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家魂田引旧亲归,天机轮定传承路
陈满在青牛村落脚的半月后,家魂田的老稻种突然抽穗——穗粒不是寻常的金黄或赤红,而是泛着温润的米白色,穗尖缠着缕淡淡的灵息,与陈母绣品上的“家”字纹完全吻合。陈望刚用天机轮记录完穗粒的灵息波动,村口就传来阵熟悉的喧哗声,影族小修士匆匆跑来:“望哥!村外来了十几个带‘陈’字木牌的人,说要找陈家的人!”
“是陈家的旁支!”陈望心里一动,握着天机轮往村口跑。刚到村头,就看到群穿着粗布衣裳的人站在灵根网外,为首的老妇人手里攥着块裂了纹的木牌,牌上的“陈”字被摩挲得发亮,见到陈望,老妇人颤巍巍地走上前:“你是……刚子的后人?这木牌,是当年俺们从青牛村迁走时,陈家大伯给的。”
陈望接过木牌,灵根刚触到牌面,天机轮突然亮起——星轨纹映出段往事:几十年前,青牛村闹灾荒,陈家旁支被迫迁走,陈父把家里仅存的稻种分给他们,还亲手刻了木牌,说“拿着这牌,以后不管在哪,都是陈家的人,青牛村永远是你们的家”。
“俺们是从凡俗界的北坡村来的!”老妇人抹着眼泪,“前阵子听说青牛村种出了能连灵息的归宗稻,还知道刚子成了护田使,就想着回来看看——没想到,真的找到陈家的人了!”她身后的年轻人纷纷掏出木牌,有刻着稻穗纹的,有雕着耕牛图的,每块木牌上,都留着当年陈父刻下的温度。
陈满听到动静赶来,看到木牌时突然红了眼——北坡村的陈家旁支,当年是他亲自送出门的,临走时还偷偷塞了袋自己攒的稻种。“大嫂子,你们……你们终于回来了!”老妇人认出陈满,愣了愣,随即笑着点头:“是满小子啊!当年多亏你给的稻种,俺们才能在北坡村扎下根!”
陈兰立刻让人收拾出几间土屋,把旁支的人迎进村里。家魂田的老稻穗仿佛感知到旧亲归来,穗粒纷纷朝着村口的方向弯腰,灵息顺着地脉蔓延,缠上每个旁支族人的手腕,在他们手背上印下淡淡的稻种纹——那是陈家的家魂,在认亲,在接纳。
当晚,青牛村的晒谷场上摆起了长桌,归宗稻煮的粥、刚蒸好的灵麦馍、腌好的咸菜摆了满满一桌。旁支的族人围着陈满和陈望,听他们讲陈刚重生后的故事,讲归宗稻的来历,讲七界共生的奇迹。老妇人握着陈望的手,指着家魂田的方向:“望儿,以后俺们北坡村的人,也来帮着种归宗稻,把陈家的稻种,种遍凡俗界的每个角落!”
可就在众人相谈甚欢时,家魂田的老稻穗突然剧烈颤动,穗粒上的灵息开始黯淡。陈望的天机轮飞速转动,星轨纹映出幅凶险的画面:北坡村的方向,股黑色的“蚀田煞”正顺着地脉蔓延,所过之处,稻田里的稻苗瞬间枯萎,村民们的灵根也开始发烫——那是当年血灵教残留的邪力,被旁支族人带回青牛村的木牌引动,顺着地脉找到了北坡村。
“是蚀田煞!它在毁北坡村的田!”陈望猛地站起来,灵根探入地脉,确认蚀田煞的速度:“再晚半个时辰,北坡村的稻田就全毁了,村民们的灵根也会被侵蚀!”陈满立刻抓起墙角的锄头:“俺们去救北坡村!那是陈家旁支的根,不能让它毁了!”
清凡派掌门闻讯赶来,祭出破障锄:“蚀田煞专克灵植,普通的灵息挡不住它!得用家魂田的老稻种灵息,再加上归宗稻的根须,才能净化它!望儿,你带着天机轮和老稻种,我和陈满带着修士们,咱们兵分两路,尽快赶到北坡村!”
飞禾船连夜驶向北坡村。陈望怀里揣着家魂田的老稻种,天机轮的星轨纹始终亮着,为飞禾船指引方向。刚到北坡村上空,就看到田里的稻苗已经蔫了大半,村民们正围着枯萎的稻苗哭,黑色的蚀田煞像条毒蛇,在田垄间游走,不断侵蚀着土壤里的灵息。
“快!把老稻种撒进田里!”陈望跳下飞禾船,将老稻种均匀地撒在受蚀田煞影响的区域。稻种落地即发,根须瞬间与北坡村的稻苗缠绕,在田里织出层米白色的光网——那是陈家的家魂灵息,能挡住蚀田煞的侵蚀。
陈满和清凡派掌门带着修士们冲进村口,用灵息护住村民的灵根。陈满握着老妇人的手,灵根注入她体内,帮她缓解灵根的灼痛感:“大嫂子,别怕!有俺们在,北坡村的田不会毁,陈家的根也不会断!”
蚀田煞见光网挡住去路,突然暴涨,朝着家魂田的老稻种根须扑来。陈望立刻转动天机轮,星轨纹与光网共鸣,将归宗稻的灵息从青牛村引来,顺着地脉流进北坡村的稻田。归宗稻的银红光晕与老稻种的米白光网缠在一起,像两股力量拧成的绳,将蚀田煞一点点困住。
“净化它!”陈望大喝一声,灵根注入光网。老稻种的根须突然发力,将蚀田煞的邪力一点点吸进体内,归宗稻的灵息则将邪力转化为滋养稻苗的灵液。田里的蔫苗渐渐恢复生机,村民们的灵根灼痛感也慢慢消失,蚀田煞的黑色气流越来越淡,最终化作无害的粉末,融入土壤。
“成功了!田保住了!”村民们欢呼起来,老妇人拉着陈望和陈满的手,对着青牛村的方向深深鞠躬:“谢谢你们!谢谢陈家的人没忘了俺们!”陈望笑着摇头:“咱们都是陈家的人,都是青牛村的人,互相守护是应该的。”
当天下午,陈望和陈满帮着北坡村的村民改良土壤,把归宗稻种分给他们,教他们用共生术培育稻苗。陈满还把自己改良的灵植术教给村里的年轻人:“这法子适合凡俗灵根,以后你们种稻,就不用怕邪力侵蚀了。”老妇人则带着村里的妇女,用北坡村的灵棉,织了块印着“陈家归宗”的布幔,挂在村头的老槐树上——那是北坡村与青牛村相连的印记,是陈家亲族团聚的见证。
回到青牛村时,家魂田的老稻穗已经成熟。陈望和陈满一起,将新收的老稻种分成两份,一份留在青牛村的家魂田,一份送到北坡村,让两村的稻种相互滋养,让陈家的家魂永远相连。陈满站在共生碑前,摸着碑上的新纹,眼里满是欣慰:“刚子,陈家的人团聚了,陈家的稻种也传下去了,你可以放心了。”
夜风拂过青牛村,家魂田的稻穗与归宗田的稻穗相互呼应,灵息在两村之间织出条温暖的通道。陈望握着天机轮,站在通道中央,突然明白陈爷爷毕生追求的“逆天仙途”,从来不是要成为高高在上的仙人,而是要让亲族团聚、让土地肥沃、让凡俗修士都能挺直腰杆——这才是最珍贵的仙途,最温暖的传承。
接下来的日子,青牛村与北坡村的往来越来越频繁。北坡村的村民会带着自家种的灵麦来青牛村,青牛村的农夫则会去北坡村教他们种归宗稻,两村的孩子一起在田里玩耍,一起听陈满讲陈家的故事,一起在共生碑前许下守护土地的诺言。
陈望则忙着用天机轮记录两村的灵息变化,将陈家的家魂故事、两村的共生经历,都刻进共生碑的新纹里。他还在灵根网的边缘,种上了从北坡村带来的灵棉,让灵棉的藤蔓与稻脉的根须缠绕,在青牛村与北坡村之间,织出条“亲族道”——以后不管陈家的人走到哪,只要沿着灵棉和稻脉的灵息,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那枚藏在稻脉深处的天机轮,正静静转动着,将陈家亲族的团聚、两村共生的温暖、陈望承续家魂的坚定,都刻进每粒稻种里。它像个永恒的守护者,见证着农家子的仙途如何从孤身逆天,走向亲族相依、土地相连;见证着凡俗灵根如何靠着坚韧与温暖,在天地间种出属于自己的家,属于自己的魂,属于所有平凡人的永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