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澜在医院躺了整整七天。这七天里,赣州城的积雪渐渐融化,泥泞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士兵和民团成员清理战场的身影,城墙上被炮火炸出的坑洞也在有条不紊地修补。每天都有士兵或乡亲们提着熬好的鸡汤、米粥来看他,病房里的小桌上总是堆着满满的慰问品,这些质朴的关怀,成了林文澜养伤期间最温暖的慰藉。
第七天清晨,医生刚为他拆完胳膊上的绷带,赵大虎就匆匆闯了进来,手里攥着一份皱巴巴的清单。“团长,这是咱们这次战斗的损失和缴获统计,您快看看。”赵大虎的声音还带着一丝沙哑,眼窝深陷,显然这几天没少熬夜。
林文澜接过清单,指尖划过纸上的数字,眉头渐渐拧紧。这次战斗,33团伤亡近六百人,民团也损失了一百多人,武器装备损毁更是严重,光是机枪就坏了八挺,步枪缺口达两百多支。而缴获的物资却寥寥无几,只有三十多支破旧步枪和少量弹药——红军撤退时几乎带走了所有能用的装备,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尸体和被炸毁的火炮残骸。
“城里的粮食还够撑多久?”林文澜放下清单,抬头看向赵大虎。他知道,兵力和装备的缺口能慢慢补,但粮食要是断了,整个赣州城都会乱套。
“粮仓里还剩两千多袋面粉和三百多石大米,省着点吃,能撑一个月。”赵大虎坐在床边的凳子上,叹了口气,“不过城里还有三万多百姓,加上咱们的士兵和民团,每天消耗都很大,要是一个月内没补给,情况就危险了。”
林文澜沉默片刻,掀开被子就要下床。“团长,您伤口还没好,医生说您得再休养几天!”赵大虎连忙上前扶住他。
“现在不是休养的时候。”林文澜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咱们得赶紧想办法解决粮食和装备的问题,不然等红军卷土重来,咱们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
两人刚走出医院,就看到张老汉带着几个民团骨干扛着几袋粮食走来。“林团长,您怎么出院了?伤口好些了吗?”张老汉放下粮食,快步走到林文澜身边,伸手想摸他的胳膊,又怕碰到伤口,只好停在半空。
“老叔,我没事,这点伤不碍事。”林文澜笑着按住张老汉的手,“您这是......”
“这是村里乡亲们凑的粮食,一共五十袋,虽然不多,但能帮部队撑几天。”张老汉拍了拍粮袋,“咱们还商量着,明天就组织乡亲们去山里打猎、挖野菜,多少能补充点口粮。”
林文澜看着眼前的粮袋,眼眶有些发热。在这样艰难的时刻,百姓们的支持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前路。“老叔,多谢乡亲们,这份情我林文澜记一辈子。”他郑重地对着张老汉拱了拱手,“不过挖野菜、打猎太危险,山里可能有红军的散兵,我派几个士兵跟着你们,也好有个照应。”
当天下午,林文澜在府衙召开了战后整饬会议。参会的除了33团的军官和民团负责人,还有赣州城的乡绅和商会代表。大堂里气氛严肃,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谁都知道,赣州城现在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商量两件事:一是粮食补给,二是部队整训。”林文澜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粮食方面,民团已经组织乡亲们进山寻找补给,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咱们得想个长久的办法。我打算派一支队伍去吉安方向接应师部的补给,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带队?”
话音刚落,33团二连连长周志强就站了起来。“团长,我去!”周志强身材高大,脸上带着一道刀疤,显得格外勇猛,“我带二连去,保证把补给安全带回来!”
林文澜点了点头,他知道周志强作战勇猛,而且做事稳妥,派他去最合适。“好,那就辛苦周连长了。你们明天一早就出发,路上一定要小心,红军可能会在半路设伏。”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给你们配备十挺机枪和两百颗手榴弹,再让民团派两个熟悉路线的乡亲当向导,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解决了粮食补给的问题,林文澜又看向部队整训。“这次战斗,咱们伤亡惨重,兵力缺口很大。我打算从民团里挑选一批年轻力壮的乡亲补充到部队里,同时加强训练,提高大家的战斗力。”他看向张老汉,“老叔,您看这事可行吗?”
张老汉立刻点头:“林团长,您放心,咱们民团里有的是好后生,只要您一声令下,保证能选出一批能打仗的!”
“好!”林文澜站起身,“那就麻烦张老汉负责挑选民团成员,三天后集中到城外的训练场,由各连军官负责训练。训练内容要包括射击、刺杀、战壕防守,还有雪地作战的技巧,务必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会议结束后,各项工作迅速展开。周志强带领二连和向导,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前往吉安;张老汉则带着民团骨干,挨家挨户挑选年轻力壮的乡亲,不到三天就选出了三百多名合格的民团成员,集中到城外的训练场开始训练。
林文澜每天都会去训练场查看训练情况。他看到士兵们手把手地教民团成员握枪、瞄准,看到年轻的乡亲们虽然累得满头大汗,却依旧咬牙坚持,心里很是欣慰。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名叫王小二的年轻民团成员,因为射击总是脱靶,急得直掉眼泪。林文澜走过去,拿起步枪,耐心地教他调整呼吸、瞄准目标。
“射击的时候,要屏住呼吸,眼睛、准星、目标要成一条直线,扣扳机的时候要轻,不能太用力。”林文澜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来,你试试。”
王小二按照林文澜的方法,端起步枪,深吸一口气,慢慢扣动扳机。“砰!”子弹正中靶心。“中了!我中了!”王小二激动地跳了起来,脸上满是兴奋。
林文澜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不错,继续努力,以后肯定能成为一名好士兵。”
在训练的同时,林文澜还对赣州城的防御工事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他让人在城墙外的战壕里铺设了木板,防止士兵们在泥泞中滑倒;在城墙顶部加装了铁丝网,防止红军攀爬;还在城门两侧设置了暗堡,配备了机枪,形成交叉火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二月。周志强带领二连终于从吉安回来了,不仅带回了师部调拨的五千袋粮食和一千支步枪,还有一批药品和弹药。当满载物资的车队缓缓驶入赣州城时,城墙上的士兵和城里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林文澜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周志强。“周连长,辛苦你了!”他握着周志强的手,语气里满是欣慰,“这次能顺利带回补给,你立了大功!”
周志强笑着说:“团长,这都是兄弟们拼死拼活的结果。路上确实遇到了红军的埋伏,不过咱们早有准备,打退了他们,没让他们伤到咱们一根汗毛。”
补给的到来,不仅解决了赣州城的粮食危机,也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林文澜立刻将物资分发下去,给士兵和民团成员们补充了装备和弹药,还为受伤的士兵送去了药品。同时,他还拿出一部分粮食,分发给城里的困难百姓,让他们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天晚上,赣州城里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庆功宴。士兵们和民团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肉菜,喝着自酿的米酒,脸上满是笑容。林文澜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守住赣州城,让这里的百姓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中时,侦察兵突然匆匆赶来,脸色凝重地说:“团长,不好了!红军又在赣州城外围集结了兵力,这次的兵力比上次还要多,而且还带来了不少重武器!”
林文澜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立刻站起身,对着众人说:“大家立刻停止庆功宴,各连军官马上到府衙开会!”
一场新的战斗,又要开始了。
第九章 春汛御敌保赣州(1937年·江西赣州)
侦察兵带来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灭了赣州城刚刚燃起的喜悦。府衙大堂里,灯火通明,军官们和民团负责人围坐在桌旁,脸上都带着凝重。林文澜站在城防图前,手指着图上红军集结的区域,语气严肃:“根据侦察兵回报,红军这次集结了至少三个师的兵力,还配备了迫击炮和重机枪,看样子是想趁着春汛来临前,一举拿下赣州城。”
“三个师?”周志强忍不住惊呼,“咱们现在加上补充的民团,也才一千五百多人,兵力悬殊太大了!”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赵大虎皱着眉说:“团长,要不咱们再向师部请求支援吧?仅凭咱们这点兵力,很难守住赣州城。”
林文澜摇了摇头:“师部现在忙着支援华北抗战,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支援咱们。而且就算请求支援,援军也赶不上了,红军很可能在几天内就发起进攻。”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现在咱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赣州城的百姓。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咱们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还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守住赣州城。”
随后,林文澜开始部署防御计划。他将部队分成三个部分:周志强带领二连和一部分民团成员,负责防守东门;赵大虎带领一连和一部分民团成员,负责防守西门;他自己则带领剩余的兵力,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个方向。同时,他还让张老汉带领民团成员,负责运送物资、救治伤员和疏散百姓。
“东门外面是开阔地,红军很可能会用骑兵发起冲锋,周连长,你要在东门外面多设置路障和陷阱,用机枪形成交叉火力,阻止红军骑兵靠近。”林文澜看着周志强,认真地说。
周志强立刻点头:“团长,您放心,我一定守住东门,不让红军骑兵踏进城门一步!”
“西门外面有一条小河,现在春汛还没到,河水不深,红军可能会从这里渡河进攻。赵班长,你要在河边设置哨卡,加强巡逻,同时在河对岸挖战壕,阻止红军渡河。”林文澜又看向赵大虎。
赵大虎站起身,大声说:“请团长放心,我保证守住西门,不让红军渡过小河!”
部署完防御计划,林文澜又强调:“这次战斗会很艰难,大家一定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退缩,一定要守住赣州城!”
“是!”众人齐声回答,声音响亮,充满了决心。
第二天一早,红军就发起了进攻。最先受到攻击的是西门,红军士兵们在重机枪的掩护下,朝着小河对岸冲来。赵大虎带领士兵们在河对岸的战壕里,朝着红军士兵开枪射击,子弹像雨点一样飞向红军队伍。
“机枪手,给我打!”赵大虎大喊一声,战壕里的机枪立刻开火,“哒哒哒”的枪声在河边回荡。红军士兵们纷纷倒下,但剩下的士兵依旧悍不畏死,继续朝着河边冲来。
“扔手榴弹!”赵大虎再次大喊,士兵们立刻将一颗颗手榴弹扔向红军队伍。爆炸声接连响起,红军士兵的冲锋势头被遏制住了。
就在西门激战正酣时,东门也遭到了红军的进攻。红军的骑兵在开阔地上疾驰,朝着东门冲来。周志强早已在东门外面设置了路障和陷阱,红军骑兵冲到路障前,纷纷摔倒在地。
“机枪手,瞄准骑兵的马腿!”周志强大声下令,城墙上的机枪立刻对准红军骑兵的马腿开火。战马纷纷倒地,骑兵们从马背上摔下来,有的被战马压住,有的则被城墙上的士兵开枪打死。
红军见东门和西门的进攻都受挫,立刻改变策略,集中兵力进攻南门。南门外面是一片丘陵地带,地形复杂,不利于防守。林文澜接到消息后,立刻带领机动部队赶到南门支援。
“团长,您来了!”负责防守南门的三连连长孙大勇看到林文澜,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林文澜点了点头,快速查看了一下战场情况:“红军的攻势很猛,咱们得想办法守住这里。你带领一部分士兵,在丘陵地带设置埋伏,我带领剩下的士兵,在城墙上防守,咱们内外夹击,打退红军的进攻。”
孙大勇立刻领命,带领一部分士兵钻进了丘陵地带的树林里。林文澜则带领剩下的士兵,在城墙上架起了机枪,对准了冲上来的红军士兵。
“开火!”林文澜大喊一声,城墙上的机枪立刻开火。红军士兵们纷纷倒下,但他们依旧源源不断地冲上来。就在这时,孙大勇带领士兵们从树林里冲了出来,朝着红军的侧翼发起了进攻。
红军士兵们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林文澜趁机下令:“冲啊!”城墙上的士兵们立刻冲下城墙,朝着红军士兵发起了猛攻。红军士兵腹背受敌,很快就支撑不住了,纷纷撤退。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红军在东门、西门和南门的进攻都被打退,损失惨重。当天晚上,红军暂时停止了进攻,赣州城暂时恢复了平静。
林文澜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的红军营地,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红军不会就此罢休,明天肯定还会发起更猛烈的进攻。他立刻下令,让士兵们抓紧时间修补防御工事,补充弹药和粮食,同时加强警戒,防止红军趁夜偷袭。
果然,第二天凌晨,红军就趁着夜色,发起了偷袭。他们避开了正面的防御工事,朝着赣州城的北门摸去。北门外面是一片沼泽地,平时很少有人经过,防守相对薄弱。
负责防守北门的是民团成员李老栓和他带领的十几个民团成员。李老栓今年五十多岁,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很硬朗,而且经验丰富。他听到沼泽地传来动静,立刻叫醒了其他民团成员,拿起武器,警惕地盯着沼泽地的方向。
“有情况,大家做好准备!”李老栓低声说,手里紧紧握着步枪。
很快,几道黑影从沼泽地里钻了出来,朝着北门摸来。李老栓屏住呼吸,等红军士兵靠近到五十米时,大喊一声:“打!”
民团成员们立刻开枪射击,红军士兵们没想到北门会有防守,纷纷倒下。剩下的红军士兵见偷袭失败,只好撤退。
林文澜接到消息后,立刻赶到北门,对李老栓和民团成员们进行了表扬:“你们做得很好,守住了北门,立了大功!”
李老栓笑着说:“林团长,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只要能守住赣州城,咱们就算拼了命也值!”
接下来的几天里,红军不断地发起进攻,赣州城的各个城门都遭到了攻击。士兵们和民团成员们日夜坚守在城墙上,虽然疲惫不堪,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城里的百姓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帮忙运送物资,有的帮忙救治伤员,有的则拿起武器,加入到防守的队伍中。
春汛很快就来了,赣州城外的小河水位上涨,河水变得湍急。红军原本打算从西门的小河渡河进攻,但现在河水太深,无法渡河,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将进攻的重点转移到了东门和南门。
林文澜抓住这个机会,对防御部署进行了调整。他将西门的一部分兵力调到了东门和南门,加强了这两个方向的防守。同时,他还让人在东门外面的开阔地上挖了一条水渠,将小河里的水引到开阔地上,形成了一片水洼,阻碍红军骑兵的冲锋。
这天,红军再次对东门发起了猛攻。他们的骑兵在开阔地上疾驰,想要冲破国军的防御。但刚冲到水洼前,战马就陷进了泥里,动弹不得。城墙上的士兵们趁机开枪射击,红军骑兵纷纷倒下。
“冲啊!”周志强带领士兵们冲下城墙,朝着红军骑兵发起了进攻。红军骑兵们失去了战马,成了待宰的羔羊,很快就被消灭殆尽。
红军见东门的进攻也受挫,只好再次撤退。这次战斗,红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们见赣州城久攻不下,而且春汛越来越严重,很多道路都被洪水淹没,补给变得十分困难,只好下令撤退,暂时放弃了进攻赣州城的计划。
当侦察兵报告红军已经撤退的消息时,赣州城的士兵和百姓们都欢呼起来。林文澜站在城墙上,看着红军撤退的背影,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次赣州城又守住了。
战斗结束后,林文澜对部队进行了休整和表彰。他为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士兵和民团成员颁发了奖章和奖品,还为牺牲的士兵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同时,他还派人去慰问受伤的士兵和百姓,为他们送去了药品和粮食。
赣州城终于恢复了平静。林文澜站在赣州城头,看着城里的百姓们重新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