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波钢”的成功仿制,如同给在黑暗中摸索的联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证明了“深渊”科技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喜悦还未持续多久,一个更加核心、也更加令人头疼的难题,便如同冰山般浮出水面,横亘在联邦科学家面前——能源。
无论是“深渊”守卫那瞬间凝聚、足以抹除物质的死光攻击,还是那层扭曲空间的幽蓝能量护盾,亦或是它们从金字塔壁面凭空浮现又融入的神奇能力,其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到匪夷所思的能源核心来驱动。
而“海龙号”拼死带回的那块守卫残骸,除了其材料本身,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内部封装着的、那颗仅有米粒大小、却在各种极端探测下依旧保持着神秘沉默的——能源核心碎片。
这块碎片,被安置在联邦能源研究所地下最深处的绝密屏蔽室内。这里遍布着最先进的能量感应器和空间稳定锚,以防备任何可能发生的能量失控。
负责主导破解工作的,是能源所的顶梁柱,被誉为“聚变之光”的韩立博士。他身材瘦削,戴着厚厚的眼镜,性格沉默寡言,但一提到能量,眼中便会迸发出骇人的光芒。
此刻,他正和团队围在多重防护后的分析台前,盯着那颗米粒大小的黑色晶体。它表面光滑,没有任何接口或纹路,仿佛一块普通的黑曜石。但所有仪器都表明,在这小小的晶体内部,蕴藏着如同恒星般恐怖的能量。
“直接能量刺激,失败。”
“高频粒子轰击,无反应。”
“多维空间场共振尝试,数据混乱,仪器过载…”
“尝试注入模拟‘深渊’信号的能量谐波…能量被吸收,核心无变化,吸收上限…未知。”
一条条失败的记录被冰冷的电子音报出,每一条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研究团队成员的心上。他们已经尝试了所能想到的一切非破坏性探测手段,这颗小小的核心碎片,就像一颗绝对光滑、毫无缝隙的铜豌豆,油盐不进。
“它…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一个年轻的博士抓着自己的头发,脸上写满了崩溃,“哪怕给我们一丝能量溢出的波动,一个可探测的内部结构图也好啊!什么都没有!就像…就像它根本不存在于我们这个物理维度一样!”
韩立博士沉默着,镜片后的目光死死锁定着那颗核心碎片。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焦躁,只是伸出带着无菌手套的手指,隔着厚厚的防护罩,虚点着那黑色晶体。
“它不是没有反应。”韩立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它只是…不屑于对我们能提供的‘刺激’,做出反应。”
他调出了一组极其微弱、几乎淹没在背景噪音中的能量流数据。“看这里,在我们尝试用最高精度引力波探测其内部时,捕捉到了这一丝…涟漪。它不是能量释放,更像是…一种本能的‘排斥’或者说…‘无视’。”
这种层级的“无视”,比直接的对抗更让人感到无力。
“难道…难道我们连给它‘挠痒痒’的资格都没有吗?”有人苦涩地说道。
巨大的挫败感笼罩着实验室。他们空有宝山,却连门都找不到。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林薇再次带来了转机——并非来自“深渊”,而是来自“天梯”项目最新的理论推演。该推演认为,极高效率的能量运用,可能涉及对微观量子层面,甚至是真空零点能的直接提取与操控。
“真空零点能…”韩立博士咀嚼着这个词语,眼中闪过一丝异彩。那是理论上弥漫于空间最底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之海,但以人类现有技术,连证明其存在都极其困难,更遑论提取利用。
“如果…如果‘深渊’的能源技术,已经触及到了这个层面…”韩立猛地站起身,在实验室里踱步,“那么我们的所有探测,在它看来,确实就如同原始人试图用木棍测量海洋的深度,毫无意义!”
思路再次转变!他们不再试图“激活”或“理解”这颗核心碎片,而是转向研究它那近乎完美的“能量封闭性”和“维度隔绝性”。
这是一个更加抽象和艰难的方向。他们开始设计极其复杂的量子纠缠探测阵列,试图绕过常规物理屏障,去“窥视”核心碎片内部那可能存在的、与常规宇宙隔离开的“内空间”能量海。
同时,他们也尝试模仿这种“封闭性”,开始设计基于“谐波钢”和新型能量导流理论的小型化聚变核心。目标是制造出虽然能量强度远不及守卫核心,但能在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上实现突破的“仿制核心”。
这个过程,充满了危险与不确定性。
一次高强度的量子纠缠探测实验中,探测阵列与核心碎片之间产生了无法预料的能量共振,瞬间过载的量子设备引发了一次小范围的时空涟漪,整个屏蔽室的灯光疯狂闪烁,数台价值连城的仪器当场报废,险些造成人员伤亡。
另一次尝试给“仿制核心”注入超出设计标准的能量时,核心瞬间失控,狂暴的能量如同脱缰的野马,眼看就要将整个实验室乃至上方的基地结构撕裂!千钧一发之际,韩立博士亲自冲上前,以近乎自杀的方式手动切断了主能源线路,并用身体挡住了最猛烈的能量冲击波。
他被强大的能量灼烧成重伤,昏迷前只留下一句话:“…能量回路…第三节点…谐振频率…错了…”
韩立博士的牺牲精神震撼了整个研究所,也激励着所有人。他们根据他用生命换来的数据,修正了设计错误。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调整后,第一台代号“火种1型”的仿制能源核心,在重重防护下,被成功点亮!
它只有拳头大小,通体由暗哑的“谐波钢”包裹,启动时,内部发出低沉而稳定的嗡鸣,散发出柔和的蓝色光晕。
测试数据很快出来:
能量输出密度,达到联邦现有最先进聚变核心的十五倍!
能量稳定性,超出预期百分之三百!
体积,仅为同等级旧式核心的二十分之一!
成功了!
虽然“火种1型”的能量级别,与那米粒大小的守卫核心碎片相比,依旧如同萤火与皓月,但这无疑是能源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这意味着,联邦未来的星舰、深潜器、大型能量武器,将获得更强劲、更紧凑的“心脏”!
消息传出,能源研究所内外一片欢腾。躺在医疗舱里的韩立博士,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就在“火种1型”持续运行测试的第七个小时,负责监控那颗原始守卫核心碎片的研究员,发出了惊恐的呼叫。
“韩博士!林科学官!快看!碎片…碎片有反应了!”
所有人冲到监控屏前。
只见那颗一直如同死物般的米粒核心,在“火种1型”稳定运行所散发出的、极其微弱的能量场背景下,其表面,竟然浮现出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如同血管脉络般的…幽蓝色纹路!
它闪烁了一下,随即迅速隐没。
仿佛沉睡的巨龙,被身旁蝼蚁点燃的火把,不经意间…眨动了一下眼皮。
一股寒意,瞬间从所有人的脚底直冲天灵盖。
他们的仿制,他们的进步…是否,早已在“深渊”的注视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