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龙”初号机的成功测试,如同为凌皓的征途装上了强劲的引擎。但理性的工程师从不会满足于现状,数据驱动的思维立刻转向了优化与迭代。测试总结中指出的两个关键点——变形能力与续航极限,以及自身隐匿装备的缺失,成为了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
壶内天地,清辉依旧,“虬龙”庞大的身躯静伏如沉睡的巨兽。凌皓的意识体悬浮于前,目光如扫描仪般掠过其每一寸装甲接缝与内部结构节点。变形功能,是“虬龙”设计蓝图中的核心亮点,旨在赋予其应对不同战术场景的极致适应性。
“启动结构变形推演。目标:高速突击形态。”指令下达,“虚实工坊”光芒流转,构建出“虬龙”的精细全息模型。只见模型内部,复杂的液压杆、旋转轴承、复合装甲板开始根据预设程序进行模拟运动。车体高度缓缓降低,变得更加低趴流线,两侧部分装甲向内收缩,减少风阻,尾部推进器喷口角度微调,专注于向后喷射以获得最大直线速度。
推演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工坊标识出几处结构应力集中的风险点,以及变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能量管线干涉问题。凌皓冷静地调整着参数,优化变形轨迹,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数字手术。
“模拟通过。开始实体微调测试。”
现实洞穴中,“虬龙”再次现身。凌皓深吸一口气,意识与载具核心紧密连接。“变形协议启动,高速突击形态!”
低沉的机械运转声响起,不再是无声无息。“虬龙”的车身发出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与液压驱动的闷响。履带略微收拢,车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整体轮廓变得更加锐利,如同一枚蓄势待发的巨大梭镖。整个过程持续了约五秒,虽略显缓慢,但最终成功完成变形。战术屏幕显示,风阻系数预估下降25%,直线速度潜力提升15%。
“变形功能验证成功。但速度与流畅度需优化,实战中五秒的变形窗口过于危险。”凌皓记录下问题,随即测试了其他几种预设形态:用于崎岖地形的“全地形攀爬模式”(底盘升高,履带抓地力增强),以及用于静态防御或火力支援的“堡垒模式”(车身展开,增加射击平台面积)。功能均已实现,但均存在优化空间。
接下来是续航测试。凌皓驾驭着处于高速突击形态的“虬龙”,沿着海岸线进行极限耐力奔跑。能量炉心输出功率提升至70%,载具如一道银色闪电掠过海滩。战术屏幕上的能量读数持续下降。在狂奔了近四百公里后,警报响起,能量储备低于20%,炉心输出开始受限。
“极限高速状态下,续航约400公里。虽优于多数常规载具,但对于跨越大国疆域的远程行动,仍显不足。”凌皓蹙眉。提升续航,关键在于能量炉心的效率和能量储备。现有的自然能量炉心虽稳定,但功率密度和能量储存技术仍有提升空间。他想到了雷之国可能存在的雷属性高阶结晶,那种充满狂暴能量的矿石,或许能作为新一代能量核心的催化剂或直接能源。
测试完毕,凌皓将注意力转向自身。作为一名需要时常单独行动、潜入险地的叛忍,一件强大的隐匿装备至关重要。普通的变身术或隐身术在高手面前极易被看破。
他回到炼妖壶,在材料库中搜寻。目光落在那几份珍贵的白绝组织样本上。白绝的伪装能力,源于其细胞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以及对查拉克波动的极致模拟。
“或许……可以尝试制作一件‘活体’伪装斗篷。”
想法既出,立刻行动。“虚实工坊”再次全功率运转。凌皓以一块经过精心鞣制、蕴含微弱自然能量的“妖狸皮”为基底(早年收集的材料),将高度活化、剔除了攻击性的白绝细胞培养液,以“赋灵之构”瞳力引导,如同微雕般,在其内部编织出复杂的生物能量回路与拟态符文。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需要对细胞活性和能量流动有精微到极致的掌控。失败多次后,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暗灰色斗篷雏形终于完成。斗篷摸上去有类似皮肤的温润质感,内衬蚀刻着与凌皓自身查克拉频率共鸣的符文。
凌皓将其披在身上,注入一丝查克拉。斗篷仿佛活了过来,颜色和纹理开始随着周围环境的光线、色彩细微变化,同时散发出一种与周围自然环境完全融为一体的微弱波动。他走到洞口,阳光下的岩石、阴影处的苔藓,斗篷都能在数秒内进行自适应调整,光学伪装效果惊人。
更重要的是,它能一定程度上模拟周围环境的查克拉背景辐射,极大削弱了穿戴者自身的查克拉波动,如同给自身套上了一层“环境迷彩”。
“暂命名‘幻形妖裘’。光学伪装效能优秀,查克拉隐匿效果良好,可应对大多数侦查手段。”凌皓对这件新装备颇为满意。这无疑将大大提升他的潜伏与生存能力。
做完这一切,凌皓退出炼妖壶,现实时间已近黄昏。他站在洞穴口,望着波光粼粼的海面,心中规划清晰。
“虬龙”变形功能需进一步优化,续航提升待雷之国资源。而新得的“幻形妖裘”,则为他下一步行动增添了重要筹码。
是时候离开这片海岸了。目标,东北方向,雷霆轰鸣之地——雷之国。他将驾驭初步成型的钢铁座驾,身披暗影织衣,去探寻更强的能量,更深的奥秘,以及……进一步提升自身与“虬龙”实力的契机。
钢躯已具百变之雏形,暗影加身如雾似幻。
远征的齿轮,再次精密咬合,向着那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雷域,坚定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