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推动省属国企改革破冰。 d省国企比重高,改革滞后,是“强基固本”的硬骨头。郑开叶选择了两家处于竞争性领域、效益尚可但机制僵化的省属企业作为试点,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他特意叮嘱省国资委主任:“方案要强调‘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尤其是员工持股计划,要设计得稳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同时能真正调动积极性。汇报时,多讲‘激活存量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少提‘产权变更’这类敏感词。”
第三, 深化“放管服”改革,剑指“中梗阻”。 在领导肯定过的“极简审批”基础上,郑开叶要求在全省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并强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减少政府对市场的随意干预。他对负责此项工作的副省长和省政府秘书长说:“重点要抓几个反面典型,对那些明放暗不放、变相设置门槛的部门和人员,要公开曝光、严肃问责。这件事,明远书记会在省委这边配合,强化纪律检查。”
孙明远接过话茬:“组织部门会跟进,把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在那几个试点领域做出成绩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对于冥顽不灵、甚至暗中使绊子的,不管位置多高,背景多深,该调整的调整,该挪窝的挪窝。”他的语气平和,但目光锐利,传递出清晰的信号。
方案准备就绪后,郑开叶和孙明远默契地选择了由郑开叶先向吴政宏做一次非正式汇报,探探口风,也为后续的正式上会铺垫。
郑开叶拿着精心准备的提纲,来到吴政宏的办公室。吴政宏心情似乎不错,招呼郑开叶坐下,还让秘书泡了杯上好的龙井。
“开叶啊,这段时间辛苦了,领导对我们d省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这是对我们班子的鼓励,更是鞭策啊。”吴政宏开场依旧是高屋建瓴。
“是的,书记。这主要是在您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郑开叶姿态放得很低,“我们更要趁热打铁,把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特别是‘强基固本’这块,前期有基础,现在方向更明,信心更足。”
“嗯,你有什么具体想法?”吴政宏呷了口茶,看似随意地问道。
郑开叶便将国家试点、国企改革、深化“放管服”等几项重点工作的初步考虑,言简意赅地做了汇报。他刻意避开了过于激进的词汇,多用“探索”、“完善”、“优化”、“提升”等中性表述,并重点强调了风险防控和底线思维。
吴政宏听得很仔细,不时插话问一两个细节,听完后,他沉吟片刻,说道:“开叶同志,你的这些考虑,总体上符合上级精神和d省实际。国家试点是个机遇,要争取,但方案一定要周密,特别是风险评估要到位,国企改革敏感复杂,要把握好度,确保稳定为前提。‘放管服’要继续深化,但要注意节奏,不能引起大的震荡。”
这番话,依旧是原则性同意,附带一系列“但书”,体现了吴政宏一贯的谨慎,但郑开叶敏锐地捕捉到,吴政宏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设置障碍或无限期拖延,而是给出了相对积极的回应。
“书记您的指示非常及时、非常重要。”郑开叶立即表态,“我们一定严格按照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方案,把风险防控放在首位,稳扎稳打地推进。特别是国企改革,我们会坚持‘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绝不搞‘一刀切’。”
吴政宏满意地点点头:“好,那就按这个思路,先把方案做扎实,下次常委会上,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离开吴政宏的办公室,郑开叶知道,第一关算是过去了,吴政宏的态度虽然依旧保留,但毕竟开了绿灯,接下来,就是要在常委会上,争取大多数常委的支持,将“势”转化为具体的决策。
几天后的省委常委会,议题之一就是研究部署深化“强基固本”专项行动、贯彻落实领导调研指示精神,郑开叶作为常务副省长,首先做了主汇报,他的汇报稿经过字斟句酌,既充分体现了上级精神,又紧密结合d省实际,提出的举措务实具体,同时不回避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汇报完毕,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等待一把手定调。
吴政宏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开叶同志的汇报很全面,思考也很深入,领导对我们d省的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强基固本’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抓手,对于汇报中提出的几项重点工作,我认为方向是对的,原则上是可行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话锋习惯性地一转:“但是,同志们,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我们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d省的发展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他具体点评道:“国家试点要积极争取,但要有底线思维,不能为了试点而试点,更不能给组织添乱,国企改革要稳妥推进,尤其是职工安置问题,要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确保社会稳定,‘放管服’改革要深化,但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一放就乱’。”
这番定调,依旧是在“稳”的框架下谈“进”,给改革戴上了“紧箍咒”,但相比于调研前的态度,已经算是巨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