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郑开叶快步上前,声音带着久别归家的激动。
“开叶!可算回来了!”苏玉梅一把拉住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着,眼眶微红,“瘦了,也黑了……花都那边那么辛苦?”
“还好,妈。”郑开叶笑着安抚,又看向父亲,“爸。”
郑安民放下报纸,站起身,威严的脸上难得露出温和的笑意,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回来就好,进屋吧。”
客厅里,妻子林姿正陪着两个孩子在地毯上玩积木,听到动静,林姿抬起头,美丽的脸上绽放出温柔而略带嗔怪的笑容。
而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家伙——哥哥安心和妹妹开心,却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爸爸。
郑开叶的心像是被一只小手轻轻攥了一下,有些发酸。
他蹲下身,尽量放柔声音,带着最温暖的笑容:“安心,开心,不认识爸爸了?”
夕林眨巴着眼睛,小嘴抿着,没说话,只是往妈妈身边缩了缩。
林夕胆子似乎大一点,歪着小脑袋看了郑开叶几秒,忽然奶声奶气地开口:“爸爸?”
“对!是你们一直找的爸爸,现在是真的爸爸回来了!”
林姿笑着鼓励,轻轻推了推两个孩子。
郑开叶拿出两个包装精美的礼盒,蹲着递过去:“看,爸爸给你们带了礼物。”
礼物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夕林和林夕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一点点挪过来,小心翼翼地接过盒子。
打开后,是李阳精心挑选的两套智能互动式科教玩具,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不到半小时,客厅里就充满了安心和开心咯咯的笑声。
安心兴奋地拉着郑开叶看他搭的“大楼”,开心则举着玩具里的小话筒,咿咿呀呀地要给爸爸“唱歌”。
郑开叶坐在地毯上,耐心地陪着他们,听着妻子轻声细语地说着孩子们的趣事和家里的琐碎,父亲偶尔插几句关于君晗近况的话,母亲则忙着张罗他爱吃的菜。
这一刻,权力场的硝烟、芯片壁垒的冰冷、百日攻坚的压力,都暂时被隔绝在这温馨的港湾之外。郑开叶脸上的笑容是放松而真实的,眼底的疲惫被浓浓的暖意取代。
第二天下午,一处幽静的院落。
古树参天,庭院深深,郑开叶拎着两盒花都特产的顶级花卉精油和手工白茶,恭敬地按响了门铃。
老人家亲自在书房接待了他,老人精神矍铄,目光依旧深邃睿智,看到郑开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开叶来了,坐。”包老指了指对面的藤椅,“花都的事,我都听说了。‘百日攻坚’,气魄不小啊,开局不错。”
郑开叶将礼物交给包老的秘书,端正坐下:“您老过奖,是花都上下齐心,也是国家战略支撑的结果,开局只是第一步,后面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嗯,”包老点点头,端起紫砂壶给郑开叶斟了杯茶,茶香袅袅,“芯片突破,陆港贯通,经济翻番……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你郑开叶的名字,现在在首都某些圈子里,可是响当当的‘能吏’、‘闯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清醒,若中间稍有差池……盯着你这个位置、等着看花都笑话、甚至想把你拉下来的人,可不会心慈手软。”
郑开叶神色一凛,认真聆听:“您教诲的是,开叶明白,百日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后面,花都模式能否持续,能否真正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才是关键,我会慎之又慎。”
“慎之,更要韧之。”老人家目光炯炯,“芯片、陆港、智慧城市……都是硬骨头,啃下来不易,守成创新更难,你提拔的那几个‘干将’,是股清流,是好钢,但也要用好,护好,还有,家庭……”包老停顿了一下,看着郑开叶,“开叶啊,国要顾,家也要顾,东风当年就是太拼,盈盈那丫头……唉,别给自己留太多遗憾,一个稳固的后方,也是你冲锋陷阵的底气。”
提到孩子和恩师,郑开叶心中泛起涟漪,他郑重地点头:“谢谢包老关心,这次回来,感触很深,以后……我会尽量多挤时间。”
一老一少,在茶香与书香中,聊了很久。
包老像一位睿智的舵手,为郑开叶分析着“风暴眼”中的暗流与风向,提醒他保持定力,戒骄戒躁,既要大刀阔斧,也要如履薄冰,郑开叶则汇报着花都的进展与思考,虚心听取着长者的点拨。
书房里的谈话,没有硝烟,却关乎一座城、甚至更广阔区域的未来航向。
拜访结束,郑开叶走出包老静谧的院落,夕阳的余晖为青州古城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
他回头望了一眼那扇古朴的木门,心中那份因家庭温暖而略微松弛的弦,又重新绷紧,但这一次,绷紧中带着更清晰的航向和更沉稳的力量。
短暂的休憩结束后,他必须带着家人的期盼、包老的嘱托和肩上千钧的重担,重新投入属于他的、永不停歇的征程。
首都冬日的阳光透过车窗,带着清冽的暖意,洒在他略显清减却依旧轮廓分明的脸上。
车子平稳地驶向李明泽在京郊精心挑选的聚会地点,一座闹中取静、保留着古韵的四合院私房菜馆“静园”。
推开车门,寒风裹挟着熟悉的烟火气和隐约的谈笑声扑面而来,瞬间冲散了连日来的案牍劳形。郑开叶深吸一口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那是一种久违的、卸下重担的松弛感。
“哎哟喂!看看这是谁来了?!我们青大经管史上最年轻的毕业生、如今威震西南的花都郑大市长——郑叶子同志!大家掌声欢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