为警戒;何况陛下穿着先王的礼服,私自外出游玩玩乐,混淆尊卑,扰乱等级秩序,侍卫守护着空宫,皇帝的玺印交给姬妾保管!万一发生意外的变故,出现任章(西汉时刺杀宰相的刺客)那样的阴谋,则上对不起先帝,下后悔莫及!”桓帝没有采纳。杨秉是杨震的儿子。

旱灾与饥荒: 京城洛阳发生旱灾,任城国、梁国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司徒张歆被免职,任命光禄勋吴雄为司徒。

北匈奴呼衍王入侵伊吾,击败伊吾司马毛恺,又进攻伊吾屯城。桓帝下诏,命敦煌太守马达率军援救;当援军到达蒲类海时,呼衍王率军退走。

秋季,七月: 武陵郡蛮族反叛。

冬季,十月: 司空胡广退休(致仕)。

十一月,辛巳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桓帝下诏,命朝廷百官推荐志节高尚,不随俗浮沉(“独行”)的士人。涿郡太守举荐崔寔,崔寔到达京城洛阳皇宫负责接待的公车衙门时,声称有病,没有参加皇帝策问(对策)。回乡后,评论世事,写了《政论》一书。

崔寔《政论》要旨: 书中说:“大凡天下之所以不能治理,通常是由于人主继承太平盛世太久,风俗渐渐败坏而不觉悟,政令逐渐衰微而不改正,习惯于混乱,安于危局,麻木而不能察觉。有的沉迷酒色,不理国事;有的听不进忠告,厌弃真情而喜欢假话;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该往何处;有的亲信辅臣,只求明哲保身;有的疏远忠臣,因其地位低微而废弃其言。因此朝廷纲纪从上废弛,智谋之士在下面忧郁。可悲啊!自汉朝建立以来,已有三百五十多年了,政令污浊积弊,上下懈怠,百姓怨声载道,都盼望复兴(中兴)来拯救啊!况且挽救时世的方法,在于弥补裂缝,支撑倾倒,根据情况裁断处理,目的只是让这个时代达到安定太平罢了。所以圣人掌握权变,根据时势制定制度。步骤的差异,各有原因设置,不强求别人做不能做的事,不背离当务之急而羡慕听说的古代制度。孔子回答叶公问政说要招徕远方的人,回答鲁哀公问政说要选用贤人,回答齐景公问政说要节约用度,并非他的主张不同,而是所针对的急务不同啊。俗人拘泥古书,迷信占卜,不通权变,重视道听途说的奇闻,轻视眼前的现实,怎么可以和他们讨论国家大事呢!所以上书言事的人,即使意见合乎圣德,也常被阻挠。为什么呢?那些顽固的士人墨守成规,安于习惯,不懂得成功之道,何况考虑开创之事呢?他们只会说‘遵循旧章’罢了。那些通达之士有时又矜持名声,嫉妒贤能,羞于提出非己所出的策略,舞文弄墨进行辩驳以破坏别人的主张。少数人的正确意见敌不过多数人的反对,终于被抛弃。即使稷、契复生,也会感到困惑。这就是贤能智者的言论常常充满忧愤而不能伸展的原因啊。

治国主张(严刑峻法): “凡治理天下的君主,除非具有最崇高的道德,否则采用严厉手段就能治理,采用宽纵手段就会混乱。何以证明呢?近代孝宣皇帝(汉宣帝)深明君主之道,洞察治国之理,所以采用严刑峻法,使奸恶之人胆寒,海内清平,天下安定。总结其成效,优于孝文皇帝(汉文帝)。等到元帝即位,多行宽政,终于导致朝政衰败,君主的威权开始旁落,遂为汉朝基业埋下祸根。治国之道的得失,由此可以借鉴。从前孔子作《春秋》,褒扬齐桓公,赞美晋文公,赞叹管仲的功劳,难道会不赞美文王、武王之道吗?实在是为了通达权变、拯救时弊的道理啊!所以圣人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俗士却苦于不知变通,以为结绳记事时代的约法,可以治理乱秦的末世;以为干戚(盾斧)之舞,足以解除汉高祖平城之围。像熊攀树枝、鸟伸翅膀那样的导引术(养生术),虽然可以延年益寿,却不能治伤寒病;呼吸吐纳(气功),虽然可以延长寿命,却不能接续折断的骨头。治理国家的方法,和保养身体相似,平时注意保养,有病时则治疗。刑罚,是治理乱世的良药;德教,是太平盛世的佳肴。用德教去铲除凶残,就好比用佳肴去治病;用刑罚治理太平,就好比用药石去滋养身体。当今正值历代帝王留下的弊病之后,又遭厄运的关头,几代以来,政令大多过于宽缓,如同驾驭马车丢掉了缰绳,马匹脱掉了衔勒,四马横冲直撞,而大路又非常艰险,正应该紧急勒马刹车以拯救危局,哪里还有闲暇听和鸾(车铃)的节奏声呢!从前汉文帝虽然废除了肉刑,但是将应当砍掉右脚趾的改为死刑示众(弃市),受笞刑的人也往往被打死。这说明文帝是用严刑而非宽政达到太平的。”崔寔是崔瑗的儿子。山阳郡人仲长统曾看到这本书,赞叹说:“凡为人君主,应抄写一遍,放在座位旁边。”

司马光评论: 臣司马光说:汉朝的法令已经是严厉的了,然而崔寔还嫌它宽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衰世的君主大多懦弱无能,平庸愚昧的辅臣只知道姑息迁就。所以权贵宠幸之臣即使有罪也得不到惩罚;豪强刁猾之民违法也不受诛杀。施行的仁政恩惠,只限于眼前;而作奸犯科的人却得志,朝廷纲纪不能建立。所以崔寔的议论,是为了矫正一时的弊端,并非百世通用的法则。孔子说:“政令宽缓则百姓怠慢,怠慢则用严厉来纠正;政令严厉则百姓伤残,伤残则施以宽缓。用宽缓来调剂严厉,用严厉来调剂宽缓,政事因此和谐。”这才是永世不变的常道啊。

闰月,庚午日: 任城节王刘崇去世;没有儿子,封国撤除。

任命太常黄琼为司空。

元嘉元年(续): 桓帝想褒奖尊崇梁冀,命朝廷中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集会讨论给梁冀的礼仪。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人都说梁冀的功勋德业可以比肩周公,应该赐给他山川、土田以及附庸小国(最高规格)。唯独司空黄琼说:“梁冀之前因亲自迎接皇帝(桓帝)的功劳,已增加食邑达到三千户;他的儿子梁胤也加了封赏。如今分封诸侯是以户邑为制度,不以土地里数为标准。梁冀的功劳可以比照邓禹,应让他享有四个县的食邑。”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于是有关部门上奏:“梁冀上朝可以不小步快走(入朝不趋),可以佩剑穿鞋上殿(剑履上殿),朝见皇帝时司仪只称其官衔不称其名(谒赞不名),礼仪比照萧何;将定陶县、阳成县剩余的户数连同已封的两县合为四个县封赏(合食四县),比照邓禹;赏赐金钱、奴婢、彩色丝织物、车马、衣服、住宅等,比照霍光;以表示不同于一般的功臣(元勋)。每次朝会,与三公不同席(位在三公之上)。每十天入朝一次,评议尚书台事务(平尚书事)。并将此决议宣告天下,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梁冀仍认为所奏的礼仪太薄,心里不高兴。

汉桓帝元嘉二年(壬辰,公元152年)

春季,正月: 西域长史王敬被于窴国(今新疆和田)人杀死。起初,西域长史赵评在于窴,因生毒疮病死。赵评的儿子迎丧,途经拘弥国(今新疆于田)。拘弥王成国与于窴王建一向有矛盾,就对赵评的儿子说:“于窴王让胡医把毒药放在你父亲的疮口上,所以致死!”赵评的儿子信以为真,回来后,把这话报告了敦煌太守马达。正逢王敬接任西域长史,马达命王敬暗中查核于窴之事。王敬先经过拘弥,成国又对他说:“于窴国人打算拥立我为王;现在可以借这个罪名杀掉建,于窴一定归服。”王敬贪图建立功名,来到于窴后,设置酒宴,邀请建赴宴,暗中图谋杀害他。有人将王敬的密谋告诉建,建不信,说:“我没有罪,王长史为什么要杀我?”次日,建带着随从官员数十人去见王敬。宾主坐定后,建起身敬酒,王敬喝令左右的人逮捕他。吏士们本无杀建之意,建手下的官吏全都得以突围逃走。当时拘弥王成国的主簿秦牧随王敬在宴会上,持刀冲出说:“大事已定,还犹豫什么!”随即上前斩杀了建。于窴的侯、大将输僰等人于是召集军队进攻王敬,王敬拿着建的人头上楼宣告说:“是天子派我来诛杀建的!”输僰不听,冲上楼杀了王敬,将人头悬挂在街市上。输僰自立为于窴王,被国人杀死,另立建的儿子安国为于窴王。马达听说王敬被杀,想率领各郡兵马出塞攻打于窴;桓帝不许,将马达征召回京,而任命宋亮接任敦煌太守。宋亮到任后,悬赏招募于窴人,命他们自己斩杀输僰。当时输僰已经死了一个月,于窴人就砍下一个死人的头送到敦煌,而不说明真实情况。宋亮后来知道其中有诈,但最终也没能出兵讨伐。

丙辰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

夏季,四月,甲辰日: 孝崇后匽氏(桓帝生母)去世。由桓帝的弟弟平原王刘石(即刘顾)担任丧主,装殓送葬的制度比照章帝生母恭怀皇后(梁贵人)。五月,辛卯日: 安葬在博陵。

秋季,七月,庚辰日: 发生日食。

冬季,十月,乙亥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

十一月: 司空黄琼被免职。十二月: 任命特进赵戒为司空。

汉桓帝永兴元年(癸巳,公元153年)

春季,三月,丁亥日: 桓帝临幸鸿池。

夏季,四月,丙申日: 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兴。

丁酉日: 济南悼王刘广去世;没有儿子,封国撤除。

秋季,七月: 三十二个郡和封国发生蝗灾,黄河泛滥。百姓饥饿贫困,流离失所的有数十万户,冀州(今河北中南部)情况尤其严重。桓帝下诏任命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

朱穆治冀州: 冀州所属的县令县长听说朱穆已渡过黄河,解下印绶自动离职的有四十多人。朱穆到任后,上奏弹劾各郡贪赃枉法的官吏,有的畏罪自杀,有的死在狱中。

朱穆得罪宦官: 宦官赵忠的父亲去世,归葬安平国(冀州属国),超越礼制用了只有皇帝、诸侯王才能用的玉衣(玉匣)下葬。朱穆命令郡守调查核实。郡吏畏惧朱穆的严厉,于是挖开坟墓,打开棺椁,取出尸体检验。桓帝听说后大怒,征召朱穆到廷尉问罪,判处他到左校(官署名)罚作苦役。

太学生声援朱穆: 太学的学生、颍川人刘陶等数千人前往宫门上书,为朱穆申辩说:“我们看到被罚作苦役的朱穆,秉公忧国。他担任州官时,立志清除奸恶。确实因为常侍(宦官)地位尊贵,受宠信,他们的父兄子弟散布在州郡当官,竞相像虎狼一样吞食小民,所以朱穆伸张国法,修补破漏的罗网(法网),搜罗残害百姓的奸徒,以顺应天意。因此宦官们都很恨他,诽谤四起,谗言不断,使他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被罚做苦工。天下有见识的人,都认为朱穆的功绩如同大禹、后稷,却遭受共工、鲧那样的恶名!如果死者有知,那么唐尧(放逐共工)会在崇山(放逐地)震怒,虞舜(诛杀鲧)也会在苍梧(葬地)愤恨了!当今宦官近臣窃持国家权柄,手握封爵大权,口中说的就是王法(口衔天宪),行赏可使卑贱的奴隶比季孙氏(鲁国权臣)还富,动怒则能使伊尹、颜回变成夏桀、盗跖。而朱穆却昂然不顾自身安危,并非厌恶荣耀而喜欢羞辱,厌恶生命而喜欢死亡,只是深感朝廷纲纪不振,畏惧国家法网长久失禁,所以竭尽忠心,深为国家忧虑。臣等甘愿受黥首(脸上刺字)、刖趾(砍脚趾)之刑,代替朱穆服苦役。”桓帝看了奏章,便赦免了朱穆。

冬季,十月: 太尉袁汤被免职,任命太常胡广为太尉。司徒吴雄、司空赵戒被免职。任命太仆黄琼为司徒,光禄勋房植为司空。

武陵蛮族詹山等反叛,武陵太守、汝南人应奉招降了他们。

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和,愤恨反叛,进攻围困屯田部队,杀伤官吏士卒。后部的侯(官名)炭遮率领余众背叛阿罗多,向汉朝官吏投降。阿罗多处境危急,带领一百多骑兵投奔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奏请朝廷拥立已故后部王军就留在敦煌作人质的儿子卑君为王。后来阿罗多又从匈奴返回,与卑君争夺王位,收罗了不少国人。戊校尉阎详担心他会招引北匈奴作乱西域,就开诚布公地招抚晓谕,允许他重新为王;阿罗多于是向阎详投降。阎详于是重新立阿罗多为后部王,将卑君护送回敦煌,将后部三百帐(户)的百姓拨给他管辖。

汉桓帝永兴二年(甲午,公元154年)

春季,正月,甲午日: 大赦天下。

二月,辛丑日: 恢复允许刺史、俸禄二千石官员为父母服丧三年(此前曾禁止)。

癸卯日: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

夏季: 发生蝗灾。

东海郡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发生山崩。

乙卯日: 封桓帝的乳母马惠的儿子马初为列侯。

秋季,九月初一(丁卯朔): 发生日食。

太尉胡广被免职;任命司徒黄琼为太尉。闰九月: 任命光禄勋尹颂为司徒。

冬季,十一月,甲辰日: 桓帝到上林苑打猎,随后到达函谷关。

泰山郡、琅邪郡的盗贼公孙举、东郭窦等反叛,杀害地方官吏。

汉桓帝永寿元年(乙未,公元155年)

春季,正月,戊申日: 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寿。

二月: 司隶校尉部(京城附近)、冀州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刘陶上疏陈事: 太学生刘陶上书议论政事说:“上天和皇帝,皇帝和人民,就像头和脚的关系,必须互相配合才行。陛下眼睛看不到夏桀鸣条战败的事迹(指亡国教训),耳朵听不到战车征伐的声音(指国家危难),天灾没有刺痛陛下的肌肤,地震日食也没有直接损伤陛下的圣体,所以轻视日月星辰的变异(三光之谬),不在乎上天的震怒。臣想到高祖(刘邦)起事时,原是一个平民,收拾溃败的队伍,救死扶伤,才得以完成帝王大业,其艰辛已到极点。遗留的福祚,传到了陛下。陛下既不能增光于祖先的功业,反而忽视高祖的辛劳,随意将国家权柄(利器)交给他人,使一群丑类宦官(刑隶),残害小民。虎豹在鹿场做窝,豺狼在春天的园圃里哺乳幼崽(喻恶人当道),富商成为冤死的魂灵,贫民成为饿死的野鬼。死者在坟墓中悲叹,生者在朝廷民间忧愁。这正是愚臣我之所以长怀叹息的原因啊!再说,秦朝将要灭亡时,直言进谏的人被诛杀,阿谀奉承的人受封赏;善言被忠臣吞在肚里,国家命运操纵在谗佞之口。结果阎乐(杀秦二世者)在咸阳独断专行,将车府令的要职授予赵高,权力已失而不知,威严已去而不顾。古今的道理是一样的,成败的形势相同。希望陛下远观强秦灭亡的教训,近察哀帝、平帝时期的变乱(指王莽篡汉),得失显而易见,祸福清晰可见。臣又听说危局非仁德不能扶持,动乱非智慧不能拯救。臣私下看到前任冀州刺史南阳人朱穆、前任乌桓校尉臣的同郡人李膺,都是行为正直,清廉公平,忠贞高尚,超群绝俗,他们确实是中兴的优秀辅臣,国家的栋梁之臣,应该将他们召回朝廷,辅佐王室。臣胆敢在忌讳直言的朝廷上说出不合时宜的话,犹如冰霜见到太阳,一定会被消灭。臣起初为天下人感到悲哀,如今天下人也要为臣的愚昧无知而悲哀了。”奏章呈上后,桓帝没有理会。

夏季: 南阳郡发生大水灾。

司空房植被免职;任命太常韩演为司空。

巴郡(今重庆)、益州郡(今云南滇池一带)发生山崩。

秋季: 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反叛,入侵美稷(南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羌(定居于安定、北地等郡的羌族)整个部落起兵响应。安定属国都尉、敦煌人张奂刚到任,军营中只有二百多人,听到消息,立即率军出击。军吏们认为兵力不敌,叩头劝阻。张奂不听,便进军屯守长城要塞,召集兵士,派部将王卫招降东羌诸部落,并占据龟兹县(属上郡),切断了南匈奴与东羌的联系。东羌诸部落的酋长于是相继与张奂联合,共同进攻薁鞬等,将其击败。伯德十分恐慌,率领部众投降,郡境内恢复安宁。羌人酋长赠送给张奂二十匹马,八枚金耳环(金鐻)。张奂在诸羌酋长面前,把酒洒在地上说:“即使送的马多得像羊群,我也不让它们入马厩;即使送的金子多得像粟米,我也不放进自己怀里。”将马匹和金银全部退还。在此之前,八任都尉大都贪图钱财,被羌人所怨恨苦害;等到张奂正直廉洁,羌人无不心悦诚服,朝廷的威望教化得以广泛推行。

汉桓帝永寿二年(丙申,公元156年)

春季,三月: 蜀郡属国(今四川西部)的夷族反叛。

鲜卑崛起: 起初,鲜卑人檀石槐,勇敢健壮,富有谋略,部落中人都畏惧服从他。他制定法令,审理诉讼,没有人敢违犯,于是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大人)。檀石槐在弹污山(今内蒙古兴和一带)、歠仇水(今东洋河)畔建立王庭(统治中心),位于高柳(今山西阳高)以北三百多里,兵强马盛;东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领都归附于他。于是鲜卑向南侵扰汉朝边境,北面抗拒丁零(北方游牧民族),东面击退夫馀(东北民族),西面进攻乌孙(西域民族),完全占据了匈奴汗国的旧地,东西长达一万四千多里。

秋季,七月: 檀石槐侵犯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桓帝任命前任乌桓校尉李膺为度辽将军。李膺到任后,羌人、胡人都望风归服,原先掳掠的男女,全都送到边塞归还。

公孙举、东郭窦等聚集部众达三万人,侵扰青州、兖州、徐州,使三州所辖郡县受到破坏。朝廷连年讨伐,不能取胜。

韩韶治嬴县: 尚书挑选能够处理繁重难办事务的官员,任命司徒掾、颍川人韩韶为嬴县(今山东莱芜西北)县长。盗贼听说他贤能,互相告诫不进入嬴县境内。其他县的流民一万多户进入嬴县县界,韩韶打开粮仓赈济他们。主管粮仓的官吏争辩说不可。韩韶说:“能救活这些即将饿死沟壑的人,因此而获罪,我也可以含笑入地了。”太守一向知道韩韶的名声和品德,竟然没有给他处罚。韩韶与同郡人荀淑、钟皓、陈寔,都曾经担任过县长,在他们任职的地方,都以施行德政而着称,当时人称他们为“颍川四长”。

段颎平叛: 起初,鲜卑侵犯辽东郡,属国都尉、武威人段颎率领所属部队急驰迎战。随后担心鲜卑惊恐逃走,便派驿骑假装送皇帝诏书(玺书)征召段颎回朝。段颎在行军路上假装撤退,秘密在返回的路上设下埋伏;鲜卑人信以为真,于是追击段颎。段颎趁机发动伏兵,将鲜卑人全部斩杀、俘虏。段颎因伪造诏书,本应处重刑;因有战功,判处两年徒刑(司寇);刑期满后,被任命为议郎。到此时,朝廷因东方盗贼猖獗,下诏命公卿大臣推荐将帅人才。司徒尹颂推荐了段颎,桓帝便任命段颎为中郎将,率军讨伐公孙举、东郭窦等,大败叛军,斩杀一万多人,余众有的投降,有的溃散。段颎被封为列侯。

冬季,十二月: 京城洛阳发生地震。

封梁不疑的儿子梁马为颍阴侯,梁胤的儿子梁桃为城父侯。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文豪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敕封一品公侯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山河鉴:隋鼎中国古代奇闻录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元末:红旗漫卷,替天行道消失的墨者十世轮回之炼体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大明余晖中的守夜人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娘娘,请卸甲!重生明末?结党!必须结党!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大明:朕即天意,手搓神话大军开局:系统,你管这叫九子夺嫡?古人的智慧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我是纨绔世子,怎么就要造反了?我的庄园成了皇帝收留所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回到明末做皇帝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大明铁骨:系统在手,逆势铸神州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爆兵后,我每天都在谋划造反康熙正史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太后别点灯,奴才真是皇上谋断天下开局王府世子,最终摆烂失败三国:智引玄德秦牧遇月英定荆襄三国:开局系统送赵云三国:甄姬伴我统汉末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破落皇帝重整山河朕,现代社畜穿成昏君后躺赢了弱宋铁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