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趣趣阁 >  寄梦古斋 >   第8章 纸间魂

1965年的台北,初夏的雨总来得缠缠绵绵。清晨六点,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室里已经亮起了一盏暖黄的灯,林敬之坐在靠窗的工作台前,指尖捏着一片比蝉翼还薄的竹纤维纸,正对着放大镜,一点点凑近《寒食帖》真迹的边角。

工作台铺着浅灰色的羊毛毡,毡子上整齐摆着排笔、镊子、浆糊——浆糊是他按祖父传下的方子调的,用陈年的面粉加少量明矾,蒸透后放凉,黏合度刚好,又不会损伤古纸。案头的白瓷笔洗里泡着两支狼毫小楷笔,笔锋散开,像两朵待放的白菊。窗外的雨丝打在玻璃上,留下细细的水痕,把天光滤得柔和,正好落在《寒食帖》那泛黄的纸面上。

真迹的右下角有处指甲盖大小的虫蛀破洞,边缘还沾着几点褐色的霉斑,正好在“破灶烧湿苇”的“破”字右下方,像给那个苍劲的“破”字,又添了道无形的伤口。林敬之先用软毛刷蘸着温水,轻轻扫过霉斑,动作轻得像在拂去一片落在书页上的枯叶。水痕在纸上慢慢晕开,他立刻用吸水纸吸干,反复几次,霉斑才渐渐淡去,露出下面原本的纸色——那是种带着岁月沉淀的米黄色,不像新纸那样刺眼,倒像晒了几十年的老棉布,透着股温和的质感。

“别急,慢慢来。”他对着字帖轻声说,仿佛那纸面上真的能传来回应。这是他修复《寒食帖》的第三个月。三年前他从台北艺专毕业,凭着一手修复古书画的好手艺进了故宫,却直到今年春天,才被允许接触这幅传世名作。第一次在文物库房见到它时,他捧着装字帖的紫檀木盒,指尖都在抖——木盒的边角有块淡淡的焦痕,和祖父临终前给他看的那块紫檀木屑上的痕迹,一模一样。

他的祖父林阿福,是当年潘祖荫身边最得力的仆人。咸丰十年圆明园被烧的那个夜晚,是祖父抱着装着《寒食帖》的木盒,从火光里逃出来,一路南下送到苏州潘祖年手里。祖父活到九十岁,临终前把林敬之叫到床边,从枕头下摸出个小小的锦袋,里面装着一点暗红色的紫檀木屑。“这是从那木盒上刮下来的,”老人的声音已经很轻,却字字清晰,“阿敬,你记住,这木屑上有东坡先生的‘气’,以后要是能见到那幅字,好好待它,别让它受委屈。”

那时林敬之才十六岁,捧着锦袋,只觉得木屑粗糙,哪里懂什么“气”。直到此刻,他看着“破灶烧湿苇”那几个字,笔锋里藏着的困顿与不甘,像潮水一样漫过来,他突然觉得指尖有些发烫——不是因为天气热,是那纸面上仿佛真的有股力量,顺着他的指尖,钻进了心里。

他把提前剪好的竹纤维纸覆在破洞上,用镊子轻轻调整位置,让纤维纸的纹理和原作的纸纹对齐,再用小楷笔蘸着稀浆糊,沿着破洞的边缘细细涂抹。浆糊的量要刚刚好,多了会渗到字上,少了又粘不牢。他的呼吸放得极缓,连窗外的雨声都仿佛变慢了,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自己心脏的“咚咚”声,一轻一重,倒像在给这千年的字帖,打某种隐秘的节拍。

修复到中午,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从窗户照进来,正好落在“死灰吹不起”那五个字上。林敬之放下笔,伸了个懒腰,起身去倒了杯温水。回来时,他无意间瞥见“吹”字的右上方,有个芝麻大小的墨点——不是虫蛀的痕迹,也不是霉斑,墨点的边缘很淡,像是写字的人蘸墨时,不小心滴上去的,又像是写完后,指尖蹭到了未干的墨迹。

他立刻拿起放大镜凑过去。墨点的颜色比帖上其他字迹的墨色稍深,边缘还带着点晕开的痕迹,显然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污染的。林敬之盯着那个墨点看了很久,突然笑了——原来就算是苏轼这样的大书法家,写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小失误。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练书法,常常把墨滴在宣纸上,母亲总让他把纸扔掉重写,说“字要写得干净,不能有瑕疵”。可此刻看着这个墨点,他却觉得,正是这一点点不完美,让《寒食帖》变得更鲜活了——它不是一幅冷冰冰的“国宝”,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某个雨天里,把心里的话泼洒在纸上的痕迹。

他没有把墨点去掉,只是从抽屉里拿出修复记录本,用小楷笔在上面写道:“真迹‘死灰吹不起’之‘吹’字右上方,有芝麻许墨渍,色深于正文墨,边缘微晕,当是坡公书时无意为之,非后添污损,故保留原貌,未作处理。”写完后,他把记录本放在字帖旁边,看着那行字,突然觉得祖父说的“气”,好像不再那么虚无缥缈了——那“气”,就是这墨点里藏着的随性,是“破”字里藏着的坚韧,是整幅字里藏着的,一个人在困顿里不肯低头的劲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敬之修复《寒食帖》的进度很慢,有时一天只能修复几平方厘米,却从没人催他。故宫里的老修复师都说:“这帖是有脾气的,急不得,得顺着它的性子来。”他也乐得慢,每天早早来修复室,傍晚才离开,有时加班到深夜,整个修复区只剩下他这一盏灯。深夜的修复室很静,只能听到窗外的虫鸣和自己的呼吸声,他会把《寒食帖》轻轻展开,借着台灯的光,一遍遍地看。看“自我来黄州”的“来”字,最后一捺拖得极长,像条蜿蜒的路;看“年年欲惜春”的“惜”字,笔锋里藏着的温柔;看“空庖煮寒菜”的“空”字,笔画间那股说不出的苍凉。越看越觉得,苏轼就像坐在对面的桌子旁,正握着笔,把心里的话一句句写下来,那些字里的情绪,喜的、忧的、苦的、乐的,都清清楚楚地摆在纸上,不用解释,就能让人懂。

1985年,林敬之已经成了台北故宫的首席修复师。这年秋天,大陆的文物学者代表团来访,其中有位研究苏轼书法的老教授,特意提出想看看《寒食帖》真迹。林敬之负责接待,当他把装着真迹的木盒从库房里取出来,打开的那一刻,老教授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快步走过来,双手扶着案边,盯着字帖,半天没说话,只是指尖轻轻点着“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那两句,眼眶慢慢红了。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见到真迹。”老教授的声音有些发颤,“在大陆,我们这些学书法的,都是照着它的拓片长大的。尤其是苏州周刻工刻的那块碑,‘空’字中间有道裂缝,我们都说是‘天痕’,说那是老天给坡公的字,添的一笔念想。”

林敬之心里一动,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张拓片——那是他十年前托人从苏州博物馆拓来的,正是周刻工那块裂了缝的石碑拓本。他把拓片铺在真迹旁边,两相对比,真迹的墨色更浓,笔画更灵动,而拓片上的“空”字中间,那道竖痕清晰可见,像一把剑,却没把那个“空”字劈开,反倒让整个字多了股倔强的劲儿。

“您看,这裂缝反而让字活了。”林敬之指着拓片说。

老教授俯身看着,手指轻轻抚过拓片上的裂缝,突然叹了口气:“就像我们两岸,虽然隔着海,可这文脉,却从来没断过。你看这拓片,从苏州到台北,从石碑到真迹,不管过了多少年,不管经历了多少事,这字里的劲儿,还在。”

林敬之看着老教授的眼睛,突然明白了祖父说的“气”,到底是什么。那不是某个人的气,也不是某幅字的气,是一代代人传下来的念想——是潘祖荫抱着木盒从火里逃生的决绝,是潘家兄弟辗转流离却不肯卖字的坚守,是周刻工刻碑时故意留下的那道细痕,是老教授对着拓片红了的眼眶,也是他自己,修复时不肯去掉的那个墨点。这念想,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千年前的苏轼,和现在的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不管隔着多少山水,多少岁月,都断不了。

那天他们聊到很晚,从苏轼在黄州的日子,聊到黄庭坚的题跋,聊到潘家守护字帖的故事,聊到那些为了保护一幅字,甘愿付出一切的人。临走时,老教授握着林敬之的手说:“小林,谢谢你把这字照顾得这么好。它不是台北的,也不是大陆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念想,你要好好待它。”

林敬之用力点头,眼眶也红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比想象中更重。

2008年,林敬之到了退休的年纪。退休前的最后一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文物库房,给《寒食帖》换展柜。新展柜用的是最先进的防紫外线玻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字帖不被光线损伤,柜里还装了恒温恒湿系统,确保字帖所处的环境永远稳定。可在安装玻璃时,他却特意跟工人说:“在玻璃的右下角,留个两毫米的透气孔。”

工人很不解:“林老师,这恒温恒湿柜要是留了孔,湿度不就不稳定了?”

林敬之笑着摇头,指了指展柜里的《寒食帖》:“它也需要呼吸。你想啊,它在世上活了一千年,见了那么多人,听了那么多事,要是把它封得严严实实的,它该闷了。留个透气孔,让它能闻到外面的空气,能听到外面的声音,就像我们人一样,得有口气在,才能活得长久。”

工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还是照他的话做了。看着新展柜里的《寒食帖》,林敬之轻轻说了句:“我要走了,以后会有人来照顾你,你放心。”说完,他又站了很久,才转身离开库房,像在跟一个相处了一辈子的老朋友告别。

退休后的林敬之,每天都会去故宫附近的公园散步。有时遇到来故宫参观的游客,聊起《寒食帖》,他总会笑着说:“那不是一幅字,是个有魂的物件。你去看它的时候,别光看笔画,也别光看名气,你就盯着它,好好想想,千年前的那个雨天,苏轼坐在漏雨的屋子里,写这些字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等你想明白了,你就懂它了。”

现在,《寒食帖》的真迹依然静静地躺在台北故宫的展柜里。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展柜前驻足。有人拿着相机拍照,有人对着字帖临摹,也有人像当年的林敬之一样,站在那里,盯着“死灰吹不起”的字迹,久久不说话。他们的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能从那些字里,读出点什么——或许是自己人生里的某次困顿,或许是某次不肯放弃的坚持,或许只是一种莫名的感动,觉得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撞了一下,然后就变得温暖起来。

而在大陆的苏州博物馆里,周刻工刻的那块石碑,依然立在院子里。每年春天,都会有学书法的孩子来拓片。他们的小手握着拓包,在石碑上轻轻拍打,拓包上的墨汁落在纸上,晕开一个个清晰的字迹。有个孩子拓到“死灰吹不起”时,抬头问老师:“老师,‘死灰’是什么意思呀?是不是就再也好不了了?”

老师蹲下来,指着拓片上的字,笑着说:“你看这个‘吹’字,笔锋是不是还有股往上的劲儿?死灰也能被吹起来的,就像这些字,哪怕过了一千年,还是能给我们力量。人也一样,不管遇到多难的事,只要心里还有口气,就总能熬过去。”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低下头,继续用拓包轻轻拍打石碑。墨汁在纸上慢慢晕开,“死灰吹不起”那五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像在告诉所有人,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被岁月磨灭。就像林敬之当年留下的那个透气孔,就像周刻工留下的那道细痕,就像苏轼写下的那个墨点,它们都是“气”,是文脉,是藏在纸间的魂,只要有人还记得,只要有人还在传承,就永远不会消失。

趣趣阁推荐阅读:嫡女谋之盛世凰宠传道达人张道林国民老公带回家:偷吻55次武神主宰重生白手起家韩三千苏迎夏张逸风姜凤家族禁令韩三千苏迎夏蜜爱傻妃女神的上门豪婿赵旭李晴晴豪门宠婚:酷总裁的新欢真龙赘婿韩三千苏迎夏快穿之前任攻略计划取骨换皮?这逆天凰命你配吗1913新军阀被女神捡来的赘婿叶青肖莹忆天眼机智笨探炎武战神清穿之十福晋她又忽悠人混血王子的蝙蝠玩偶玄天龙尊内网游之剑走偏锋山城风乍起冷漠无情,开局拔刀逼千金结婚林海柳馨月闪婚后左医生他掉马了冷艳总裁的贴身狂兵秦风李秋雪快穿:大神总想和球球崽崽贴贴空间之超级农富妻吾为元始大天尊七零军婚,团宠胖妻好孕连连白月光前妻重生后,逆天医术杀疯太上武神诀棺妻美人杀怪就升级,废材女竟是满级大佬地府禁忌:从被重金求子开始厉少,夫人又把你拉黑了苟在根据地夫人藏起孕肚逃跑,靳总全球疯找一见钟情的叶先生柳萱岳风清宫熹妃传神算风水师灵魂实录老公狠坏,狠强势!幸福系统化仙穿越痴傻女,相公竟是幕后大佬大魔头从今天起是球王
趣趣阁搜藏榜:四合院:开局设计坑贾家阴棒梗全洪荒都知道魔祖在闹离婚.快穿喜当妈后,炮灰她总遇病娇!嗷呜,今天也要揪揪夫君绒绒兽耳海贼王之我是革命军携空间三系统重生八零后逆袭人生玄学大佬下山后,真千金惊艳全球我捡到了一只水手服幽灵四合院,满院都是我下的崽明月清风两相宜手握剧本我怕谁执念深深宿主她又在生子小世界里捡对象某美漫的超级进化五十五,向春行从汉末开始的封神之旅乱杀:你跟我一魔术师玩牌?断亲后,乱世囤粮养成皇级军队霍先生,这次真有了!诉云人非晓星稀主神腿长腰窄还风骚,乖,别太野树洞自救指南王爷,失踪的小郡主在乡下种田呢一吻成婚:抱得甜妻归位面祭坛真假千金之当大小姐还是有难度神凰赋觉醒骷髅从泰拉瑞亚开始闯荡万界敢提分手试试相见欢:不负相思意春庭恨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当个俗人诡语神探霍格沃兹之非典型斯莱特林重生异世界之去尼玛的奴隶海贼之开局我家没了玄灵道圣宝可梦:我的精灵降维打击爱恨三界间聂先生攻婚日常快穿:你让一个厨子拯救世界一千零一个诡异夜天降孕妻,老公你别跑呀!来自旧时光凹凸世界之坠落黎明我的绝美鬼夫快穿:怎么办,男主又又又吃醋了?平明拂剑任我去
趣趣阁最新小说:金兰厌胜劫完美仙路东南亚军阀混战重生1990这一世逆转乾坤岚影日记:致九个人的世界多了一道乖了一辈子,重生后,她不装了太初:开局获得太初锻体决我竟是水怪不能修炼?那就换个修炼体系!洪荒第3001位魔神东京:开局神选,三天制霸铃兰科研兴国:投胎是门技术活中国灵异地标真实地点灵异故事集快穿之反派的饲养指南步步惊天重生五八:从长白山打猎开始崛起全息建城:重生后被偏执城主娇养全球公认:陆爷是妻奴你不要的疯批病娇,乖巧且恋爱脑御兽:开局截胡天命龙女帝我把生存游戏玩成了养成神印:魔族长公主只想谋朝篡位修仙充值一千亿,天才都是我小弟系统返现,极品恶女靠养崽暴富!准提:孔宣求你别刷我了必须犯规的游戏梨花犯罪手册指挥使,案发现场禁止调情!我吞!我吞吞吞!我吞吞吞吞吞!穿成星际恶雌,兽夫们跪求我别走四合院:重生归来,开局爆锤众禽女配娇憨撩人,男主秒变恋爱脑超感应用读心术:听见陛下吐槽后我躺赢了荒村辣媳两界倒卖,我仙武双修我的气运之眼被迫掉下悬崖的我竟然发现了??吸血鬼在名柯的一百种死法周律,你的联姻对象是白月光双修邪神:开局捡漏宗门圣女九狱吞天仙界杂役的生活吞天记:女神让我榨干诸天三岁小纨绔在古代鸡飞狗跳的日子小马宝莉:让一切都回到正轨上吧快穿:病娇大佬的小奶包娇化啦我在金瓶梅世界当邪修蝉鸣里的向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