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市的秋阳正好,曹林刚看完云州府铁矿路的通车账本,就见民政司的人匆匆进来:“大当家,清溪县的县太爷亲自来了,在聚义楼门口等着,说有急事见您。”
曹林有些意外。清溪县的县太爷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平时除了收税,很少跟断云寨打交道,上次黑石部南下,他躲在县城里连面都没露,怎么突然找上门了?
下楼一看,县太爷穿着件半旧的官袍,手里提着个礼盒,见了曹林就拱手,脸上堆着小心翼翼的笑:“曹大当家,冒昧打扰,实在是有要事相求。”
“县太爷客气了,有事直说。”曹林请他进议事厅,让人上了茶。
县太爷喝了口茶,搓着手开门见山:“大当家,您看啊,临江府的码头路修了,云州府的铁矿路也通了,周边村镇的路更是铺得平平整整……可咱清溪县县城,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雨天就泥泞难行,百姓怨声载道啊。”
他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前两天我去乡下巡查,坐的轿子陷在泥里,还是乡亲们帮忙抬出来的。您说,县城是咱清溪县的脸面,路不好,商人们不愿意来,百姓们出门也难,您看……啥时候也给县城修条水泥路?”
曹林看着他,心里明镜似的。县太爷哪是心疼百姓,怕是见临江府、云州府都借修路沾了断云寨的光,眼红了。临江府的码头因为路通,商船多了三成;云州府的铁矿因为路通,税银翻了倍,清溪县县城夹在中间,却还是条土路,县太爷坐不住了。
“修路可以。”曹林放下茶碗,语气平淡,“老规矩,费用各出一半。断云寨出施工队、技术,清溪县出银子、粮草,路的标准按聚宝市的来,宽两丈五,能过马车,地基打两尺深,保证十年不坏。”
县太爷脸上的笑僵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这么直接。他原想让断云寨多担些,毕竟县城是“官署所在地”,多少该给些面子。“大当家,这……县城不比码头和铁矿,税银有限,一下子拿出一半费用,怕是……”
“县太爷说笑了。”曹林打断他,“清溪县的商户可不少,光是聚宝市周边的税,您每年就收不少。再说,路修通了,县城的商铺能多赚银子,您的商税自然水涨船高,这点投入用不了半年就能回本。”
他顿了顿,添了句:“上次聚宝市给周边村子盖房,县太爷没少帮忙协调土地;这次修路,断云寨也能让些利——施工队的工钱按成本算,不加利润,水泥青砖给县城按势力范围内的成本价,怎么样?”
这话给了县太爷台阶。成本价的水泥青砖,加上工钱不赚,等于断云寨确实让利了。他盘算了半天,觉得划算,一拍大腿:“就依大当家的!我这就回县城凑银子,保证不耽误工期!”
送走县太爷,曹聪有些不解:“大当家,县城的路不修也不影响咱们,为啥答应得这么痛快?”
“你不懂。”曹林指着地图上的清溪县,“县城是清溪县的中心,路通了,周边村镇的人去县城办事、买卖更方便,等于把咱们的势力范围和县城连得更紧。县太爷欠了咱们的情,将来办起事来也顺当。”
三天后,县太爷果然凑齐了一半银子,还送来五十石粮食,说是“给施工队的口粮”。曹林让人验了银子,派王二柱带着施工队进了县城。
县城的百姓听说要修水泥路,比过年还热闹。临街的商户早早把门口的杂物清走,有店铺老板主动送来茶水,说“盼这条路盼了十年,总算能实现了”。县太爷让人在县城中心搭了个台子,敲锣打鼓地搞了个开工仪式,还请了戏班唱戏,想借此挽回些“为民办事”的名声。
施工队一进场,就显出了断云寨的规矩。先在路边插了木牌,写着“施工期间请绕行”,又用绳子围起施工区,不让闲人靠近。工匠们按图纸放线,民夫们跟着挖地基,铁锹下去,冻土块溅得四处都是,却没人抱怨——这些民夫大多是县城周边村子的,县太爷按断云寨的规矩,给他们开工钱,管三顿饭,比在家种地划算。
修路的日子里,县城天天像个大集市。孩子们围着施工队看新鲜,对着搅拌水泥的机器指指点点;老太太们搬个小马扎坐在路边,看着路面一点点铺起来,嘴里念叨着“这下雨天不用蹚泥了”;连县太爷都天天来工地转,看着水泥路面一天天向前延伸,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有天夜里下大雨,县太爷担心新铺的路面被冲坏,披着雨衣跑到工地,却见施工队的人早用油布把路面盖得严严实实,还挖了排水沟。王二柱正带着工匠检查排水口,见了县太爷,笑着说:“县太爷放心,咱断云寨的活计,经得住老天爷验。”
县太爷看着他们浑身湿透的样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让人送来两坛好酒,说“给弟兄们暖暖身子”。王二柱没推辞,分发给民夫和工匠,却叮嘱:“明天还得干活,少喝点,别误事。”
一个月后,县城的主干道修通了。从南门到北门,两丈五宽的水泥路平平整整,阳光照在上面,能映出人影。通车那天,县太爷让人赶了辆装饰着红绸的马车,自己坐在里面,从南门走到北门,一路引来百姓欢呼。
“曹大当家,您这施工队真是神了!”县太爷拉着特意赶来的曹林,在新铺的路上来回走,“你看这路,光脚走都不硌得慌!我让人用锤子敲了敲,比青石板还硬!”
曹林笑着点头,目光扫过路边的商户。绸缎庄的伙计正在搬货,马车直接停在门口,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卸在街口扛进来;粮铺的掌柜雇了辆独轮车,轻松地把粮食推到仓库,不用再担心陷在泥里。最热闹的是县城的集市,以前只有逢五逢十才开,现在天天有人来,说是“路好走了,多远都愿意来逛逛”。
这条路也一直修到了断云寨,让断云寨的商品也能更快的让更多的人知道。
县太爷请曹林在县城的酒楼吃饭,席间喝多了,拍着胸脯说:“曹大当家,以后清溪县有啥事,您尽管开口!咱县城的税吏要是敢刁难聚宝市的商户,您告诉我,我扒了他的官服!”
曹林没接话,只是举杯:“希望这条路,能让清溪县的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离开县城时,夕阳正落在水泥路上,把路面染成金红色。马车驶在上面,平稳得几乎感觉不到颠簸,曹林掀起车帘,看着路边嬉笑的孩子、忙碌的商户、巡逻的衙役,心里清楚:这条路修的不只是路,是断云寨与官府之间的平衡,是让“规矩”深入人心的过程。
费用各出一半,看似是钱的事,实则是让县太爷明白——断云寨不强求谁依附,但想借势,就得按规矩来。你出你的银子,我出我的力,彼此平等,互相借力,这才是长久之道。
远处的聚宝市已经亮起了灯笼,与县城的灯火连成一片,像两颗靠得越来越近的星。而连接它们的水泥路,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人心、利益、希望,都串在了一起,朝着更热闹的日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