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分化瓦解
王御史的轰然倒台,如同一块被精准抽掉的基石,使得原本看似坚固的保守派攻击阵营,开始剧烈地摇晃,显露出深藏其下的裂痕与缝隙。政治同盟,往往建立在共同利益的沙土之上,当风暴来袭,首要之事便是自保,而非固守那随时可能倾覆的营垒。
此前那些跟在吕维等人身后,摇旗呐喊、对沈墨轩口诛笔伐的官员们,此刻人人自危。他们惊恐地发现,沈墨轩及其背后的力量,并非他们最初想象中那般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对方不仅有能力防御,更有精准而致命的反击手段!王御史的下场,就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谁也不敢保证,自己那些或明或暗的利益勾当,会不会成为下一份被抛出的“罪证”。
恐慌如同瘟疫,在保守派内部迅速蔓延。
一些胆子较小、或自身确实不那么“干净”的官员,开始悄然退缩。在公开场合,他们不再轻易附和对沈墨轩的抨击,甚至当有人提起此事时,他们会含糊其辞,或干脆转移话题,急于与吕维等核心攻击手进行切割,生怕那反噬的火焰烧到自己身上。
更有甚者,开始尝试着,以一种极其隐晦和曲折的方式,向沈墨轩这边递送“善意”。
沈墨轩依旧被软禁在那座小院中,但门庭却似乎不再如往日那般冷落。先是有一位与苏家有些拐弯抹角亲戚关系的低品文官,借着“探望故人之后”的名义,送来了一些不算贵重却心意十足的文房用品和时新果品,话里话外透露出对沈墨轩“才华”的惋惜和对“朝中某些人小题大做”的不以为然。
紧接着,又有一位之前曾在弹劾奏章上联署、但排名靠后的御史,其家仆“无意中”将一份记录了几位强硬派官员近期频繁密会地点和大致人名单的“垃圾”,丢弃在了沈墨轩院外不远处,被负责监视(同时也开始兼带保护)的王府侍卫“恰好”捡到,转呈了进来。
这些举动,或许微不足道,或许包藏祸心,但它们传递出的信号却清晰无比——攻击沈墨轩的联盟,正在从内部瓦解。许多人为了自身安危,已经开始考虑改换门庭,或者至少,不再与这个突然变得危险的目标为敌。
陈砚舟在朝堂之上,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原本咄咄逼人的保守派官员,气势明显萎靡了下去,攻击的言辞也变得空洞而缺乏底气。他趁势加强了舆论引导,不断强调“新政”乃为国为民,打击沈墨轩实为打击新政,呼吁朝野上下摒弃成见,支持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举措。
此消彼长之下,沈墨轩面临的舆论压力大为减轻,甚至开始有零星的、为其鸣不平的声音出现在一些非主流的士人刊物和茶馆议论中。
然而,无论是沈墨轩还是陈砚舟都明白,这还不足以奠定胜局。保守派的根基仍在,吕维等核心人物并未伤筋动骨,那最危险的“宫闱旧案”疑云也尚未散去。他们需要更强大的外力,来彻底扭转乾坤,或者,至少让皇帝有更充分的理由,来结束这场纷争。
就在这局势微妙、僵持不下的时刻,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势力,突然发声了!
这一日,垂拱殿内,气氛依旧有些沉闷。关于王御史案的后续处理,以及是否要扩大调查范围,官员们争论不休。就在争论暂歇,内侍准备宣布退朝之际,一名通政司的官员匆匆上殿,呈上了一份来自宫外王府的加急奏折。
奏折的落款,赫然是——康王!
满殿文武顿时屏住了呼吸!这位之前病重垂危、几乎从朝堂视野中消失的亲王,怎么会突然上奏?而且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仁宗皇帝也有些意外,示意内侍当殿宣读。
奏折的内容,更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康王在奏折中,对近日喧嚣尘上的朝争,只字未提。通篇都在以极其恳切和感激的语气,叙述自己身染“奇症”,群医束手,幸得举人沈墨轩施展“回春妙手”,以独到医术缓解其病痛,延续其性命。文中盛赞沈墨轩“医术精湛,心存仁恕”,“于国有功”(指救治亲王),并恳请皇帝对其“酌情嘉奖,以彰其能”!
这道奏折,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暗涌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康王!这位之前被怀疑是派遣死士追杀沈墨轩、觊觎“异星石”的幕后主使,这位权势滔天、连皇帝都要让其三分的亲王,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开为沈墨轩说话了!而且是以这种“报答救命之恩”的、让人无法指责的、合情合理的理由!
这其中的政治意味,何其深长!
所有人都知道,康王与旧派勋贵集团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是保守派在宗室中的重要靠山之一。他的突然转向,意味着什么?
是单纯的知恩图报?还是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态度的变化和沈墨轩价值的提升,决定顺势而为,甚至借此与那些可能给他带来麻烦的“旧部”进行切割?亦或是,他看到了沈墨轩身上更大的利用价值,想要将其重新纳入掌控?
无论如何,康王这道奏折的威力,是巨大的!
它像一个明确的信号,告知所有还在观望和犹豫的人:连康王都“认可”并“感激”沈墨轩了,你们还要继续攻击吗?它极大地增强了沈墨轩的“安全性”和“正当性”——一个对亲王有救命之恩的人,怎么可能是十恶不赦的奸佞?
这道奏折,如同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已然摇摇欲坠的保守派阵营之上!
吕维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如同吞下了一只苍蝇,却又无法吐出。他们可以反驳言官,可以攻击政敌,但他们无法,也不敢去质疑一位亲王,尤其是一位刚刚从鬼门关捡回性命、深受皇帝关照的亲王的“感恩之心”!
皇帝看着这份奏折,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他看了一眼殿下神色各异的臣子们,尤其是面如死灰的吕维等人,心中已然明了。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锤定音的意味:
“康王叔身体康复,朕心甚慰。沈墨轩有功于亲王,其医术之能,亦是不俗。此前诸般争议,看来确有多处不实之处。着三法司,重新核议沈墨轩一案,凡查无实据之指控,一概撤销。其名下被查封产业,除确有违法之部分外,余者即刻启封发还。”
他没有完全免除沈墨轩的所有嫌疑(保留了“确有违法之部分”的尾巴,也是政治平衡),但“查无实据之指控,一概撤销”和“启封发还产业”的旨意,已然宣告了沈墨轩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持续多日的软禁,终于看到了尽头的光芒!
消息传到沈墨轩耳中时,他并没有表现出狂喜,只是长长地、长长地舒出了一口胸中积郁已久的浊气。他知道,这场仗,他打赢了。至少,是阶段性的打赢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筹划如何利用这来之不易的自由,尽快前往“栖梧庄”与秦昭雪派来的人会面时,慕容惊鸿再次悄然现身,带来了一个简短却让他心头一紧的口信:
“庄内人言,风波将息,正是见面之时。明日酉时,旧地,过时不候。”
秦昭雪……她似乎对朝堂上发生的一切了如指掌。在这胜利的时刻发出邀约,是兑现承诺,还是……新的棋局,已然布下?
康王的意外表态成为压垮保守派的最后一根稻草,沈墨轩终于脱困在即!然而,秦昭雪在此时发出紧急邀约,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明日酉时,“栖梧庄”之会,等待沈墨轩的究竟是什么?是揭开“异星石”与神秘图纸终极秘密的钥匙,还是另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危险的旋涡?刚刚摆脱朝堂危机的沈墨轩,是否已经准备好,踏入这片更加未知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