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军功点数在宇宙意志的结算面板上跳动,减少了200点。与此同时,精神地图的西侧边缘,一片原本被灰雾笼罩、标记为“未开拓荒野”的区域,如同被无形的刻刀精准切割,瞬间变得清晰起来。一块边长20公里的方形地块,其边界泛着微弱的法则之光,缓缓嵌入河湾现有疆域的西侧,与蜿蜒的西河下游自然衔接。
【新地块·基础参数(宇宙意志生成)】:
* 坐标: 河湾主领地正西方向,紧邻西河下游南岸。
* 面积: 20公里 x 20公里 = 400平方公里。
* 核心地形: 河流冲积平原(占比60%),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钙土)。
* 附加地形(随机生成):
* 西部边缘: 缓坡丘陵(海拔≤100米,占15%),蕴藏少量石灰石、粘土。
* 西南角: 小型淡水沼泽(占5%),芦苇丛生,水产(鱼\/蟹)资源丰富。
* 中部: 零星分布小型林地(硬木橡树,占10%)。
* 河流沿线: 天然堤岸,部分地段有浅滩。
* 资源禀赋(初步探测):
* 农业潜力: 极高(平原+沃土+水源)。
* 矿产: 石灰石(丘陵)、粘土(丘陵),无大型金属矿脉。
* 生物: 沼泽水产、林地野物(鹿、野猪)、迁徙水鸟。
* 威胁: 无智慧种族据点,存在普通野生动物群(狼群、沼泽鳄)。
李维的精神感知扫过这片新生的土地,如同审视一件刚入库的工具。平原为主,利于垦殖;水源便利,可兴水利;丘陵提供建材;沼泽需治理但亦有产出。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一切符合他“偏向平原”的设定要求。
【指令下达·新地块整合方案】:
1. 命名与定位:
* 命名:“西原”。
* 定位: 河湾核心粮仓与人口承载区。次要功能:建材(石灰\/粘土)供应、水产补充。
2. 规划与基建(三步走):
* 一期(开拓前哨):
* 选址: 西河与地块东界交汇处(依托主领地防御)。
* 建设: 简易码头(连接主领地船运)、物资仓库、垦荒营(容纳500人)、了望塔(符文通信基座)。
* 目标: 30日内,开垦1000亩试验田(春播准备)。
* 二期(道路与水利):
* 道路: 修建一条连接主领地与西原中心的碎石主干道(蒸汽压路机)。
* 水利: 疏浚沼泽(排水渠+蓄水池),修建引水灌溉渠网覆盖平原区。
* 目标: 90日内,形成初步交通网与灌溉系统。
* 三期(村镇与产业):
* 村镇: 在西原中心规划“西原镇”(户籍容量5000人)。
* 产业: 大型粮仓、石灰窑、砖瓦厂、水产加工坊。
* 目标: 一年内,形成自循环的农业-建材生产基地。
3. 防御体系:
* 边境: 沿西原四边界线,设立简易木石哨塔(驻防队巡逻)。
* 内部: 村镇设围墙,依托主干道建立快速反应通道。
* 预警: 铺设地下震动感应符文(防钻地)、架设光学信号塔(接力传讯)。
4. 人口迁移:
* 首批: 从主领地抽调经验丰富的农垦队(300人)+ 建筑队(200人)。
* 后续: 新移民直接安置至西原(分批次,严控比例)。
* 管理: 设立“西原民政分署”,直属张仲的民政总署。
【资源调配】:
* 人力: 抽调主领地非核心产业劳力(矿场\/盐田饱和)。
* 物资: 主领地工坊提供工具(蒸汽犁、建材)、种子、口粮。
* 信仰: 墨衡规划在镇中心设立“方尖碑子碑(弱效)”,作为精神锚点与通信中继。
十日后。西河边陲。
河湾主领地西侧的城墙豁口(原防御薄弱点)外,一条临时夯实的土路向着西方新生的平原延伸。路的尽头,一片繁忙景象:瓦特的蒸汽压路机轰鸣着碾过地基,张仲指挥着劳工搭建营房和仓库的框架,柳文清的学徒们正在架设第一座了望塔的钢骨。更远处,几台蒸汽犁正在黑色的沃土上翻开深沟,散发出泥土的腥气。
哈桑派出的巡逻骑兵(新组建的轻骑队)沿着新边界奔驰,马蹄踏过齐膝的荒草,惊起一群飞鸟。老陈的边防队则在沼泽边缘设立警告牌,并开始挖掘排水渠。
克莱门特派遣的几名诵经士,在临时营地的空地上竖起一块粗糙的石碑,上面刻着方尖碑的简化徽记和一行新祷文:“拓土西原,神恩沃野,信吾主者,仓廪丰实。”
没有盛大的仪式,只有扎实的劳作。西原的整合,如同一次精密的外科手术,冷静而高效地推进着。这块用200军功换来的土地,正在被迅速打上河湾的烙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与战略纵深。
方尖碑顶,李维的精神地图上,代表“西原”的区域正从淡黄色(未开发)逐渐向浅绿色(开发中)过渡。数据流显示,开垦进度:3.7%,基建进度:2.1%,人口迁入:512人。
他关闭地图,目光投向更西方的迷雾。西原的边界之外,依旧是无尽的未知。但河湾的根基,又向西扎实地推进了二十公里。
收获: 400平方公里沃土,巨大农业潜力,战略缓冲空间。
代价: 200军功,初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未来: 粮仓基石,人口减压阀,或许……也是新的风险来源(更长防线,更多暴露面)。
堡垒的阴影,无声地向西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