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驶离d省大学,郑开叶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景象,济州的夜晚灯火璀璨,一派繁华,但在这繁华之下,仍有无数个角落需要阳光去照亮,仍有无数像郑奕和尚雨菲这样的普通人,需要公平正义的守护,“强基固本”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每清除一个污垢,每纠正一起不公,就能让这片土地更加清明一分。
郑开叶拿出手机,拨通了朱煜昌的电话,电话很快接通,传来朱煜昌爽朗的声音:“开叶老弟!今天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
“昌哥,”郑开叶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刚处理完一桩糟心事,有点感慨,想跟你聊聊。”
“哦?什么事能让咱们郑大省长感慨?”朱煜昌关切地问。
郑开叶简单讲述了郑奕遭遇的经过和自己处理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基层治理的思考。
朱煜昌在电话那头听得义愤填膺:“岂有此理!真是无法无天!开叶,你处理得对!对这种渣滓,就得用重典!这也给我提了个醒,Y省这边也要加强这方面的排查整治,咱们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说到底,就是要让老百姓和企业有安全感、有公平感,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和公平都保障不了,谈何发展?”
“是啊,昌哥。”郑开叶深有同感,“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强基固本’这四个字,重若千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基础,不仅是基础设施、经济数据,更是法治环境、干部作风、社会治理能力这些软实力,有时候,拔掉一个脓疮,比引进一个大项目更难,但也更根本。”
“没错!老弟你有这个认识,d省就有希望!”朱煜昌鼓励道,“别怕难,也别怕得罪人,只要咱们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为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该硬的时候就得硬!哥哥我支持你!”
两位封疆大吏在电话里交流了许久,互相打气,分享经验,挂断电话后,郑开叶感觉心中的郁结消散了不少,斗志更加昂扬。
回到办公室,桌上已经放着了张利仁报送的《关于王德发等人涉嫌违法犯罪案件及天桥派出所问题查处情况的初步报告》,郑开叶拿起报告,认真地翻阅起来,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挑战还在后面。但无论如何,他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将继续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滚石上山的劲头,将“强基固本”这场硬仗进行到底。
窗外,夜色深沉,但省委大楼的灯光,依旧明亮,如同指引航向的灯塔,照亮着d省大地前行的道路。郑开叶埋首于案头,继续着他作为常务副省长的使命与担当。
入秋,首都传来风声,如同初冬的第一场寒流,悄无声息地渗透进d省省委大楼的每一个角落,关于省委书记周启明可能调任某重要直辖市、进一步重用的消息,开始在小范围、高层次的圈子里秘密流传。
这并非空穴来风,到了周启明这个级别,任何风吹草动都必然有其源头和指向性。消息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瞬间搅动了d省看似平静的官场水面。
一时间,各种猜测、观望、谋划暗流涌动。原本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似乎被注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躁和期待。各个常委、副省级干部,甚至一些重要的厅局级官员,都敏锐地嗅到了空气中不同寻常的气味,开始暗自掂量,重新布局。
周启明和省长吴政宏几乎同时开始了密集的、分别与各位省委常委的谈话,谈话的内容看似常规,围绕年度工作总结、下一步工作思路、干部队伍建设等,但在这种敏感时期,每一次谈话都被赋予了远超平常的含义。是征求意见?是稳定局面?是考察摸底?还是为可能的交接做准备?每个人都在仔细品味书记和省长每一句话的弦外之音,每一个眼神背后的深意。
郑开叶自然也先后被周启明和吴政宏找去谈话。
在周启明书记那间宽大、布置简朴却透着威严的办公室里,气氛庄重而略带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周启明首先高度肯定了郑开叶就任常务副省长以来,特别是在推动“强基固本”专项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着成效和敢于碰硬的担当精神。
“开叶同志,‘强基固本’这项工作是抓到了点子上,触及了深层次矛盾,虽然难度大、阻力也不小,但方向是对的,效果是初步显现的,省委对你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满意的。”周启明语气平和,但目光深邃,“d省的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社会治理提升,每一项都是硬仗,无论未来省委班子如何变化,这些既定的大政方针都不能动摇,必须一以贯之地抓下去,你要有这份定力和韧性。”
郑开叶听得明白,周启明这是在交代,也是在嘱托。他郑重表态:“书记,请您放心。‘强基固本’是省委的集体决策,是关乎d省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我一定会坚守岗位,排除干扰,持续推进,绝不半途而废。我个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任何岗位上都会竭尽全力为d省发展服务。”
周启明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但转瞬即逝,又聊了些具体工作,便结束了谈话,整个过程,周启明没有提及任何关于自己去向的明确信息,但那种“托付”的意味,郑开叶感受得真切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