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雨初歇,天地澄澈。悲恸的氛围并未散去,却多了一份历经洗礼后的沉静与肃穆。劫后余生的修士们,开始以一种更加有序、更加庄重的方式,处理战后事宜。
收敛遗体,辨认身份,记录功绩。
一具具遗体被小心地安置,他们的面容或被整理干净,或被覆上宗门的旗帜、家族的徽记。没有人催促,每个人都极其耐心,仿佛在进行着某种神圣的仪式。这些逝去的生命,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他们是师长,是挚友,是道侣,是子女,是这片土地用血肉铸就的丰碑。
与此同时,一项更为浩大、意义深远的工程,在许木、天机子、玄诚真君以及各方势力领袖的共同倡议下,开始启动。
选址,就在擎天山下,那片曾经战斗最为激烈、浸染了无数英雄鲜血的广阔平原。
来自北域、中州、无尽炎域、万剑冰原,乃至星海各处援军中的能工巧匠、阵法师、灵植师……所有擅长此类事务的修士,都被召集起来。
没有华丽的材料,没有炫目的神通。
人们取用战场上的残骸——断裂的飞剑,破碎的盾牌,焦黑的梁柱,甚至是沾染了英魂之血的泥土与岩石。
他们以最质朴的方式,以最虔诚的心念,开始建造。
一座座形态各异、却同样庄严肃穆的石碑,被精心雕琢、树立起来。石碑上,以古老的灵文或各自种族的文字,镌刻上逝者的姓名、籍贯、宗门,以及在此次浩劫中所立下的功绩。有些身份不明的,则刻上“无名英烈”四字。
石碑并非随意排列,而是依据五行方位,暗合天地至理。东方乙木之位,石碑多由青玉或古木制成,象征着生机与不屈;南方离火之位,石碑赤红如血,记录着那些在烈焰中冲锋陷阵的英魂;西方庚金之位,石碑锋锐挺拔,如同他们生前斩出的最后一剑;北方壬水之位,石碑温润如玉,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与净化;中央戊土之位,则是一座最为高大的主碑,由无数战场残骸熔铸而成,厚重无匹,象征着所有牺牲者的集体丰碑。
更有擅长阵法的修士,引动地脉,布下聚灵、安魂、守护的永恒大阵,确保这片英魂安息之地万古长存,不受侵扰。
灵植师们则从各地移来苍松翠柏,奇花异草,栽种在碑林之间。这些植物在灵雨的滋润和阵法的养护下,迅速扎根生长,郁郁葱葱,象征着生命在死亡之地重新萌发的希望。
许木亲自出手,以混沌道韵为引,调和四方元气,使得这片碑林区域的气息变得格外祥和、宁静,仿佛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一片净土。
数月之后,一片浩瀚无边、肃穆庄严的英魂碑林,终于建成。
放眼望去,石碑如林,沉默矗立,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每一块石碑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一日,晴空万里。
来自宇宙各处、所有参与了最终之战的幸存势力代表,齐聚碑林之前。
没有盛大的典礼,没有冗长的演说。
许木、天机子、玄诚真君、苏萱、柳青烟、赵擎天、风青瑶,以及各族各宗的领袖,立于最前方。
身后,是无数沉默的、眼中含着悲痛与敬仰的修士。
许木上前一步,面对那无尽的碑林,面对那象征着无数牺牲的沉默丰碑,缓缓躬身,行了一个郑重的道揖。
他身后,所有人,无论修为高低,无论来自何方,皆同时躬身,肃然行礼。
无声的敬意,在天地间弥漫。
良久。
许木直起身,目光扫过那一片碑林,声音平静而清晰地传遍四方:
“魔劫肆虐,苍生蒙难。幸有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方挽天倾于此役。”
“今日,于此擎天山下,立此碑林,非为彰显功绩,只为铭记。”
“铭记诸位同道,为守护此方天地,所流之血,所舍之命。”
“铭记吾辈修士,于生死存亡之际,所持之信念,所尽之职责。”
“更铭记,这和平与新生,来之不易,乃由无数英魂铸就!”
他的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力量,敲打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上。
“英雄已逝,精神不朽。”
“此碑林,即为见证。见证过往之牺牲,亦将见证……未来之新生。”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砥砺前行!”
话音落下,许木并指如剑,在那中央最高的主碑之上,以混沌道韵,缓缓刻下了四个蕴含无上意境的大字——
英魂不朽!
四字一成,整个碑林仿佛与之产生了共鸣,散发出淡淡的、柔和而坚定的光辉,与这片天地,与所有幸存者的心,紧紧相连。
从这一刻起,“混沌道祖”许木之名,连同这片象征着牺牲与希望的英魂碑林,成为了这片星海间,永恒的传说与丰碑。
---
第392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