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影卫先入城
晨曦微露,汴京外城仍被一层薄如轻纱的晨雾笼罩着,那雾气在古老的城墙与街巷间缓缓流淌,仿佛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慕容芷身着一袭素色劲装,外罩一件普通商人的短袍,带着五十名训练有素的影卫,悄然来到了南城门下。他们牵着的骆驼,每头都驮着沉甸甸的 “融纹锦”,那锦缎色彩绚丽,质地柔软,在微弱的光线中闪烁着柔和的光泽。这些锦缎是江南织艺互市坊刚产出不久的,每一匹的边角都精心绣着 “保境安民” 四个大字,这不仅是他们此次入城的掩护,更是新朝重视民生、渴望与百姓共享太平的生动见证。
城门之上,守将张威早已静静地等候多时。他是石守信的副将,身形魁梧,面容刚毅,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去年跟着石守信整训禁军时,他就亲眼见过赵正护民生的和蔼模样。那时的赵正,深入民间,关心百姓疾苦,所到之处,皆留下美名。昨夜,他接到影卫的密报后,便立刻行动起来,精心部署了一切,早已做好了接应的准备。
当慕容芷等人来到城门下时,张威从箭楼缓缓走了下来,他压低声音说道:“慕容将军,城门已备好,内侧的旧党眼线已被我等控制,您放心入城便是。”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枚铜符,从箭楼的窗口递了下来。慕容芷伸手接过铜符,指尖轻轻触碰到上面那清晰的 “石” 字印记,心中不禁一动。这铜符是石守信整训时用的兵符样式,如今却成了开启汴京内城的信物,仿佛是两代将领之间的一种传承,承载着对新朝的忠诚与期望。
“辛苦张将军了,大军半个时辰后到,还请将军约束士兵,勿要惊扰百姓。” 慕容芷微笑着说道,声音温柔却坚定。
张威抱拳行礼,朗声道:“将军放心,我定当约束好士兵,绝不让百姓受到丝毫惊扰。”
影卫们跟在慕容芷身后,有序地走进了城门。此时,街道上已有不少早起的商户陆陆续续地开门营业,整个城市渐渐苏醒过来。江南丝绸商李掌柜正站在店铺门口,指挥着伙计们挂 “融纹锦”。那些锦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李掌柜见慕容芷他们牵着骆驼走来,脸上立刻露出了热情的笑容,笑着打招呼道:“这位姑娘是走商路的吧?如今商路安稳,生意好做吧?”
慕容芷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托掌柜的福,生意还不错。听说摄政王的大军快回来了,掌柜的不担心吗?”
李掌柜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担心啥!你看这锦缎上的牡丹纹,去年摄政王专门给俺们织坊送来了新的织法,这才让俺们今年赚了大钱。他的兵都是纪律严明的好兵,不会扰百姓的。你瞧,俺还特意备了些丝绸,等大军来了,给将士们做护腕,表达一下俺们的心意。”
这番话让周围的影卫们都松了口气,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欣慰。新政种下的信任,如今就像一颗茁壮成长的种子,已经结出了果实,成为了他们和平入城的坚实底气。
慕容芷带着影卫继续往城里走去,路过灵州粥铺在汴京的分号时,只见伙计卓玛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小心翼翼地给路边的乞丐送粥。那粥的香气在清晨的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闻之顿感温暖。卓玛见慕容芷他们路过,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热情地递来一碗粥,说道:“姑娘,喝碗热粥暖暖身子,这是阿婆教俺熬的青稞粟米粥,好喝得很!”
慕容芷接过粥,轻声问道:“卓玛姑娘,要是摄政王的大军来了,你怕不怕?”
卓玛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说道:“怕啥!阿婆说摄政王是好人,他的兵也都是好人,俺还想给大军送粥呢!”
半个时辰后,城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有力的马蹄声,仿佛是大地的心跳声。原来是赵正的大军到了。张威立刻精神抖擞地下令打开城门,随着 “嘎吱嘎吱” 的声响,城门缓缓打开。士兵们列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入城。他们的甲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碰撞在一起却没有发出杂乱的声响,反而仿佛是一首激昂的乐章。路过商铺时,士兵们还主动帮商户扶稳被风吹歪的招牌,那一个个温暖的举动,让商户们感动不已。
李掌柜果然让伙计抱来了一大捆丝绸,满脸笑容地分给前排的士兵,说道:“给将士们做护腕,别磨破了手!”
(第二百九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