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完的胡椒果摊在铺着麻布的木板上,像片红色的海洋,在午后的阳光里泛着波光。李杰蹲在木板旁,手里拿着根银挑子,这是他用银剪刀的边角料做的,小巧精致,正将果实按大小分类 —— 最大最圆的单独放在一个铺着丝绸的竹盘里,这些是展示用的精品,个个都像精心打磨过的红宝石;稍小些的则分成两堆,一堆准备晒干磨粉,另一堆用来制作胡椒酱,连那些被挑出来的次果,也单独放在一个陶盘里,打算用来熬胡椒水。
“大人,这玩意儿除了直接吃,还能咋弄?” 老张蹲在旁边,手里转着颗红果,果皮被摩挲得发亮,像涂了层油,“西域来的胡椒都是晒干的,黑乎乎的像炭球,听说贵人们都是磨成粉撒在肉上吃。” 他这辈子只在去年县太爷的寿宴上远远见过一次胡椒,还是黑乎乎的粉末,哪见过这么鲜红诱人的鲜果。
“能弄的多了。” 李杰从系统空间取出 “胡椒深加工图谱”,这是完成任务后额外奖励的,牛皮纸封面上画着串红胡椒,里面的图纸详细画着从胡椒油到胡椒酱的制作步骤,连发酵的温度和时间都标得清清楚楚,“我们要做的,比西域的好十倍,不仅味道浓,还能保存更久。”
首先是制作胡椒粉。李杰让人在棚外搭起简易的晒架,用四根竹竿当柱子,上面铺着干净的麻布,将挑选好的红果均匀铺开,薄薄一层,避免堆叠发热。“记住,不能暴晒,要阴干。” 他特意在晒架上方支起遮阳的竹席,用绳子固定在竹竿上,“暴晒会让精油挥发,香味就淡了,得让它慢慢脱水。”
可阴干至少需要三天,验收后陛下和百官肯定想立刻尝到胡椒的味道,时间根本来不及。李杰皱着眉想了想,看向系统商城,兑换了 “快速脱水法”—— 用草木灰吸收水分,这是古代常用的脱水技巧,既能加速干燥,又能保持香味不流失。他让人将筛过的细草木灰铺在陶缸底部,约一寸厚,然后铺上一层胡椒果,再盖一层草木灰,如此反复,最后在上面压块干净的青石板,利用重力加速水分吸收。
“这灰能吃?” 小王看着陶缸里的草木灰,一脸怀疑地用手指捻起一点,灰白色的粉末从指缝漏下,“大人,这玩意儿烧火剩下的,别到时候吃坏了肚子,那可就麻烦了……”
“放心,这是最干净的草木灰。” 李杰拍了拍陶缸,缸身发出沉闷的响声,“烧的全是桑树枝,没有杂质,筛了三遍,比咱们吃的面粉都干净。” 他蹲下身,凑近缸口闻了闻,只有草木的清香,“明天这个时候打开,保证又干又香,味道比晒干的浓三倍。”
制作胡椒酱的过程则复杂得多。李杰挑出那些果肉最饱满的红果,放在竹筛里,用清水反复冲洗,动作轻柔得像在洗婴儿的脸,然后放在阴凉处沥干水分,水珠顺着果皮滚落,在麻布上晕开小小的湿痕。老张在棚角烧起小炭炉,铜锅架在上面,锅里放着从膳房讨来的芝麻油,金黄色的油在小火慢慢加热下,泛起细小的油花,油香混着炭火的气息在棚内弥漫,馋得小王直咽口水。
“火候要小,不能冒烟。” 李杰一边用长柄木勺轻轻搅拌芝麻油,一边让小王把捣碎的花椒、八角、桂皮撒进去,这些都是大唐本土就有的香料,在库房里存了不少,“慢慢炸,把香味炸出来就行,别炸糊了。”
香料在油里翻滚,发出 “滋滋” 的轻响,褐色的油汁渐渐染上了深棕色,像杯浓咖啡,香气也愈发浓郁,辛辣中带着醇厚。李杰将沥干的胡椒果倒进石臼,加入适量的精盐,开始用力捶捣。银簪粗细的胡椒果在石臼里渐渐变成泥状,红色的汁液顺着臼壁流淌,像细小的血河,空气中的辛辣味也越来越浓,呛得人直打喷嚏。
“加多少盐有讲究。” 李杰擦了擦额头的汗,左臂的绷带已经被汗水浸透,隐隐透出药渍的颜色,“太少容易坏,太多发苦,刚好能盖住涩味就行,大概十斤果配八两盐。” 他用银勺舀起一点尝尝,辛辣味带着咸味直冲鼻腔,刺激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 就是这个味道,和穿越前吃过的顶级胡椒酱一模一样。
当胡椒泥捶捣得足够细腻,能拉出细丝时,李杰将其倒进温热的香料油里,用木铲快速搅拌。红色的泥与棕色的油瞬间融合在一起,变成深褐色的酱,咕嘟咕嘟地冒着小泡,像锅沸腾的岩浆,散发出勾人魂魄的香气,连棚外巡逻的禁卫都忍不住探头进来闻。老张站在旁边,喉结不停地滚动,口水顺着嘴角流下都没察觉,直到滴在手背上才慌忙擦掉。
“装罐。” 李杰示意小王把准备好的陶罐拿过来。这些陶罐是他特意让人在城西窑厂烧制的,内壁光滑,口沿平整,盖口处还涂了层蜂蜡,便于密封保存。他将滚烫的胡椒酱趁热装进罐里,用木勺压实,直到酱面与罐口齐平,再盖上涂满蜂蜡的木盖,最后用麻绳十字捆紧,确保万无一失。
“这样就能放很久?” 老张盯着陶罐上渗出的蜡油,像看着什么稀世珍宝,蜡油冷却后变成白色,在罐口形成一圈密封带,“去年我家那罐豆酱,放了俩月就长霉了,这胡椒酱能放半年?” 他伸出粗糙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罐口的蜡封,又赶紧缩回来,像是怕碰坏了这宝贝。
“不止半年。” 李杰将陶罐一个个摆进特制的木箱,箱底铺着防潮的油纸,“只要蜡封不破,放一年都没问题。” 他想起穿越前博物馆里展出的唐代食罐,密封完好的情况下,里面的酱料历经千年都能保存下来,“等发酵上十天半个月,油脂会慢慢渗入胡椒泥,香味会更浓,到时候用来炒菜、拌面,比任何酱料都香。” 他眼前仿佛浮现出用胡椒酱烹制的烤肉,油光锃亮,香气扑鼻,能让最挑剔的食客都竖起大拇指。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透,老张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小王去开那口装着胡椒果的陶缸。李杰赶来时,老张正小心翼翼地移开压在上面的青石板,石板边缘还沾着些许草木灰,被他用袖子擦了又擦。
“大人,您快来!” 老张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连带着手都在发抖。随着石板被移开,一股浓郁的辛辣香瞬间从陶缸里喷涌而出,混杂着淡淡的草木清香,直冲脑门,呛得人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李杰凑近一看,原本鲜红的胡椒果已经变成了深褐色,像一颗颗饱满的黑珍珠,表皮干燥却有光泽,捏在手里坚硬而富有弹性,轻轻一掰就能听到清脆的断裂声。他拿起一颗放在鼻尖轻嗅,香味比阴干的浓郁数倍,带着一种独特的醇厚感。
“成了!” 李杰满意地点点头,示意老张将胡椒果从草木灰里挑出来,“用细筛把灰筛掉,然后放在干净的麻布上晾一晾,去除多余的灰味。”
老张和小王立刻忙活起来,用细竹筛将胡椒果一颗颗筛干净,草木灰簌簌落下,露出深褐色的果实,在晨光里闪着诱人的光。筛好的胡椒果被摊在麻布上,像铺了一层黑褐色的宝石,散发着阵阵香气,引得棚外的麻雀都叽叽喳喳地飞来,落在棚顶的竹竿上,探头探脑地想钻进来。
“这些够磨多少粉?” 小王看着满满一筛的胡椒果,眼里闪着好奇的光,他还从没见过这么多胡椒呢。
“差不多能磨出三斤粉。” 李杰估算了一下,“够咱们用一阵子了。” 他让人把晾干的胡椒果倒进特制的石磨里,这石磨是他让人特意打造的,磨盘上刻着细密的纹路,能将胡椒磨得格外细腻。
老张推着石磨,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石磨 “吱呀吱呀” 地转着,深褐色的胡椒果被磨成了细小的粉末,顺着磨盘的缝隙漏下来,落在下面的陶盆里,像堆黑色的流沙。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胡椒香,辛辣中带着醇厚,连推磨的老张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真香啊!” 老张停下石磨,用手指捻起一点胡椒粉,放在鼻尖闻了闻,“比西域来的那些胡椒香多了,这要是拿到市面上,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李杰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胡椒粉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在这个香料稀缺的时代,优质的胡椒不仅是调味品,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能受到达官贵人的追捧。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种原本稀缺的香料,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不再稀有,让大唐的百姓也能尝到这种独特的味道。
磨好的胡椒粉被小心翼翼地装进几个小陶罐里,同样用蜂蜡密封好,贴上标签,注明制作日期。李杰将这些陶罐和之前做好的胡椒酱一起放进木箱,盖上盖子,用铜锁锁好,钥匙贴身收好。
“这些不是卖的。” 李杰看着木箱,眼神坚定,“是给陛下和百官准备的‘见面礼’。” 他知道,三天后的验收日,这些深加工的胡椒产品将和那些鲜红的鲜果一样,成为他打动李世民和满朝文武的关键。
老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着那个被锁得严严实实的木箱,突然觉得里面装的不是胡椒,而是比黄金还珍贵的宝贝。他想起三个月前,李杰刚来禁苑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疯了,竟敢说要在大唐种出胡椒这种只在西域才有得东西。可现在,看着满棚的成果,闻着这诱人的香气,他不得不佩服李杰的本事。
“大人,验收那天,咱们要不要准备点什么仪式?” 小王凑过来,眼里闪着兴奋的光,“比如请个吹鼓手,热闹热闹?”
李杰摇了摇头,目光望向棚外的长安城方向,那里的宫殿在阳光下泛着金辉,像一座威严的城堡。“不用。” 他平静地说,“最好的仪式,就是让陛下和百官看到,大唐的土地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胡椒,也能做出这么美味的酱料和粉末。”
他知道,这十五斤胡椒,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是他敲开大唐权力核心的钥匙。展示用的鲜果能证明他的种植技术,而这些深加工的酱料和粉末,则能展现胡椒的巨大价值和多样用途。只有让李世民和满朝文武真切地感受到胡椒的好处,才能真正将胡椒在大唐推广开来,也才能为他接下来推广贞观犁铺平道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临时棚的麻布,洒在那些已经空了的胡椒藤上,虽然枝条还有些焦黑,却能看到隐约冒出的新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李杰站在棚中央,看着那个装满胡椒产品的木箱,又摸了摸怀里的钥匙,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
属于他的大唐故事,才刚刚开始。而这小小的胡椒,将是他在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开端。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久的将来,大唐的田地里种满了胡椒,百姓的餐桌上飘着胡椒的香气,而他推广的贞观犁,则在田地里辛勤耕耘,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夜色渐浓,禁苑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和远处巡逻禁卫的脚步声。李杰最后检查了一遍临时棚的门窗,确保万无一失后,才带着老张和小王离开了棚屋。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在预示着他们未来的道路,漫长而光明。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