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寺的槐树抽出了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无数只绿色的小手,洒下斑驳的光影,在地上织成一张变幻莫测的网。李杰正在农具改良坊查看新一批贞观犁的锻造进度,铁匠老王正拿着小锤,小心翼翼地敲打犁铧上的毛刺,火星溅在地上,像一颗颗跳动的星星,瞬间熄灭,留下点点黑斑。
“少卿,您看这批次的犁铧,比上次的硬度又提高了两分。” 老王举起一块刚冷却的犁铧,脸上满是自豪,像在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经过十几天的摸索,工匠们已经渐渐掌握了参数的奥秘,打造出的农具越来越精良,每一把犁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李杰接过犁铧,用手指弹了弹,发出清脆的响声,像玉磬被敲击时的声音:“不错,继续保持。这批犁要尽快送到关中的试点田,让农户们春耕时就能用上,莫要耽误了农时。”
老王重重点头,黝黑的脸上笑容灿烂:“少卿放心,小的们加把劲,保证误不了事!” 他转身吆喝着其他工匠,声音洪亮,像号角一样在作坊里回荡。
就在这时,作坊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不像工匠们那般沉重,倒带着几分轻快。李杰抬头望去,只见司农寺的门吏领着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子走进来。那男子身形瘦削,面容白净,颔下留着三缕短须,打理得十分整齐,手里捧着一个紫檀木盒子,盒子上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样,一看便知价值不菲。他举止文雅,走路时脚步轻盈,不像寻常的送礼人那般局促。
“李少卿,这位先生说是香露坊的账房,有东西要交给您。” 门吏恭敬地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显然也在猜测这香露坊为何会给自家少卿送礼。
香露坊? 李杰心中泛起一丝疑惑。这香露坊是长安城里最有名的香料铺,位于西市最繁华的地段,铺面装潢得极为雅致,据说里面售卖的香料都是从西域、南海等地运来的珍品,价格高昂,寻常百姓根本消费不起。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香露坊的幕后老板背景神秘,连太子李承乾和几位王爷都常去光顾,坊间传闻与后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从未与香露坊打过交道,怎么会突然有人送东西来?
“小人见过李少卿。” 中年男子躬身行礼,动作一丝不苟,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谄媚,也不失礼数,“我家主人听闻少卿升任司农寺少卿,特意让小人送来贺礼,聊表心意。” 他将紫檀木盒子轻轻放在旁边的木桌上,桌面因为常年放置铁器而有些斑驳,与精致的盒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杰示意随从打开盒子,只见盒子里铺着一层深蓝色的锦缎,锦缎的质地细腻光滑,上面用金线绣着几株兰草,栩栩如生。锦缎上放着一张折叠整齐的宣纸,纸张洁白细腻,一看便知是上等的宣纸,旁边则是一块巴掌大的精铁。
那精铁呈暗灰色,表面光滑如镜,对着光看竟能隐约映出人影,边缘处还泛着淡淡的光泽,仿佛有一层流动的月华。李杰伸手拿起那块精铁,入手便感到一阵冰凉沉重,比同等大小的普通铁器重了近三成。他用手指在铁面上轻轻划过,指尖传来细腻温润的触感,没有普通铁器的粗糙感。凭借着农科院学到的知识,他一眼就认出,这是西域特产的镔铁,质地坚硬,韧性极佳,是打造农具的上等材料,在长安市面上,一两镔铁能换十两白银,这块镔铁至少也值百两,算得上是一份厚礼了。
“你家主人是?” 李杰拿起那张宣纸,缓缓展开。宣纸的气息清新,带着淡淡的墨香,上面用簪花小楷写着一行字:“胡椒香飘长安日,正是新犁破土时。” 字迹娟秀清丽,却又透着一股韧劲,像初春的柳枝,看似柔弱,实则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
看到这行字,李杰心中豁然开朗。这诗句不仅点出了胡椒在长安引起的轰动,更暗示了农具改良对于大唐农业的重要性,显然送礼人对他的计划了如指掌,甚至能看透他下一步的打算。而能有如此见识,又与香露坊有关的,整个长安城,恐怕只有那位深藏不露的武才人 —— 武媚娘了。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太极殿初见时的情景,那个站在后宫嫔妃队列末尾的女子,穿着一身素色宫装,安静得像株兰草,不与旁人争艳,却在他立下军令状时,眼中闪过一丝旁人不易察觉的精光,那目光锐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后来他才从同僚口中得知,这位武才人虽位份不高,却极得太宗赏识,时常被召去讨论政事,甚至能对朝政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连房玄龄都曾私下称赞她 “有吕霍之才,无吕霍之恶”。
“回去告诉你家主人,礼物我收下了,多谢美意。” 李杰将宣纸仔细折好,放进袖中,那柔软的纸张贴着手臂,仿佛还带着墨的温度,“请转告她,新犁破土之时,定不会让她失望。”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坚定的承诺。
中年男子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像是对李杰的回应十分满意:“小人定会带到。” 他再次躬身行礼,动作依旧优雅,随后转身离去,脚步轻快,仿佛完成了一件重要的任务,很快便消失在作坊外的晨光里。
李杰拿着那块镔铁,走到铁匠炉前,将其递给正在忙碌的老王:“老王,看看这料子。”
老王正忙着敲打一块犁铧,听到李杰的话,连忙放下铁锤,用带着油污的手接过镔铁。他先是放在鼻尖闻了闻,眉头微微皱起,随即又用小锤轻轻敲了敲,“铛铛” 的声音清脆悦耳,与普通铁器的沉闷声截然不同。他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的天!这是西域镔铁!少卿,这可是宝贝啊!用它打造的犁头,锋利耐用,能顶普通铁器的三倍用!” 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镔铁表面,像是在触摸什么稀世珍宝,粗糙的手指在光滑的铁面上轻轻滑动。
“那就用它打出最好的犁头。” 李杰的目光望向作坊外的田野方向,那里,成片的麦田在风中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要打造成能犁开坚硬荒地的那种,让关中的盐碱地也能种出庄稼。” 他知道,关中地区有不少盐碱地,因为土壤贫瘠,一直无法耕种,若是能用这镔铁打造的犁头将其开垦出来,能增加不少耕地。
老王重重点头,脸上的皱纹因为激动而挤在一起:“放心吧少卿!我这就召集最好的工匠,保证把这宝贝用在刀刃上!一定打出一把能让土地都服气的犁头来!” 他捧着镔铁,脚步轻快地走向锻造炉,仿佛浑身都充满了力气,连走路都带着风。
工匠们听说有镔铁用来打造犁头,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睛里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们中有不少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镔铁,如今能有机会用这宝贝打造农具,都显得格外兴奋。
“这镔铁可真亮啊,比镜子还光。”
“用它打造的犁头,肯定特别锋利,耕地就像切豆腐一样。”
“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别浪费了这么好的材料。”
李杰站在一旁,听着工匠们的议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工匠都是老手艺人,对铁器有着天生的敬畏和热爱,有他们用心打造,这把镔铁犁头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走到窗前,看着中年男子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写着诗句的宣纸,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纹理。他明白,武媚娘的这份礼物,不仅仅是祝贺,更是一种试探和结盟的信号。她看清了胡椒产业背后蕴藏的巨大潜力,更预见了农具改良对大唐根基的深远影响 —— 这个女人,有着不输于男人的政治眼光和远见,她懂得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国家命运的东西。
“胡椒香飘长安日,正是新犁破土时……” 李杰低声念着这句诗,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知道,武媚娘是在告诉他,胡椒带来的朝堂震动只是开始,真正能改变大唐格局的,是接下来的农业革新。而她,选择站在他这边,用这份珍贵的镔铁,表达了她的支持。
远处的长安城上空,白云缓缓飘过,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勾勒出这座古城的宏伟轮廓。李杰知道,随着贞观犁的推广,随着农技队的深入田间,随着更多新式农具的出现,朝堂的格局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更深刻的变化。那些依靠门第和资历占据高位的人,将逐渐被有真才实学、能为百姓办实事的人所取代。而他与武媚娘之间,这场基于共同远见的默契,或许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力量,推动着大唐朝着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前进。
农具改良坊里,铁锤敲打铁器的声音再次响起,清脆而坚定,像在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敲响序曲。镔铁在炉火中渐渐变红,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散发着炽热的光芒,孕育着改变大唐命运的力量。工匠们的汗水滴落在滚烫的铁块上,发出 “滋啦” 的声响,升腾起白色的雾气,模糊了他们的身影,却掩盖不住他们眼中的专注和期待。
张老丈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作坊门口,他拄着拐杖,看着那通红的镔铁,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把崭新的贞观犁在田野里穿梭,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百姓们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那笑容,比任何珍宝都要珍贵。
李杰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前路或许会有坎坷,会有阻碍,但只要他坚持下去,带着这些朴实的工匠和老农,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让大唐的土地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让百姓们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这不仅是他作为农科院高材生的责任,更是他作为大唐一员的使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作坊的窗户洒进来,照在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上,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那把正在锻造的镔铁犁头,在余晖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破土而出的准备,即将在大唐的土地上,写下属于它的传奇。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