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d省要实现真正的突破,仅仅靠经济层面的刺激政策或者零敲碎打的改革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要有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关键中的关键,在于省委这个‘一线指挥部’,在于主要领导的决心和魄力,在于能否真正树立起‘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和平衡照顾,大胆起用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且自身干净的干部,尤其是在关键岗位上。”
郑开叶最后总结道,声音低沉而有力:“高书记,我深感个人能力有限,职务所赋予的能量,在d省目前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我坚信,只要上下一心,真正把‘强基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d省一定能扫除阴霾,焕发新的生机,这需要顶层设计的支持,更需要一个坚强有力、锐意进取的省委领导班子来引领。”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轻微的电流声,高洪波似乎在仔细品味郑开叶的每一句话,过了大约半分钟,他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依然平和,但多了几分凝重:
“开叶啊,你谈得很深入,也很坦率,你指出的这些问题,在一些地方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在d省,看来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你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不回避矛盾,这很好。‘强基固本’,这个提法很有针对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层对d省的发展是高度关注的,对d省的领导班子建设也是高度重视的。”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语气转而带着一丝勉励:“开叶,你在d省的工作,包括‘强基固本’的探索,我们是了解的,你年轻,有冲劲,有想法,也有基层经验,这是你的优势,在复杂局面下,既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善于团结同志,要多思考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破解难题,如何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融入正确的方向和集体中,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最后,高洪波意味深长地说:“d省的未来,需要像你这样有思考、有担当的干部去奋力开拓,关于d省省委主要领导的配备,我们会通盘考虑,慎重决策,你要稳住神,定住心,继续抓好分管工作,特别是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确保过渡时期各项工作平稳有序,相信组织上会为d省选派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带头人。”
通话结束了,郑开叶缓缓放下听筒,手心竟然微微有些汗湿,这次通话信息量巨大。高洪波虽然没有明说任何具体人事安排,但对他意见的倾听和一定程度的认可,以及最后那句“相信组织上会为d省选派一个坚强有力的班子带头人”,无疑传递了强烈的信号:上级对d省现状不满,省委书记人选可能不会简单地由吴政宏顺位接任,而是会有新的考量,这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意味着未来格局可能更加复杂。
高洪波让他“稳住神,定住心”,既是提醒,也是期望,这意味着在省委书记人选明确之前,他必须更加谨慎,不能轻易卷入任何形式的权力博弈,同时又要确保自己主管的领域不出乱子,并且继续有序推进“强基固本”中那些共识度高、阻力相对小的部分。
这次通话,像一剂强心针,驱散了郑开叶心中部分无力感,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孤军奋战,高层的目光正在注视着d省,他之前的努力和坚持,或许正在为d省的转变创造契机。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深耕,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就在郑开叶与高洪波那次意义重大的通话后约莫十天,d省官场关于班子调整的传闻已呈沸沸扬扬之势,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在私密饭局、办公室走廊间悄然流转,搅得人心浮动。
郑开叶竭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按部就班地处理日常公务,主持“强基固本”专项行动的阶段总结会,听取烟市事故后续处理汇报,但内心的波澜只有他自己知晓,高洪波的话言犹在耳,既给了他希望,也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身处漩涡中心的压力。
这天晚上,郑开叶难得没有安排公务应酬,独自在省委宿舍的书房里翻阅文件,思考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的灯火绵延至远方,映照着他眉宇间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案头,一份关于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的报告显示,虽然“强基固本”行动在简化审批、规范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涉及深层利益调整、破除隐性壁垒等领域,阻力依然巨大,基层的“中梗阻”现象并未根本扭转,他深知,没有更上层建筑的强力支持和关键岗位的得力人手,仅靠他一人之力,想要撼动盘根错节的积弊,难如登天。
就在他凝神思索之际,放在书桌上的那部私人手机震动起来,屏幕闪烁着一个他既熟悉又有些意外的名字——孙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