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密集调研,郑开叶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问题,也勾勒出初步的轮廓,他立刻召集县政府班子、各乡镇书记镇长,召开黄县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域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动员大会”。
会议在县政府大会议室举行,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白马镇书记李国中意气风发,而像赵大山这样的偏远乡镇书记则显得有些忐忑。
郑开叶没有坐在主席台上,而是走到会议室中央的大屏幕前,屏幕上展示着一张精心绘制的黄县全域地图。
“同志们!”
郑开叶的声音沉稳有力。
“过去几年,白马镇的成功,是我们黄县的骄傲,证明了我们这块土地有潜力,我们的人民有智慧!但是!”
他话锋一转,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
“黄县不是只有白马镇!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盯着一个点!看看黑林乡、看看云镇、看看河湾镇,这些地方,同样是黄县的血肉,同样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们不能让白马镇一枝独秀,其他乡镇望尘莫及!我们要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要实现这个目标,靠什么?靠蛮干?靠复制白马模式?不!”
郑开叶斩钉截铁,“靠的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靠的是全县一盘棋,拧成一股绳!”
屏幕上,地图开始变化,不同的区域被标注上不同的颜色和产业符号,一条条虚拟的产业链条将各乡镇串联起来。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蓝图山水黄县,全域共兴!”
郑开叶详细阐述。
“我决定打造黄县绿色智能家居产业新城,我们黄县传统代工家具企业不能再满足于低端代工,而是要整合全县家具产能,引入智能生产线、顶尖设计团队、环保材料和技术,设立“黄县精工”区域品牌,建立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和配套的物流中心,目标是成为国内知名的中高端环保智能家居研发制造基地,白马镇的医药产业基础也将纳入核心区规划,一起进行提升拓展。”
“对于偏远的黑林乡和云镇,则要重点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康养旅游和特色手工业,
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高品质菌菇、地道中药材,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形成特色品牌, 依托青溪河等优质水资源和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规划建设青溪谷森林康养基地,大力扶持像王林这样的返乡青年,将黑林竹编等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发展环保文创产业,建立合作社或小微企业集群,对接核心区的网销平台和旅游市场。”
郑开叶一口气列举了许多设想,蓝图清晰、具体,充满了对每个乡镇特色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定位,会场的气氛从凝重逐渐变得热烈,尤其是黑林乡赵大山等人的眼中,燃起了久违的希望之火。
蓝图绘就,落实才是关键,郑开叶亲自挂帅,成立了多个专项工作组。
在郑开叶的力推下,黑林乡被列为全县生态发展的“一号工程”。
他亲自带着赵大山多次跑省城、去沿海发达地区,推介青溪河的资源,寻求专业投资运营商,但过程异常艰难,许多投资商看到黑林乡的偏远和基础薄弱,望而却步,郑开叶没有气馁,他转变思路,一方面积极争取省级生态补偿和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先期启动道路拓宽、河道治理和基础环境提升,另一方面,重点接触那些有情怀、有经验、专注于生态康养领域的专业机构。
终于,一家在国内有成功运营经验的知名康养文旅集团被郑开叶的诚意和黄县优质的生态本底打动,决定投资开发“青溪谷森林康养基地”,项目一期规划包括森林木屋度假区、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徒步溯溪线路和生态农业观光园。
同时,县里整合资金,扶持王林牵头成立了“黑林竹艺合作社”,并聘请了美院的设计师进行指导,开发出系列兼具传统韵味和现代审美的竹编、竹家具产品,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和“黄县精工”的环保补充线。
开工那天,沉寂的黑林乡沸腾了,挖掘机的轰鸣不再是破坏的噪音,而是希望的序曲。王林和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干劲。
黑林乡的挖掘机轰鸣声还在山谷间回荡,郑开叶的目光已转向了黄县工业园区的核心地带——规划中的“黄县精工”智能家居产业新城。
这里聚集了全县近七成的家具代工企业,烟囱林立,机器声昼夜不息,但空气中弥漫的,除了木屑粉尘,还有一丝陈旧的焦虑。
动员大会的蓝图很美好,但落地远比在黑林乡开辟新战场更为复杂,阻力首先来自内部。
郑开叶在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会议室里,召集了十几家规模较大的家具企业老板,投影上播放着“黄县精工”的规划效果图。
现代化的厂房、绿树环绕的研发中心、展示着流线型智能沙发的展厅……与窗外略显杂乱的厂区形成鲜明对比。
“郑县长!”
老资格的福源家具老板李福源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惯有的圆滑和不易察觉的抵触。
“您画的饼很大,很香,但咱小本经营,讲究的是稳当,现在订单虽然利润薄点,可好歹有口饭吃,您这一升级,要换设备、搞环保、请设计师、打品牌……哪一样不是真金白银往里砸?万一市场不认‘黄县精工’这张新牌子,我们这些老骨头可就全赔进去了!”
他的话引起一片附和,不少老板习惯了代工的“舒适区”,对未知的品牌之路充满恐惧,更舍不得眼前看得见的微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