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谷的雪夜带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寂静,林野站在了望塔顶的观测平台上,呼出的白气在防寒面罩上凝成细密的霜花。平台中央架设着一台修复后的旧文明无线电接收器,黄铜外壳在风雪中泛着冷硬的光,天线则是用三根净化者的银白色纤维拼接而成,在0.29Sv\/h的辐射场中微微颤动,像某种感应灵敏的触须。
“还是只有杂音。”阿正捧着块加热过的铅砖,试图给接收器的核心部件保暖。少年的手套早已被风雪浸透,指尖冻得通红,却仍固执地用体温焐着设备外壳,“林哥,这东西真能收到信号?老周叔说旧文明的电磁波早就被辐射搅乱了。”
林野没有回头,他的注意力全在接收器的显示屏上。那些跳跃的绿色波纹突然出现一丝异常的波动,频率稳定在47.3mhz,与普通的自然辐射干扰截然不同。“来了。”他迅速调整旋钮,将带宽压缩至0.5mhz,杂音瞬间减弱,露出一串规律的脉冲信号,像心脏跳动般清晰,“这种频率的定向性很强,不是自然形成的。”
信号的间隔呈现出奇妙的规律性——三短两长,重复七次后停顿,接着又是新的序列。林野取出随身携带的星图手册,用铅笔在雪地上画出脉冲的节奏,那些折线组合起来的形状,竟与《开元占经》中“北斗七星”的连线完全吻合,只是斗柄末端多了个额外的节点,指向红锈林深处的尖塔方向。
“是人为发出的。”老周的声音从铁梯口传来,老人裹着件缝满铅片的防寒服,手里提着盏防风灯,灯光在风雪中挣扎出一团昏黄的光晕。“我年轻时在黑鸦聚落见过类似的信号,是净化者外围成员用的联络码,但没这么复杂。”他指着显示屏上的脉冲,“这节奏里藏着坐标,每七组对应一个辐射值节点。”
林野将信号记录在特制的磁带上——这是用变异蜘蛛丝浸泡磁粉制成的,能在低温下保持磁性稳定。当磁带转动到第三圈时,信号突然中断,显示屏上的波纹变成杂乱的锯齿状,像被某种力量强行切断。“他们在移动。”他迅速切换到全频段扫描模式,“信号源的移动速度很快,每分钟至少三百米,应该是在交通工具上。”
阿正突然指着了望塔西侧的天空。那里的云层被一道奇异的光柱穿透,淡紫色的光芒在雪幕中划出短暂的轨迹,消失在红锈林的方向。“和上次净化者纤维弹爆炸的光一样!”少年的声音带着惊惶,铅砖从手中滑落,在平台上砸出沉闷的声响,“他们在打信号弹!”
林野的目光落在接收器的频率计上,最后捕捉到的信号峰值停留在73.4mhz——这个数字像根细针,刺破了他心中某种模糊的猜测。他迅速将天线转向光柱消失的方向,增益旋钮拧至最大,接收器发出刺耳的嘶鸣,在一片杂音中,断断续续的脉冲再次浮现,这次的节奏明显加快,像某种紧急指令。
“是尖塔的方向。”老周用冻得发僵的手指点向红锈林深处,“那里的电磁环境最复杂,普通设备根本无法穿透,他们却能稳定发送信号,说明掌握着某种抗干扰技术。”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块巴掌大的电磁屏蔽板,“这是从7号观测站遗址捡的,也许能增强接收效果。”
屏蔽板安装在天线旁的瞬间,接收器的杂音显着减弱。一串完整的信号序列清晰地呈现出来:“……相位校准完毕,等待‘天枢’激活,坐标734……”最后的“4”字被突然涌入的强干扰截断,显示屏上的波纹剧烈震荡,仿佛有股强大的能量正在红锈林深处爆发。
林野的手指在记录纸上飞快地演算,那些脉冲间隔换算成距离后,恰好指向尖塔底层的某个位置——与长老笔记中记载的“纤维核心区”完全吻合。“他们在调试某种设备。”他的呼吸在面罩内侧凝成白雾,“‘天枢’很可能指的是星核石,净化者在等满月夜的能量峰值。”
雪越下越大,观测平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脚踝。阿正发现接收器的电缆接口处结了层薄冰,那些银白色的纤维天线正在低温下收缩,与电缆的连接处出现细微的火花。“林哥,天线快冻住了!”少年用体温融化冰壳,手指触到纤维的瞬间,突然感到一阵刺痛,“它们在传递电流!”
林野迅速切断电源,纤维天线在断电后仍保持着微弱的震颤,像有残余的信号在其中游走。他用辐射仪测量,指针在0.33Sv\/h处形成稳定的峰值,与尖塔方向传来的能量波频率完全同步。“这些纤维不仅能接收信号,还能放大和转发。”他将天线小心翼翼地收进铅制容器,“净化者在利用它们构建网络,我们收到的可能只是个中继信号。”
下塔时,老周讲述了一段被遗忘的往事。三十年前,档案谷曾截获过类似的信号,当时的长老判断是旧文明的军事设施在辐射影响下自动启动,但派去探查的队伍再也没有回来。“现在想来,”老人的脚步在积雪中陷得很深,“那些人很可能遭遇了早期的净化者,信号就是他们发出的求救码,只是当时没人能解读。”
回到修复室,林野将磁带中的信号输入自制的解码器——这是用旧文明的计算器芯片改造的,能将脉冲信号转换成图形。屏幕上首先浮现出的是尖塔的剖面图,底层的核心区被用红色标记,周围环绕着七个小圆圈,与变异蝴蝶迁徙轨迹标注的能量点一一对应。
“信号里藏着星图。”阿正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那些红色标记突然闪烁,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和长老笔记里的加密星图一样!”他突然发现每个小圆圈里都有个极小的数字,连起来是“0.68Sv\/h”——这是林野腕间胎记在激活状态下的辐射值。
解码器运行到第七分钟时,屏幕突然跳出一行乱码,随即自动关机。林野检查线路时,发现主板上的一根导线被烧断,断口处残留着银白色的粉末——是净化者的导电纤维,不知何时渗入了设备内部。“他们能远程干扰我们的设备。”他的声音带着寒意,“这信号本身就是个陷阱,用来定位我们的位置。”
老周从典籍库的暗格里取出另一台设备——这是台更古老的真空管接收器,抗干扰能力远超晶体管设备。“用这个。”老人的手指在布满灰尘的旋钮上转动,“没有集成电路,纤维无法入侵。”当真空管预热完毕,发出橘红色的光芒时,之前的异常信号果然再次出现,这次没有干扰,完整得令人心惊。
信号的后半段是段持续的正弦波,频率随着时间缓慢变化,形成一条平滑的曲线。林野将曲线与尖塔的辐射场模型对比,发现两者的波动周期完全一致,只是相位相反——这意味着信号携带的能量,能与尖塔的辐射场产生共振,甚至可能引发某种连锁反应。
“他们想引爆炸弹。”林野突然明白过来,正弦波的峰值恰好对应着星核石的能量阈值,“净化者在尖塔底层埋设了辐射炸弹,想用这个信号触发,把整个红锈林变成高辐射区。”他迅速将信号频率记录下来,“我们必须在满月夜前找到炸弹的位置,用反相信号中和它。”
窗外的风雪中,铁羽雀的身影再次出现。这次它们不是单个行动,而是组成庞大的鸟群,翅膀拍打的频率竟与接收器的信号同步,在夜空中形成流动的波纹。林野突然想起变异蝴蝶的迁徙轨迹,这些生物似乎都能感应到电磁信号,并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信息。
“鸟群在指引方向。”阿正指着鸟群飞行的轨迹,那些折线在雪幕中组成箭头,指向红锈林与沼泽地的交界处,“那里一定有个信号中继站!”
林野将真空管接收器小心翼翼地收好,这个古老的设备此刻成了唯一的希望。他望着窗外红锈林的方向,那里的夜空被某种无形的能量搅动,即使在漫天风雪中,也能感觉到那股潜藏的躁动。异常信号的捕捉,不仅揭开了净化者的阴谋,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尖塔核心秘密的最后一道门。
老周给接收器盖上防尘布时,发现布面上落着一片铁羽雀的羽毛,羽管里藏着根极细的纤维,在灯光下泛着蓝绿色的光——是苏瑶的标记。“他们也在追踪这个信号。”老人将羽毛递给林野,“苏锐兄妹很可能早就知道净化者的计划,一直在暗中收集信息。”
雪夜渐深,修复室的灯光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微弱。林野将信号记录纸折成方块,塞进贴身的铅袋,与长老的加密笔记放在一起。这张薄薄的纸此刻重逾千斤,上面的每一个脉冲,都是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前兆。他知道,捕捉到异常信号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解读、追踪、对抗,才是真正的考验。
阿正给真空管换上新的电池,橘红色的光芒再次亮起,像颗跳动的心脏。“林哥,你说我们能阻止他们吗?”少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目光落在屏幕上那条起伏的正弦波上,“这信号感觉好强,像整个红锈林都在跟着它震动。”
林野的目光掠过窗外的鸟群,它们仍在夜空中不知疲倦地盘旋,翅膀的轨迹与信号的脉冲完美同步。“只要我们能读懂这些信号,就能找到破解的方法。”他的手指轻轻拂过接收器的旋钮,“净化者能利用电磁信号,我们也能。档案谷的守卷人,不仅要守护纸张上的知识,更要守护这片土地的平衡,哪怕对手是看不见的电波。”
风雪拍打着修复室的窗户,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回应他的话。真空管接收器里传来持续的嗡鸣,那是异常信号的余韵,在寂静的雪夜里,仿佛是红锈林深处传来的心跳,既危险,又充满了未知的诱惑。林野握紧了铅袋,知道明天天一亮,他们就得循着这个信号,踏入风雪更深的红锈林,去面对那个隐藏在电波背后的真相。