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风波平息后,永和宫西院度过了一段相对安宁的时日。胤禛一天天长大,已能踉跄走路,咿呀学语,聪慧伶俐的模样甚得康熙喜爱,来永和宫走动的次数也明显增多。清悦借着协理六宫之便,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既不逾越,又能适时展现能力,地位愈发稳固。
然而,平静总是短暂的。这年秋冬之交,京城一带时气不佳,宫中几位年幼的皇子公主相继染上天花,虽经太医竭力救治,仍有一位小格格不幸夭折,整个后宫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天花,这个时代的“死神镰刀”,令所有有孩子的妃嫔闻之色变。
康熙皇帝忧心忡忡,他与几位重臣商议后,下定决心,要依照前朝旧例,为所有未出痘的阿哥、格格们施行人痘接种术,以预防天花。此法虽有一定风险,但相较于感染天花的恐怖,已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消息传来,后宫一片哗然。人痘接种,便是取天花痘痂研粉,吹入鼻中或划破皮肤接种,虽能免疫,但过程凶险,稍有不慎便可能真的染病身亡。哪位母亲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冒这个险?
永和宫内,清悦抱着懵懂无知的胤禛,心中亦是天人交战。她来自现代,自然知道疫苗接种的原理和重要性,甚至清楚人痘术是牛痘术出现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但知道原理是一回事,亲眼看着自己幼小的儿子去承受风险,又是另一回事。那微小的“疫苗”,在这个时代,就是悬在孩子头顶的利剑。
各宫妃嫔反应激烈,有哭求皇帝收回成命的,有想方设法拖延的,还有悄悄请高僧法师做法事祈求孩子免于此劫的。承乾宫每日请安时,都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恐慌气氛。
康熙皇帝深知此事阻力巨大,但为了爱新觉罗氏血脉的延续和江山稳固,态度异常坚决。他亲自召集所有有适龄子女的妃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以已出过痘的阿哥为例,说明此法的有效性。
清悦抱着胤禛,坐在一众惶惶不安的妃嫔中,看着龙椅上那位神色凝重却意志坚定的帝王,心中渐渐有了决断。她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抗拒无用。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参与,争取最好的条件,将风险降到最低。
她想起前世了解的关于人痘接种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接种者的健康状况、痘苗的活性、接种后的护理隔离等等。或许,她可以在这方面做点什么。
当晚,清悦没有像其他妃嫔那样去皇帝面前哭求,而是带着一份她连夜整理好的“条陈”,求见了康熙。条陈上,她并未直接反对种痘,而是以“确保皇嗣平安,提高种痘成效”为由,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 严格筛选接种人选,需由太医仔细诊脉,确认阿哥格格们身体康健,无任何隐疾或不适时,方可进行。
二、慎重选择痘苗来源,建议选取症状轻微、恢复良好的患者身上的痘痂,并需经太医严格检验。
三、设立专门的“种痘护理区”,将接种后的皇子皇女集中隔离照料,避免交叉感染,也便于太医统一观察诊治。
四、精心安排护理人手,选派心细沉稳、身体康健的嬷嬷宫女,并事先进行必要的防护和护理培训。
五、详细记录每位皇子皇女接种前后的身体状况、反应过程及恢复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完善此法。
她将这份条陈,包装成了一份完善“种痘项目管理方案”,条理清晰,考虑周全,处处体现着为皇嗣安危着想的用心。
康熙看完这份与众不同的“条陈”,疲惫而焦灼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和亮光。他看向下方沉静从容的清悦,问道:“你不怕?胤禛也要种痘。”
清悦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皇上,嫔妾怕。但嫔妾更怕胤禛将来遭遇天花之厄。此法虽险,却是一线生机。嫔妾相信皇上的决断,也相信太医的医术。嫔妾所能做的,便是尽力想得周全些,让这‘生机’更大几分。”
康熙凝视她片刻,缓缓点头:“你的条陈,甚好。便依你所言,交由太医院和内务府共同办理。此事,由你从旁协助梁嬷嬷督办。”
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和清悦提供的“操作指南”,原本混乱恐慌的种痘事宜,迅速变得有序起来。太医院按照要求筛选皇子、检验痘苗;内务府辟出专门的宫苑作为隔离护理区;清悦则协助梁嬷嬷,挑选培训护理人手,并亲自设计了简单的记录表格,要求每日详细填报每位孩子的体温、精神、痘疹情况等。
当其他妃嫔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哭泣祈祷时,清悦已冷静地将胤禛送入了护理区。她不能亲自陪伴,却每日通过记录表格和太医的回禀,密切关注着儿子的状况。那段时间,每一份记录都牵动着她的心。
所幸,或许是准备充分,或许是胤禛自身福大,他平安度过了种痘反应期,只在臂上留下了几个小小的痘疤,却成功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力。其他严格按照此流程接种的皇子皇女,也大多平安无事,成功率远高于往年。
康熙皇帝龙心大悦,对清悦在此事中表现出的远见、胆识和组织能力赞赏不已,不仅在公开场合多次褒奖,更下旨晋封她为和嫔。
这一次,她不再是单纯依靠子嗣或因宠晋封,而是凭借着实打实的“功绩”——在重大宫廷医疗项目中做出了关键性贡献。这让她在后宫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谋划,从守护一子到惠及众嗣,和嫔乌雅·清悦的宫斗之路,已然走出了不一样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