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河湾领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混合着泥土腥气和谷物焦香的馥郁气息。南坡那片曾经翠绿、随后金黄、如今只剩下整齐麦茬的广阔田野上,打谷场上堆积如山的麦粒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推车碾过新铺的碎石路,发出沉闷而踏实的声响。粮仓深处,新麦入仓的沙沙声如同最悦耳的音符,宣告着又一个丰收季的落幕。
然而,当李维的意识沉入精神地图,目光越过村落蒸腾的烟火气,投向领地北面那片曾经郁郁葱葱、如今却显露出大片灰黄斑秃的山峦时,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如同冰针,刺破了丰收的喜悦。
北山矿场。
昔日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山坡,如今如同被巨兽啃噬过一般。靠近矿洞的区域,地表植被早已被彻底剥离,露出深褐色的岩层和矿渣堆积的灰黑色坡面。更远处,原本茂密的次生林带也因持续不断的伐木(矿坑支撑、燃料、建材)而变得稀疏。裸露的土壤在秋日干燥的风中扬起微尘,几处陡峭的坡面甚至出现了小范围的水土流失痕迹,新冲刷出的沟壑如同丑陋的伤疤。曾经鸟鸣兽吼的山林,如今只剩下矿锤的叮当声和推车的吱呀声,显得格外单调而荒凉。
“张老,北山矿脉探明储量还有多少?”李维的声音在精神链接中响起,平静无波。
“回大人,”张仲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按目前开采速度……主矿脉富矿层……最多再撑两年。深层矿脉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会剧增。而且……”他顿了顿,“北坡……好几处新开的矿点……土石松动得厉害。前两天下了一场小雨,就滑塌了一小块,差点埋了人。刘石匠说……根没了,土就散了。”
根没了,土就散了。
六个字,如同重锤敲在李维心头。矿产是领地工业的基石,是换取战略物资(如饕餮的肉)的核心筹码。但过度索取,正在动摇这片土地的根基。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矿脉枯竭……这些隐形的危机,远比一次兽潮入侵更致命,也更难逆转。
“树苗……”李维的意识沉入新开启的领主市场界面。搜索关键词:【速生林】、【水土保持】、【经济树种】。
光幕上瞬间弹出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
【精灵速生银月杉幼苗】: 生长快,木质佳,附带微弱月光能量场(改善小环境)。单价:50信用点\/株。(附图:一株半米高、叶片闪烁着银辉的树苗)
【矮人岩松(耐贫瘠型)】: 根系发达,固土力强,适应山地环境。单价:30信用点\/株。(附图:一株矮壮、针叶墨绿的松树苗)
【德鲁伊祝福橡树种子】: 生命力顽强,可缓慢改善土壤。单价:10信用点\/粒。(发芽率:60%,成材期:15年+)
【通用速生杨树苗】: 生长最快,易成活。单价:5信用点\/株。(附图:叶片蔫黄、根系稀疏的弱苗)
价格触目惊心!按北山需要恢复的林地面积(初步估算至少五百亩),哪怕只种最便宜的速生杨,每亩栽种一百株,也需要二十五万信用点!这还不算后期养护、防止虫害、应对可能的干旱或冻害的成本!领地刚有起色的财政(主要靠卖粮、鱼干和少量矿石),在这笔天文数字面前,杯水车薪!
论坛班级频道里,关于丰收的喜悦还在刷屏:
【丰饶沃土】:“哈哈哈!今年麦子大丰收!粮仓爆满!【晒满仓图】”
【平原-林东】:“同喜同喜!新粮酿的酒都格外香!【举杯】”
【森林-陈茜】:“我的菌棚也丰收了!晒干的香菇堆成小山!【开心】”
没有人提及“山秃了”、“土松了”。在绝大多数新生领主眼中,森林只是木材的来源,是开矿、拓荒时需要清除的障碍。可持续发展?那是吃饱喝足后才会考虑的“奢侈品”。
李维关闭了嘈杂的频道。他需要更专业、更务实的建议。手指在精神链接中快速操作,调出了那个沉寂许久的、属于【陈墨教授(资源与环境学)】的私信窗口。
【平凡的农夫甲】 → 【陈墨教授】:
“教授安好。学生领地(xL0719)北山矿脉持续开采近两年,周边林地损毁严重,近期出现小范围水土流失及坡面滑塌迹象。现有财力难以支撑大规模商业树苗采购(市场价过高)。恳请教授指点:在资源有限、地形复杂(山地、矿渣堆积区)前提下,如何低成本、高效率恢复林地生态,稳固水土?可有替代方案或速成之法?”
信息发出。李维耐心等待。陈墨教授作为宇宙意志认可的顶级资源与环境学专家,其意见价值千金。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陈墨教授】 → 【平凡的农夫甲】:
“xL0719?农夫甲?(附带一个略带惊讶的虚拟表情)”
“矿脉开发伴随生态破坏……此乃常态。然汝能于新生期即关注此长远之患,并主动求教……殊为难得!(赞许)”
“汝之问题,核心在于‘低成本’与‘速效’之矛盾。商业树苗非唯一解,亦非最优解!”
“方案如下(因地制宜):”
1. 封山育林(核心):
立即划定矿渣堆积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坡面为‘禁伐禁垦区’! 严禁一切人为干扰(包括拾柴、放牧)!
利用自然演替: 此类区域,只要停止破坏,自然界自有先锋物种(如耐贫瘠的蒿草、灌木)率先侵入,固土保水,改善微环境。1-3年内,即可形成基础植被覆盖层,为后续乔木侵入创造条件。成本:近乎为零!只需政策与巡逻人力!
2. 人工促进(关键):
‘草灌先行’: 于裸露严重区域,人工撒播本地易采集、生命力顽强的草种(如狗尾草、芒草)及灌木种子(如荆条、沙棘)。此类种子野外易得,成本极低!其发达根系可快速形成网状固土结构,比乔木幼苗见效更快!
‘点状补植’: 在草灌覆盖初步形成区域(约1-2年后),选择水土条件相对改善的沟谷、背风坡等节点,点状补植低价、耐活乡土树种幼苗(如刺槐、榆树)或扦插易活枝条(如柳树)!形成‘生态岛’,加速森林群落恢复。
‘伴生经济’: 在封育区边缘或条件较好区域,可间种速生、具经济价值且能固氮肥地的豆科植物(如紫花苜蓿)或药用灌木(如枸杞)!短期可有收益,长期改善土壤。
3. 矿渣治理(难点):
‘以废治废’: 利用矿渣本身!筛选粒径适中、不含剧毒重金属(需检测)的矿渣碎屑,混合粘土、少量有机肥(如腐熟粪便),制成‘人工土壤基质’,覆盖于严重板结区域,为先锋植物提供立足点。
‘耐性物种’: 引种特殊耐重金属、耐贫瘠的先锋植物(如蜈蚣草、东南景天)。此类植物能吸收或固化部分有害物质,逐步改良基质。(注:此类物种种子需特殊渠道,可尝试在‘德鲁伊自然协会’匿名板块求购。)
核心:时间与耐心! 生态恢复非一蹴而就!封育为主,人工促进为辅,尊重自然规律!持之以恒,十年树木,青山可期!”
“另:汝之意识超前,当勉之!此份《基础生态恢复手册(新生领主精简版)》赠汝,内有更详实操作图解及物种名录。【附件传输】”
信息量巨大!字字珠玑!没有高深理论,全是落地实操!尤其“封山育林”、“草灌先行”、“点状补植”、“以废治废”等核心理念,如同拨云见日,瞬间为李维指明了方向!成本?近乎于无!核心投入是时间和政策执行力!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方案!
【班级交流频道】
(陈墨教授似乎心情不错,顺手将李维的提问(隐去Id和坐标)及自己的核心回复(精简版)贴到了班级公告栏,作为教学案例)
【公告:由某新生领主关于‘采矿后林地恢复’的提问所引发的思考——论资源型领地可持续发展之根基】
(附陈墨教授回复要点:封山育林、草灌先行、点状补植、伴生经济、以废治废)
公告一出,频道瞬间安静了几秒,随即炸开!
【丰饶沃土】:“???造林?恢复生态?现在?大佬们已经闲到考虑十年后的事了?【懵】”
【平原-林东】:“封山?不开荒哪来的地种粮?草能当饭吃?【不理解】”
【熔岩湖-王海】:“矿渣种树?教授您确定没发错地方?我们这火山灰上都长不出毛!【怀疑人生】”
【悬崖-孙小美】:“种草……有用吗?【弱弱】”
【森林-陈茜】:“好像……有点道理?我的林子边缘砍掉的地方,不管它,自己慢慢也长小树苗了……【若有所思】”
【沙漠-钱多多】:“伴生经济?枸杞?!这个好!大佬们谁有枸杞苗?我用沙枣换!【突然兴奋】”(抓住重点)
质疑、不解、嘲讽居多,但也有一丝微弱的思考萌芽。对于绝大多数还在生死线上挣扎的新生领主而言,“可持续发展”如同天方夜谭。但陈墨教授的名头和那份清晰的方案,还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些许涟漪。
【陈墨教授(实名)】:“@所有人 短视!资源掠夺式开发,如同竭泽而渔!今日不种树,明日无矿挖!今日不固土,他日家园埋!生态链乃领地存续之无形根基!望诸君深思!”(语气罕见严厉)
教授亲自下场定调!频道里那些质疑的声音瞬间小了许多,但观念的转变非一日之功。
李维没有参与讨论。他立刻将陈墨教授的方案和手册转发给张仲、刘石匠以及负责领地巡逻的哈桑。
“张老!即刻起草《北山封育令》!”
“刘石匠!矿渣成分检测!筛选可用矿渣!组织人手试验‘人工土’配方!”
“哈桑教官!抽调巡逻队!增设北山禁伐区岗哨!擅入者,重惩!”
“另:组织妇孺采集狗尾草、芒草、荆条种子!越多越好!柳树扦插枝条优先供应北山河谷湿润地带!”
命令雷厉风行!领地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几天后。
北山矿场边缘,新立起的粗糙木牌上,用醒目的红漆写着【封育禁地,擅入严惩!】。几名持矛的巡逻兵在划定区域边缘来回巡视。矿渣堆积区,刘石匠带着几个学徒,正用筛子仔细分拣着矿渣,旁边堆着几袋粘土和发酵好的粪肥,试验着不同比例的“人工土”。更远处的裸露坡地上,一群妇人、孩子甚至轻伤员,在张仲的带领下,弯腰在稀疏的草丛和灌木间仔细采集着成熟的草籽,装入随身携带的粗布袋中。山坡背阴处,几处新挖的小坑里,已经插上了新鲜的柳树枝条,枝头嫩芽在秋风中微微颤动。
一幅“封山育林”的画卷,在质疑与不解中,悄然铺开。
方尖碑内。
李维的目光扫过精神地图上北山那片被标记为淡绿色的“封育区”,又看向仓库里新收集的、堆积如山的各种草籽灌木种子。成本?几乎为零。效果?需要时间验证。但陈墨教授的理论和宇宙意志图鉴里关于“自然恢复力”的冰冷数据,给了他足够的信心。
他调出另一个私信窗口,输入那个在德鲁伊自然协会匿名板块记下的加密Id。
【加密Id-A734】 → 【德鲁伊-自然之心(匿名)】:
“求购:耐重金属污染、耐极端贫瘠先锋植物种子。种类:蜈蚣草、东南景天、或同效品种。数量:试种用量(100克)。可用等值信用点或‘月光果’交换。坐标加密,走特殊物流。”
信息发出。李维端起手边粗糙的陶碗,碗里是柳文清用新收麦芽和野菊尝试酿制的、带着淡淡苦涩回甘的“秋露饮”。他抿了一口,目光投向窗外。
北山依旧荒芜。
但荒芜之下,希望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只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