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云栖村的稻田被染成了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与泥土的芬芳。田埂上,挂满了金黄色的玉米和红色的辣椒,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田园画卷。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就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稻田边拉开了帷幕。主播,正是虚拟偶像青溪。
直播镜头缓缓推进,青溪的虚拟形象身着淡绿色的田园风衣裙,裙摆上绣着稻穗纹样,通过AR技术“走”在真实的田埂上,与正在收割稻谷的村民们自然互动。她没有急于推销产品,而是站在田埂边,看着村民们挥舞镰刀收割稻谷的场景,语气带着好奇与敬佩:“大家看,村民们正在收割稻谷,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需要很大的力气和技巧呢。”
说着,青溪做出弯腰收割的动作,AR技术让她的虚拟手臂与真实的稻穗“接触”,画面无缝融合,仿佛她真的在参与收割。“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米饭,是如何从稻谷变成碗中餐的吗?”青溪挥手调出3d动画,清晰地演示了从收割、脱粒、碾米到包装的全过程:金黄的稻谷被收割后,通过脱粒机分离出谷粒,再经过碾米机去除谷壳,变成洁白的大米,最后进行真空包装,送到消费者手中。
动画演示结束后,青溪走到正在脱粒的村民身边,与村长李大爷展开对话。“李大爷,咱们云栖村的大米,和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李大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着回答:“我们云栖村种稻,坚持古法种植、生态循环,不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你看田里的小鱼和鸭子,它们就是我们的‘除虫卫士’和‘施肥工’,吃田里的害虫和杂草,粪便还能给稻田施肥,这样种出来的大米,口感香甜,还健康环保。”
青溪点头称赞:“原来如此!难怪云栖生态米这么受欢迎。李大爷,能给我们讲讲小鱼和鸭子是怎么帮助稻田的吗?”
“当然可以!”李大爷指着田里的小鱼和鸭子说道,“我们在插秧后就会放小鱼苗和小鸭苗到田里,它们在水里游动,能松动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鸭子吃虫,小鱼吃水草,不用打农药就能除虫除草;到了收割前,我们会把鱼和鸭子捞上来,也是一道美味的农家菜,实现了‘稻渔共生’的生态循环。”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沸腾起来:“哇!原来生态米是这么种出来的,太神奇了!”“稻渔共生,既环保又能收获大米和鱼虾,村民们太有智慧了!”“青溪姐姐的直播好有意义,不仅能买大米,还能学到知识!”
直播的互动环节设计得别出心裁。青溪宣布:“今天在直播间下单购买一份‘云栖生态米’(5公斤装),大家的账户内就会自动获得一枚精美的‘青溪专属稻穗’数字徽章。徽章分为三种款式,分别对应‘播种’‘生长’‘丰收’三个主题,集齐三枚徽章,即可兑换一张线下‘云栖稻田体验券’。”
她详细介绍了体验券的权益:“持有体验券的朋友,在来年收割季可以亲自来到云栖村,参与农事活动——跟着村民学习插秧、收割、脱粒,体验制作稻草人、稻田摸鱼等趣味活动,还能免费品尝云栖村的农家菜,住在特色民宿里,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这一福利瞬间点燃了观众的购买热情,直播间的订单量持续飙升。青溪还在直播中设置了“问答抽奖”环节,随机抽取观众提问,如“云栖村生态米的种植周期是多久?”“稻渔共生模式中,鸭子是什么品种?”等问题,答对的观众可以获得额外的数字徽章或大米试吃装。
两个小时的直播,气氛始终热烈。最终,直播间的观看人次突破800万,卖出了超过五十万斤生态大米,创下了东方乡村助农直播的销量纪录。更重要的是,这场直播让全国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云栖村的自然生态、农耕文化和村民们的淳朴热情,直播间的弹幕满是对云栖村的向往:“太想去云栖村体验稻田生活了!”“生态米已经下单,期待尝到丰收的味道!”“为这样有温度的助农直播点赞!”
直播结束后,云栖村周边的三个乡镇——青山镇、绿水镇、稻香镇的负责人主动前来洽谈,希望加入由云栖文创牵头的“生态种植联盟”。在云栖村的会议室里,三个乡镇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农业资源,表达了合作意愿。“我们青山镇有大片的梯田,适合种植生态水稻,但一直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和品牌。”青山镇镇长说道,“看到云栖村通过直播把大米卖得这么好,还带动了乡村旅游,我们也想加入联盟,学习生态种植技术和推广模式。”
陆砚辞在洽谈会上表示:“云栖村的成功,离不开生态种植的坚守,也离不开科技的助力。‘生态种植联盟’成立后,我们将为加盟乡镇提供三点支持:一是派技术人员指导生态种植,确保产品质量;二是利用青溪的Ip和直播资源,帮助推广特色农产品;三是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云栖周边生态旅游环线’,让更多人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魅力。”
最终,三个乡镇与云栖文创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加入“生态种植联盟”。陆砚辞在总结会上说:“这次直播的成功证明,科技助农的核心不是利用虚拟偶像的人气简单‘卖货’,而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将乡村真正的价值——它的产品、它的环境、它的文化,完整地、有温度地呈现给外界。我们要让科技成为桥梁,连接城市与乡村,让乡村的优质产品走出大山,让乡村的美好被更多人看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