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天监七年(戊子年,公元508年)

春季,正月,北魏颍川太守王神念前来投奔梁朝。

壬子日,梁朝任命卫尉吴平侯萧昺兼任领军将军。

梁武帝下诏让吏部尚书徐勉将百官的九品官阶划分为十八班,以班数多的为尊贵。二月乙丑日,又增设镇将军、卫将军以下的官职,定为十品,总共二十四班;不够十品的官职,另外设有八班。还设置了授予外国人士的将军职位,共二十四班,总计一百零九个名号。

庚午日,梁武帝下诏在各州设置“州望”、各郡设置“郡宗”、各乡设置“乡豪”,每人专门负责寻访和举荐人才。

乙亥日,梁朝任命南兖州刺史吕僧珍为领军将军。领军将军掌管朝廷内外的兵权,自南朝宋孝建年间以来,制局监(负责禁军事务的机构)专权,与领军将军分掌兵权,连制局监里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能直接向皇帝上奏,领军将军反而无所事事。到吴平侯萧昺任职时,他处事严厉,官署纪律严明;制局监的官员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很受不了这种严格的管理,因此萧昺没能在朝中久留。丙子日,他被外调为雍州刺史。

三月戊子日,北魏皇子元昌去世。侍御师(负责皇帝医疗的官员)王显治疗失误,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他遵照高肇的意思故意为之。

夏季,四月乙卯日,梁朝皇太子纳妃,实行大赦。五月己亥日,梁武帝下诏恢复设置宗正卿、太仆卿、大匠卿、鸿胪卿,又增设太府卿、太舟卿,仍沿用之前的制度,合称十二卿。

癸卯日,梁朝任命安成王萧秀为荆州刺史。在此之前,巴陵郡马营蛮人沿着长江劫掠,地方州郡无法征讨。萧秀派遣防阁(王府侍卫官)文炽率领部众焚烧了蛮人聚居地的树林,蛮人失去了险要的依托,荆州境内不再有劫掠之事。

秋季,七月甲午日,北魏册立高贵嫔为皇后。尚书令高肇因此更加显贵,专掌朝政。高肇多次更改北魏先朝的旧制度,削减封爵的俸禄,压制罢免有功劳的大臣,因此朝廷内外怨声载道。大臣和宗室贵族都对他低声下气,只有度支尚书元匡敢与他抗衡。元匡先自己造了一口棺材放在办公的厅堂里,打算抬着棺材到皇宫去弹劾高肇的罪行,用自杀来恳切劝谏;高肇听说后十分厌恶他。恰逢元匡与太常刘芳商议度量衡的事务,高肇支持刘芳的主张,元匡于是与高肇激烈争吵,还上奏章指责高肇“指鹿为马”。御史中尉王显上奏弹劾元匡诋毁宰相,有关部门判处元匡死刑。北魏宣武帝下诏赦免元匡的死罪,将他降为光禄大夫。

八月癸丑日,梁朝竟陵壮公曹景宗去世。

起初,北魏宣武帝为京兆王元愉娶了于皇后的妹妹为妃,元愉不喜欢她,却宠爱妾室李氏,李氏还生下了儿子元宝月。于皇后把李氏召进宫中,用棍棒殴打她。元愉骄横奢侈、贪婪放纵,做了很多违法的事。宣武帝把元愉召进宫中审问核实,打了他五十杖,然后外调他为冀州刺史。元愉自认为年纪比两个弟弟大,但权势地位却比不上他们,心中暗自羞愧怨恨;再加上自己和妾室多次遭受羞辱,高肇又多次诬陷他和弟弟们,元愉忍无可忍。癸亥日,元愉杀死长史羊灵引、司马李遵,谎称得到了清河王元怿的秘密书信,信中说“高肇谋反弑君”。于是元愉在信都城南筑起祭坛,登基称帝,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建平,册立李氏为皇后。法曹参军崔伯骥不服从他,元愉杀了崔伯骥。北魏北方的各州镇都怀疑朝廷发生了变故,定州刺史安乐王元诠把实际情况详细告知各州镇,各州镇才安定下来。乙丑日,北魏任命尚书李平为都督北讨诸军、代理冀州事务,率军讨伐元愉。李平是李崇的堂弟。

丁卯日,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永平。

北魏京兆王元愉派遣使者劝说平原太守、清河人房亮归降,房亮杀了使者;元愉派遣部将张灵和进攻房亮,被房亮打败。李平的军队抵达经县,各路大军集结。夜里,有几千名蛮人士兵袭击李平的军营,箭都射到了李平的营帐里。李平却安稳地躺着不动,不久军营就自行平定了。九月辛巳初一,元愉在信都城南的草桥迎战李平。李平率军奋力攻击,大败元愉的军队。元愉脱身逃进信都城,李平进军包围了信都。壬辰日,安乐王元诠在信都城北打败了元愉的军队。

癸巳日,梁朝册立皇子萧绩为南康王。

北魏册立高皇后时,彭城武宣王元勰曾坚决劝谏,北魏宣武帝没有听从。高肇因此怨恨元勰,多次在宣武帝面前诬陷元勰,宣武帝起初并不相信。元勰曾推荐自己的舅舅潘僧固担任长乐太守,京兆王元愉谋反时,胁迫潘僧固与他一同反叛,高肇趁机诬陷元勰,说他在北边与元愉勾结,在南边招引蛮人叛乱。彭城王府的郎中令魏偃、前防阁高祖珍希望得到高肇的提拔,就合谋编造了元勰谋反的证据。高肇让侍中元晖把这事报告给宣武帝,元晖不肯;高肇又让左卫元珍去说。宣武帝询问元晖,元晖明确表示元勰没有谋反;宣武帝又询问高肇,高肇让魏偃、高祖珍出来作证,宣武帝这才相信。戊戌日,宣武帝召元勰以及高阳王元雍、广阳王元嘉、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高肇一同入宫赴宴。元勰的妃子李氏正在生孩子,元勰坚决推辞不去。宫中的使者接连不断地来召唤,元勰没办法,只好与妃子诀别后上车,进入东掖门,要过一座小桥时,拉车的牛不肯前进,士兵打了牛很久,又有使者来责备元勰来晚了,于是卸了牛,由人挽着车子前进。众人在宫中赴宴,直到深夜,都喝醉了,各自到不同的房间休息。不久,元珍带着武士捧着毒酒来到元勰的住处,元勰说:“我没有罪,希望能再见一次皇上,死也没有遗憾!”元珍说:“皇上怎么还能见你!”元勰说:“皇上圣明,不应该无缘无故杀我,请求让我和诬告我的人当面对质,分清是非!”武士用刀把击打元勰,元勰大声喊道:“冤枉啊,苍天!我忠心耿耿却被杀害!”武士又打他,元勰只好喝下毒酒,武士随后又杀了他。到了清晨,武士用被褥裹着元勰的尸体,用车送回他的府第,对外宣称元勰是喝醉了酒去世的。李妃放声大哭,高声说:“高肇违背天理杀人,上天有灵,你怎么能得到好死!”北魏宣武帝在东堂为元勰举行哀悼仪式,追赠的官职和葬礼规格都超越常规,十分优厚。朝廷里无论地位高低,没有不感到沮丧的;路上的男女百姓都流着泪说:“高令公冤枉杀害贤德的王爷!”从此朝廷内外对高肇的厌恶更加深重。

北魏京兆王元愉无法守住信都城,癸卯日,他放火烧了城门,带着李氏和四个儿子,率领一百多名骑兵突围逃走。李平进入信都,斩杀了元愉任命的冀州牧韦超等人,派遣统军叔孙头追击,活捉了元愉,关押在信都,并把情况报告给朝廷。大臣们请求处死元愉,北魏宣武帝没有答应,下令把元愉用枷锁锁住,押送到洛阳,打算用家族礼仪来训诫他。元愉走到野王县时,高肇秘密派人杀了他。元愉的几个儿子被押到洛阳,宣武帝赦免了他们。

北魏宣武帝打算处死李氏,中书令崔光劝谏说:“李氏正怀着身孕,要是行刑时剖开她的肚子杀死胎儿,这是夏桀、商纣才会做的事,残酷且不合法规。请求等她生下孩子后再执行死刑。”宣武帝听从了崔光的建议。

李平捕获了元愉的残余党羽一千多人,准备全部处死,录事参军高颢说:“这些人都是被胁迫跟随元愉的,之前已经答应赦免他们了,应该上奏章说明情况。”李平听从了高颢的意见,这些人都得以保住性命。高颢是高佑的孙子。

济州刺史高植率领济州军队进攻元愉,立下战功,应当受封,高植却推辞说:“我家蒙受朝廷的大恩,为国家效力是应尽的本分,怎么敢谋求赏赐!”高植是高肇的儿子。

北魏朝廷加授李平散骑常侍的官职。高肇和中尉王显一向厌恶李平,王显上奏弹劾李平在冀州时隐瞒截留了登记在案的人口,高肇则上奏请求罢免李平的官职。

起初,在北魏显祖(献文帝)时期,柔然有一万多户人家归降北魏,北魏把他们安置在高平、薄骨律两个军镇。到了太和末年,这些柔然人几乎都反叛逃走了,只剩下一千多户。太中大夫王通请求把这些残余的柔然人迁到淮河以北,以杜绝他们再次反叛的可能,北魏宣武帝下诏让太仆卿杨椿持符节前往,负责迁徙事宜。杨椿上奏说:“先朝把他们安置在边疆,是为了招抚异族,并且区分汉族和少数民族。现在新归附的人家很多,如果把旧有的柔然人迁走,新归附的人一定会心神不安,这是逼迫他们反叛啊。况且这些人穿着皮毛、吃着肉类,喜欢冬天、适应寒冷;南方地势湿热,他们迁到那里一定会全部死去。这样做,进会失去异族归附的人心,退则失去边疆防卫的助力,把他们安置在中原地区,或许还会产生后患,不是好计策。”宣武帝没有听从杨椿的劝谏,最终还是把这些柔然人迁到了济州,让他们沿着黄河居住。到京兆王元愉叛乱时,这些柔然人都渡过黄河投奔元愉,在所到之处抢劫掠夺,正像杨椿之前预料的那样。

庚子日,北魏郢州司马彭珍等人反叛北魏,暗中勾结梁朝军队直奔义阳,三关(平靖、武阳、黄岘三关)的戍守将领侯登等人献城投降梁朝。郢州刺史娄悦据城坚守,北魏任命中山王元英为都督南征诸军事,率领三万步兵、骑兵从汝南出兵救援郢州。

冬季,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早生杀死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向梁朝司州刺史马仙瑅求援。当时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担任都督,马仙瑅送上文书请求派兵响应。萧秀的幕僚都认为应等待朝廷的批复,萧秀说:“他们依靠我们才能生存,救援应当迅速;等待诏令虽是旧例,却不适合应急。”当即派兵前往。梁武帝也下诏命马仙瑅援救白早生。马仙瑅进军驻扎在楚王城,派副将齐苟儿率领两千士兵协助防守悬瓠。梁武帝下诏任命白早生为司州刺史。

丙寅日,梁朝任命吴兴太守张稷为尚书左仆射。北魏任命尚书邢峦代理豫州事务,率军攻打白早生。北魏宣武帝问邢峦:“你认为白早生会逃跑,还是坚守?多久能平定叛乱?”邢峦回答:“白早生没有深谋远虑,只是因司马悦残暴,趁机煽动众人愤怒作乱,百姓是被凶威逼迫,才不得已跟随他。即便梁朝军队进城,这里水路不通,粮草运输跟不上,他们也会被擒获。白早生得到梁朝援助,被利欲冲昏头脑,一定会坚守而不逃跑。若朝廷大军兵临城下,当地官民定会幡然归顺。不出今年,我必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城。”宣武帝很高兴,命邢峦先出发,让中山王元英随后跟进。

邢峦率领八百骑兵,日夜兼程,五天后抵达鲍口。丙子日,白早生派大将胡孝智率领七千士兵,在离城二百里处迎战。邢峦率军奋力攻击,大败胡孝智,乘胜长驱直入,抵达悬瓠。白早生出城迎战,又被邢峦击败,邢峦趁机渡过汝水,包围悬瓠城。北魏朝廷下诏加授邢峦都督南讨诸军事。

丁丑日,北魏镇东参军成景隽杀死宿豫戍主严仲贤,献城投降梁朝。当时北魏的郢州、豫州,从悬瓠往南到安陆的各座城池都被梁朝攻占,只有义阳一座城由北魏坚守。蛮人首领田益宗率领部众归附北魏,北魏任命他为东豫州刺史;梁武帝以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的爵位招降他,田益宗没有听从。

十一月庚寅日,北魏派遣安东将军杨椿率领四万士兵攻打宿豫。

北魏宣武帝得知邢峦接连获胜,命中山王元英赶赴义阳。元英因兵力不足,多次上奏请求增兵,未获批准。元英抵达悬瓠后,就与邢峦一起攻城。十二月己未日,齐苟儿等人打开城门投降,北魏军队斩杀白早生及其党羽数十人。元英随后率军前往义阳。梁朝宁朔将军张道凝此前驻守楚王城,癸亥日,弃城逃走;元英派兵追击,斩杀张道凝。

北魏义阳太守狄道(地名)人辛祥与娄悦共同守卫义阳,梁朝将军胡武城、陶平虏率军进攻。辛祥趁夜出城袭击梁军军营,擒获陶平虏,斩杀胡武城,义阳州境因此得以保全。论功行赏时,娄悦因辛祥的功劳比自己高而感到羞耻,就在执政大臣面前诋毁辛祥,辛祥最终没有得到赏赐。

壬申日,北魏东荆州上奏称:“桓晖的弟弟桓兴先后招抚太阳蛮,归附的有一万多户,请求设置十六个郡、五十个县。”北魏朝廷下诏命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前往考察设置。郦道元是郦范的儿子。

这一年,柔然佗汗可汗又派纥奚勿六跋向北魏进献貂裘,北魏宣武帝没有接受,回复的方式与之前相同。

起初,高车侯倍穷奇被嚈哒(古代西域国名)杀死,嚈哒抓走他的儿子弥俄突。高车部众分散,有的投奔北魏,有的投奔柔然。北魏宣武帝派羽林监河南人孟威安抚接纳投降的高车人,把他们安置在高平镇。高车王阿伏王罗性情残暴,被部众杀死,部众拥立他的族人跋利延为王。嚈哒护送弥俄突讨伐高车,高车部众杀死跋利延,迎接弥俄突并拥立他为王。弥俄突与佗汗可汗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交战,战败后向西逃了三百多里。佗汗可汗驻军在伊吾(今新疆哈密)北山。恰逢高昌王麴嘉请求迁居北魏境内,当时孟威担任龙骧将军,北魏宣武帝派孟威征发凉州三千士兵迎接麴嘉。孟威的军队抵达伊吾时,佗汗可汗看到北魏军队,惊恐逃走。弥俄突得知佗汗可汗军心涣散,率军追击,大败柔然军队,在蒲类海以北杀死佗汗可汗,割下他的头发送给孟威,同时派使者向北魏进贡。北魏宣武帝派东城子于亮回访,赏赐十分丰厚。高昌王麴嘉未能按时抵达,孟威率军返回。

佗汗可汗的儿子丑奴继位,号称豆罗伏跋豆伐可汗,改年号为建昌。

南朝宋、齐时期的旧礼仪中,祭祀上天时皇帝都穿衮冕礼服,兼着作郎高阳人许懋请求制作大裘(古代天子祭祀时穿的礼服),梁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梁武帝即将前往太庙祭祀,下诏称:“斋戒期间不奏乐。从今以后,皇帝车驾刚出发时,仪仗中的鼓吹乐队跟随但不演奏;返回皇宫时,再按常规演奏。”

天监八年(己丑年,公元509年)

春季,正月辛巳日,梁武帝在南郊祭祀上天,实行大赦。当时有人请求到会稽封禅、在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举行禅礼,梁武帝命儒生草拟封禅礼仪,打算施行。许懋提出建议,认为:“舜帝在泰山烧柴祭祀,是出于巡狩的礼仪。而郑玄引用《孝经钩命决》说:‘在泰山封禅,考核功绩后烧柴祭祀;在梁甫山禅礼,刻石记载名号。’这是纬书的牵强之说,并非儒家经典的正统义理。舜帝五年一次巡狩,春夏秋冬依次走遍四岳,若每次都封禅,次数也太多了!再如管仲所说的七十二位封禅的君主,燧人氏之前,世道质朴、百姓淳厚,怎么会用金泥玉检(封禅时用来封缄文书的材料)?当时用结绳记事,怎么会雕刻文字来宣告成功?管仲还说:‘只有承受天命的君主才能封禅。’周成王并非承受天命的君主,为何能到泰山封禅、在社首山禅礼?神农就是炎帝,而管仲把他们分成两人,实在荒谬!若君主是圣主,无需封禅;若是平庸君主,不应封禅。当年齐桓公想封禅,管仲知道不可行,就列举怪异事物来阻止他。秦始皇曾封禅泰山,孙皓曾派兼司空董朝到阳羡封禅国山,这些都不是有盛德的事,不值得效仿。如此看来,封禅礼仪都是道听途说,偏离了本义,是因君主在上追求虚名,大臣在下迎合旨意造成的。古代祭祀天地,礼仪有固定规范,虔诚恭敬的态度,做到这些就足够了。至于封禅之事,我不敢听闻。”梁武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还延伸阐述许懋的建议,以皇帝旨意答复请求封禅的人,封禅之事从此搁置。

北魏中山王元英抵达义阳,准备攻取三关,先谋划说:“三关相互依存,如同左右手,若攻克一关,另外两关不用攻打就会攻破;攻打难的不如攻打容易的,应先攻东关。”又担心梁朝军队在东关合力防守,就派长史李华率领五个统军(北魏军职)攻打西关,以分散对方兵力,自己亲自统领各路军队进攻东关。

此前,马仙瑅派云骑将军马广驻守长薄,军主胡文超驻守松岘。丙申日,元英抵达长薄。戊戌日,长薄的梁军溃败,马广逃入武阳,元英进军包围武阳。梁武帝派冠军将军彭瓮生、骠骑将军徐元季率军援救武阳。元英故意放他们进城,说:“我看这座城池的形势,容易攻取。”彭瓮生等人进城后,元英加紧攻城,六天后攻克武阳,俘虏梁朝三名将领及七千多士兵。元英又进攻广岘,梁朝太子左卫率李元履弃城逃走;再进攻西关,马仙瑅也弃城逃走。

梁武帝派南郡太守韦睿率军救援马仙瑅,韦睿抵达安陆后,将城墙增高到两丈多,又挖掘更深的壕沟,修建高楼。众人纷纷讥讽他怯懦,韦睿说:“不是这样的,将领应当有表现怯懦的时候,不能一味勇猛。”北魏中山王元英正急追马仙瑅,想报之前邵阳之战的耻辱,听说韦睿来了,就撤军了。梁武帝也下诏让军队停战。

起初,北魏宣武帝派中书舍人鲷阳人董绍去安抚叛乱的城池,白早生突袭并囚禁了他,把他押送到建康。北魏攻克悬瓠后,宣武帝下令从齐苟儿等四名降将中选派两人,让扬州官府发文书给梁朝,想用这两人换回董绍和司马悦的首级。文书还没送到,梁朝领军将军吕僧珍与董绍交谈,欣赏他的文才学识,就把这事告诉了梁武帝。梁武帝派主书霍灵超对董绍说:“现在放你回去,让你促成两国和好,让双方百姓休养生息,难道不是好事吗!”接着召见董绍,赏赐衣物,命舍人周舍慰问他,还说:“战争多年,百姓和财物都遭受灾难,我因此不惜主动提出与北魏通好,近来也多次送信但都没收到回复,你要详细转达我的心意。现在派传诏霍灵秀送你回国,期待早日听到好消息。”又对董绍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能活下来吗?现在抓获你,是天意啊。君主是为百姓而设立的,凡是居于百姓之上的人,怎能不考虑这点呢!如果想通好,现在我们把宿豫还给你们,你们也应当把汉中归还我们。”董绍回到北魏后,把梁武帝的话禀报给宣武帝,宣武帝没有同意。

三月,北魏荆州刺史元志率领七万士兵侵犯潺沟,驱赶逼迫当地蛮族,蛮族全都渡过汉水来投降梁朝,雍州刺史吴平侯萧昺接纳了他们。萧昺的幕僚都认为蛮族长期是边境祸患,不如趁这个机会除掉他们,萧昺说:“他们走投无路来归顺,杀死他们不吉利。况且北魏来侵犯,我们有蛮族作为屏障,不是很好吗!”于是打开樊城城门接纳蛮族,命司马朱思远等人在潺沟进攻元志,大败元志军队,斩杀一万多人。元志是元齐的孙子。

夏季四月戊申日,梁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空,加授车骑将军王茂开府仪同三司。

丁卯日,北魏楚王城守将李国兴献城投降梁朝。

秋季七月癸巳日,梁朝巴陵王萧宝义去世。

九月辛巳日,北魏封已故北海王元详的儿子元颢为北海王。

北魏公孙崇制定乐尺,以十二粒黍的长度为一寸;刘芳反对这种做法,主张以十粒黍的长度为一寸。尚书令高肇等人上奏:“公孙崇制造的八音乐器及度量标准,都与儒家经传记载不同,追问他原因,他说‘若严格依照经文标准,声音就不和谐’。请求再让刘芳依照《周礼》制造乐器,等制成后,召集公卿儒生共同评议,与旧乐器一同呈奏,选择好的采用。”北魏宣武帝下诏同意。

冬季十月癸丑日,北魏任命司空广阳王元嘉为司徒。

十一月己丑日,北魏宣武帝在式乾殿为众僧和朝臣讲解《维摩诘经》。当时宣武帝一心崇尚佛教,不研读儒家典籍,中书侍郎河东人裴延隽上奏,认为:“汉光武帝、魏武帝,即使在战乱之中,也从未废弃读书;先帝(北魏孝文帝)迁都、行军时,也手不释卷。实在是因为学问益处很多,不能暂时中断啊。陛下登上法座,亲自讲解佛法,所有听讲的人,都能破除蒙昧。但《五经》是治理天下的典范,是处理事务的首要依据,希望陛下同时研读经书,儒家、佛教都予保留,这样对内对外都能兼顾,世俗与佛法都能通畅。”

当时佛教在洛阳极为盛行,除了中原的僧人,从西域来的僧人就有三千多人,北魏宣武帝专门为他们建造了有一千多间房屋的永明寺来安置。处士南阳人冯亮有精巧的构思,宣武帝让他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一起选择嵩山的险要秀丽之地,建造闲居寺,寺庙的建筑和山水布局极为壮美。从此远近的人都跟风信奉佛教,到延昌年间,北魏各州郡共有一万三千多座寺庙。

这一年,北魏宗正卿元树前来投奔梁朝,梁武帝赐他邺王爵位。元树是元翼的弟弟。当时元翼担任青、冀二州刺史,镇守郁洲,过了很久,元翼谋划率全州投降北魏,事情泄露后被杀。

天监九年(庚寅年,公元510年)

春季正月乙亥日,梁朝任命尚书令沈约为左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王莹为尚书令。沈约的文才在当时首屈一指,但他贪图名位利益,掌权十多年,对朝政的得失,只是一味顺从。他自认为长期担任尚书令(朝廷要职),有担任三公的志向,议论朝政的人也认为他应当担任三公,但梁武帝始终不任用他;沈约于是请求外调,也没被允许。徐勉为他请求给予三公的礼仪待遇,梁武帝也没同意。

庚寅日,梁朝新建沿淮河的堤岸,北岸从石头城延伸到东冶,南岸从后渚篱门延伸到三桥。

三月丙戌日,北魏皇子元诩出生,实行大赦。元诩的母亲胡充华,是临泾人,父亲胡国珍,承袭武始伯的爵位。胡充华最初被选入后宫时,同事们依照旧例祝愿她说:“希望你生下诸王、公主,不要生下太子。”胡充华说:“我的志向和别人不同,怎能因害怕自己丧命而让国家没有继承人呢!”等到怀孕后,同事们劝她堕胎,她不同意,私下发誓说:“如果有幸生下男孩,且按顺序应当是长子,就算我因生太子而死,也没有遗憾!”后来果然生下元诩。此前,北魏宣武帝多次丧失皇子,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元诩格外谨慎保护,挑选出身良家、适合生育的女子担任乳母,把元诩养在别的宫殿,皇后和胡充华都不能靠近。

己丑日,梁武帝亲临国子学,视察讲学情况。乙未日,下诏让太子以下及王侯的儿子中到了可从师学习年龄的人,都进入国子学就读。

旧制度规定:尚书省的五名都令史(负责文书等事务的官员)都任用出身低微的人。夏季四月丁巳日,梁武帝下诏:“尚书省五都令史,职责涉及朝政要害,不仅要统领各个部门,地位也与左右丞(尚书省高级官员)相当;可改为任用士大夫出身的人,担任这些职务。”于是将都令史的待遇定为与奉朝请(闲散官员)相当,任命太学博士刘纳兼任殿中都令史,司空法曹参军刘显兼任吏部都令史,太学博士孔虔孙兼任金部都令史,司空法曹参军萧轨兼任左右户都令史,宣毅墨曹参军王飙兼任中兵都令史;这五人都因才能和门第都优秀,成为首批人选。

六月,宣城郡小吏吴承伯凭借妖术聚集众人。癸丑日,吴承伯攻打宣城郡城,杀死太守朱僧勇,转而屠杀周边县城。闰六月己丑日,吴承伯翻山越岭,突然抵达吴兴。东边地区的人一向不熟悉军事,官吏百姓惊慌奔逃,有人劝太守蔡撙躲避,蔡撙不同意,招募勇士关闭城门坚守。吴承伯率领全部精锐攻城,蔡撙率军出战,大败叛军,在阵前斩杀吴承伯。蔡撙是蔡兴宗的儿子。吴承伯的残余党羽进入新安郡,攻陷黟县、歙县等县城,太守谢览派兵抵抗,没能取胜,逃奔会稽,朝廷军队讨伐叛军,平定了叛乱。谢览是谢沦的儿子。

冬季十月,北魏中山献武王元英去世。

梁武帝即位第三年,下诏制定新历法。员外散骑侍郎祖暅上奏,称他父亲祖冲之依据古代历法制定的《大明历》正确,历法不应更改。到天监八年,梁武帝下诏让太史官校验新旧两种历法,结果新历(《大明历》)精密,旧历粗疏,这一年,梁朝开始推行祖冲之的《大明历》。

北魏刘芳等人上奏:“我们制造的乐器及教授的文舞、武舞、登歌(祭祀时的乐歌)、鼓吹曲等已经完成,请求依照之前的诏令,召集公卿儒生评议审定,与旧乐一起呈奏,如果我们制造的乐器形制符合古制,演奏时节奏和谐,请求在明年元会(元旦朝会)时使用。”北魏宣武帝下诏:“舞蹈可以采用新的,其余的暂且沿用旧的。”

天监十年(辛卯年,公元511年)

春季正月辛丑日,梁武帝在南郊祭祀上天,实行大赦。

尚书左仆射张稷,自认为功劳大但赏赐少,曾在乐寿殿陪侍宴饮,酒喝到尽兴时,不满情绪在言语神色中显露出来。梁武帝说:“你哥哥杀了郡守,你杀了君主(指张稷参与诛杀南齐东昏侯),有什么好名声!”张稷说:“我确实没有好名声,但陛下也不能说我没有功劳。东昏侯残暴,义师也来讨伐他,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吗!”梁武帝捋着张稷的胡须说:“张公真是让人害怕啊!”张稷既恐惧又怨恨,于是请求外调;癸卯日,梁武帝任命张稷为青、冀二州刺史。

王珍国也心怀不满,他被免去梁、秦二州刺史职务返回朝廷后,一次在宴会上喝酒时启奏梁武帝说:“臣最近进入梁山就哭了。”梁武帝大惊,说:“你要是哭东昏侯,已经太晚了;要是哭我,我还没死呢!”王珍国起身叩拜道歉,梁武帝最终没有回应,宴会当即散去,王珍国从此被疏远排挤。过了很久,他才被任命为都官尚书。

丁巳日,北魏汾州山胡(少数民族)刘龙驹聚集部众反叛,侵扰夏州,北魏宣武帝下诏命谏议大夫薛和征调东秦、汾、华、夏四州的兵力讨伐刘龙驹。

辛酉日,梁武帝在明堂祭祀。

三月,琅邪百姓王万寿杀死东莞、琅邪二郡太守刘晰,占据朐山,招引北魏军队。

壬戌日,北魏广阳懿烈王元嘉去世。

北魏徐州刺史卢昶派遣郯城戍副张天惠、琅邪戍主傅文骥相继赶赴朐山,梁朝青、冀二州刺史张稷派兵抵抗,没能取胜。夏季四月,傅文骥等人占据朐山,梁武帝下诏命振远将军马仙瑅进攻朐山。北魏又派遣代理安南将军萧宝寅、代理平东将军天水人赵遐率军占据朐山,受卢昶指挥。

甲戌日,北魏薛和击败刘龙驹,平定了他的所有党羽,上奏请求设置东夏州。

五月丙辰日,北魏禁止研究天文学。

梁朝任命国子祭酒张充为尚书左仆射。张充是张绪的儿子。

马仙瑅包围朐山,张稷暂时驻扎在六里地外负责督运粮草,梁武帝多次派兵援助他们。秋季,北魏卢昶上奏表请求增兵六千、粮食十万石,北魏宣武帝给了他四千士兵。冬季十一月己亥日,北魏宣武帝下诏命扬州刺史李崇等人在寿阳整兵,以分散梁朝对朐山的兵力。卢昶本是儒生,不熟悉军事。朐山城中粮食和柴薪都耗尽了,傅文骥献城投降;十二月庚辰日,卢昶率军先逃跑,其他各路军队相继溃散。恰逢天降大雪,士兵中冻死和冻掉手脚的人占了三分之二,马仙瑅率军追击,大败北魏军队。二百里范围内,尸体相互连接,北魏军队得以逃脱的仅十分之一二。梁朝军队缴获的粮食、牲畜和器械,多得数不清。卢昶单人骑马逃跑,连自己的符节、仪仗都丢光了;到了郯城,他借用赵遐的符节来显示自己仍有军权。北魏宣武帝命黄门侍郎甄琛骑马前去用枷锁拘捕卢昶,彻查他战败的情况,卢昶和赵遐都被免去官职。只有萧宝寅率领全军返回。

卢昶在朐山时,御史中尉游肇对北魏宣武帝说:“朐山是个小城,地处海边偏僻之地,地势低洼潮湿难以居住,对我们来说不重要,对梁朝却有好处。梁朝认为有利可图,一定会拼死争夺;我们觉得不重要,所以是不得已才交战。用不得已而战的军队去进攻拼死作战的敌军,恐怕会拖延时间,耗费巨大。即便得到朐山,也只会引发双方持续争夺,最终难以守住,这就是所谓的‘无用之地’。听说梁朝多次提出用宿豫交换朐山,如果真能这样,用这块无用之地换回我们原来的疆域,百姓的劳役就能暂时解除,好处很大。”北魏宣武帝正要同意,恰逢卢昶战败,于是升任游肇为侍中。游肇是游明根的儿子。

马仙瑅作为将领,能和士兵同甘共苦,他穿的不过是粗布衣服,住的地方没有帷幕、被子和屏风,饮食和最底层的仆役一样。他在边境时,常单身潜入敌军境内,侦察敌军营垒、村落的险要之处,作战大多能取胜,士兵也乐于为他效力。

北魏任命甄琛为河南尹,甄琛上奏说:“国家在代都时,苦于盗贼众多,世祖(北魏太武帝)发愤治理,大量设置主管官员和里宰,这些职位都由代都地区的县令、县长及五等散男中有谋略的人担任。又多安排吏士作为他们的助手,提高他们的地位并重视他们,才遏制了盗贼。如今迁都以来,疆域更加广阔,四方百姓前来归附,事务比在代都时更多,各地人口混杂,盗贼公然横行。里正的职位低微、事务琐碎,担任者多是才能低下的人,他们心怀敷衍,无法监督制止盗贼。请求选拔八品将军以下、有才干且品行端正的武官,让他们以原有官职的俸禄待遇兼任里尉;能力强的兼任六部尉,中等的兼任经途尉,下等的兼任里正。如果不这样,就请适当提高里尉的品级,从下品官员中选拔应升迁的人担任。这样监督有专人负责,京城就能清静了。”北魏宣武帝下诏说:“里正可提升到勋品,经途尉定为从九品,六部尉定为正九品;从各类官员中选拔,不一定非要武官。”甄琛又上奏请求让羽林军中的巡逻部队,在各街巷负责巡查盗贼。从此洛阳城变得清静,后来一直沿用这种做法。

这一年,梁朝境内共有二十三个州、三百五十个郡、一千零二十二个县。此后州的数量逐渐增多,或废除、或设置、或合并、或拆分,多得记不过来。北魏的情况也是如此。

梁武帝重视与皇族亲属和睦相处,优待朝廷官员,官员有犯罪的,都违背法律予以宽恕。百姓有犯罪的,却严格依法处置,连受牵连的老幼都不能幸免;一人逃亡,全家都要被抵押服劳役。百姓陷入穷困窘迫,违法作乱的人反而更多。梁武帝曾因郊外祭祀,有位秣陵老人拦住车驾说:“陛下制定法律,对百姓严厉,对权贵宽松,这不是长久之道。如果真能反过来,天下百姓就太幸运了。”梁武帝从此开始思考如何放宽对百姓的刑罚。

天监十一年(壬辰年,公元512年)

春季正月壬辰日,梁武帝下诏:“从今以后,因逃避责罚而被流放的人家,以及因犯罪应被抵押服劳役的人,如果家中有老人和小孩,可以暂缓押送。”

梁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太尉,骠骑将军王茂为司空、尚书令。

丙辰日,北魏任命车骑大将军、尚书令高肇为司徒,清河王元怿为司空,广平王元怀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授仪同三司。高肇虽然登上了三公之位,却因离开尚书令这一要害职位,不满情绪在言语神色中显露出来,看到的人都嘲笑他。尚书右丞高绰、国子博士封轨,一向以方正耿直为行事准则,等到高肇担任司徒,高绰往来拜访迎接,封轨却始终不去拜见高肇。高绰看到封轨没来,就立刻回去了,叹息说:“我平生自认为做事不违背规矩,今天的行为,比封生差远了。”高绰是高允的孙子,封轨是封懿的族孙。

清河王元怿有才能学识和声望,他鉴于彭城王元勰被害的灾祸,趁陪侍宴会时对高肇说:“天子的兄弟能有几人,却被你几乎铲除干净!从前王莽头秃,凭借与太后的外戚关系,最终篡夺了汉朝天下。如今你身形弯曲,恐怕也终将成为祸乱的根源。”恰逢大旱,高肇擅自重新审理囚犯,想借此收买人心。元怿对北魏宣武帝说:“从前季氏越级祭祀泰山,孔子对此十分痛恨。实在是因为君臣的名分,应当防微杜渐,不能轻慢。减少膳食、重新审案,是陛下的事,如今司徒却来做这些事,难道符合臣子的本分吗!明君在上面有过失,奸臣在下面趁机夺权,祸乱的根基,就在这里了。”宣武帝笑着没有回应。

夏季四月,北魏下诏命尚书省与各部门一起审理案件,让饥民到燕、恒二州及六镇去谋生。

乙酉日,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延昌。

冬季十月乙亥日,北魏册立皇子元诩为太子,从此不再实行“立太子必杀其母”的制度。任命尚书右仆射郭祚兼任太子少师。郭祚曾跟随北魏宣武帝前往东宫,怀里揣着黄柑献给太子;当时应诏左右赵桃弓深受宣武帝信任,郭祚私下巴结他,当时的人称郭祚为“桃弓仆射”“黄少师”。

十一月乙未日,梁朝任命吴郡太守袁昂兼任尚书右仆射。

起初,南齐太子步兵校尉平昌人伏曼容上奏请求制定一代礼乐制度,齐世祖(齐武帝)下诏挑选十位学士修订吉、凶、军、宾、嘉五礼,由丹阳尹王俭总领此事。王俭去世后,此事交给国子祭酒何胤负责。何胤归隐东山后,齐明帝命尚书令徐孝嗣掌管。徐孝嗣被杀后,五礼修订的文稿大多散失,齐明帝又下诏让骠骑将军何佟之负责。经过南齐末年的战乱,文稿只剩少量留存。梁武帝即位后,何佟之上奏请示如何处理五礼修订事宜,武帝命人在宫外详细商议。当时尚书省认为政务刚起步,应等天下太平后再办,想暂时撤销礼局,将修订事务归还给尚书省仪曹。梁武帝下诏说:“礼崩乐坏,实在该及时修订。只是此前负责修订的人不合适,所以多年未能完成,有名无实。五礼是治国的首要事务,可立即着手编撰整理。”于是尚书仆射沈约等人上奏:“请求为五礼各安排一名原有学士,让他们各自推荐一名通晓古礼的人协助抄写编撰;其中有疑问的地方,依照汉代石渠阁、白虎观儒生讨论经学的旧例,请陛下下诏裁决。”武帝于是任命右军记室参军明山宾等人分别掌管五礼,何佟之总领全局。何佟之去世后,由镇北咨议参军伏暅接替。伏暅是伏曼容的儿子。到这一年,《五礼》修订完成,呈献给武帝,共八千零一十九条,武帝下诏命有关部门遵照施行。

己酉日,临川王萧宏因公务被降为骠骑大将军。

这一年,北魏任命桓叔兴为南荆州刺史,治所设在安昌,同时管辖东荆州事务。

天监十二年(癸巳年,公元513年)

春季正月辛卯日,梁武帝在南郊祭祀上天,实行大赦。

二月辛酉日,梁朝任命兼任尚书右仆射的袁昂为正式的尚书右仆射。

己卯日,北魏高阳王元雍晋升为太保。

郁洲靠近北魏边境,当地百姓多私下与北魏人用布匹交易。朐山之乱时,有人暗中与北魏勾结,朐山平定后,这些人内心不安。青、冀二州刺史张稷志向不得施展,施政宽松懈怠,下属官吏多有贪污勒索行为。庚辰日,郁洲百姓徐道角等人夜间袭击州城,杀死张稷,将他的首级送给北魏投降,北魏派遣前南兖州刺史樊鲁率军赶赴郁洲。当时北魏发生饥荒,饿死的百姓有数万之多,侍中游肇劝谏说:“朐山靠海,地势低洼潮湿难以居住,郁洲又在海中,夺取它更无用处。那地方对梁朝来说靠近要地,对我们来说却路途遥远,用远途的兵力进攻靠近梁朝要地的军队,难以取胜。现在年成不好、百姓困苦,只应保持安定,却又兴师动众,耗费粮草运输,我只看到其中的损失,没看到益处。”北魏宣武帝不听,又派遣平西将军奚康生前去接应樊鲁。军队还没出发,梁朝北兖州刺史康绚就派司马霍奉伯讨伐并平定了徐道角的叛乱。

辛巳日,梁朝新建太极殿。

梁武帝曾与侍中、太子少傅建昌侯沈约各自列举关于栗子的典故,沈约比武帝少列了三条。出宫后,沈约对人说:“皇上好胜,不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否则会羞愧死!”武帝听说后大怒,想治他的罪,经徐勉坚决劝谏才作罢。武帝对张稷心怀不满,一次随口与沈约谈及张稷,沈约说:“左仆射(张稷)外放担任边州刺史,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得再提!”武帝认为沈约与张稷是姻亲,相互包庇,愤怒地说:“你这样说,还算忠臣吗!”于是起身乘辇返回内殿。沈约十分恐惧,没察觉武帝已经起身,还像原来那样坐着;等他回到家,没走到床前就凭空摔倒,摔在门旁,因此生病;他梦见南齐和帝用剑割断他的舌头,于是请道士向天帝上奏赤章(道教表章),声称“禅让皇位的事,不是我发起的”。武帝派主书黄穆之去探望他的病情,黄穆之傍晚返回后,没立即禀报沈约的病情变化,因害怕获罪,就把赤章的事说了出来。武帝大怒,多次派宫中使者去谴责沈约。沈约更加恐惧,闰三月乙丑日,去世。有关部门拟定谥号为“文”,武帝说:“他心怀不满却没完全表露,应谥‘隐’。”于是改谥为隐侯。

夏季五月,寿阳长期下雨,大水涌入城中,房屋全被淹没。北魏扬州刺史李崇率军驻守在城墙上,水位还在不断上涨,他就乘船靠近女墙(城墙上的矮墙),城墙只剩两块墙板的高度没被淹没。将领僚属劝李崇放弃寿阳,退守北山,李崇说:“我肩负守卫一方的重任,因德行浅薄才招致水灾,淮南万里疆域,安危都系在我身上,一旦撤退,百姓就会溃散,扬州之地恐怕不再属于国家了。我怎能只顾自己活命,像汉代王尊那样坚守职责却因失职而愧疚呢!只是可怜这些百姓无辜丧命,可让他们扎木筏逃生,各自设法脱险,我必定与这座城共存亡,希望诸位不要再说撤退的话!”

扬州治中裴绚率领城南数千家百姓乘船南逃,在高地上躲避洪水,他以为李崇已向北撤退,就自称豫州刺史,与别驾郑祖起等人送子弟作为人质,来向梁朝请求投降。马仙瑅派兵前去接应。

李崇听说裴绚叛乱,不知虚实,派国侍郎韩方兴乘小船去召裴绚。裴绚得知李崇还在寿阳,既失望又悔恨,回复说:“近来因大水陷入困境,被众人推举为首领。现在大局已定,形势无法挽回,恐怕这里的百姓不再是魏国百姓,官吏也不再是魏国官吏,希望您早日离开,不要冒犯我的将士。”李崇派堂弟宁朔将军李神等人率领水军讨伐裴绚,裴绚战败,李神追击,攻占了他的营垒。裴绚逃走,被村民抓获,押回途中经过尉升湖,他说:“我有何脸面见李公啊!”于是投湖而死。裴绚是裴叔业哥哥的孙子。郑祖起等人都被处死。李崇上奏请求因水灾辞去扬州刺史职务,北魏宣武帝没有批准。

李崇沉稳宽厚,有谋略,深得士兵和百姓的拥戴,在寿春任职十年,常供养数千名壮士,敌军来犯无不被击退,梁朝军队称他为“卧虎”。梁武帝多次设反间计想离间北魏朝廷对他的信任,又授予他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万户郡公的爵位,他的儿子们都被封为县侯,但北魏宣武帝一向知道李崇忠诚笃实,对他信任不疑。

六月癸巳日,梁朝新建太庙。

秋季八月戊午日,梁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空。

北魏恒州、肆州发生地震,山中发出响声,持续一年多,百姓被压死、砸伤的很多。

北魏宣武帝亲临东宫,任命中书监崔光为太子少傅,命太子向崔光行拜礼。崔光推辞不敢接受,宣武帝不许。太子面向南两次叩拜,詹事王显上奏请求跟随太子一起叩拜,于是东宫官员都跪下叩拜。崔光面向北站立,不敢回拜,只面向西叩拜致谢后退出。

天监十三年(甲午年,公元514年)

春季二月丁亥日,梁武帝举行耕藉田仪式(天子带头耕种农田的礼仪),实行大赦。南朝宋、齐时期的耕藉田仪式在正月举行,到这时才改为二月,并且在仪式前进行斋戒,祭祀先农神。

北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年老体衰,与子孙们聚敛财物不知满足,辖区内百姓深受其苦,都传言他要反叛。北魏宣武帝派中书舍人刘桃符去慰问田益宗,刘桃符返回后,上奏了田益宗侵扰百姓的情况。宣武帝赐诏书给田益宗说:“刘桃符听说你的儿子田鲁生在淮南贪婪残暴,你若不制止他,会损害你的忠诚功绩。可让田鲁生到朝廷来,我会授予他官职。”田鲁生很久没到京城,宣武帝下诏调任田益宗为镇东将军、济州刺史;又担心他不接受替代,派后将军李世哲与刘桃符率军袭击他,突然攻入广陵(东豫州治所)。田鲁生和弟弟田鲁贤、田超秀都逃到关南,招引梁朝军队,攻占了光城以南的各座戍城。梁武帝任命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

三月,北魏李世哲进攻田鲁生等人,击败了他们,重新设置郡县和戍城。北魏将田益宗召回洛阳,授予他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的职位。田益宗上奏表称自己被刘桃符诬陷,还说“田鲁生等人是被刘桃符逼迫才反叛的,请求将刘桃符逮捕,让我与他对质,辨明虚实”。宣武帝下诏不许,说:“此事已赦免,不能再因此立案审查。”

秋季七月乙亥日,梁武帝册立皇子萧纶为邵陵王,萧绎为湘东王,萧纪为武陵王。

冬季十月庚辰日,北魏宣武帝派遣骁骑将军马义舒前往柔然慰问安抚。

此前北魏王足入侵梁朝时,梁武帝命宁州刺史涪县人李略抵御,许诺战事平定后任用他为益州刺史。王足撤退后,梁武帝没有兑现承诺,李略心怀不满,图谋反叛,被梁武帝处死。李略哥哥的儿子李苗逃奔北魏;梁朝步兵校尉泰山人淳于诞曾担任益州主簿,从汉中投奔北魏。李苗和淳于诞一起向北魏宣武帝献策攻取蜀地,宣武帝深信不疑。

辛亥日,北魏任命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率领十五万步兵、骑兵入侵益州;又命益州刺史傅竖眼从巴北出兵,梁州刺史羊祉从涪城出兵,安西将军奚康生从绵竹出兵,抚军将军甄琛从剑阁出兵;乙卯日,任命中护军元遥为征南将军,负责统领军队镇守遏制梁、楚地区。

游肇劝谏说:“如今连年水旱灾害,不应再让百姓承担劳役。过去开拓疆域,都是因为对方城主归顺,所以只出兵而无战事。现在献策的人真假难辨,有的是因对梁朝有怨恨才来献策,不能完全相信。蜀地地势险要,梁朝的镇守防御没有空隙,怎能仅凭不实的说法就出动大军!行动之初不谨慎,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宣武帝不听。北魏还任命淳于诞为骁骑将军,授予李苗代理龙骧将军,二人都兼任向导统军,负责带路。

北魏降将王足献策,请求拦截淮水筑堰,用水淹灌寿阳。梁武帝认为这个计策可行,派水利工匠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勘察地形,二人都认为“淮河河道内的沙土疏松不坚固,筑堰工程无法完成”。梁武帝不听,征调徐州、扬州的百姓,每二十户中抽取五名壮丁参与筑堰,任命太子右卫率康绚为都督淮上诸军事,在钟离监管筑堰工程。参与劳役的百姓和士兵共二十万人,堰坝南边从浮山开始,北边抵达巉石,顺着河岸筑土,在淮河中流合龙。

北魏任命前定州刺史杨津为华州刺史。杨津是杨椿的弟弟。此前,官府征收绢帛赋税时,使用的尺度远超标准,负责此事的官吏相互勾结,肆意增减,百姓深受其苦。杨津到任后,下令全部依照官方标准尺度收税;对缴纳的绢帛质量特别好的人,赏赐一杯酒;缴纳的绢帛质量稍差的,也予以接纳,但不赏酒,以此表示羞辱。于是百姓竞相改进绢帛质量,官府征收的赋税比以往更好。

北魏太子元诩还年幼,每次出入东宫,身边只有乳母陪伴,东宫官员都不知情。詹事杨昱上奏说:“请求从今以后,召太子出入必须下达皇帝亲笔诏令,让我们这些东宫官员随行护卫。”北魏宣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东宫当班官员随行太子到万岁门。

北魏御史中尉王显问治书侍御史阳固:“我担任太府卿时,府库充实,你觉得我做得怎么样?”阳固说:“您收取百官俸禄的四分之一,各州郡的赃款赎金也全部运到京城,靠这些充实府库,算不上多厉害。况且古人说‘与其有聚敛财物的臣子,不如有盗窃府库的臣子’,您怎能不引以为戒呢!”王显很不高兴,借故上奏罢免了阳固的官职。

趣趣阁推荐阅读:嫡女谋之盛世凰宠传道达人张道林国民老公带回家:偷吻55次武神主宰重生白手起家韩三千苏迎夏张逸风姜凤家族禁令韩三千苏迎夏蜜爱傻妃女神的上门豪婿赵旭李晴晴豪门宠婚:酷总裁的新欢真龙赘婿韩三千苏迎夏快穿之前任攻略计划取骨换皮?这逆天凰命你配吗1913新军阀被女神捡来的赘婿叶青肖莹忆天眼机智笨探炎武战神清穿之十福晋她又忽悠人混血王子的蝙蝠玩偶玄天龙尊内网游之剑走偏锋山城风乍起冷漠无情,开局拔刀逼千金结婚林海柳馨月闪婚后左医生他掉马了冷艳总裁的贴身狂兵秦风李秋雪快穿:大神总想和球球崽崽贴贴空间之超级农富妻吾为元始大天尊七零军婚,团宠胖妻好孕连连白月光前妻重生后,逆天医术杀疯太上武神诀棺妻美人杀怪就升级,废材女竟是满级大佬地府禁忌:从被重金求子开始厉少,夫人又把你拉黑了苟在根据地夫人藏起孕肚逃跑,靳总全球疯找一见钟情的叶先生柳萱岳风清宫熹妃传神算风水师灵魂实录老公狠坏,狠强势!幸福系统化仙穿越痴傻女,相公竟是幕后大佬大魔头从今天起是球王
趣趣阁搜藏榜:四合院:开局设计坑贾家阴棒梗全洪荒都知道魔祖在闹离婚.快穿喜当妈后,炮灰她总遇病娇!嗷呜,今天也要揪揪夫君绒绒兽耳海贼王之我是革命军携空间三系统重生八零后逆袭人生玄学大佬下山后,真千金惊艳全球我捡到了一只水手服幽灵四合院,满院都是我下的崽明月清风两相宜手握剧本我怕谁执念深深宿主她又在生子小世界里捡对象某美漫的超级进化五十五,向春行从汉末开始的封神之旅乱杀:你跟我一魔术师玩牌?断亲后,乱世囤粮养成皇级军队霍先生,这次真有了!诉云人非晓星稀主神腿长腰窄还风骚,乖,别太野树洞自救指南王爷,失踪的小郡主在乡下种田呢一吻成婚:抱得甜妻归位面祭坛真假千金之当大小姐还是有难度神凰赋觉醒骷髅从泰拉瑞亚开始闯荡万界敢提分手试试相见欢:不负相思意春庭恨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当个俗人诡语神探霍格沃兹之非典型斯莱特林重生异世界之去尼玛的奴隶海贼之开局我家没了玄灵道圣宝可梦:我的精灵降维打击爱恨三界间聂先生攻婚日常快穿:你让一个厨子拯救世界一千零一个诡异夜天降孕妻,老公你别跑呀!来自旧时光凹凸世界之坠落黎明我的绝美鬼夫快穿:怎么办,男主又又又吃醋了?平明拂剑任我去
趣趣阁最新小说:四合院根据地的红小鬼两界穿:吾以中二之名,重定秩序修真之多宝葫芦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刑侦档案:情迷真相原神:烈风,但白月光剧本玄牝之门1金王帝国您的外卖到了快穿:软萌娇夫被反派女神捡走了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四合院之从保卫科长开始四合院:忽悠加截胡,众美归心金兰厌胜劫完美仙路东南亚军阀混战重生1990这一世逆转乾坤岚影日记:致九个人的世界多了一道乖了一辈子,重生后,她不装了太初:开局获得太初锻体决我竟是水怪不能修炼?那就换个修炼体系!洪荒第3001位魔神东京:开局神选,三天制霸铃兰科研兴国:投胎是门技术活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快穿之反派的饲养指南步步惊天重生五八:从长白山打猎开始崛起全息建城:重生后被偏执城主娇养全球公认:陆爷是妻奴你不要的疯批病娇,乖巧且恋爱脑御兽:开局截胡天命龙女帝我把生存游戏玩成了养成神印:魔族长公主只想谋朝篡位修仙充值一千亿,天才都是我小弟系统返现,极品恶女靠养崽暴富!准提:孔宣求你别刷我了必须犯规的游戏梨花犯罪手册指挥使,案发现场禁止调情!我吞!我吞吞吞!我吞吞吞吞吞!穿成星际恶雌,兽夫们跪求我别走四合院:重生归来,开局爆锤众禽女配娇憨撩人,男主秒变恋爱脑超感应用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荒村辣媳两界倒卖,我仙武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