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册封中宫
洪武元年二月,开封皇城的坤宁宫前,摆满了来自各地的贺礼 —— 灵州蒙学孩子织的 “凤仪图” 锦缎(织艺课成果)、江南织工绣的 “百子千孙” 丝绸、敦煌吐蕃部落献的雪莲摆件,最显眼的是柳萱当年在灵州医棚用过的陶药罐,罐身上还留着救治流民时的药渍,如今被擦拭得锃亮,成了册封仪式的 “民生信物”。
赵正身着明黄常服,站在殿内,看着柳萱从殿外走来。她穿着浅紫色宫装,没有繁复装饰,只簪着一支银簪 —— 是小石头用束修钱买的,如今依旧素雅,却难掩眼底的温润。“萱儿,今日册封你为皇后,不是因为你是朕的妻,是因为你是大明百姓的‘医女皇后’。” 赵正伸手握住她的手,指尖触到她掌心的薄茧 —— 那是常年熬药、包扎留下的,是护民生的印记。
殿外传来司仪的唱喏声,册封仪式正式开始。礼部官员捧着金册,声音洪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柳氏萱,辅朕兴邦,躬亲医事,灵州救流民、敦煌护商队、陇西治疫病,凡五卷新政,皆与朕共担民生之责…… 今册封为大明皇后,入主中宫,母仪天下,钦此!”
柳萱接过金册,目光落在册文中 “灵州救流民” 几字上,忽然想起那个寒夜 —— 她在灵州医棚里,用这双手给冻僵的流民暖手,给受伤的工匠包扎,赵正就站在棚外,替她挡着风雪。“臣妾谢陛下隆恩,” 她躬身行礼,声音温和却坚定,“臣妾虽为中宫,仍愿守初心,续办医棚、广育医者,不让大明百姓再受无医之苦。”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百姓的欢呼 —— 张阿婆带着粥铺伙计,捧着刚熬的青稞粟米粥赶来;王老铁扛着缩小版的 “医棚便民犁”(专为医棚开垦药田设计);阿古拉的商队则送来西域的草药种子。“皇后娘娘,俺们来给您道贺!” 张阿婆挤到殿门口,举着粥碗,“这粥是俺们用法子熬的,您尝尝,就当是百姓的心意!”
柳萱走到殿外,接过粥碗,舀了一勺递给赵正:“陛下,这碗粥,该咱们一起喝 —— 大明的中宫,不是靠金册立的,是靠百姓的粥暖的。” 赵正接过粥,与她同食,百姓们看得欢呼雀跃,蒙学的孩子们还唱起了学的《民生谣》,歌声里满是 “医女好,皇后亲,大明百姓有盼头” 的质朴词句。
册封仪式后,柳萱回到坤宁宫,第一件事便是让人将灵州医棚的陶药罐摆在案上。“这罐子陪臣妾走过最苦的日子,” 她摸着罐身的药渍,对身边的宫女说,“往后它要摆在这儿,提醒臣妾:中宫的职责,不是享荣华,是护百姓 —— 就像当年在灵州,一碗药、一块布,都能暖人心。”
赵正走进殿时,正见她对着药罐出神,笑着走过去:“朕知道你在想什么。往后坤宁宫旁要设‘惠民医馆’,你依旧能像在灵州那样,给百姓看病,朕还让柳萱你从前带的医女小桃来帮你,咱们把医棚,变成大明的‘皇家医馆’,让天下百姓都能看上病。”
柳萱抬头,眼底满是暖意:“陛下懂臣妾。这大明的中宫,要做百姓的‘贴心人’,不做高高在上的‘凤仪’—— 就像这药罐,虽朴素,却装着百姓的苦与甜。”
(第三百零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