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镇书记李国中,是郑开叶在白马镇时期的得力副手,将白马镇打造成全国百强镇功不可没,对郑开叶的发展理念理解最深、执行力最强,在郑开叶的推荐下,李国中同志任黄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李国中进入县政府班子,成为郑开叶理念在政府层面的重要执行者和代言人。
同时,黑林乡党委书记赵大山,在灾后重建中展现出非凡的韧劲和基层治理能力,其忠诚度在抗洪一线已得到充分检验,郑开叶也一并推荐,赵大山同志任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大山入县府,确保黑林乡模式在全县推广的连贯性,并代表基层实干派进入决策层,不仅是对其卓越贡献的酬功,更是向全县基层干部释放强烈信号:在黄县,只要真心实意为民干事、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就一定有位置、有舞台! 这极大地鼓舞了基层一线干部的士气。
还有剩下的其他几位常委本身就是跟着老书记林广富的,现在更无需多说,郑开叶在常委会已经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而对于权限在黄县的干部,郑开叶只是简单经过了常委会讨论,走了正常流程,隔天结果就公布下来,
县发改委副主任张文峰提拔为主任,张文峰是郑开叶在发改委一手培养起来的干将,思路开阔,执行力强,对“全域共兴”的产业规划理解深刻。由他执掌发改委,能确保重大项目的谋划、申报、推进完全契合郑开叶的战略意图。
县住建局副局长李敏华提拔为局长,李敏华专业扎实,作风务实,在灾后重建规划和高地安置区建设中表现出色,提拔他,旨在确保城乡建设的高质量推进,尤其是未来产业新城拓展和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莉莉提拔为文化局局长,李莉莉宣传策划能力强,在“黄县精工”品牌推广和抗洪救灾正能量宣传中功不可没,郑开叶需要牢牢掌握舆论阵地,讲好黄县故事,为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主任王东提拔为财政局局长,王东业务精通,原则性强,在财政精细化管理、保障重点支出方面深得郑开叶认可,让他执掌财政,就是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为“全域共兴”提供坚实可靠的财力保障。这一步也显示了郑开叶对财政大权的绝对重视。
还有一些都是在全域共兴或抢险救灾时展现出能力和担当的干部,仅仅一周时间,黄县的核心权力架构为之一新。
当郑开叶看着最新调整后的全县重要领导干部名单时,他站在办公室窗前,目光沉静而深邃,窗外,黄县大地生机勃勃。这套以他为核心、由实干者和忠诚者组成的班底,就是他推动“全域共兴”战略行稳致远的“四梁八柱”,他们不仅理解他的蓝图,更能坚定不移地执行。
在黄县高速发展带来的隐忧初显、郑开叶正着手系统梳理和解决“发展病”的关键时刻,新任县长周昌民正式到任。
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周昌民这位顶着“镀金”标签的空降县长,乍一露面,便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姿态和令人侧目的政治智慧。
周昌民没有前呼后拥的排场,轻车简从抵达黄县。在全县领导干部见面会上,他的发言简短而谦逊。
“我是来学习的,是来服务的,郑书记带领黄县打下的坚实基础、绘就的全域共兴蓝图,是全县上下的宝贵财富,我的任务,就是在郑书记和县委的领导下,当好执行者,和大家一起,把蓝图上的美景一点一点变成现实,让黄县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父老乡亲。”
他主动拜访了郑开叶,态度诚恳。
“郑书记,家父特意叮嘱我,到了黄县,务必虚心向您学习,全力配合您的工作,您指方向,我抓落实,有什么需要县政府和我个人去协调、去跑腿的,您尽管吩咐。”
这番表态,既抬高了郑开叶,也清晰划定了自己的位置,县委领导下的执行者。
周昌民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带着政府办主任和几个精干的助手,深入老城区、产业新城、黑林乡、青溪谷以及几个推广“一村一品”的试点乡镇,密集调研。他走访居民、商户、企业工人、合作社农民,仔细倾听他们的心声,尤其是关于老城过度商业化、产业新城生活配套不足、乡村运营模式困惑等痛点。
他仔细研读了郑开叶在高质量发展风险研判会上提出的问题和初步解决思路,并多次就具体方案与郑开叶沟通请教,态度认真,建议务实。
经过充分调研和思考,周昌民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了一个既契合郑开叶整体战略、又能解决当下痛点、更能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获得感的方案“黄县里”古韵新辉亮化提升工程。
目标定位: 不是简单的“亮起来”,而是“亮出文化、亮出品质、亮出温度”,将亮化作为提升老城文化魅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优化旅游体验、促进夜间经济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
核心原则是尊重历史,凸显文化: 灯光设计以暖色调为主,重点勾勒古建轮廓、飞檐斗拱、石桥水系,避免过度炫目和光污染,精准还原“黄县里”的历史韵味。设置文化解说灯光小品,讲述老街故事。
1、分区管理,动静相宜: 核心商业步行街适度增加动态灯光营造活力氛围,但严格限定亮度和营业时间,确保居民区夜间照明柔和宁静,增设智能调光系统,根据人流量和时段自动调节亮度。
2、科技赋能,智慧便民: 将亮化系统接入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在重要节点增设智慧导览屏(含夜间模式)、一键求助报警灯柱、增加监控覆盖密度,提升夜间安全感和便利性。
3、生态环保,降本增效: 全部采用节能LEd光源,推广太阳能路灯补充供电。优化电路设计,降低能耗和运维成本。
4、结合亮化工程,同步推进噪音整治:出台《“黄县里”业态管理细则》,明确噪音控制标准和处罚措施,配备专业分贝监测设备,设立24小时投诉响应机制。
5、优化业态引导:设立“非遗传承”和“特色老字号”专项扶持基金,对符合文化定位的业态给予租金补贴或税收优惠,引导业态健康、特色化发展。
6、提升管理服务:增加环卫力量和夜间巡逻频次,增设分类垃圾桶。推出“文明旅游使者”志愿者项目。
周昌民最后强调。
“这个工程,是郑书记老城翻新战略的深化和提升,是解决当前‘黄县里’发展阵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所需资金,我已初步对接了省文旅厅的夜间经济扶持资金和市里的配套,缺口部分由县财政保障,方案是否可行,请郑书记和各位常委审议。”
周昌民的提案,思路清晰,措施务实,既抓住了当前老城问题的关键,又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更巧妙地将亮化工程作为载体,串联起文化保护、环境治理、智慧升级和经济发展。
郑开叶心中暗暗赞许,周昌民展现出的调研深度、方案策划能力以及务实落地的作风,远超预期。更重要的是,这个提案完全符合自己提出的“精雕细琢”解决发展问题的思路,是对“全域共兴”战略的有力补充,而非另起炉灶或争夺话语权。
纪委书记刘宏杰、组织部长常亮等常委也纷纷点头,方案考虑周全,尤其是对文化保护和居民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郑开叶一锤定音。
“昌民县长这个方案,想得很深,做得很实!抓住了‘黄县里’提质升级的关键,是‘全域共兴’向精细化、品质化迈进的重要一步。我完全赞同!请县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尽快细化实施方案,高质量推进!资金保障,昌民县长协调的渠道很好,财政局要确保足额、及时到位。”
常委会全票通过了“古韵新辉”亮化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