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市中心广场,“诚信河阳”特别市政债券首发认购点前人山人海。
巨大的红色背景板上,“河阳是我家,还债靠大家”的标语分外醒目。
长龙从认购点一直蜿蜒到广场边缘,男女老少,穿着工装、校服、围裙,手里紧紧攥着存折、银行卡,甚至包着现金的手绢。
王德柱穿着他那身崭新的工装,胸前“厂史贡献”的勋章擦得锃亮,他挤在队伍最前面,粗糙的大手将一张崭新的银行卡用力拍在柜台上,嗓门洪亮。
“闺女,给老头子买十万块!五年期!密码六个八!这可是我攒了一辈子的棺材本!搁以前,怕被贪官糟蹋了,现在?信政府!信孙书记和郑市长!这钱,投给河阳的未来,值!”
柜台后的工作人员眼眶一热,郑重地双手接过。
“王师傅,谢谢您!河阳不会辜负您!”
队伍里响起一片叫好声和掌声。
一个穿着外卖服的小伙子挤过来,擦着汗。
“我…我买三千!刚跑单攒的!不多,但也是份力!”
他身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颤巍巍递上存折。
“退休金不多,买一万,支持咱河阳!”
人群外围,孙盼盼扎着高高的马尾辫,穿着河阳实验中学的校服,小脸涨得通红。
她手里捧着一个沉甸甸的、贴满了卡通贴纸的储蓄罐,后面跟着十几个同样稚气未脱的同学。她奋力挤到宣传台前,仰起头,声音清脆响亮。
“叔叔阿姨!这是我们‘雏鹰小队’攒了两年的零花钱和卖废品的钱!一共一千八百六十五块三毛二!我们要买‘诚信债券’,支持我们的家!”
工作人员蹲下身,郑重地接过那个沉甸甸的储蓄罐,声音有些哽咽。
“好孩子!河阳的未来,有你们,真好!”镁光灯闪烁,记录下这纯真而滚烫的瞬间。
“金点子”征集办公室的门槛几乎被踏破,河钢退休的老工程师送来厚厚一沓图纸,是关于利用厂区闲置高炉余热为附近社区供暖的方案,预计每年可节省燃煤费用数千万。
一位家庭主妇提交了详尽的“社区共享菜园”计划,盘活城市边角地,既能降低生活成本又能增进邻里互助。
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团队,带着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河阳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平台”的方案,志在杜绝新的腐败滋生……
郑开叶不顾医生劝阻,在额角疤痕还未完全褪去时,就拖着尚未痊愈的身体,带着团队一头扎进了债务化解的“战斗”。
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长明,浓咖啡的香气混合着打印纸和油墨的味道。
“孙书记,省里的协调会必须您亲自出马了。”
郑开叶指着屏幕上标红的数字,声音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锐利。
“省高速公路集团那笔20亿的应收账款,是他们当年修绕城高速时,吴均己违规承诺由市财政兜底的!这完全是违规操作形成的债务!省审计厅的初核意见也支持我们!这笔钱,必须从总债务里核销!不能算在河阳老百姓头上!”
孙明远看着郑开叶熬得通红的眼睛和桌上堆积如山的材料,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这块硬骨头,我去啃!你集中火力,把新城那几块‘黄金地皮’的处置方案敲定!要快,更要合法合规,经得起任何审计!”
与此同时,郑安民带领的君晗集团精锐尽出,河阳重工精密制造的生产线火力全开,首批高精度航空涡轮叶片顺利通过国际巨头验收,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利润的“第一桶金”没有分红,直接划入了市财政设立的“偿债基金”专户。君晗的技术团队更是无偿常驻河阳,帮助本地数十家配套小厂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效率和良品率,让这些毛细血管也能为“造血”贡献力量。
然而,沉重的债务阴影下,并非只有众志成城的暖流,暗处的污泥,仍在翻涌。
“诚信债券是骗局!政府没钱了,要吸老百姓的血填窟窿!”类似的谣言,如同阴沟里的毒草,在深夜的匿名群聊、某些偏僻的茶楼角落滋生。
几张模糊处理过的照片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恶意拼接郑开叶视察工地和林姿出席金融论坛的画面,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市长夫人资本运作,河阳百姓埋单还债!”
一天深夜,王慧推着她的小吃车收摊回家。昏黄的路灯下,两个流里流气的青年突然拦住去路,其中一个正是钱伟曾经的打手之一。
“哟,这不是刘强嫂子吗?听说你男人用命换来的抚恤金,都买了那狗屁债券了?”
那人叼着烟,眼神阴鸷。
“啧啧,真是被郑开叶忽悠瘸了!知道吗?那钱就是肉包子打狗!他们当官的自己捞够了,现在要榨干你们这些傻老百姓最后一点油水!”
王慧脸色煞白,下意识地护住装钱的腰包,身体因恐惧而微微颤抖,但她没有后退,反而猛地抬起头,那双曾被巨大悲痛淹没的眼睛里,此刻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放你娘的屁!”
王慧的声音尖利而颤抖,却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勇气。
“郑市长为了河阳差点把命搭上!他的工资也买了债券!你们这些黑了心肝的东西,吴均己、钱伟的走狗!害死了我男人还不够,现在还想来害河阳吗?!滚!给我滚!”
她的怒骂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附近楼栋的灯纷纷亮起,有人推开窗户张望。
两个混混被她的气势和周围亮起的灯光吓了一跳,色厉内荏地骂了几句,悻悻地消失在黑暗中。
王慧靠着冰冷的小吃车,剧烈地喘息着,眼泪无声地流下。
但这一次,泪水洗刷的是恐惧,留下的是更加坚硬的勇气。
她抹了一把脸,推起车,脚步更加坚定地走向家的方向。
她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这个小摊,更是丈夫用生命换来的那份对河阳未来的微弱希望。
河阳重工精密制造车间的轰鸣,如同这座城市艰难重启的心跳,顽强而有力。然而,这希望之声的对面,是高达900亿的债务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孙明远与郑开叶这对搭档,一个以铁腕定调,一个以铁肩扛责,带领河阳踏上了荆棘密布的化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